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9617U - 一种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9617U
CN208939617U CN201821551015.7U CN201821551015U CN208939617U CN 208939617 U CN208939617 U CN 208939617U CN 201821551015 U CN201821551015 U CN 201821551015U CN 208939617 U CN208939617 U CN 208939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terminal
charging
shell
power supply
charg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510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510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9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9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9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充电接头、电源线和第二检测端子,壳体上设置有电能传输件,壳体上开设有通孔,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与通孔连通;充电接头可通过通孔嵌设于壳体内,充电接头的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充电接头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电源线的第一端分别与充电接口和第一检测端子电连接;电源线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检测端子和电能传输件电连接,第二检测端子设置于壳体内;当充电接头嵌设于容纳腔内时,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检测端子和第二检测端子的检测,使得用户可以及时的发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并且为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当人们在户外活动时,若移动终端的电量不足,可以使用充电设备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在实际运用中,充电设备中一般设置有若干根电源线。若上述若干根电源线中有电源线存在故障,由于电源线均设置在充电设备内部,导致用户不能及时发现有电源线存在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以解决用户不能及时发现有电源线存在故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能传输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可通过所述通孔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接头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头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一检测端子电连接;
第二检测端子,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端子和所述电能传输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当所述充电接头嵌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与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可选的,所述充电接头内还设置有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源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检测端子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
可选的,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二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
可选的,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通信机构,所述通信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端子或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所述通信机构用于与服务器通信,将检测到的所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机构,所述显示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端子或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所述显示机构用于显示所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可选的,所述电能传输件为储能机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为探针母端,所述第二检测端子为探针公端;或者,
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为第一弹片,所述第二检测端子为第二弹片。
可选的,所述充电接头上的充电接口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C类型Type C接口和闪电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充电接头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卡扣结构,当所述充电接头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卡扣结构卡接于所述凹槽内,用于锁定所述充电接头,以阻止所述充电接头滑出所述壳体外。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当所述充电接头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接触,且所述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卡扣结构的另一端离开所述凹槽时,所述复位件可驱动所述充电接头滑出所述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充电接头、电源线和第二检测端子,壳体上设置有电能传输件,壳体上开设有通孔,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与通孔连通;充电接头可通过通孔嵌设于壳体内,充电接头的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充电接头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电源线的第一端分别与充电接口和第一检测端子电连接;电源线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检测端子和电能传输件电连接,第二检测端子设置于壳体内;当充电接头嵌设于容纳腔内时,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这样,通过第一检测端子和第二检测端子的检测,使得用户可以及时的发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接头与第一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接头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中的第二印制电路板与壳体的装配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中的检测原理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电能传输件3-通孔4-充电接头5-充电接口6-第一检测端子7-电源线8-第二检测端子9-第二印制电路版10-通信机构11-显示机构
101-容纳腔401-第一印制电路板402-充电接头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7,图1和图2均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设备包括:
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电能传输件2,壳体1上开设有通孔3,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01,容纳腔101与通孔3连通;
充电接头4,充电接头4可通过通孔3嵌设于壳体1内,充电接头4的位于容纳腔101内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5,充电接头4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6;
电源线7,电源线7的第一端分别与充电接口5和第一检测端子6电连接;
第二检测端子8,电源线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检测端子8和电能传输件2电连接,第二检测端子8设置于壳体1内;
当充电接头4嵌设于容纳腔101内时,第一检测端子6与第二检测端子8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源线7是否存在故障。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如下:当充电接头4嵌设于容纳腔101内时,参见图7,第一检测端子6与第二检测端子8电连接,可以用于检测电源线7是否存在故障,具体的,若从第二检测端子8发出的检测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检测端子6和电源线7并回到第二检测端子8,则证明电源线7不存在故障,反之,则存在故障。当然,检测方式也可以是:若第一检测端子6发出的检测信号,依次经过电源线7和第二检测端子8,并回到第一检测端子6中,则证明电源线7不存在故障,反之,则电源线7存在故障。
另外,若电源线7的数量为N根,并且上述N根电源线7彼此之间并联。则检测方式还可以是:若从第二检测端子8发出的一个检测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检测端子6和每一根电源线7并回到第二检测端子8,若回到第二检测端子8的检测信号为N个,则证明N根电源线7中没有存在故障的电源线7,若回到第二检测端子8的检测信号的数量小于N个,则证明N根电源线7中有存在故障的电源线7。需要说明的是,N为大于1的整数。当然,检测信号还可以是从第一检测端子6中发出,经N根电源线7中的每一根电源线7和第二检测端子8回到第一检测端子6中,具体检测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检测端子6或第二检测端子8上还可以连接有显示灯,当检测到电源线7存在故障,则显示灯可以点亮,以提示用户该充电设备中电源线7存在故障,需要进行更换。
其中,电能传输件2用于为充电接头上的充电接口5提供电能,具体的,电能传输件2可以为插头,还可以为电池等。需要说明的是,电能传输件2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通孔3的形状可以和充电接头4的形状一致,例如:若充电接头4为矩形,则通孔3也可以为矩形孔。另外,通孔3的尺寸可以与充电接头4的一致,或者,通孔3的尺寸可以略大于充电接头4的尺寸。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将充电接头4经通孔嵌设于壳体1内较为方便,另一方面,在将充电接头4嵌设于壳体1内之后,还可以使得充电接头4与通孔3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而使得防水防尘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充电接头、电源线和第二检测端子,壳体上设置有电能传输件,壳体上开设有通孔,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与通孔连通;充电接头可通过通孔嵌设于壳体内,充电接头的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充电接头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电源线的第一端分别与充电接口和第一检测端子电连接;电源线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检测端子和电能传输件电连接,第二检测端子设置于壳体内;当充电接头嵌设于容纳腔内时,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这样,通过第一检测端子和第二检测端子的检测,使得用户可以及时的发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可选的,参见图1,充电接头4内还设置有第一印制电路板401,充电接口5、电源线7的第一端和第一检测端子6均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印制电路板401上。
其中,充电接头4内的电路可以布置于第一印刷电路板401上,如检测电路。
另外,参见图4,充电接头4上还可以连接有充电接头底座402,充电接头4上可以设置有螺孔,从而通过螺钉可以将充电接头4以及第一印制电路板401固定于充电接头底座40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接头内还设置有第一印制电路板,这样,使得可以将电路不至于第一印制电路板上,从而使得布线更加方便。另外,充电接口、电源线的第一端和第一检测端子均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印制电路板上,当充电接口、电源线或者第一检测端子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的从第一印制电路板上拆下,并进行更换,从而提高了维修速度。
可选的,参见图1和图3,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9,第二检测端子8和电源线7的第二端均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印制电路板9上。
其中,第二印刷电路板9上可以布置有检测电路或者其他电路,从而可以使得电路的走线更加方便有序。
另外,参见图6,第二检测端子8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9上,而第二印刷电路板9可以固定于壳体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端子和电源线的第二端均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印制电路板上,这样,使得当电源线或者第二检测端子出现故障时,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对上述部件进行拆卸,提高更换效率。
可选的,参见图1,充电设备还包括通信机构10,通信机构10与第一检测端子6或第二检测端子8电连接,通信机构10用于与服务器通信,将检测到的电源线7是否存在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以快速便捷的获知充电设备中的电源线7是否出现故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机构可以直接将检测到的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知该充电设备中的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若电源线存在故障,则可以及时进行维修。
可选的,参见图1,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机构11,显示机构11与第一检测端子6或第二检测端子8电连接,显示机构11用于显示电源线7是否存在故障。
其中,显示机构11的显示内容可以为:电源线7存在故障,或者电源线7不存在故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机构用于显示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可以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的获知该充电设备的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可选的,参见图1,电能传输件2为储能机构。
其中,储能机构可以为蓄电池或干电池等。
其中,电能传输件2为储能机构,则多接口充电设备可以随身携带,在户外使用,也可以固定于一个系统中,用于给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电能传输件为储能机构,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接口充电设备可以随身携带,并在户外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使得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更加方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接口充电设备还可以固定于一个系统中,用于给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供电,当多接口充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取出进行维修,进而使得维修更加方便。
可选的,第一检测端子6为探针母端,第二检测端子8为探针公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端子为探针母端,第二检测端子为探针公端,探针母端和探针公端电连接时,连接可靠,且对检测信号的传递效果较好。
可选的,第一检测端子6为第一弹片,第二检测端子8为第二弹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端子为第一弹片,第二检测端子为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电连接时,可以实现检测信号的传递,并且由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为常见零件,使用成本较低。
可选的,充电接头4上的充电接口5包括:USB接口、Type 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参见图5,充电接头4的边缘可以设置有三个充电接口5。而上述三个充电接口5的类型可以不同,可以分别为USB接口、Type 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接头上的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Type 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可以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多接口充电设备对具有USB接口、Type 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的待充电设备均可以完成充电,从而使得多接口充电设备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可选的,充电接头4上设置有凹槽,容纳腔101内设置有卡扣结构,当充电接头4嵌设于壳体1内时,卡扣结构卡接于凹槽内,用于锁定充电接头4,以阻止充电接头4滑出壳体1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接头上设置有凹槽,容纳腔内设置有卡扣结构,使得在充电接头嵌设于壳体内时,可以锁定充电接头,以阻止充电接头滑出壳体外。
可选的,容纳腔101内设置有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上,当充电接头4嵌设于壳体101内时,复位件的另一端与充电接头4接触,且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卡扣结构的另一端离开凹槽时,复位件可驱动充电接头4滑出壳体1外。
其中,复位件可以为具有弹性的零件,具体的,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橡胶等。需要说明的是,复位件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卡扣件的另一端离开凹槽时,复位件可以直接驱动充电接头滑出壳体外,提高了充电接头滑出壳体外的效率,也使得充电接头滑出壳体外较为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能传输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可通过所述通孔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接头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头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端子;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一检测端子电连接;
第二检测端子,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端子和所述电能传输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当所述充电接头嵌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与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内还设置有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源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检测端子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二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通信机构,所述通信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端子或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所述通信机构用于与服务器通信,将检测到的所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机构,所述显示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端子或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电连接,所述显示机构用于显示所述电源线是否存在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件为储能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为探针母端,所述第二检测端子为探针公端;或者,
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为第一弹片,所述第二检测端子为第二弹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上的充电接口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C类型Type C接口和闪电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卡扣结构,当所述充电接头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卡扣结构卡接于所述凹槽内,用于锁定所述充电接头,以阻止所述充电接头滑出所述壳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当所述充电接头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接触,且所述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卡扣结构的另一端离开所述凹槽时,所述复位件可驱动所述充电接头滑出所述壳体外。
CN201821551015.7U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充电设备 Active CN208939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1015.7U CN208939617U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1015.7U CN208939617U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9617U true CN208939617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51015.7U Active CN208939617U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9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9563A (zh) 一种具有多个监控单元的蓄电池管理单元
CN208939617U (zh) 一种充电设备
CN105717400A (zh) 便携式充电桩检测装置
CN204807649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2905323U (zh) 一种电池检测器
CN212849008U (zh) 一种模块化自由装配式智慧充电装置
CN207895051U (zh) 一种可插拔式模块化蓄电池充放电检测设备
CN207281215U (zh) 一种特种车辆专用电缆的手持快速测试设备
CN202797554U (zh) 插拔式双电源供应器的转接装置及其检测电路
CN202978326U (zh) 充电线缆
CN201852949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3210337U (zh) 绝缘体性能测试试验台
CN219957744U (zh)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CN219533256U (zh) 一种辅助维护的电表接插件
CN205229246U (zh) 一种新型插拔底座
US11913978B2 (en) Wireless voltage measurement, testing and analytics system
CN203350328U (zh) 救援电池的电压量测装置
CN216761466U (zh) 电动车的充电装置以及电动车
CN217639326U (zh) 电梯变频器测试装置
CN214953982U (zh) 电池性能及安全测试装置
CN213957518U (zh) 一种电池管理单元检测工装
CN219369961U (zh) 用于检测矿用闭锁线通断的检测装置
CN208488512U (zh) 一种汽车接插件故障检测装置
CN210072033U (zh) 一种检测仪
US11935393B2 (en) Sma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9

Address after: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8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