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2992U -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2992U
CN208922992U CN201821930175.2U CN201821930175U CN208922992U CN 208922992 U CN208922992 U CN 208922992U CN 201821930175 U CN201821930175 U CN 201821930175U CN 208922992 U CN208922992 U CN 208922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ontrol
switch
driving un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01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航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01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2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2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2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降损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继电器线圈和第二开关管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控制单元一个I/O口输出的指令;第二开关管和继电器线圈的连接点,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降损电路的控制端相连;驱动单元设置有延时模块。本申请中控制单元通过一个I/O口输出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管动作;当第二开关管动作时,第二开关管与继电器线圈连接点处的电压将会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延时模块延时影响降损电路控制端接收的信号;因此,仅占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即可分别控制第二开关管以及降损电路,进而实现对于继电器的控制,节省硬件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单元、降损电路及开关管S2。其降损电路内设置有电源VCC1、电源VCC2、开关管S1、二极管D1及二极管D2。一般情况下,初始状态(启机时和停机状态)继电器线圈供电回路中,开关管S2处于关断状态,开关管S1处于导通状态。
当需要继电器吸合时,由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2导通,使继电器线圈上施加了较高的电压VCC1;为了保证继电器在VCC1电压下能够可靠吸合,控制单元通过自身的延时程序使电源VCC1的供电在保持时间T之后再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1关断,进而使继电器线圈的供电切换为电源VCC2、继电器在较低的电压VCC2下保持吸合状态,这样能够减少损耗、降低继电器线圈温度从而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当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2关断时,继电器释放;并且,当控制单元给出控制开关管S2关断的指令后,通过延时程序在一定时间t后再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1导通,进而保证继电器可靠释放后每次都在VCC1电压下吸合。
但是,上述方案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需要占用控制单元的两个I/O口,以分别控制开关管S1和S2,因此占用硬件资源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硬件资源占用较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降损电路、控制单元、第二开关管以及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继电器线圈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与地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一个I/O口输出的指令;
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连接点,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损电路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置有延时模块。
可选的,所述降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于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降损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源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连接点为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
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所述延时模块、第三开关管以及第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管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地之间;
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为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为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整形单元;
所述整形单元设置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相连。
可选的,若所述第三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则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或者,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项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继电器线圈并联连接的第一吸收电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吸收电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四二极管为普通二极管或者稳压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四二极管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二吸收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或者RC串联电路;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五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控制单元通过一个I/O口输出指令至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控制第二开关管动作;而当第二开关管动作时,第二开关管与继电器线圈连接点处的电压将会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内置有延时模块的驱动单元延时影响降损电路控制端接收的信号。因此,本实用新型仅占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即可分别控制第二开关管以及降损电路,进而实现对于继电器的控制,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硬件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内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内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降损电路10、控制单元20、第二开关管S2以及驱动单元30,其中:
降损电路1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开关管S1。具体的,第一开关管S1连接于第一电源VCC1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三者串联连接,同时,第一开关管S1的控制端作为降损电路10的控制端,用于控制第一电源VCC1与第一二极管D1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电源VCC2相连,第二电源VCC2通过第二二极管D2输出电能。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且二者的连接点作为降损电路10的输出端。并且,第一电源VCC1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源VCC2的输出电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损电路10中各构成部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降损电路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降损电路10的工作过程。
降损电路10的输出端,即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的连接点,依次通过继电器线圈40、第二开关管S2串联接地,通过第二开关管S2的通断控制继电器线圈40是否带电,结合降损电路10的输出电压,进一步控制继电器触点的吸合与释放。具体的,在降损电路10供应第一电源VCC1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如果第二开关管S2闭合,则电路接通,继电器线圈40带电,继电器触点吸合;相应的,如果第二开关管S2断开,电路无法形成闭合回路,继电器线圈40失电,继电器触点释放。
第二开关管S2的控制端接收控制单元20中一个I/O口输出的指令,根据控制单元20发出的指令控制电路断开与连通,具体的控制过程如上所述。可以想到的是,控制单元20的I/O口输出的指令往往以高、低电平表示,用高、低电平控制第二开关管S2的状态。当然,控制单元20通过I/O口输出的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管S2断开与闭合的任意形式的指令都是可选的,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保护的范围。
驱动单元30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S2和继电器线圈40的连接点相连,当第二开关管S2闭合或断开时,其与继电器线圈40的连接点的电位会产生变化,使得驱动单元30的输入端电位也根据二者连接点的电位而发生变化。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与降损电路10的控制端相连,当驱动单元30的输入端电位变化时,经过延时模块(图中未示出)的延时作用之后,其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将控制降损电路10的控制端状态改变,当降损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管S1时,即控制第一开关管S1的状态改变,进而发挥对于降损电路10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控制单元20通过一个I/O口输出指令至第二开关管S2的控制端,控制第二开关管S2动作;而当第二开关管S2动作时,第二开关管S2与继电器线圈40连接点处的电压将会发生变化,内置有延时模块的驱动单元30延时影响降损电路10控制端接收的信号,使得降损电路10能够在第二开关管S2断开并延时后输出第一电源VCC1的输出电压,确保继电器线圈40能够在较高电压下可靠吸合;并且,还能够使得降损电路10在第二开关管S2闭合并延时后输出第二电源VCC2的输出电压,进而使继电器线圈40在较高电压下可靠吸合之后,能够以较低电压供应来降低继电器线圈40发热、延长继电器寿命。也即,本实用新型仅占用控制单元20的一个I/O口,即可实现对于第二开关管S2和降损电路10两者的控制,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硬件资源。并且,控制单元20与外部器件的连接简化后,减少了印刷电路板设计时的走线,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实施例给出一种驱动单元的可选实现方式。为便于阐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本部分内容在图2所示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展开。
可选的,延时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一端作为延时模块的输入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端同时也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开关管Q2)和继电器线圈40的连接点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同时,将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容C1的连接点作为延时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大地连接。实际应用时,延时模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够实现延时输出的硬件电路形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并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RC电路。
可选的,在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还可以连接有整形单元50,整形单元50的输入端与延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对延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整形处理,将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波形整形成为矩形形状后再行输出。可选的,整形单元50可以由包含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实现,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可以达到前述整形目的的电路实现。
基于上述延时模块的可选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三开关管Q3和第三电阻R3。具体的,第三开关管Q3连接于第三电阻R3与地之间,并且,第三开关管Q3与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开关管Q1)的控制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VCC1相连,获取第一电源VCC1的电能。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相连。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整形单元50,延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整形单元50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通过I/O1口输出控制命令驱动第二开关管Q2动作,第二开关管Q2动作之后,其与继电器线圈40连接点处的电压将会发生变化,进而依次通过延时模块、整形单元50、第三开关管Q3及第三电阻R3,控制第一电源VCC1或者第二电源VCC2给继电器线圈40供电,进而控制继电器线圈40的两端的电压,实现对于继电器触点的吸合和释放的控制。
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当控制单元20的I/O1口输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当控制单元20的I/O1口输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关断。一般而言,控制单元20的I/O1口初始状态为低电平输出,继电器线圈40不带电;需要继电器触点吸合时,控制单元20的I/O1口保持高电平输出,结合降损电路10使继电器线圈40带电,继电器触点吸合。本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时,控制单元20的I/O1口输出低电平,第二开关管Q2关断,第二电源VCC2给第一电容C1充电,当第一电容C1电压达到第三开关管Q3开启电压时,第三开关管Q3导通。同时,第三开关管Q3导通后触发第一开关管Q1导通,加在继电器线圈40相应端子上的电压由第二电源VCC2切换为第一电源VCC1供应,然后第一电源VCC1给第一电容C1充电。由于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单向导通性,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不会相互影响。因第二开关管Q2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一电容C1经第一电源VCC1充电后,继电器线圈40两端电压均为第一电源VCC1的输出电压值,则继电器线圈40两端电压差为零,没有电流流过,继电器触点不会吸合。
当控制单元20的I/O1口输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则继电器线圈40经第二开关管Q2接地,继电器线圈40两端压差为VCC1、有电流流过,继电器触点吸合。同时,第一电容C1储存的能量通过第二电阻R2放电,当第一电容C1的电压小于第三开关管Q3的开启电压时,第三开关管Q3关断。第三开关管Q3关断触发第一开关管Q1关断,继电器线圈40的供电由第一电源VCC1切换至第二电源VCC2,由第二电源VCC2输出的电能维持继电器触点吸合。通过调整延时模块中的第一电容C1和电阻R2的值,可以调整上述放电时间;也就是说,通过对延时模块中器件参数的设置,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40供电从第一电源VCC1切换至第二电源VCC2的时间,也即第一电源VCC1供电维持的时间。
当控制单元20的I/O1口再次输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关断,然后继电器触点释放,回到初始状态。然后第二电源VCC2重新为第一电容C1充电,并在达到第三开关管Q3开启电压时,依次触发第三开关管Q3和第一开关管Q1导通,使降损电路保持较高的VCC1电压输出,确保继电器吸合瞬间其线圈两端的电压均为VCC1。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延时模块由硬件电路构成,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延时控制目的而在控制单元内部设置延时程序,导致控制逻辑复杂的问题。驱动单元采用与延时模块相适配的硬件搭建,有效保证信号的可靠传递,同时,还可以实现预期的驱动功能。
进一步的,通过调整延时模块中的第一电容C1和电阻R2的值,可控制从第一电源VCC1到第二电源VCC2供电切换的时间,使控制电路能够适应不同的继电器的控制需求。
其余结构及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实施例给出驱动单元的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为便于阐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本部分内容在图3所示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展开。
驱动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即图中所示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VCC3相连。
可选的,如果第三电源VCC3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一电源VCC1的输出电压,为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则需要在第三电源VCC3与第一电阻R1之间设置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源VCC3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设置第一电阻R1,主要起到限流的作用,防止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第三电源VCC3直接接地,形成短路。当然,第一电阻R1同样可以设置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与第二电阻R2之间,或者第三电源VCC3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之间,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形式,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触点吸合与释放的原理与前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实施例中,增加第三电源VCC3向延时模块中设置的第一电容C1充电,加快第一电容C1的充电过程。
其余结构及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想到的是,在断开继电器线圈供电电源的瞬间,由于继电器线圈的电感效应,继电器线圈的线端对外会产生瞬间的高压,产生的瞬间高压有可能会损坏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因此,本实用新型申请还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实施例,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阐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本部分内容在图4所示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展开。
在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和第二吸收电路,其中,
第一吸收电路与继电器线圈40并联连接,第二吸收电路连接于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此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指的是开关管内的电流流通方向是由输入端流向输出端,在本实施例中,输入端指代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输出端指代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开关管的类型发生变化时,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名称相应发生变化,此处不做限定,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降损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即漏极)相连;具体的,第四二极管D4可以为普通的二极管,或者为稳压二极管。
可选的,为降低继电器触点释放时的所用时长,还可以在第一吸收电路中设置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与第四二极管D4串联后,与继电器线圈40并联。
可选的,第二吸收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或RC串联电路。具体的,当第二吸收电路采用二极管时,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五二极管可以选用稳压二极管Z1(如图5中所示)或瞬态抑制二极管。
对于图3至图5中的各个电阻,仅是实例性的给出一种可选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各个电阻不仅可以是单个电阻,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别采用多个电阻串联、多个电阻并联或者多个电阻串并组合的方式替换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各个电阻,此次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电路的设置需要根据继电器的容量等参数确定,对于可以确定不会产生足以损坏电路器件的继电器,可以不设置吸收电路。当然,对于任何能够实现吸收继电器线圈断开电源时产生的瞬态高压电能,保护相应开关管安全的吸收电路都是可选的,同样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触点吸合与释放的原理与前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电能吸收电路,用于吸收继电器线圈断开电源时产生的瞬态高压电能,保护相应开关管的安全,从而延长控制电路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阐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管均是以MOS管的形式体现的,当然,其他诸如光电耦合器等可控开关器件同时可选的,同样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其控制单元一般为可编程的芯片,比如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此处不做限定,视其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损电路、控制单元、第二开关管以及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继电器线圈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与地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一个I/O口输出的指令;
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连接点,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损电路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置有延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于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降损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源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连接点为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所述延时模块、第三开关管以及第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管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地之间;
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为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为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整形单元;
所述整形单元设置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则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或者,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继电器线圈并联连接的第一吸收电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吸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四二极管为普通二极管或者稳压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四二极管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或者RC串联电路;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
CN201821930175.2U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Active CN208922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0175.2U CN20892299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0175.2U CN20892299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2992U true CN208922992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1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0175.2U Active CN20892299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29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1282A1 (zh) * 2020-01-31 2021-08-05 郭桥石 节能电路及启动装置
WO2021151385A1 (zh) * 2020-01-31 2021-08-05 郭桥石 节能电路及启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1282A1 (zh) * 2020-01-31 2021-08-05 郭桥石 节能电路及启动装置
WO2021151385A1 (zh) * 2020-01-31 2021-08-05 郭桥石 节能电路及启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3246B (zh) 上下电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3056953U (zh) 一种驱动器及其母线电容放电电路
CN201146364Y (zh) 一种自复式电压偏差保护器
CN109787187B (zh) 一种新型的双向直流短路电流阻断电路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
CN101534005A (zh) 一种上电冲击电流的抑制电路
CN208922992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CN102064047B (zh) 适用于高压直流场合的继电器和开关管并联电路
CN105162313B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4218551B (zh) 灯具浪涌保护电路以及灯具
CN204089183U (zh) 一种可频繁开关操作的防浪涌电源开关保护电路
CN107947557A (zh) 一种抗过压、欠压浪涌的软启动电路
CN203193589U (zh) 一种带缓起控制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07785966A (zh) 具有短路和反接保护功能的电池充放电电路
CN202585289U (zh) 外部开关控制的脱扣控制装置
CN103326459A (zh) 低电压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及其直流电源
CN206506287U (zh) 一种修正波逆变器智能型短路保护开关电路
CN203205850U (zh) 断路器跳合闸线圈保护器
CN208001163U (zh) 一种具有短路和反接保护功能的电池充放电电路
CN103065872B (zh) 控制磁保持接触器的装置
CN202917957U (zh) 一种电表继电器拉合闸控制电路以及智能电表
CN104952664A (zh) 一种无电弧放电的直流高压开关
CN103368142B (zh) 直流电机堵转保护电路及搜索灯
CN205265230U (zh) 一种断电延时欠电压控制器
CN208738139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继电器控制装置
CN209402181U (zh) 一种电池过放电保护电路、通信设备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