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4195U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24195U CN208924195U CN201821749623.9U CN201821749623U CN208924195U CN 208924195 U CN208924195 U CN 208924195U CN 201821749623 U CN201821749623 U CN 201821749623U CN 208924195 U CN208924195 U CN 2089241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ide
- semiconductor
- type
- metal
- operational ampl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P型限压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P型限压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N型限压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N型限压MOS管的栅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不额外使用高压MOS器件或者特别开发的减小衬底电流的MOS器件消除正反馈,降低AB类放大器底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B类放大器领域,尤指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背景技术
A类放大器导通时间为100%,因此可得到较高的线性度,但是A类放大器静态偏置电流较大,在负载点的中心,在没有信号或者只有间断的信号时,会出现相当大的功率损失,因此效率较低。相对A类放大器,B类放大器是一种互补式的输出结构,两个晶体管不能同时工作,静态偏置电流基本为0,因此效率较高,同时由于每个器件工作半个周期,导通时间只有50%,存在较大的交越失真,严重影响了放大器的性能。
而AB类放大器的输出器件工作时间大于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导通时间在50—100%之间,它通过在B类放大器的两个晶体管输入端加适当的正向偏置电压,使两个晶体管不会彻底截止,消除了交越失真。AB类放大器既改善了B类放大器的非线性,效率又高于A类,是A类放大器的高线性度与B类放大器的高效率的结合。
AB类放大器采用推挽输出,典型的偏置架构如图1所示:P型输出MOS管和N型输出MOS管是输出驱动管,第一P型偏置MOS管,第二P型偏置MOS管,第一N型偏置MOS管,第二N型偏置MOS管为P型输出MOS管、N型输出MOS管提供偏置电压,使得P型输出MOS管和N型输出MOS管在静态的时候处于弱导通状态,静态电流较小,以提高整体的效率,其中P型输出MOS管的栅压VPG即第一偏置电压与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栅压VPB相关,N型输出MOS管的栅压VNG即第二偏置电压与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栅压VNB相关。当第一P型偏置MOS管、第二P型偏置MOS管、第一N型偏置MOS管、第二N型偏置MOS管确定后,通过调整VPB,可以调整P型输出MOS管的栅压VPG即第一偏置电压;通过调整VNB,可以调整N型输出MOS管的栅压VNG即第二偏置电压。
对MOS管,由于热载流子效应,会形成衬底漏电流。由于衬底漏电流与沟道电流和电场强度相关,因此当其它条件基本确定时,衬底漏电流与沟道电流基本呈线性关系,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第一N型偏置MOS管、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Vds随之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衬底漏电流会非常显著,从而AB类放大器偏置区在电源电压增大后出现相位反转、增益降低的现象,当电源电压增大后,AB类放大器的底噪会逐渐增大,并且会出现一个极值,严重的影响了AB类放大器的电源电压工作范围。
由于这个问题,AB类放大器在电压较高的应用中受到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消除掉正反馈的现象,可以采用特别的MOS器件,如高压MOS器件或者特别开发的减小衬底电流的MOS器件。但这种方式会带来成本的提升,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实现不额外使用高压MOS器件或者特别开发的减小衬底电流的MOS器件消除正反馈,降低AB类放大器底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包括:
MOS管输出模块,包括接入第一偏置电压的第一端口和接入第二偏置电压的第二端口;
MOS管偏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N型偏置MOS管、第二N型偏置MOS管,第一P型偏置MOS管、第二P型偏置MOS管、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和第一P型偏置MOS管串联输出所述第一偏置电压;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和第一P型偏置MOS管串联输出所述第二偏置电压;
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与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之间串联N型限压MOS管,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与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之间串联P型限压MOS管;
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P型限压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P型限压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三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N型限压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N型限压MOS管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MOS管输出模块包括:
P型输出MOS管和N型输出MOS管;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所述P型输出MOS管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共漏极并作为AB类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源极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N型输出MOS的栅极。
进一步的,所述MOS管偏置控制模块包括:
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的栅极作为AB类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和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与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漏极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与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源极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的栅极作为AB类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和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的的源极接地;
N型限压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连接,N型限压MOS管与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共漏极;
P型限压MOS管与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共漏极,P型限压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漏极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能够实现不额外使用高压MOS器件或者特别开发的减小衬底电流的MOS器件消除正反馈,降低AB类放大器底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AB类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高Vds电压时偏置NMOS管的衬底漏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低Vds电压时偏置NMOS管的衬底漏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N型和P型偏置管的衬底漏电流与沟道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电源VDD的电压值等于5.5V时AB类放大器电压和电流随输入变化示意图;
图6是典型的AB类运放工作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AB类放大器的底噪随电源电压的变化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的底噪随电源电压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MOS管中,S为源极,D为漏极,G为栅极。
AB类放大器采用推挽输出,典型的偏置架构如图1所示:P型输出MOS管(P0)和N型输出MOS管(N0)是输出驱动管,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二N型偏置MOS管(N2)为P型输出MOS管(P0)、N型输出MOS管(N0)提供偏置电压,使得P型输出MOS管(P0)和N型输出MOS管(N0)在静态的时候处于弱导通状态,静态电流较小,以提高整体的效率,其中P型输出MOS管(P0)的栅压即第一偏置电压(VPG)与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栅压VPB相关,N型输出MOS管(N0)的栅压即第二偏置电压(VNG)与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栅压VNB相关,当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二N型偏置MOS管(N2)确定后,通过调整VPB,可以调整P型输出MOS管(P0)的栅压即第一偏置电压(VPG);通过调整VNB,可以调整N型输出MOS管(N0)的栅压即第二偏置电压(VNG)。
为了控制P型输出MOS管(P0)和N型输出MOS管(N0)的直通电流,静态时,P型输出MOS管(P0)的Vgs(G极与S极之间的电压)基本在Vthp(门限值)附近,且N型输出MOS管(N0)的Vgs(G极与S极之间的电压)基本在Vthn(门限值)附近,则:
第一偏置电压(VPG)≈VDD-Vthp;
其中,VDD为电源的电压值,Vthp为P型输出MOS管(P0)的电压门限值。
第二偏置电压(VNG)≈Vthn;
其中,Vthn为N型输出MOS管(N0)的电压门限值。
则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Vds等于第一偏置电压(VPG)减去第二偏置电压(VNG),即VDD-Vthp-Vthn。
对MOS管,由于热载流子效应,会形成衬底漏电流,原因是沟道中强电场,使沟道的载流子发生碰撞电离,产生了电子-空穴对,一部分热载流子从漏极(D)进入衬底就形成了衬底漏电流。由于衬底漏电流与沟道电流和电场强度相关,因此当Vds(D极与S极之间的电压)固定时,随着Vgs的增大,沟道电流不断增大,但是随着Vgs继续增大,横向电场强度开始减小,因此在Vgs变大的过程中,衬底漏电流会出现一个峰值,如图2和图3所示。
由于衬底漏电流由沟道载流子碰撞电离产生,因此当其它条件基本确定时,衬底漏电流与沟道电流基本呈线性关系,如图4所示。
在不考虑衬底漏电流或者衬底漏电流非常微小的情况下,前述AB类放大器推挽部分的输入和输出是同相位的。当电源(VDD)的电压值升高时,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Vds随之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衬底漏电流会非常显著,例如,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衬底漏电流是143nA,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衬底漏电流是8nA。
下面对此时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以NMOS为例,如图5所示。不考虑衬底漏电流的情况下,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的栅压增大,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的沟道电流减小,则第一偏置电压(VPG)减小,流过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电流变小(Vgs变小),流过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电流增大。考虑衬底漏电流后,第一N型偏置MOS管(N1)有明显的衬底漏电流,流过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沟道电流变大,则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衬底漏电流会更大,当第一N型偏置MOS管(N1)衬底漏电流的变化速率大于第二P型偏置MOS管(P2)沟道电流的变化速率时,这里就不能平衡了,正常情况下,由于该节点的阻抗很大,nA级电流的变化就足以引起很大的电压变化,当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衬底漏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衬底漏电流的变化很容易超过第二P型偏置MOS管(P2)沟道电流的变化,所以在新的平衡中,偏置区电流的减小主要由第一N型偏置MOS管(N1)漏电流的减小决定。因此当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的栅压增大时,流过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沟道电流减小,衬底漏电流也减小,且幅度大于第一P型偏置MOS管(P1)沟道电流减小幅度,等效于向VPG注入电流,导致第一偏置电压(VPG)增大,反过来引起流过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电流增大,以达到新的平衡,最终的结果为第二P型偏置MOS管(P2)栅压与第一偏置电压(VPG)同向,整个系统成为正反馈。
当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衬底漏电流变化决定偏置区电流变化时,还会产生一个影响,当电源(VDD)的电压值不断增大,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Vds越来越大,衬底漏电流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同的电压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越来越大,相当于偏置区的等效阻抗越来越小,AB类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也越来越小。
对一个典型的AB类运放工作电路,如图6所示。
其中,增益为Av,输入电阻为R1,反馈电阻为R2,Vni为等效噪声(R1的噪声,R2的噪声,运放的输入噪声等),Vo为输出噪声。因此,计算可得:
当AB类放大器增益Av是正数时,随着Av的降低,Vo越来越小;当Av是负数的时候,有一个极值点,Av=-β=-(R1+R2)/R1,Av趋向极值点时,Vo急剧变差(此时环路增益为Av*(1/β)=-1,形成正反馈)。结合前面AB类放大器偏置区在电源(VDD)的电压值增大后相位反转、增益降低的现象,当电源(VDD)的电压值增大后,如图7所示,AB类放大器的底噪会逐渐增大,并且会出现一个极值,严重的影响了AB类放大器的工作范围。由于这个问题,AB类放大器在电压较高的应用中受到困扰,同时由于衬底漏电流的大小与工艺相关,不同批次的衬底漏电流情况也不尽相同,只能缩小其应用范围,保证工作的正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消除掉正反馈的现象,可以采用特别的MOS器件,如高压器件或者特别开发的减小衬底电流的器件。但这种方式会带来成本的提升,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包括:
MOS管输出模块,包括接入第一偏置电压的第一端口和接入第二偏置电压的第二端口;
MOS管偏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二N型偏置MOS管(N2),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
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P2)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和第一P型偏置MOS管(P1)串联输出所述第一偏置电压(VPG);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N2)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和第一P型偏置MOS管(P1)串联输出所述第二偏置电压(VNG);
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与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P2)之间串联N型限压MOS管(NB),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P1)与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N2)之间串联P型限压MOS管(PB);
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1)的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in)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源极(S)连接;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in)与所述P型限压MOS管(PB)的漏极(D)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out)与所述P型限压MOS管(PB)的栅极(G)连接;
第三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3)的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in)与所述N型限压MOS管(NB)的漏极(D)连接;第四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4)的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in)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源极(S)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out)与所述N型限压MOS管(NB)的栅极(G)连接。
所述MOS管输出模块包括P型输出MOS管(P0)和N型输出MOS管(N0);所述P型输出MOS管(P0)的源极(S)与电源(VDD)连接,所述P型输出MOS管(P0)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N0)共漏极(D)并作为AB类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N型输出MOS管(N0)的源极(S)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型输出MOS管(P0)的栅极(G),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N型输出MOS的栅极(G)。
所述MOS管偏置控制模块包括: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的栅极(G)作为AB类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的源极(S)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P2)的漏极(D)分别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源极(S)、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漏极(D)和所述P型输出MOS管(P0)的栅极(G)连接;
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源极(S)与所述P型输出MOS管(P0)的栅极(G)连接,漏极(D)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N0)的栅极(G)连接;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漏极(D)与所述P型输出MOS管(P0)的栅极(G)连接,源极(S)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N0)的栅极(G)连接;
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N2)的栅极(G)作为AB类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N2)的漏极(D)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源极(S)、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漏极(D)和所述N型输出MOS管(N0)的栅极(G)连接,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N2)的的源极(S)接地;
N型限压MOS管(NB)的源极(S)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漏极(D)连接,N型限压MOS管(NB)与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P2)共漏极(D);
P型限压MOS管(PB)与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N2)共漏极(D),P型限压MOS管(PB)的源极(S)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漏极(D)连接。
第一电流采样点(I1)是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1)的输入端(in)与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源极(S)连接线路上的任意一处的采样点,用于采集输入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电流值i1。
第二电流采样点(I2)是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入端(in)与P型限压MOS管(PB)的漏极(D)连接线路上的任意一处的采样点,用于采集输入P型限压MOS管(PB)的电流值i2。
第三电流采样点(I3)是第三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3)的输入端(in)与N型限压MOS管(NB)的漏极(D)连接线路上的任意一处的采样点,用于采集输入N型限压MOS管(NB)的电流值i3。
第四电流采样点(I4)是第四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4)的输入端(in)与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源极(S)连接的线路上的任意一处的采样点,用于采集通过第一N型偏置MOS管(N1)后输出的电流值i4。
第一运算放大器(U1)比较电流值i1和电流值i2的大小,如果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0则表明电流值i1≈电流值i2,即未产生很大的衬底漏电流。当电源(VDD)的电压值升高以后,由于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源漏电压Vds升高,则第一P型偏置MOS管(P1)会产生衬底漏电流,此时I1<I2。则由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放大作用,P型限压MOS管(PB)的栅极VBP的电压会升高,由于P型限压MOS管(PB)VGS的钳位,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源漏电压Vds电压会降低,此时第一P型偏置MOS管(P1)衬底漏电会减小,如此反复检测,根据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检测结果调节P型限压MOS管(PB)的栅极电压VBP的电压大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第二运算放大器(U2)比较电流值i3和电流值i4的大小,如果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1则表明电流值i3≈电流值i4,即未产生很大的衬底漏电流。当电源(VDD)的电压值升高以后,由于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的源漏电压Vds升高,则第一N型偏置MOS管(N1)会产生衬底漏电流,此时I3>I4。则由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放大,N型限压MOS管(NB)的栅极VBN的电压会下降,由于N型限压MOS管(NB)的栅极电压VGS的钳位,NMOS管(N1)的源漏电压Vds电压会降低,此时第一N型偏置MOS管(N1)衬底漏电会减小,如此反复检测,根据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检测结果调节N型限压MOS管(NB)的栅极电压VBN的电压大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通过在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一P型偏置MOS管(P1)上叠加MOS管,限制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Vds,并通过运算放大器计算采样点的电流值的比较结果进行调节P型限压MOS管(PB)的栅极电压(VBP),和N型限压MOS管(NB)的栅极电压(VBN),动态调节限压MOS管的栅极电压,从而控制第一偏置电压(VPG)和第二偏置电压(VNG)的大小。针对目前AB类放大器中高电源电压时底噪异常的问题,消除了偏置区MOS器件的衬底漏电流问题,解决了高电源电压底噪异常的问题,提升了应用中的工作范围。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方法后,底噪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高电压情况下的底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需要特别注意VBN及VBP的选择,使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一P型偏置MOS管(P1)工作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以第一N型偏置MOS管(N1)为例,如果该工艺中Vds_nmos<2V时,NMOS的衬底漏电流可以忽略,则VBN=第二偏置电压(VNG)+2+Vth_nmos。同理,如果该工艺中Vds_pmos<2V时,PMOS的衬底漏电流可以忽略,则VBP=第一偏置电压(VPG)-2-Vth_pmos。
需要注意的是,当电源(VDD)的电压值不断提高的时候,虽然第一N型偏置MOS管(N1)、第一P型偏置MOS管(P1)的衬底漏电流可以忽略,但限压MOS管NB,PB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衬底漏电流,仍然会出现异常正反馈的现象,此时需要串联更多的限压MOS管,保证所有的MOS管都不会产生较大的衬底漏电流。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MOS管输出模块,包括接入第一偏置电压的第一端口和接入第二偏置电压的第二端口;
MOS管偏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N型偏置MOS管、第二N型偏置MOS管,第一P型偏置MOS管、第二P型偏置MOS管、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和第一P型偏置MOS管串联输出所述第一偏置电压;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和第一P型偏置MOS管串联输出所述第二偏置电压;
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与第二P型偏置MOS管之间串联N型限压MOS管,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与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之间串联P型限压MOS管;
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P型限压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P型限压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三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N型限压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N型限压MOS管的栅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输出模块包括:
P型输出MOS管和N型输出MOS管;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所述P型输出MOS管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共漏极并作为AB类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源极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N型输出MOS的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偏置控制模块包括:
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的栅极作为AB类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和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源极与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漏极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与所述P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源极与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的栅极作为AB类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漏极和所述N型输出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的源极接地;
N型限压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型偏置MOS管的漏极连接,N型限压MOS管与所述第二P型偏置MOS管共漏极;
P型限压MOS管与所述第二N型偏置MOS管共漏极,P型限压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P型偏置MOS管的漏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9623.9U CN208924195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9623.9U CN208924195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24195U true CN208924195U (zh) | 2019-05-31 |
Family
ID=6671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49623.9U Active CN208924195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241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47446A (zh) * | 2018-10-26 | 2019-02-15 | 上海海栎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
2018
- 2018-10-26 CN CN201821749623.9U patent/CN2089241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47446A (zh) * | 2018-10-26 | 2019-02-15 | 上海海栎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CN109347446B (zh) * | 2018-10-26 | 2024-07-16 | 上海海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5410B (zh) | 一种摆率增强电路以及集成该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CN106100321B (zh) | 一种互补反馈式栅极开关电荷泵电路 | |
CN102707757B (zh) | 一种动态电荷放电电路以及集成该电路的ldo | |
CN111522389B (zh) | 宽输入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 |
CN110311636B (zh) | 应用于包络跟踪电源调制器的高带宽高摆幅线性放大器 | |
US20070188191A1 (en) | Differential amplifier with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method | |
CN107179797B (zh) | 线性稳压器 | |
CN206379929U (zh) | 一种增益自适应误差放大器 | |
CN108599728A (zh) | 一种具有限流和钳位功能的误差放大器 | |
CN103283144A (zh) | 电流镜以及高依从性单级放大器 | |
CN211878488U (zh) | 宽输入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 |
CN107024958A (zh) | 一种具有快速负载瞬态响应的线性稳压电路 | |
CN201312286Y (zh) | 一种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输出过流保护电路 | |
CN103592989B (zh) | 低静态功耗快速瞬态响应的无输出电容ldo电路 | |
CN100461625C (zh) | Ab类放大器 | |
CN105305990B (zh) | 一种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控制电路 | |
CN104638896B (zh) | 基于bcd工艺的电流钳位电路 | |
CN208924195U (zh)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
CN103956983B (zh) | 一种具有嵌位功能的误差放大器 | |
CN208924194U (zh) | 一种基于串联限压mos管降低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
CN107623493A (zh) | 一种高效率高保真度包络调制器 | |
CN109347446A (zh) |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采样控制底噪的ab类放大器 | |
CN101604958A (zh) | 双重供电放大器 | |
US4383223A (en) | CMOS Operational amplifier employing push-pull output stage | |
CN109889165A (zh) | 一种输出共模电压可调节放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Room 411, 4th floor, main building, No. 835 and 937, Dangui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3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ili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Room 411, 4th Floor, Main Building (1 Building) of Zhangjiang Guochuang Center, 899 Dangui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YNITRON MICROELECTRONIC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