CN208943740U -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3740U
CN208943740U CN201821275934.6U CN201821275934U CN208943740U CN 208943740 U CN208943740 U CN 208943740U CN 201821275934 U CN201821275934 U CN 201821275934U CN 208943740 U CN208943740 U CN 208943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valve
volatilization
unit
liquid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59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旭东
程浩
郭雅立
安欢
高丹丹
吴韬健
郭丽莉
苗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59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3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3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3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该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和气体存储单元;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阻火呼吸阀,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进气口设置有进口阀,第一阻火呼吸阀与进口阀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出口阀,出口阀与气体存储单元的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在挥发气体的回收过程中,开启进口阀和出口阀,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内的挥发气体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在进行气液分离后再进入气体存储单元,进而实现了对挥发气体的回收,避免了挥发气体因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降低了挥发气体的回收成本。

Description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将挥发气体回收系统与盛装有气体的容器连通后,即可实现对容器内的挥发气体进行回收。在原油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存储的油品的容器内产生的挥发气体扩散至大气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且导致存在一定的事故隐患,可以将存储油品的容器与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连通,以实现对容器内挥发气体的回收。
相关技术中,大型油气生产企业或大型油气炼化企业内都会设置多个大型存储容器用来存储油品,由于容器存储的油品较多,导致容器内挥发的气体的气量也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对大型存储容器内挥发气体进行回收。
设计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由于集输站、加压站等小型零散站点,存储油品的容器内挥发的气体的气量小,导致在使用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对小型零散站点的容器内挥发气体进行回收时,回收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可以解决小型零散站点的容器内挥发气体外排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和气体存储单元;
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阻火呼吸阀,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进气口设置有进口阀,所述第一阻火呼吸阀与所述进口阀连通;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出口阀,所述出口阀与所述气体存储单元的进气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进气口还设置有第一压液阀,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压液阀和所述进口阀通过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压液阀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所述目标站点是指待进行气体回收的站点;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排液口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液阀和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的进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的第二排气口设置有第一安全阀,所述第一安全阀用于与所述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可选地,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单元;
所述气体存储单元的排液口设置有第二排液阀,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单元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液阀连通;
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压液阀,所述第二压液阀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单元的排液口依次设置有第三排液阀和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单元的排气口设置有泄压阀。
可选地,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气体挥发单元;
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二阻火呼吸阀,所述进口阀与所述第二阻火呼吸阀连通;
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的进液口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的排液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的排气口还设置有排气阀,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的排气口、所述排气阀和所述第二阻火呼吸阀通过第三三通接头连接,所述排气阀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可选地,所述气体存储单元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第二安全阀,所述第二安全阀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可选地,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气体压缩单元;
所述气体存储单元的第二排气口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的排气口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
可选地,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的启停。
可选地,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的排液口设置有第四排液阀,所述第四排液阀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的进液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气体存储单元,以实现对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的回收。在挥发气体回收过程中,开启进口阀和出口阀,随着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逐渐增多,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内的气压也逐渐增大,此时挥发气体能够沿第一阻火呼吸阀和进口阀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对挥发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挥发气体沿出口阀进入气体存储单元,进而存储在气体存储单元内,实现了对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的回收,避免了挥发气体因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降低了挥发气体的回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1:第一阻火呼吸阀;
2: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1:进口阀;22:出口阀;23:第一压液阀;24:第一排液阀;25:第一止回阀;26:第一安全阀;
3:气体存储单元;31:第二排液阀;32:第二安全阀;
4: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1:第二压液阀;42:第三排液阀;43:第二止回阀;44:泄压阀;
5: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1:第二阻火呼吸阀;52:流量计;53:排气阀;
6:气体压缩单元;61:第四排液阀;7: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第一气液分离单元 2和气体存储单元3;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阻火呼吸阀11,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进气口设置有进口阀21,第一阻火呼吸阀11与进口阀 21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出口阀22,出口阀22与气体存储单元3的进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气体存储单元3,以实现对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的回收。在挥发气体回收过程中,开启进口阀21和出口阀22,随着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逐渐增多,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的气压也逐渐增大,此时挥发气体能够沿第一阻火呼吸阀11和进口阀21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对挥发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挥发气体沿出口阀22 进入气体存储单元3,进而存储在气体存储单元3内,实现了对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的回收,避免了挥发气体因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降低了挥发气体的回收成本。
其中,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储液罐,比如,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可以为油品储罐。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可以是气液分离器或者气液分离包,气体存储单元3可以是刚性容器或者储气气囊。当气体存储单元3 为刚性容器时,随着对挥发气体的回收,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便于读取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压力,气体存储单元3上可以设置压力表。当气体存储单元3为储气气囊,此时随着对挥发气体的回收,气体存储单元3 的体积逐渐增大,为了避免气体存储单元3的顶部累积杂物,造成因重力过大无法充装气体,可以设置合适的顶棚。另外,为了避免气体存储单元3发生腐蚀或老化等现象,气体存储单元3选用的材质应该具有耐油且耐酸性能,对于含硫气体气体存储单元3选用的材质还应具有抗硫能力。优选地,在将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挥发气体回收至气体存储单元3后,为了便于对气体存储单元3 内存储的挥发气体的有效且充分地利用,气体存储单元3可以为储气气囊。
其中,在通过气体存储单元3存储挥发气体时,为了避免气体存储单元3 内挥发气体的压力过高造成安全事故,如附图2所示,气体存储单元3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第二安全阀32,第二安全阀32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这样,当气体存储单元3内挥发气体的压力过高时,可以沿第二安全阀32排放至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对挥发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进行分离后,为了避免分离出的液体在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占有一定的容积,如附图2所示,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进气口还设置有第一压液阀23,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进气口、第一压液阀23和进口阀21通过第一三通接头连接,第一压液阀23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排液口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液阀24和第一止回阀25,第一止回阀25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第二排气口设置有第一安全阀26,第一安全阀26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其中,目标站点是指待进行气体回收的站点。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排液口位于最低位置处,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第二排气口可以位于最高位置处。由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为具有存储功能的储液罐,因此,可以将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中分离出的液体存储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中。具体地,基于上述设置,先关闭进口阀21和出口阀22,再开启第一压液阀23和第一排液阀24,此时外输管线内的高压气体沿第一压液阀23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进而在高压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将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分离出的液体挤压排出,并沿第一排液阀24和第一止回阀25排出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如果发生突发状况导致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压力升高,此时第一安全阀26可以自动开启,以对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高压气体进行放空,从而降低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压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止回阀25用于避免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压力过高时,导致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回流至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在进行挥发气体的回收过程中,或者在将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分离出的液体排出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状况导致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压力突然过高,第一安全阀26可以自动开启,以对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气体进行放空,从而降低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压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为了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可以包括控制单元7,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上可以设置液位计,控制单元7可以通过液位计检测的液位控制进口阀21、出口阀22、第一排液阀24和第一压液阀23电连接的启闭。当液位计检测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液位较高时,控制单元7可以联动控制关闭进口阀21和出口阀22,并开启第一排液阀24和第一压液阀23,当液位计检测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的液位较低时,控制单元7可以联动控制关闭第一排液阀24和第一压液阀23,并开启进口阀21和出口阀22,从而实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内液体的自动排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气体存储单元3对挥发气体进行回收后,气体存储单元3中存储的挥发气体中携带的液体未进行彻底分离,导致气体存储单元3的底部存储有一定液位的液体。在气体存储单元3长时间使用后,为了避免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液体占据一定的体积,如附图3所示,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气体存储单元3的排液口设置有第二排液阀 31,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的一端与第二排液阀31连通;第二三通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压液阀41,第二压液阀41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的排液口依次设置有第三排液阀42和第二止回阀43,第二止回阀43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的排气口设置有泄压阀44。
其中,气体存储单元3的排液口位于最低位置处。基于上述设置,在将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液体排放至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时,可以关闭第三排液阀42 和第二压液阀41,并开启第二排液阀41,此时,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液体可以沿第二排液阀41排出至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之后,关闭第二排液阀41,开启第二压液阀41和第三排液阀42,外输管线中的高压气体沿第二压液阀41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进而在高压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将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内分离出的液体挤压排出,并沿第三排液阀42和第二止回阀43排出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在将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内的液体排出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后,由于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内气体的压力较高,因此,为了便于后续将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液体排放至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可以关闭第三排液阀42和第二压液阀41,打开泄压阀44,以使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处于常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止回阀43用于避免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压力过高时,导致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回流至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气体存储存储单元可以设置在高于地面20厘米的平面上,且为了便于气体存储单元3内液体的自动排放,气体存储单元3所在的平面可以形成3度-5度的坡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止回阀25和第二止回阀43可以通过第四三通接头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接,另外,在第四三通接头上未与第一止回阀 25和第二止回阀43连接的一端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三止回阀,以通过第三止回阀避免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回流的现象。另外,在将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和/或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内存储的液体全部排放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后,为了避免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的液体回流,可以在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设置球阀,也即是在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和第三止回阀之间设置球阀,这样在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不进液时可以关闭球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较多时,还可以通过外输设备对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进行处理。如附图4所示,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二阻火呼吸阀51,进口阀21与第二阻火呼吸阀51连通;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进液口设置有流量计52,流量计52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液口连通。
其中,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可以为油罐车,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液口位于最低位置处。这样,基于上述设置,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内存储的液体能够沿流量计52进入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同时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可以沿第二阻火呼吸阀51、进口阀21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 2,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挥发气体再沿出口阀22进入气体存储单元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液口和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进液口均可以设置球阀,以便在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液口不排放液,在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进液口不进液时,可以关闭球阀,避免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 和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内存储的液体的泄漏。
进一步地,如附图4所示,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排气口还可以设置有排气阀53,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排气口、排气阀53和第二阻火呼吸阀51通过第三三通接头连接,排气阀53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这样,当需要对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内的挥发气体进行放空时,可以开启排气阀53,以将挥发气体沿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进行放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气体存储单元3对挥发气体进行回收后,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气体压缩单元6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挥发气体进行压缩外输。如附图5所示,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气体压缩单元6;气体存储单元3的第二排气口与气体压缩单元6的进气口连通,气体压缩单元6的排气口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
其中,气体压缩单元6可以是压缩机,气体压缩单元6的排气口设置有自带的止回阀。基于上述设置,气体压缩单元6可以抽吸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挥发气体并进行压缩,压缩完成后沿自带的止回阀外输至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从而实现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挥发气体的处理。
进一步地,在气体压缩单元6对挥发气体进行压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液体,为了保证液体的正常排放,如附图5所示,气体压缩单元6的排液口设置有第四排液阀61,第四排液阀61与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通。
其中,第四排液阀61可以是自动排液阀,且由气体压缩单元6包括的控制机构自动控制,以便在气体压缩单元6产生的液体较多时,自动控制打开第四排液阀61,实现液体的排放。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排液阀61可以与第三止回阀连通,也即是,第四排液阀61、第一止回阀25、第二止回阀43和第三止回阀之间可以通过四通接头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气体存储单元3的第二排气口与气体压缩单元6的进气口之间,以及气体压缩单元6的排气口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之间均可以设置球阀。以便于在不需要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挥发气体进行处理时,可以关系球阀,避免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挥发气体沿气体压缩单元6外输至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或者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内的高压气体沿气体压缩单元6返输至气体存储单元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气体压缩单元6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存储的挥发气体进行处理时,为了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操作人员的随时监控,如附图5所示,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与气体压缩单元6电连接,控制单元7用于控制气体压缩单元6的启停。
具体地,如果气体存储单元3为刚性容器,则控制单元7可以与气体存储单元3上安装的压力表电连接,当压力表检测到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一预定压力时,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开启气体压缩单元6,实现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挥发气体的处理;当压力表检测到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气体压力小于第二预定压力时,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关闭气体压缩单元6,从而实现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挥发气体的自动处理。
如果气体存储单元3为储气气囊,则控制单元7可以与气体存储单元3机械连接,当气体存储单元3的顶部膨胀的高度大于第一预定高度时,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开启气体压缩单元6,实现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挥发气体的处理;当气体存储单元3的顶部膨胀的高度小于第二预定高度时,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关闭气体压缩单元6,从而实现对气体存储单元3内挥发气体的自动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7可以包括自启动防爆开关和自停机防爆开关。当压力表检测到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一预定压力,或者气体存储单元3的顶部膨胀的高度大于第一预定高度时,触发自启动防爆开关,气体压缩单元6自动启动;当压力表检测到气体存储单元3内的气体压力小于第二预定压力,或者气体存储单元3的顶部膨胀的高度小于第二预定高度时,触发自停机防爆开关,气体压缩单元6自动停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气体存储单元,以实现对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的回收。在挥发气体回收过程中,开启进口阀和出口阀,随着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和第二气体挥发单元内存储的液体产生的挥发气体逐渐增多,挥发气体能够沿第一阻火呼吸阀、第二阻火呼吸阀和进口阀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单元,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对挥发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挥发气体沿出口阀进入气体存储单元,进而存储在气体存储单元内,之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体压缩单元对气体存储单元内存储的挥发气体进行压缩外输,从而实现了对挥发气体的回收,避免了挥发气体因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降低了挥发气体的回收成本。在回收挥发气体的过程中,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和气体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液体可以在高气压气体的压力作用下排出至第一气体挥发单元,并外排至第二气体挥发单元,实现对液体的处理,避免了在对挥发气体长时候回收后,第一气液分离单元和气体存储单元存储的液体占据一定空间,降低挥发气体的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和气体存储单元(3);
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阻火呼吸阀(11),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进气口设置有进口阀(21),所述第一阻火呼吸阀(11)与所述进口阀(21)连通;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出口阀(22),所述出口阀(22)与所述气体存储单元(3)的进气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进气口还设置有第一压液阀(23),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压液阀(23)和所述进口阀(21)通过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压液阀(23)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所述目标站点是指待进行气体回收的站点;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排液口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液阀(24)和第一止回阀(25),所述第一止回阀(25)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单元(2)的第二排气口设置有第一安全阀(26),所述第一安全阀(26)用于与所述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
所述气体存储单元(3)的排液口设置有第二排液阀(31),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液阀(31)连通;
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压液阀(41),所述第二压液阀(41)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的排液口依次设置有第三排液阀(42)和第二止回阀(43),所述第二止回阀(43)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单元(4)的排气口设置有泄压阀(44)。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
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二阻火呼吸阀(51),所述进口阀(21)与所述第二阻火呼吸阀(51)连通;
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进液口设置有流量计(52),所述流量计(52)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排液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排气口还设置有排气阀(53),所述第二气体挥发单元(5)的排气口、所述排气阀(53)和所述第二阻火呼吸阀(51)通过第三三通接头连接,所述排气阀(53)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存储单元(3)的第一排气口设置有第二安全阀(32),所述第二安全阀(32)用于与目标站点的放散管线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气体压缩单元(6);
所述气体存储单元(3)的第二排气口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6)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体压缩单元(6)的排气口用于与目标站点的外输管线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7);
所述控制单元(7)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6)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7)用于控制所述气体压缩单元(6)的启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挥发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6)的排液口设置有第四排液阀(61),所述第四排液阀(61)与所述第一气体挥发单元(1)的进液口连通。
CN201821275934.6U 2018-08-08 2018-08-08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Active CN208943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5934.6U CN208943740U (zh) 2018-08-08 2018-08-08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5934.6U CN208943740U (zh) 2018-08-08 2018-08-08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3740U true CN208943740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3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5934.6U Active CN208943740U (zh) 2018-08-08 2018-08-08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37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7999A1 (zh) * 2020-04-27 2021-11-04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气体回收装置
CN115597306A (zh) * 2022-11-09 2023-01-13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低沸点工质回收及储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7999A1 (zh) * 2020-04-27 2021-11-04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气体回收装置
CN115597306A (zh) * 2022-11-09 2023-01-13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低沸点工质回收及储补装置
WO2024098510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沸点工质回收及储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43740U (zh) 挥发气体回收系统
CN103723396A (zh) 储罐区集成式呼吸装置
CN206528878U (zh) 一种危化品储罐的氮封装置
CN113719385A (zh) 一种船用管线液氨回收系统
US2870936A (en) Closed system for venting and inerting aircraft fuel tanks
CN105151582B (zh) 储罐气相连通装置
CN106081395A (zh) 一种微粉储藏装置
CN204434265U (zh) 液体物料罐车卸料保护系统
CN208839267U (zh) 液体分离器
CN207421779U (zh) 一种裂解装置事急放空气体收集系统
CN212502101U (zh) 一种具有惰性气体保护功能的油气挥发抑制系统
US9822516B2 (en) Explosion-proof method of a pressure type toilet tank and an explosion-proof pressure type toilet tank
CN206054234U (zh) 抽真空设备及其在线补油装置
CN208699148U (zh) 气相白炭黑真空包装的防爆结构
CN107472739A (zh) 一种储罐氮封系统
CN209430368U (zh) 润滑油储存装置及压缩机
CN104100535A (zh) 高吸程自吸泵
CN207605552U (zh) 油气回收的吸附脱附装置
CN212573967U (zh) 一种用于平房仓环流熏蒸系统的定量施药装置
CN206013539U (zh) 用于原油集中输送的密闭分离储油罐
CN207090184U (zh) 一种储罐氮封系统
CN208200869U (zh) 一种用于浸出器的大豆胚饼加料装置
RU2019127064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рожения
CN205891753U (zh) 一种微粉储藏装置
CN201858524U (zh) 易挥发性物质冷凝回收自动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