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7318U -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7318U
CN208927318U CN201721021854.3U CN201721021854U CN208927318U CN 208927318 U CN208927318 U CN 208927318U CN 201721021854 U CN201721021854 U CN 201721021854U CN 208927318 U CN208927318 U CN 208927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skidding
trachea cannula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218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联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ds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ids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ids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ids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218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7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7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7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风道上设置有过滤风道内部空气的空气过滤组件,空气过滤组件位于L型风道上水平部分的居中位置,该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风道上设置有过滤风道内部空气的空气过滤组件,使用L型风道可以使出风更加均匀,快速实现冰箱内部的空气流通和换置,另外,加上设置的空气过滤组件,可以起到保鲜效果的提升,结构更加紧凑,产品结构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病人端附近永久性环接为一体的可充起的气囊,用以提供插管与人体气管间的有效封闭,可以防止正压通气时漏气以及避免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同时也可以固定气管插管在气道内的位置。为了完成固定气管插管位置的功能气囊需要膨胀,对气场内壁产生压力,从而利用气囊与气道间的摩擦力完成气管插管的固定。气囊膨胀时会对气道内壁产生压力,随着手术长时间的进行,气管黏膜血流受阻,从而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对病人造成伤害,如气管黏膜充血坏死、气管软化、气管发炎等。如果调低气囊压力时,虽会减少对气管造成的伤害,但是会导致气囊与气管壁贴合不完全,一方面会导致声门下分泌物或胃内物下渗至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从而到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另一方面,在呼吸机通气时,可能会导致漏气,使呼吸机达不到最佳效果,当气囊压力过低时还有可能导致气管插管脱落,发现不及时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该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通过对膨胀组件内进行充气,使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可以与气管壁紧密贴合,同时,采用双气囊交替充气的方式,避免了单一的固定点长时间对气管壁进行压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包括插管管坯、附着在插管管坯上的膨胀组件,连接组件和充气装置,插管管坯贯穿膨胀组件的中部,插管管坯通过呼吸机接头与外接的呼吸机的通气端连接,膨胀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与充气装置的通气口连接进行交替膨胀。
具体而言的,膨胀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且每一个气囊的外表面均卡接有多个气囊环箍或粘贴有环形的紧固胶条。
具体而言的,连接组件为两组,一组连接组件与一个气囊相对应,每组连接组件均包括气囊充气线和指示气囊,气囊充气线的一端与指示气囊连接,指示气囊连接至充气装置上与其对应的通气口处,气囊充气线的另一端紧贴于插管管坯的外管壁与一个气囊连通。
具体而言的,充气装置包括气泵主机,气泵主机的顶部设有两个通气口,一个通气口与一个指示气囊对应连接,气泵主机的表面还分别设置有显示器和操作键盘,操作键盘对气泵主机进行参数设定,气泵主机将实际的工作参数在显示器上显示。
进一步的,两个气囊为一前一后的方式附着在插管管坯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指示气囊的接头为外圆鲁尔接头,且对接的通气口的接口为与指示气囊的接头型号匹配的内圆鲁尔接头。
优选的,气囊的外表面设置为气囊环箍时,气囊环箍的个数为X个,且气囊环箍在气囊上箍出Y个凸环,满足Y=X+1;囊的外表面设置为紧固胶条时,紧固胶条的个数为M个,且紧固胶条在气囊上箍出K个凸环,满足K=M+1,相邻的两个凸环之间的距离为5-8mm。
优选的,气泵主机内设有延时控制单元,延时控制单元的时间间隔为0.5-2小时,且气泵主机单次充气的压强为2.0±0.1kPa。
进一步的,气泵主机根据延时控制单元的时间间隔对两个气囊进行交替充气,延时控制单元分别与操作键盘和气泵主机内部的主控模块电连接。
实用新型的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包括插管管坯、附着在插管管坯上的膨胀组件,连接组件和充气装置,插管管坯贯穿膨胀组件的中部,插管管坯的末端与外接的呼吸机的通气端连接,膨胀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与充气装置的通气口连接进行交替膨胀,
1、该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通过对膨胀组件内进行充气,使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可以与气管壁紧密贴合,有效的解决了气管插管与气管壁贴合不紧密,而导致的声门下分泌物或胃内物下渗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的问题;
2、通过充气装置对膨胀组件进行交替式充气,由于膨胀组件包括两个气囊,分别对起到不同位置产生压迫,交替式充气不会对气管单一固定点产生长时间的压迫,从而降低使用气管插管手术后产生后遗症的概率,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的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的附有紧固胶条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
插管管坯1、
膨胀组件2、
气囊21、气囊环箍22、紧固胶条23、
连接组件3、
气囊充气线31、指示气囊32、
充气装置4、
气泵主机41、通气口42、显示器43、操作键盘44、延时控制单元45、
呼吸机接头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包括插管管坯1、附着在插管管坯1上的膨胀组件2,连接组件3和充气装置4,插管管坯1贯穿膨胀组件2的中部,插管管坯1通过呼吸机接头5与外接的呼吸机的通气端连接,膨胀组件2通过连接组件3与充气装置4的通气口42连接进行交替膨胀,膨胀组件2包括两个气囊21,一前一后附着在插管管坯1外壁上,且每一个气囊21的外表面均卡接有多个气囊环箍22,气囊环箍22的个数为X个,且气囊环箍22在气囊21上箍出Y个凸环,满足Y=X+1,相邻的两个凸环之间的距离为5-8mm,通过对膨胀组件2内的气囊21进行充气,使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气囊21可以与气管壁紧密贴合,有效的解决了气管插管与气管壁贴合不紧密,而导致的声门下分泌物或胃内物下渗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的问题;
连接组件3为两组,一组连接组件3与一个气囊21相对应,每组连接组件3均包括气囊充气线31和指示气囊32,气囊充气线31的一端与指示气囊32连接,指示气囊32连接至充气装置4上与其对应的通气口42处,指示气囊32的接头为外圆鲁尔接头,且对接的通气口42的接口为与指示气囊32的接头型号匹配的内圆鲁尔接头,气囊充气线31的另一端紧贴于插管管坯1的外管壁与一个气囊21连通。
充气装置4包括气泵主机41,气泵主机41的顶部设有两个通气口42,一个通气口42与一个指示气囊32对应连接,气泵主机41的表面还分别设置有显示器43和操作键盘44,操作键盘44对气泵主机41进行参数设定,气泵主机41将实际的工作参数在显示器43上显示,气泵主机41内设有延时控制单元45,延时控制单元45的时间间隔为0.5-2小时,且气泵主机41单次充气的压强为2.0±0.1kPa;
气泵主机41会根据延时控制单元45的时间间隔对两个气囊21进行交替充气,延时控制单元45分别与操作键盘44和气泵主机41内部的主控模块电连接,通过充气装置4对膨胀组件2进行交替式充气,由于膨胀组件2包括两个气囊21,分别对起到不同位置产生压迫,交替式充气不会对气管单一固定点产生长时间的压迫,从而降低使用气管插管手术后产生后遗症的概率,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的工作量。
故本实用新型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完成插管管坯1的插入,将指示气囊32的充气接头分别连接充气泵对应的通气口42处,此时医护人员可从操作键盘44上进行设置充气时间间隔和气囊21压力,然后通过操作键盘44启动气泵主机41,气泵主机41可自动向任意一个气囊21内充入气体,达到所设定的时间间隔后,交替对另一个气囊21充入气体,同时之前最初充气的气囊21进行放气,再达到所设定的时间间隔后,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手术结束。
实施例2。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如图3所示,膨胀组件2包括两个气囊21,且每一个气囊21的外表面均粘贴有环形的紧固胶条23,紧固胶条23的个数为M个,且紧固胶条23在气囊21上箍出K个凸环,满足K=M+1。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实施例1中的气囊环箍22相比,固定胶条的安全系数更高,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而且对气囊21紧箍的效果更具有弹性,不宜使气囊21发生胀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管坯、附着在插管管坯上的膨胀组件,连接组件和充气装置,插管管坯贯穿膨胀组件的中部,插管管坯通过呼吸机接头与外接的呼吸机的通气端连接,膨胀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与充气装置的通气口连接进行交替膨胀;
所述膨胀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且每一个气囊的外表面均卡接有多个气囊环箍或粘贴有环形的紧固胶条;
两个气囊为一前一后的方式附着在插管管坯的外壁上;
连接组件为两组,一组连接组件与一个气囊相对应,每组连接组件均包括气囊充气线和指示气囊,气囊充气线的一端与指示气囊连接,指示气囊连接至充气装置上与其对应的通气口处,气囊充气线的另一端紧贴于插管管坯的外管壁与一个气囊连通;
指示气囊的接头为外圆鲁尔接头,且对接的通气口的接口为与指示气囊的接头型号匹配的内圆鲁尔接头;
所述气囊的外表面设置为气囊环箍时,气囊环箍的个数为X个,且气囊环箍在气囊上箍出Y个凸环,满足Y=X+1;囊的外表面设置为紧固胶条时,紧固胶条的个数为M个,且紧固胶条在气囊上箍出K个凸环,满足K=M+1,相邻的两个凸环之间的距离为5-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包括气泵主机,气泵主机的顶部设有两个通气口,一个通气口与一个指示气囊对应连接,气泵主机的表面还分别设置有显示器和操作键盘,操作键盘对气泵主机进行参数设定,气泵主机将实际的工作参数在显示器上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气泵主机内设有延时控制单元,延时控制单元的时间间隔为0.5-2小时,且气泵主机单次充气的压强为2.0±0.1kP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气泵主机根据延时控制单元的时间间隔对两个气囊进行交替充气,延时控制单元分别与操作键盘和气泵主机内部的主控模块电连接。
CN201721021854.3U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Active CN208927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1854.3U CN208927318U (zh)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1854.3U CN208927318U (zh)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7318U true CN208927318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21854.3U Active CN208927318U (zh)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7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6896A (zh) * 2021-09-06 2021-11-09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气管支撑气囊组件和呼吸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6896A (zh) * 2021-09-06 2021-11-09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气管支撑气囊组件和呼吸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5820B (zh) 正压和负压通气的给送
CN104874079A (zh)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
CN109939320A (zh) 一种鼻咽通气管道
CN201978294U (zh) 一种兼具吸痰和单肺或双肺通气功能的单腔气管导管
CN106110462B (zh) 单腔双囊支气管插管
CN104841047A (zh) 一种新式喉罩
CN104491976A (zh) 一种可视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管联合管
CN106964047A (zh) 一种单、双肺切换通气的单腔气管导管
CN208927318U (zh) 一种可交替充气双囊防滑气管插管
CN204428601U (zh) 一种可视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管联合管
CN107362428B (zh) 一种通气导管
JP2911677B2 (ja) 気管内チューブ
CN209033436U (zh) 易脱卸插管可调节喉罩
CN210078522U (zh) 一种可泄气式支气管封堵型气管插管
CN201888978U (zh) 新型气管导管
CN206745712U (zh) 一种经鼻食道封堵喉罩
CN207384585U (zh) 一种多功能支气管封堵装置
CN213131409U (zh) 一种充气式气管导管
CN204485006U (zh) 一种急救用可充气式鼻咽通气道
CN107349503A (zh) 一种精确用药的双腔气管插管
CN210992412U (zh) 气囊一体化气管插管
CN109847163B (zh) 一种吸痰型气管插管
CN202982854U (zh) 一种气管切开插管
CN202554701U (zh) 一种多功能的无创通气面罩
CN206391327U (zh) 气管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