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1514U - 脚控智能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脚控智能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1514U
CN208931514U CN201821461289.7U CN201821461289U CN208931514U CN 208931514 U CN208931514 U CN 208931514U CN 201821461289 U CN201821461289 U CN 201821461289U CN 208931514 U CN208931514 U CN 208931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oot control
combined bay
running
boar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12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炳发
吴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enh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enh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enh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enh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612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1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1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1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脚控智能滑板车,包括受力组合架、脚控动力装置及活动连接件,脚控动力装置中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受力组合架中设置有轴接架,所述的轴接架前侧轴接有折叠支撑架,受力组合架与折叠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电动推杆,折叠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缓冲万向轮;受力组合架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件,受力组合架的上端还活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把,支撑把上还设置有刹车把、灯光及各种电器开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同时可体感控制及脚的转动控制,行驶安全、自然,灵活、方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Description

脚控智能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动滑板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即可脚控又可体感控制,行驶更加安全、稳定、舒适的智能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因其小巧灵活、携带方便而被广大爱好者所使用,但其在行驶时因需前后脚站立,及其不舒服也不安全;现在又设计出带座位的坐式电动滑板车,这就更加危险了,因电动滑板的特点是体积小而方便,站立式的重心在踏板上,高度低,还算安全,但坐式的重心在座位上,重心高,所以更加危险;而现有的体感平衡车,虽然绿色、环保,小巧、灵活,智能化程度高,但有一大缺点:因无法借助外力的支撑,其实也不能有外力的影响,所以无法及时刹车,平衡车理论上可以停住,其在向前行驶时只要重心向后即可。但物体在运动时都会产生惯性,惯性使人的重心向前移动,这时平衡车的自动平衡系统感应到人体的重心向前,又会再次启动平衡车向前行驶。所以,在紧急情况时,就会产生自动平衡系统与惯性的连锁冲突,无法做到及时刹车(前、后轮设计的二轮车,前轮可抵消惯性。但平衡车为左、右轮设计,则无处借力抵消惯性)。现有的平衡车在前端也设置有把手,但其的把手是固定在平衡车上,与平衡车为一体,其轮子依然为左右两个,所以无法借外力抵消刹车所带来的惯性,也无法稳定行驶者。本人以前所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208272135公开了多功能组合平衡车,包括双轮平衡车、助力连接件及多用受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平衡车的前端组合连接有多用受力架;所述的双轮平衡车包括左踏板及右踏板,所述的左踏板及所述右踏板的外侧各设置和动力轮,所述的左踏板及所述右踏板的内侧各设置有连接转轴,所述的连接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助力限位块B,所述的助力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转轴相吻合的连接转轴孔,所述连接转轴孔的外侧设置有以所述助力限位块B的两端长度为直径的助力弹簧槽,所述的助力弹簧槽中设置有两个助力限位块A,所述助力弹簧槽内的所述助力限位块A与所述助力限位块B之间的四个空间中各设置有相同的助力弹簧。以上本人对平衡车提出了革命性的设计理念,公开了一种全新的平衡车使用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平衡车的安全性问题,增加了其的功能性及实用性,使平衡组合车行驶更加平稳、安全,携带更加灵活、方便。但万物都有升级的空隙,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论是电动滑板车还是体感平衡车,都需站姿行驶,站姿的重心低,只有15厘米左右,而坐姿的重心高度至少在50厘米以上,所以坐姿的设计是及不安全,也是不负责任的;怎样使电动滑板车站着更舒服,行驶更安全,携带更方便,本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及查阅国内外资料,设计并制作出3台样品车,测试效果非常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脚控制同时配合体感控制,行驶更加安全、自然的脚控智能滑板车。
脚控智能滑板车,包括受力组合架、脚控动力装置及活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脚控动力装置中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前端设置有受力组合架,所述受力组合架中设置有轴接架,所述的轴接架前侧轴接有折叠支撑架,所述受力组合架与所述的折叠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电动推杆,所述折叠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缓冲万向轮;
所述受力组合架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件,所述受力组合架的上端还活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把,所述的支撑把上还设置有刹车把、灯光及各种电器开关。
所述的脚控动力装置由左右驱动装置组成,左右所述的驱动装置中各设置有踏板架,左右所述踏板架的内侧各设置有活动连接套轴,左右所述的活动连接套轴中各设置有串联孔,左右所述的串联孔中活动设置有串联套管,所述串联套管的两端各设置有限位槽,左右所述的限位槽中各设置有限位卡簧,所述的活动连接件中设置有活动连接孔,左右所述的活动连接套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连接孔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活动连接件与左右所述的踏板架之间各设置有助力装置,所述的助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右所述踏板架内侧的助力块及设置在所述活动连接件左右两侧的助力槽,所述助力块在所述的助力槽中可前后移动,所述助力块与所述助力槽中前后的空隙中各设置有助力弹簧。
所述左右踏板架内各设置有自平衡控制模块及动力模块,所述的自平衡控制模块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及微处理器;所述的动力模块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无刷电机及动力轮;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踏板架中的角度感应器,所述的踏板架向前转动时,所述的角度感应器与所述的陀螺仪形成相对的角度,所述的加速传感器感应到角度的大小得出向前运动的速度大小;左右所述踏板架的外侧各设置有动力轮安装座,左右所述的动力轮安装座中各设置有动力轮,所述的脚控动力装置内还设置有电池。
本人已制作多辆测试样品车,其安全性、稳定性及实用性都比现有的电动滑板车及体感平衡车好得多,现有的电动滑板车站姿的为前后,这样非常难受也及不稳定;而本实用新型为左右站姿,且前端有支撑把支撑把,可抵消刹运动中所带来的惯性,还可起到稳定作用;这样如人体的重心在前时也可用脚的控制使脚控动力装置后退,同时可配合体感控制,这样更加安全、自然;而体感平衡车无法也不能得到外力的支撑稳定,只能完全由体感控制,这就出现了许多危险性;其可替代现有的两轮电动车(体积大180厘米的长度,不灵活);本设计体积小,前后长度70厘米左右,行驶灵活、安全,可进入各种室内场所,可直接行至家中,停放方便,无另需支撑脚;即可代步(车速应控制在15公里/小时内)、又可锻炼身体; 刹车即为车速归零信号,因脚控动力装置上的左右动力轮均为无刷电机,车速为零即可刹车;脚控动力装置的原理与体感平衡车的工作原理相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同时可体感控制及脚的转动控制,行驶安全、舒适,灵活、方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控动力装置分解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受力组合架1为前端,脚控动力装置2为后端;
1.受力组合架,2.脚控动力装置,3. 活动连接件,5.动力轮;
11.折叠支撑架,12.折叠电动推杆,13.缓冲万向轮,15.轴接架,16.伸缩杆,17.高度调节固定件,18.支撑把;
21.踏板架,22.活动连接套轴,23串联孔,24.串联套管,25.限位槽,26.限位卡簧,27.助力块,28.助力槽,29.动力轮安装座;
31.活动连接孔,32. 连接架。
如图1、2、3所示:脚控智能滑板车,包括受力组合架1、脚控动力装置2及活动连接件3,脚控动力装置2中设置有活动连接件3,活动连接件3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架32,连接架32的前端设置有受力组合架1,受力组合架1中设置有轴接架15,轴接架15前侧轴接有折叠支撑架11,受力组合架1与折叠支撑架11之间设置有折叠电动推杆12,折叠支撑架11的下端设置有缓冲万向轮13;也可左右安装两个万向轮13;
受力组合架1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件17,受力组合架1的上端还活动设置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把18,支撑把18上还设置有刹车把、灯光及各种电器开关。折叠电动推杆12的设置可自动折叠,也可设计成手动折叠。
如图3、4所示:脚控动力装置2由左右驱动装置组成,左右的驱动装置中各设置有踏板架21,左右踏板架21的内侧各设置有活动连接套轴22,左右的活动连接套轴22中各设置有串联孔23,左右的串联孔23中活动设置有串联套管24,串联套管24的两端各设置有限位槽25,左右的限位槽25中各设置有限位卡簧26,活动连接件3中设置有活动连接孔31,左右的活动连接套轴22分别设置在活动连接孔31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件3非常重要,在转向时受力组合架1与脚控动力装置2要成为一个整体,而脚控动力装置2的左右驱动装置(即踏板架21)则可在活动连接件3中各自转动(踏板架21的前后转动即为前进、后退的车速),脚控动力装置2的控制也不会受到缓冲万向轮13过障碍及高低的影响。安装时,先将左右踏板架21内侧的活动连接套轴22分别套在活动连接件3的活动连接孔31中,再用串联套管24串联在左右的串联孔23中,然后在串联套管的两端各安装上限位卡簧26即可。
如图4所示:活动连接件3与左右的踏板架21之间各设置有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右踏板架21内侧的助力块27及设置在活动连接件3左右两侧的助力槽28,助力块27在助力槽28中可前后移动,助力块27与助力槽28中前后的空隙中各设置有助力弹簧。助力弹簧的设置可使左右两侧的踏板架21在无外力作用时始终处于水平;
如图1、4所示:左右踏板架21内各设置有自平衡控制模块及动力模块,自平衡控制模块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及微处理器;动力模块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无刷电机及动力轮5;
加速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踏板架21中的角度感应器,踏板架21向前转动时,角度感应器与陀螺仪形成相对的角度(因陀螺仪始终水平),加速传感器感应到角度的大小得出向前运动的速度大小;踏板架21向前转动时,前端会形成角度,向后转动时,侧后端形成角度,角度大小决定速度的大小,与平衡车的工作原理相似;左右踏板架21的外侧各设置有动力轮安装座29,左右的动力轮安装座29中各设置有动力轮5,脚控动力装置2内还设置有电池。

Claims (4)

1.脚控智能滑板车,包括受力组合架、脚控动力装置及活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脚控动力装置中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前端设置有受力组合架,所述受力组合架中设置有轴接架,所述的轴接架前侧轴接有折叠支撑架,所述受力组合架与所述的折叠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电动推杆,所述折叠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缓冲万向轮;
所述受力组合架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件,所述受力组合架的上端还活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把,所述的支撑把上还设置有刹车把、灯光及各种电器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控智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控动力装置由左右驱动装置组成,左右所述的驱动装置中各设置有踏板架,左右所述踏板架的内侧各设置有活动连接套轴,左右所述的活动连接套轴中各设置有串联孔,左右所述的串联孔中活动设置有串联套管,所述串联套管的两端各设置有限位槽,左右所述的限位槽中各设置有限位卡簧,所述的活动连接件中设置有活动连接孔,左右所述的活动连接套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连接孔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控智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连接件与左右所述的踏板架之间各设置有助力装置,所述的助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右所述踏板架内侧的助力块及设置在所述活动连接件左右两侧的助力槽,所述助力块在所述的助力槽中可前后移动,所述助力块与所述助力槽中前后的空隙中各设置有助力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控智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踏板架内各设置有自平衡控制模块及动力模块,所述的自平衡控制模块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及微处理器;所述的动力模块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无刷电机及动力轮;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踏板架中的角度感应器,所述的踏板架向前转动时,所述的角度感应器与所述的陀螺仪形成相对的角度,所述的加速传感器感应到角度的大小得出向前运动的速度大小;左右所述踏板架的外侧各设置有动力轮安装座,左右所述的动力轮安装座中各设置有动力轮,所述的脚控动力装置内还设置有电池。
CN201821461289.7U 2018-09-07 2018-09-07 脚控智能滑板车 Active CN208931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1289.7U CN208931514U (zh) 2018-09-07 2018-09-07 脚控智能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1289.7U CN208931514U (zh) 2018-09-07 2018-09-07 脚控智能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1514U true CN208931514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0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1289.7U Active CN208931514U (zh) 2018-09-07 2018-09-07 脚控智能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1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9005B (zh)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206871251U (zh) 电动平衡车
CN204452718U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CN103707972B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US10926826B2 (en) Portable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ive thereof
CN204871393U (zh)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202879694U (zh)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5022764U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自平衡电动滑板车
CN103057635B (zh) 跨骑式自平衡两轮电动车
CN103723225B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及其辅助轮组
CN105539627B (zh) 一种代步工具
CN106005153A (zh) 一种双轮自平衡车
CN105691505A (zh) 单踏板可转向的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8860408A (zh) 脚控智能滑板车
CN104648570A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CN203032845U (zh) 双轮自平衡代步载物车
CN208931514U (zh) 脚控智能滑板车
CN20361214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平衡车
CN205661591U (zh) 一种双轮电动平衡滑板车
CN204775712U (zh) 一种电动车
CN110733356A (zh) 一种两轮高尔夫球包车导航平衡控制系统及球包车
CN105966515A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滑板车
CN206265235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方向总成装置
CN210822589U (zh) 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CN205345238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