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0594U -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0594U
CN208910594U CN201721501312.6U CN201721501312U CN208910594U CN 208910594 U CN208910594 U CN 208910594U CN 201721501312 U CN201721501312 U CN 201721501312U CN 208910594 U CN208910594 U CN 208910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bial plateau
fibula
linkage section
prosthesis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13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子一
孟德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013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0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0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0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其中,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包括:胫骨平台本体,设置在胫骨靠近股骨的一端;腓骨头假体,腓骨头假体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胫骨平台本体上,腓骨头假体的第二端与腓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腓骨处于游离状态,进而影响患者活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背景技术
人工假体置换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骨骼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当患者膝关节腓骨处先天畸形时或患者胫骨近端及腓骨近端为肿瘤病症时,需要对胫骨近端进行大幅度截骨的同时会对腓骨进行截骨,截骨后患者的腓骨处于游离状态,会对患者的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腓骨处于游离状态,进而影响患者活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包括:胫骨平台本体,设置在胫骨靠近股骨的一端;腓骨头假体,腓骨头假体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胫骨平台本体上,腓骨头假体的第二端与腓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腓骨头假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可转动地与胫骨平台本体相连,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铰接并与腓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通过万向节连接。
进一步地,胫骨平台本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台,第一连接段可转动地设置在凸台上,第一连接段的端面与凸台的配合平面相接触,胫骨平台本体的上表面为平面,配合平面与胫骨平台本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0°至15°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包括相互连接的基体和多个接骨板,基体与第一连接段铰接,多个接骨板沿基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接骨板与腓骨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各接骨板的根部与基体相连,各接骨板的端部朝向远离股骨的方向延伸,各接骨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包括两个圆孔,两个圆孔相交设置。
进一步地,接骨板为曲面板。
进一步地,基体上设置有缝合孔和微孔层,缝合孔设置在微孔层边缘。
进一步地,微孔层为微孔结构,微孔结构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微孔结构的孔径在1000μm至1800μm之间;微孔结构的孔隙率在70%至85%之间;微孔结构的厚度在0.5mm至2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假体组件,包括胫骨平台假体组件,胫骨平台假体组件为上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胫骨平台本体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腓骨头假体,腓骨头假体与腓骨固定连接,并通过胫骨平台本体使腓骨与胫骨固定连接。即使患者的胫骨在接受了大幅度截骨后,胫骨上的韧带附着点被截掉,腓骨的近端呈现游离状态,腓骨仍能通过腓骨头假体和胫骨平台本体实现与胫骨之间的连接固定。本技术方案实现了截断后的腓骨的固定,避免了腓骨游离在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恢复了腓骨对胫骨的支撑功能,提高了术后胫骨和腓骨的支撑强度,降低了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的腓骨头假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的胫骨平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胫骨平台本体;11、凸台;20、腓骨头假体;21、第一连接段;22、第二连接段;221、基体;222、接骨板;223、缝合孔;224、微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当患者的膝关节出现损伤、病变或者畸形的情况时,可以通过人工假体对原生骨骼进行替换,以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使患者的膝关节能够正常活动,进而使患者能够正常地完成屈膝等动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当患者的胫骨头损伤严重或者患者的胫骨近端为肿瘤病症时,截骨手术可能将腓骨头以及腓骨与胫骨之间的连接处随胫骨患处一并截掉。此时虽然有胫骨近端垫块弥补胫骨平台和原生胫骨截面之间的实体结构,但是腓骨由于只有一端固定,使腓骨在患者体内处于游离状态,一方面腓骨的自由端可能在患者体内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胫骨失去了腓骨的支撑,患者的活动会受到影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包括胫骨平台本体10和腓骨头假体20。其中,胫骨平台本体10设置在胫骨靠近股骨的一端,腓骨头假体2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胫骨平台本体10上,腓骨头假体20的第二端与腓骨固定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胫骨平台本体10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腓骨头假体20,腓骨头假体20与腓骨固定连接,并通过胫骨平台本体10使腓骨与胫骨固定连接。即使患者的胫骨在接受了大幅度截骨后,胫骨上的韧带附着点被截掉,腓骨的近端呈现游离状态,腓骨仍能通过腓骨头假体和胫骨平台本体实现与胫骨之间的连接固定。本技术方案实现了截断后的腓骨的固定,避免了腓骨游离在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恢复了腓骨对胫骨的支撑功能,提高了术后胫骨和腓骨的支撑强度,降低了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本体10的材质和腓骨头假体20的材质均为钛合金。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胫骨平台本体的材质和腓骨头假体的材质可替换为钛、钴铬钼合金、碳纤维、316L不锈钢等适宜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腓骨头假体20包括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第一连接段21可转动地与胫骨平台本体10相连,第二连接段22与第一连接段21铰接并与腓骨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使手术后的腓骨能够相对胫骨转动,尽可能地做到原生骨骼所能做到的动作。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通过万向节连接。万向节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进一步提高了胫骨与腓骨之间的活动能力,以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台11,第一连接段21可转动地设置在凸台11上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段21的端面与凸台11的配合平面相接触,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上表面为平面,配合平面与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0°至15°之间。胫骨平台本体10上需要固定耐磨损的垫块等结构,为保证胫骨平台本体10与垫块之间的配合效果,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上表面常设置为平面,并通过设置在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上表面上的固定结构与垫块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凸台11的配合平面与上表面成10°至15°夹角设置,使腓骨与胫骨之间的连接关系更趋近于原生骨骼,进一步提高了胫骨与腓骨之间的活动能力,以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21的轴线与配合平面垂直设置。此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能使第二连接段22偏离凸台11一段距离,便于手术进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段的轴线可以与配合平面的法线成角度地设置,以使第二连接段的运动方式更贴近原生骨骼。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段22包括相互连接的基体221和多个接骨板222,基体221与第一连接段21铰接,多个接骨板222沿基体221的周向间隔设置,接骨板222与腓骨通过紧固件连接。多个接骨板222使腓骨受力均匀,不易与腓骨头假体分离。本实施例的紧固件优选为松质骨螺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紧固件可替换成皮质骨螺钉、韧带螺钉等能够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骨螺钉。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各接骨板222的根部与基体221相连,各接骨板222的端部朝向远离股骨的方向延伸,各接骨板222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包括两个圆孔,两个圆孔相交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相交指平面几何意义上的相交,即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圆具有两个交点。本实施例的固定孔能够提高腓骨的固定效果。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接骨板222在该接骨板222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以避免腓骨相对接骨板222转动。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接骨板222为曲面板,使接骨板222的内表面的弯曲形式与腓骨的外表面相适配,以增大腓骨与接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的腓骨头假体的外形可采用CT/MRI等方式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定制,以提高腓骨头假体与患者自身骨骼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基体221和接骨板222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体221上设置有缝合孔223和微孔层224,缝合孔223设置在微孔层224边缘。微孔层224为具有一定孔隙率和厚度的微孔结构,微孔结构中的实体结构形成骨小梁,韧带结构可以长入骨小梁中实现连接。韧带结构可以为人工韧带也可以为患者自体韧带。上述微孔层224结构能够固定患者腓骨侧副韧带,进一步恢复患者腓骨与胫骨的原始生理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腓骨侧副韧带可以通过缝合孔223实现与微孔层224的初步连接固定,以固定韧带结构与第二基体221之间的相对位置。术后随着患者伤口的愈合,腓骨侧副韧带能够长入微孔层224,避免患者运动时韧带结构发生移位。
微孔层224为微孔结构,微孔结构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微孔结构的孔径在1000μm至1800μm之间;微孔结构的孔隙率在70%至85%之间;微孔结构的厚度在0.5mm至2mm之间。上述结构保证了腓骨侧副韧带与微孔层224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假体组件,根据本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组件(图中未示出)包括胫骨平台假体组件,胫骨平台假体组件为包含上述技术特征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本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组件能够固定患者截断的腓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胫骨平台本体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腓骨头假体,腓骨头假体与腓骨固定连接,并通过胫骨平台本体使腓骨与胫骨固定连接。即使患者的胫骨在接受了大幅度截骨后,胫骨上的韧带附着点被截掉,腓骨的近端呈现游离状态,腓骨仍能通过腓骨头假体和胫骨平台本体实现与胫骨之间的连接固定。本技术方案实现了截断后的腓骨的固定,避免了腓骨游离在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恢复了腓骨对胫骨的支撑功能,提高了术后胫骨和腓骨的支撑强度,降低了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胫骨平台本体(10),设置在胫骨靠近股骨的一端;
腓骨头假体(20),所述腓骨头假体(2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胫骨平台本体(10)上,所述腓骨头假体(20)的第二端与所述腓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腓骨头假体(20)包括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所述第一连接段(21)可转动地与所述胫骨平台本体(10)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段(2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21)铰接并与所述腓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2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2)通过万向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台(11),所述第一连接段(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凸台(11)上,所述第一连接段(21)的端面与所述凸台(11)的配合平面相接触,所述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配合平面与所述胫骨平台本体(1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0°至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22)包括相互连接的基体(221)和多个接骨板(222),所述基体(221)与所述第一连接段(21)铰接,多个所述接骨板(222)沿所述基体(22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接骨板(222)与所述腓骨通过紧固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骨板(222)的根部与所述基体(221)相连,各所述接骨板(222)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股骨的方向延伸,各所述接骨板(222)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两个圆孔,两个所述圆孔相交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222)为曲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21)上设置有缝合孔(223)和微孔层(224),所述缝合孔(223)设置在所述微孔层(224)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层(224)为微孔结构,所述微孔结构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所述微孔结构的孔径在1000μm至1800μm之间;
所述微孔结构的孔隙率在70%至85%之间;
所述微孔结构的厚度在0.5mm至2mm之间。
10.一种膝关节假体组件,包括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假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胫骨平台假体组件。
CN201721501312.6U 2017-11-10 2017-11-10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Active CN208910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312.6U CN208910594U (zh) 2017-11-10 2017-11-10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312.6U CN208910594U (zh) 2017-11-10 2017-11-10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0594U true CN208910594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2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1312.6U Active CN208910594U (zh) 2017-11-10 2017-11-10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05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843A (zh) * 2017-11-10 2018-04-20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843A (zh) * 2017-11-10 2018-04-20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CN107928843B (zh) * 2017-11-10 2023-07-28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zbruch et al. Ilizarov hip reconstruction for the late sequelae of infantile hip infection
Sanchez-Sotelo et al. Complex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principle-based parallel-plate technique: surgical technique
Lee et al. Modified judet quadricepsplasty and Ilizarov frame application for stiff knee after femur fractures
JP2013508078A (ja) 引張部材を有する関節外に埋め込み可能な機械的エネルギー吸収アセンブリ、および埋め込み方法
Luciani et al. Primary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for acut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 5-year long term retrospective study of elderly patients
CN208910594U (zh)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Atalar et al.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humeral shaft nonunions (plates, unilateral, and circular external fixators)
CN205094563U (zh) 一种仿生运动髋关节外固定器
Kovack et al. Elbow arthrodesis: a novel techniqu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LIGHT Salvage of Intraarticular Malunions of the Hand and Wrist The Role of Realignment Osteotomy
CN107928843A (zh)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CN103417280B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203790086U (zh) 椎板融合器
CN208910595U (zh) 胫骨填充块假体及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组件
Ip Orthopedic traumatology: a resident's guide
Lee Posttraumatic elbow arthritis and arthroplasty
CN209285844U (zh) 人工枢椎
Chillag Radiohumeral arthrodesis for salvage of failed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
Horta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 postraumatic radial club hand with a free fibular osteoseptocutaneous flap and Sauve‐Kapandji procedure—A case report
CN208989034U (zh) 踝关节截骨手术导向装置
EP2273941B1 (en) Surgical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Klahs et al. Correction of Cubitus Varus Using Computer-Assisted Hexapod Multiplanar External Fixators: A Report of 3 Cases
Butcher et al. (ii) Principles of deformity correction
CN108175541A (zh) 尺桡远端前臂旋转假体
CN208851611U (zh) 踝关节融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