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2269U - 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42269U CN208942269U CN201821197565.3U CN201821197565U CN208942269U CN 208942269 U CN208942269 U CN 208942269U CN 201821197565 U CN201821197565 U CN 201821197565U CN 208942269 U CN208942269 U CN 2089422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ised airbag
- connecting portion
- protective device
- pressurised
- pressure d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321 radial arter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2559 ulnar arter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25 haem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16717 Fistul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890 fistul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60820 Joint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2542 ankle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2329 Aneury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3226 Arteriovenous fistul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1077 Post procedural ha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486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7926 Monopleg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9 top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27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包括绷带本体、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绷带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绷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绷带本体上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压板,压板与人体的腕部的形状相匹配,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使绷带本体连接第一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第二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充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打气装置能够从充气口对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本方案中,两个加压气囊可以分别对桡动脉或尺动脉进行压迫,不易发生对桡动脉和尺动脉全部压迫导致的麻痹效果,使用方便,压迫点精确,止血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生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动脉或深静脉的穿刺置管,特别是在针对动脉瘤、动脉狭窄等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穿刺大动脉并置管,而拔除置管时,需要对动脉或静脉穿刺瘘口进行压迫,目前的方法是纱布绷带加压包扎,局部应用沙袋压迫,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纱布绷带缺少弹性,常常导致压迫过紧或压迫不足;2.不能很好地压迫穿刺瘘口,导致术后出血甚至出现动静脉瘘,需要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痛苦;3.沙袋位置难以固定,患者轻微活动肢体会导致脱落,难以有效压迫。另外,还有用绷带加压包,这种加压包靠一个气囊加压将桡动脉和尺动脉一并同时加压,容易导致整个手臂麻痹,造成患者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包括;
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绷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绷带本体上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人体的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使所述绷带本体连接在人体的手腕部;
第一加压气囊,所述第一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
第二加压气囊,所述第二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
其中,所述充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打气装置能够从所述充气口对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压气囊与所述充气口通过软管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压气囊与所述充气口通过软管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充气口处均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与所述单向阀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换气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囊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加压气囊或第二加压气囊的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的面积和容积均相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绷带本体的宽度范围为2.5-3.5c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粘带,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撕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多个豁孔,所述纽扣与所述豁孔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所述绷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绷带本体上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人体的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使所述绷带本体连接在人体的手腕部,所述第一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所述第二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其中,所述充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打气装置能够从所述充气口对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在对其伤口进行压迫时,两个加压气囊可以分别对桡动脉或尺动脉进行压迫,同时,在压板的作用下,使充气的加压气囊可以有效的进行对伤口压迫,不易发生对桡动脉和尺动脉全部压迫导致的麻痹效果,另外,通过两个连接部的配合锁紧,在压板和两个加压气囊的作用下不易对患处发生偏移和患者轻微活动肢体不会导致脱落,绷带本体为无弹性长条带状,不易勒伤皮肤,绷带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可随时观察到穿刺点的情况,使用方便,压迫点精确,止血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的一视角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的打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绷带本体;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103-夹层;104-压板;11-第一加压气囊;12-第二加压气囊;13-单向阀;14-充气口;15-软管;16-缓冲气囊;17-打气装置;18-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的一视角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的打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包括;绷带本体10、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所述绷带本体10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绷带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所述绷带本体10上设置有夹层103,所述夹层103内设置有压板104,所述压板104与人体的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相连接,以使所述绷带本体10连接在人体的手腕部;
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的一端与所述夹层103的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上连接有充气口14;
所述第二加压气囊12的一端与所述夹层103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压气囊12上连接有充气口14;
其中,所述充气口14处设置有单向阀13,打气装置17能够从所述充气口14对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进行充气和抽气。
在对其伤口进行压迫时,两个加压气囊可以分别对桡动脉或尺动脉进行压迫,同时,在压板104的作用下,使充气的加压气囊可以有效的进行对伤口压迫,不易发生对桡动脉和尺动脉全部压迫导致的麻痹效果,另外,通过两个连接部的配合锁紧,在压板104和两个加压气囊的作用下不易对患处发生偏移和患者轻微活动肢体不会导致脱落,绷带本体10为无弹性长条带状,不易勒伤皮肤,绷带本体10为透明材料制成,可随时观察到穿刺点的情况,使用方便,压迫点精确,止血效果好。
在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处分别设置有卡子18,用于关闭或开启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的通气,以便控制对尺动脉或桡动脉进行加减压气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与所述充气口14通过软管15相连通,所述第二加压气囊12与所述充气口14通过软管15相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软管15与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分别连接各自的充气口14,方便打气装置17对其进行打气,打气装置17可以是注射器,也可以是其他打气或抽气的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所述充气口14处均设置有缓冲气囊16,所述缓冲气囊16与所述单向阀13相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缓冲气囊16的设置,可以防止与其连通的加压气囊的泄气,减缓其泄气。
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换气囊。
在该实施方式中,换气囊的设置,可以防止与其连通的加压气囊的泄气,减缓其泄气。
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气囊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或第二加压气囊12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的面积和容积均相等。
在该实施方式中,换气囊的大小的设置,使其不会影响加压气囊对患处压迫。
可选的,所述绷带本体10的宽度范围为2.5-3.5cm。方便对腕部的固定使用,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绷带本体10的宽度大于3.5cm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为粘带,所述第二连接部102为撕带。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1为粘带,第二连接部102为撕带,同时,也可以第一连接部101为撕带,第二连接部102为粘带,通过粘带和撕带连接,使用方便简单,便于长度的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为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102为多个豁孔,所述纽扣与所述豁孔相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纽扣和豁孔的配合使用,使其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相配合使用,便于对腕部的固定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处分别设置有卡子18,用于关闭或开启第一加压气囊11和第二加压气囊12的通气,以便控制对尺动脉或桡动脉进行加减压气体。
具体而言,在医生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动脉或深静脉的穿刺置管,特别是在针对动脉瘤、动脉狭窄等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穿刺大动脉并置管,而拔除置管时,需要对动脉或静脉穿刺瘘口进行压迫,目前的方法是纱布绷带加压包扎,局部应用沙袋压迫,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纱布绷带缺少弹性,常常导致压迫过紧或压迫不足;2.不能很好地压迫穿刺瘘口,导致术后出血甚至出现动静脉瘘,需要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痛苦;3.沙袋位置难以固定,患者轻微活动肢体会导致脱落,难以有效压迫。另外,还有用绷带加压包,这种加压包靠一个气囊加压将桡动脉和尺动脉一并同时加压,容易导致整个手臂麻痹,造成患者的不适。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所述绷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绷带本体上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人体的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使所述绷带本体连接在人体的手腕部,所述第一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所述第二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其中,所述充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打气装置能够从所述充气口对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在对其伤口进行压迫时,两个加压气囊可以分别对桡动脉或尺动脉进行压迫,同时,在压板的作用下,使充气的加压气囊可以有效的进行对伤口压迫,不易发生对桡动脉和尺动脉全部压迫导致的麻痹效果,另外,通过两个连接部的配合锁紧,在压板和两个加压气囊的作用下不易对患处发生偏移和患者轻微活动肢体不会导致脱落,绷带本体为无弹性长条带状,不易勒伤皮肤,绷带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可随时观察到穿刺点的情况,使用方便,压迫点精确,止血效果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绷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绷带本体上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人体的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使所述绷带本体连接在人体的手腕部;
第一加压气囊,所述第一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
第二加压气囊,所述第二加压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夹层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压气囊上连接有充气口;
其中,所述充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打气装置能够从所述充气口对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抽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压气囊与所述充气口通过软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压气囊与所述充气口通过软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充气口处均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与所述单向阀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换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囊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加压气囊或第二加压气囊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压气囊和第二加压气囊的面积和容积均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绷带本体的宽度范围为2.5-3.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粘带,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撕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多个豁孔,所述纽扣与所述豁孔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97565.3U CN208942269U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97565.3U CN208942269U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42269U true CN208942269U (zh) | 2019-06-07 |
Family
ID=6673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97565.3U Active CN208942269U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42269U (zh) |
-
2018
- 2018-07-26 CN CN201821197565.3U patent/CN2089422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61920B (zh) | 止血带 | |
CN208404728U (zh) | 一种具有压力监测功能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 |
CN201029906Y (zh) | 桡动脉止血器 | |
CN207561950U (zh) | 一种多功能肱动脉气囊压迫带 | |
CN207445001U (zh) | 介入术后前臂血肿压迫止血袖带 | |
CN208942269U (zh) | 一种加压包扎保护装置 | |
CN205758816U (zh) | 气囊式压迫创可贴 | |
CN209059334U (zh) | 血透患者透析后专用止血带 | |
CN204016406U (zh) | 充气防潮压力可控式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 |
CN114903546A (zh) | 一种可穿脱股动脉压迫器 | |
CN215874637U (zh) | 一种带有动静脉内瘘术后康复及成熟锻炼的腕带血压计 | |
CN110051404A (zh) | 动脉充气球囊压迫装置 | |
CN107970054A (zh) |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 | |
CN105266867A (zh) | 智能桡动脉止血器 | |
CN209059335U (zh)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加压包扎装置 | |
CN211433143U (zh) | 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 |
CN210784522U (zh) | 一种新型压迫器 | |
CN221105933U (zh) | 一种可调式止血器 | |
CN219720791U (zh) | 一种按压充气气囊止血器 | |
CN218899577U (zh) | 一种临床加压止血护理装置 | |
CN213665501U (zh) | 一种内瘘穿刺点止血装置 | |
CN203861303U (zh) | 一种腰带式压迫止血装置 | |
CN214761268U (zh) | 一种气囊式压迫止血器 | |
CN220158331U (zh) | 一种适用于腹股沟股动脉压迫止血的压迫器 | |
CN215129408U (zh) | 一种智能股动脉压迫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