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1587U - 扬尘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尘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1587U
CN208921587U CN201821056384.9U CN201821056384U CN208921587U CN 208921587 U CN208921587 U CN 208921587U CN 201821056384 U CN201821056384 U CN 201821056384U CN 208921587 U CN208921587 U CN 208921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ugitive dust
dust detection
modu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63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鞠训光
韩惊洲
戴维
李先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0563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1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1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15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尘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有上端面敞开的容纳腔室,容纳腔室内限定有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四腔和第五腔,第二腔、第三腔、第四腔和第五腔均与第一腔相连通,且第一腔设有出风口;扬尘检测模块设于第二腔内;温湿度采集模块设于第四腔内;风机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腔内,风机组件被构造成其产生的风由出风口排出;端盖的第一侧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的敞开端的一侧,端盖的第二侧与敞开端的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相连;液晶显示模块设置端盖上;控制模块设于第一腔内,且扬尘检测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该装置散热性好,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靠性高,检测准确。

Description

扬尘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愈发严重,尤其是冬季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在出行时需要实时了解外部环境的扬尘、温度和湿度情况,以方便出行。但现有技术中,扬尘检测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携带不方便,检测不准确,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扬尘检测装置,该装置散热性好,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靠性高,检测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尘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上端面敞开的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内限定有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四腔和第五腔,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三腔、所述第四腔和所述第五腔均与所述第一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腔设有出风口;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扬尘颗粒的扬尘检测模块,所述扬尘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二腔内;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的温湿度采集模块,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设于所述第四腔内;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腔内,所述风机组件被构造成其产生的风由出风口排出;端盖,所述端盖的第一侧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敞开端的一侧,所述端盖的第二侧与所述敞开端的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相连,以打开和封盖所述壳体;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液晶显示模块设置所述端盖上;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腔内,且所述扬尘检测模块、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风机组件、控制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扬尘检测模块分别置于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内,可以使各个组成部件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整体结构更加有序;而且通过设置风机组件可以对检测装置起到散热的作用;再者该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便于携带,能够准确检测外部环境的PM2.5和温湿度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扬尘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由环形壁限定形成,且位于所述环形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着所述环形壁的周向和轴向阵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壁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由所述环形壁的外壁向背离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壳体以形成第二腔、第三腔、第四腔和第五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设于所述端盖上;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缘上,并适于与所述连接板配合,且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叶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叶轮绕所述叶轮的中心轴线旋转以使所述壳体内的空气由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腔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扬尘检测模块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四腔内。
优选地,所述扬尘检测模块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扬尘检测模块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内安装有透明件以阻隔所述第四腔与外部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侧围板,所述侧围板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安装在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采集孔,以连通所述第三腔与外部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扬尘检测装置,其附加技术特征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通孔沿着环形壁的轴向和周向阵列可以便于其它各腔与第一腔的连通性,提高检测装置散热性能;通过该连接机构可以方便将端盖与壳体进行连接,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扬尘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扬尘检测装置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6为扬尘检测装置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7为扬尘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检测装置100;壳体A1;环形壁A11;通孔A111;挡板A12;连接槽A13;第四定位孔A131;采集孔A14;侧围板A15;安装腔A15A;连接柱A16;第二定位孔A161;检测孔A17;电池夹A18;第一腔A1A;出风口A1A1;转轴A1A2;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第五腔A1E;控制模块10;扬尘检测模块20;第一定位孔 201;温湿度采集模块30;液晶显示模块40;复位模块50;报警模块60;指示灯电路 70;端盖A2;连接板A21;第三定位孔A211;安装框A22;第一侧A23;第二侧A24;风机组件A3;驱动器A31;叶轮A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扬尘检测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壳体A1、扬尘检测模块20、温湿度采集模块30、风机组件A3、端盖A2、液晶显示模块40和控制模块10。
壳体A1,所述壳体A1设有上端面敞开的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内限定有第一腔A1A、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所述第二腔A1B、所述第三腔A1C、所述第四腔A1D和所述第五腔A1E均与所述第一腔A1A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腔A1A设有出风口A1A1;也就是说,通过将壳体A1的容纳腔室区分成第一腔A1A、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这样可以便于安装扬尘检测装置100的其它连接部件,有利于该装置的集成化、紧凑化;而将容纳腔室区分可以使各个部件之间不会发生堆叠而影响各个部件的功能,起到在运行过程中彼此相互独立,避免发生干扰。
扬尘检测模块20,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设于所述第二腔A1B内,即扬尘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扬尘颗粒,以获取外部环境的扬尘信号;
温湿度采集模块30,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设于所述第四腔A1D内,即温湿度采集模块30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温湿度,以获取外部环境的温湿度信号;
风机组件A3,所述风机组件A3设置在所述壳体A1的所述第一腔A1A内,所述风机组件A3被构造成其产生的风由出风口A1A1排出,换句话说,风机组件A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壳体A1的结构以及第一腔A1A的结构大小进行合理的调节,只要其被构造成产生的风能够从出风口A1A1排出的结构即可,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风机组件A3包括:叶轮A32和驱动器A31,所述叶轮A32设在所述第一腔A1A室内;所述驱动器A31与所述叶轮A32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叶轮A32绕所述叶轮A32的中心轴线旋转以使所述壳体A1内的空气由出风口A1A1排出;即驱动器A31与叶轮A32固定连接,而叶轮A32通过转轴A1A2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腔A1A内。通过驱动器A31驱动叶轮A32发生旋转从而产生风可以将壳体A1内部的风由第一腔A1A排出,从而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内的空气均会流动至第一腔A1A内,进而对整个检测装置100起到散热的作用。
端盖A2,所述端盖A2的第一侧A23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A1的敞开端的一侧,所述端盖A2的第二侧A24与所述敞开端的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相连,以打开和封盖所述壳体A1,也就是说,端盖A2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A1上,通过端盖A2的枢转可以打开和关闭壳体A1内的容纳腔室,这样可以方便对检测装置100进行维护和维修。
液晶显示模块40,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设置所述端盖A2上;具体地,在端盖A2 上设有安装框A22,液晶显示模块40可以将扬尘检测模块20、温湿度采集模所采集的扬尘信号和温湿度信号以数字的形成显示,这样可以方便使用者直观了解外部环境的情况。
控制模块10,所述控制模块10设于所述第一腔A1A内,且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所述风机组件A3和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均与所述控制模块 10相连,也就是说,所述控制模块10用于根据所述扬尘信号和所述温湿度信号驱动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将扬尘信号和温湿度信号以数字形式显示。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检测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温湿度采集模块30、风机组件A3、液晶显示模块40和控制模块10均与所述驱动电源连接,以为检测装置100工作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电源可以为电池,通过设置在第五腔A1E内的电池夹A18而安装在壳体 A1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风机组件A3、控制模块10、温湿度采集模块30、扬尘检测模块20分别置于第一腔A1A、第二腔A1B、第三腔A1C和第四腔A1D内,可以使各个组成部件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整体结构更加有序;而且通过设置风机组件A3 可以对检测装置100起到散热的作用;再者该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便于携带,能够准确检测外部环境的PM2.5和温湿度情况。
如图7所示,所述扬尘检测装置100内包括检测系统100,所述检测系统100具体包括:控制模块10、扬尘检测模块20、温湿度采集模块30、液晶显示模块40、复位模块 50和报警模块60。具体地,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与所述控制模块10的第一通信端相连;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与所述控制模块10的第二通信端相连;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40与所述控制模块10的第三通信端相连;复位模块50,所述复位模块50与所述控制模块10的第四通信端相连;所述报警模块60与所述控制模块10的第五通信端相连;所述电源适于与所述控制模块10、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液晶显示模块40、复位电路和报警模块60相连;
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和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用于获得外部环境的扬尘信号和温湿度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0用于根据所述扬尘信号和所述温湿度信号驱动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将扬尘信号和温湿度信号以数字形式显示,同时获取报警信号;所述复位模块50用于对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进行复位;所述报警模块60用于根据报警信号发出报警讯息。
更加具体地,将检测系统100置于外部待测环境中,外部环境可以给予扬尘检测模块20和温湿度采集模块30扬尘信号和温湿度信号,从而控制模块10将根据所述扬尘信号和所述温湿度信号驱动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将扬尘信号和温湿度信号以数字形式显示;检测完之后可以通过复位模块50将液晶显示模块40复位,可进行再次加测;而当外部环境中的浓度大于150mg/m^3时产生报警信号,所述报警模块60用于根据报警信号发出报警讯息。该检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外部环境的湿温度、PM2.5和PM10,成本低,电路可靠。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腔A1A由环形壁A11限定形成,且位于所述环形壁A11上设有通孔A111,所述通孔A111沿着所述环形壁A11的周向和轴向阵列设置,具体地,通过环形壁A11可以将第一腔A1A设置在壳体A1的容纳腔的中心位置,这样可以便于第一腔A1A与其他腔连通,在环形壁A11上设有且沿着轴向方向设置多个通孔A111,多个通孔A111沿着环形壁A11的周向方向进行阵列形成如图5、图6中所示的结构,这样可以便于其他腔与第一腔A1A的连通性,提高各个腔的散热性能。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环形壁A1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挡板A12,所述多个挡板A12由所述环形壁A11的外壁向背离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壳体A1 以形成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也就是说,在环形壁A11 的外壁上可以设置四个挡板A12,每个挡板A12均由环形壁A11的外壁向壳体A1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壳体A1相连接,以限定出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这样可以使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而且可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美观大方。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A21,所述连接板A21垂直设于所述端盖A2上;连接槽A13,所述连接槽A13开设于所述壳体A1的上端缘上,并适于与所述连接板A21配合,且所述连接槽A13与所述连接板A2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具体地,在可以在连接板A21上设置多个第三定位孔A211,在连接槽A13上设置多个第四定位孔A131,所述第三定位孔A211与所述第四定位孔A13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A211和第四定位孔A131,例如第一紧固件可以为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A21,所述连接板A21垂直设于所述端盖A2上,所述连接板A21上设有凸起部;连接槽A13,所述连接槽 A13开设于所述壳体A1的上端缘上,并适于与所述连接板A21配合,且所述连接槽 A13的侧壁上设有凹陷部,当所述连接部插接至所述连接槽A13内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相对,所述凸起部通过变形卡接在所述凹陷部内,这种连接结构亦简单可靠。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四腔A1D设有多个连接柱A16,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 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四腔A1D内。具体地,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与所述连接柱A16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01,所述连接柱A16上设有第二定位孔A161,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201与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A161一一对应,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20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A161,通过设置连接柱A16可以对扬尘检测模块2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而且这种紧固方式可靠性高,便于拆卸和安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A1A内的控制模块10与第四腔 A1D内的扬尘检测模块20连接方式一样,均是通过连接柱A16的方式实现连接,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A1上设有检测孔A17,所述检测孔A17内安装有透明件以阻隔所述第四腔A1D与外部环境,具体地,扬尘检测模块20主要是依靠基于Mie光散射进行检测,散射光通过透明件检测外部环境中的PM2.5的浓度;例如,透明件可以为玻璃或透明塑料件。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三腔A1C室内设有侧围板A15,所述侧围板A15与所述壳体A1共同限定出安装腔A15A,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安装在安装腔A15A内,更加具体地,所述壳体A1上设有采集孔A14,以连通所述第三腔A1C与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温湿度采集模块30可以为温湿度传感器,将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采集孔A14内,这样可以便于对外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准确测量;而设置侧围板A15一方面可以方便温湿度采集模块30的安装,另一方面对温湿度采集模块30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侧围板A15的高度要低于壳体A1的容纳腔室的高度,这样可以便于通孔A111对安装腔A15A内的温湿度采集模块30的散热。

Claims (10)

1.一种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A1),所述壳体(A1)设有上端面敞开的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内限定有第一腔(A1A)、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所述第二腔(A1B)、所述第三腔(A1C)、所述第四腔(A1D)和所述第五腔(A1E)均与所述第一腔(A1A)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腔(A1A)设有出风口(A1A1);
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扬尘颗粒的扬尘检测模块(20),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设于所述第二腔(A1B)内;
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的温湿度采集模块(30),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设于所述第四腔(A1D)内;
风机组件(A3),所述风机组件(A3)设置在所述壳体(A1)的所述第一腔(A1A)内,所述风机组件(A3)被构造成其产生的风由出风口(A1A1)排出;
端盖(A2),所述端盖(A2)的第一侧(A23)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A1)的敞开端的一侧,所述端盖(A2)的第二侧(A24)与所述敞开端的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相连,以打开和封盖所述壳体(A1);
液晶显示模块(40),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设置所述端盖(A2)上;以及
控制模块(10),所述控制模块(10)设于所述第一腔(A1A)内,且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和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0)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A1A)由环形壁(A11)限定形成,且位于所述环形壁(A11)上设有通孔(A111),所述通孔(A111)沿着所述环形壁(A11)的周向和轴向阵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A1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挡板(A12),所述多个挡板(A12)由所述环形壁(A11)的外壁向背离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壳体(A1)以形成第二腔(A1B)、第三腔(A1C)、第四腔(A1D)和第五腔(A1E)。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连接板(A21),所述连接板(A21)垂直设于所述端盖(A2)上;
连接槽(A13),所述连接槽(A13)开设于所述壳体(A1)的上端缘上,并适于与所述连接板(A21)配合,且所述连接槽(A13)与所述连接板(A2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A3)包括:
叶轮(A32),所述叶轮(A32)设在所述第一腔(A1A)内;
驱动器(A31),所述驱动器(A31)与所述叶轮(A32)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叶轮(A32)绕所述叶轮(A32)的中心轴线旋转以使所述壳体(A1)内的空气由出风口(A1A1)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腔(A1D)设有多个连接柱(A16),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四腔(A1D)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与所述连接柱(A16)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扬尘检测模块(20)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01),所述连接柱(A16)上设有第二定位孔(A161),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201)与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A161)一一对应,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20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A16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A1)上设有检测孔(A17),所述检测孔(A17)内安装有透明件以阻隔所述第四腔(A1D)与外部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1、2、3、6、7、8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A1C)室内设有侧围板(A15),所述侧围板(A15)与所述壳体(A1)共同限定出安装腔(A15A),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30)安装在安装腔(A15A)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A1)上设有采集孔(A14),以连通所述第三腔(A1C)与外部环境。
CN201821056384.9U 2018-07-04 2018-07-04 扬尘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21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6384.9U CN208921587U (zh) 2018-07-04 2018-07-04 扬尘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6384.9U CN208921587U (zh) 2018-07-04 2018-07-04 扬尘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1587U true CN208921587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3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638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21587U (zh) 2018-07-04 2018-07-04 扬尘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1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3188U (zh) 空气质量检测仪
CN208998850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装置
CN108362605B (zh) 一种自动化集成式空气湿度测量装置
CN204116299U (zh) 送风组件及空气质量检测仪
CN204831956U (zh) 全自动称重定量化学分析烘箱
CN208921587U (zh) 扬尘检测装置
CN206990383U (zh) 农田粉尘测量装置
CN108648407A (zh) 一种火灾探测装置
CN107941868A (zh) 一种室内环境监测用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CN209148850U (zh) 一种bms系统测试装置
CN205080026U (zh) 高可靠汽车空气质量传感器及汽车空调过滤器
CN213485281U (zh)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机柜环境检测装置
CN207717149U (zh) 一种集中空调通风检测设备
CN201188107Y (zh) 测量空调pg电机转速的测量装置
CN210166375U (zh) 空气污染检测装置
CN209927175U (zh) 一种高精度带温湿度功能的数字型voc传感器
CN207036166U (zh) 一种多用途家用式环境检测器
CN20842205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无线报警检测仪
CN207507954U (zh) 基于大型通风柜的面风速传感器装置
CN105807009B (zh) 一种室内空气环境监测设备的进风结构
CN212514460U (zh) 电子配件综合检验装置
CN216132879U (zh) 一种新型激光粉尘检测仪
CN21549942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量记录装置
CN219495763U (zh) 一种防爆粉尘采样滤膜过载保护装置
CN208596148U (zh) 一种用于工业沼气的浓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