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8879U -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8879U
CN208908879U CN201821729907.1U CN201821729907U CN208908879U CN 208908879 U CN208908879 U CN 208908879U CN 201821729907 U CN201821729907 U CN 201821729907U CN 208908879 U CN208908879 U CN 208908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f
cylinder
support plate
shellfish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299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岭
周海生
李春
李健
李洋
刘崇
霍艳燕
高维森
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Ocean Ranch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Ocean Ranch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Ocean Ranch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Ocean Ranch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299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8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8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8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鱼礁容易被泥沙淤积的问题。所述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包括礁筒,所述礁筒呈圆柱形,所述礁筒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所述礁筒上连接有至少三块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分别呈矩形,所述支撑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礁筒上,所述支撑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向所述礁筒的径向的延长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长边沿所述礁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礁筒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被泥沙淤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背景技术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一定海域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经历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和系统化的海洋牧场建设等产业发展阶段。而人工鱼礁的出现标志着海洋牧业的发展从单纯放流海洋生物幼体向资源养护的转变。然而由于海底洋流的作用,海底中的泥沙容易随洋流一同流动。现有技术中的鱼礁极容易被海底流动的泥沙所淤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鱼礁容易被泥沙淤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包括礁筒,所述礁筒呈圆柱形,所述礁筒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所述礁筒上连接有至少三块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分别呈矩形,所述支撑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礁筒上,所述支撑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向所述礁筒的径向的延长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长边沿所述礁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礁筒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若干的支撑杆;
位于同一个支撑架中,各支撑杆分别沿所述礁筒的径向设置,各支撑杆的内端连接在一起,各支撑杆的外端支撑在所述礁筒的内壁上,两根相邻支撑杆之间设有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礁筒在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板的外端各连接有若干的插杆,各插杆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礁筒的径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圈的麻绳,每圈麻绳分别环绕在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外端,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和设有若干的穿绳孔,各穿绳孔在支撑板上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分布,穿绳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支撑板的外端的位置处,穿绳孔用于穿套麻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当本实用新型沉落到海底之后,至少其中两个支撑板的下端支撑在海底上,这几个支撑在海底上的支撑板将礁筒支撑离开海底一段距离,避免礁筒直接与海底接触,从而避免在海底流动的例如泥沙等流入礁筒的内腔中,从而避免礁筒内腔中淤积泥沙,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被沉入海底之后,礁筒的内腔作为内侧护鱼区来为附近海域的动物类水产品提供栖息聚集的场所。同时,每个支撑板的两个长宽面都可以供贝类水产品或者是浮游藻类的附着,所以支撑板还兼具为贝类水产品提供栖息聚集的场所,能够适用于贝类水产品的养殖。综上,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浮游藻类的聚集,也有利于鱼类和贝类水产品的聚集和栖息,有利于提高海底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面视图;
图4为图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2的C-C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于海底的示意图;
图中:1礁筒,11内侧护鱼区,2支撑板,3支撑架,31支撑杆,32通道,4插杆,5麻绳,6穿绳孔,7外侧护鱼区,8海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礁筒1,礁筒1呈圆柱形。礁筒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礁筒1上连接有至少三块支撑板2。各支撑板2分别呈矩形,支撑板2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礁筒1上,支撑板2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向礁筒1的径向的延长线的方向延伸。支撑板2的长边沿礁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支撑板2沿礁筒1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时候,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加工的方式来生产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礁筒与支撑板浇筑成为一体式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向海底进行投放的时候,通过作业船将本实用新型运输并投放到目标海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重沉降到海底。
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沉落到海底8之后,至少其中两个支撑板2的下端支撑在海底8上,这几个支撑在海底8上的支撑板2将礁筒1支撑离开海底8一段距离,避免礁筒1直接与海底接触,从而避免在海底流动的例如泥沙等流入礁筒1的内腔中,从而避免礁筒1内腔中淤积泥沙,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被沉入海底之后,礁筒1的内腔作为内侧护鱼区11来为附近海域的动物类水产品提供栖息聚集的场所。同时,每个支撑板1的两个长宽面都可以供贝类水产品或者是浮游藻类的附着,所以支撑板1还兼具为贝类水产品提供栖息聚集的场所,能够适用于贝类水产品的养殖。所以,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浮游藻类的聚集,也有利于鱼类和贝类水产品的聚集和栖息,有利于提高海底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架3,支撑架3包括若干的支撑杆31。位于同一个支撑架3中,各支撑杆31分别沿礁筒1的径向设置。各支撑杆31的内端连接在一起。各支撑杆31的外端支撑在礁筒1的内壁上,两根相邻支撑杆31之间设有通道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架3能够提高礁筒1的结构强度。支撑架3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与礁筒1浇筑连接在一起。礁筒1在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架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礁筒1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架3,这两个支撑架在起到加强礁筒1的抗强度的同时,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根据附近水域内需要提供庇护鱼类大小的特点来控制所生产的通道32的大小,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提高养殖区域内养殖生物的多样性。
如图1至图5所示,各支撑板2的外端各连接有若干的插杆4,各插杆4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礁筒1的径向。
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杆4,当本实用新型被放到海底8之后,插杆4在本实用新型的自重作用下能够被被插入到海底的土层或者沙层或者岩石的缝隙中,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抓紧”海底,降低洋流对本实用新型的影响,起到一定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作用。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圈的麻绳5,每圈麻绳5分别环绕在每个支撑板2的外端,每个支撑板2上和设有若干的穿绳孔6,各穿绳孔6在支撑板2上沿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分布,穿绳孔6设置在靠近支撑板2的外端的位置处,穿绳孔6用于穿套麻绳5。在本实用新型上制作若干圈的麻绳的时候,可以每一圈麻绳各采用一根;也可以将一根长的麻绳呈螺旋状的进行缠绕从而形成多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圈的麻绳5,在将本实用新型投入到海底的时候,麻绳5能够方便作业船上的吊车等机械对本本实用新型进行升吊移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投放。当本实用新型被较长时间的置于海底之后,若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从海底清除或者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提拉离海底的时候通过一个连接在缆绳连接铁钩来钩拉麻绳5,能够将本实用新型拉动。所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麻绳5还方便对位于海底的本实用新型的清理或者移动作业。此外,麻绳5有利于浮游藻类的附着也有利于一些贝类水产品的幼苗的附着,这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海底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此外通过设置若干圈的麻绳,位于若干圈的麻绳5的内圈、礁筒1的外侧、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之间的区域形成外侧护鱼区7,外侧护鱼区7能为一部分养殖水产品提供一定的遮挡和庇护。

Claims (5)

1.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其特征是,包括礁筒,所述礁筒呈圆柱形,所述礁筒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所述礁筒上连接有至少三块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分别呈矩形,所述支撑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礁筒上,所述支撑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向所述礁筒的径向的延长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长边沿所述礁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礁筒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若干的支撑杆;
位于同一个支撑架中,各支撑杆分别沿所述礁筒的径向设置,各支撑杆的内端连接在一起,各支撑杆的外端支撑在所述礁筒的内壁上,两根相邻支撑杆之间设有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其特征是,所述礁筒在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其特征是,各所述支撑板的外端各连接有若干的插杆,各插杆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礁筒的径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圈的麻绳,每圈麻绳分别环绕在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外端,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和设有若干的穿绳孔,各穿绳孔在支撑板上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分布,穿绳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支撑板的外端的位置处,穿绳孔用于穿套麻绳。
CN201821729907.1U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Active CN208908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9907.1U CN208908879U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9907.1U CN208908879U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8879U true CN208908879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10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29907.1U Active CN208908879U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88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042A (zh) * 2020-12-16 2021-04-27 重庆市荣昌区虹吉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鱼饲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042A (zh) * 2020-12-16 2021-04-27 重庆市荣昌区虹吉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鱼饲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0613B (zh) 一种组合式抗风浪流网箱的作业方法
CN103828745B (zh) 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
JP5936005B2 (ja) 浮沈型回転式養殖生簀
CN104430078B (zh) 一种海岸带海域牡蛎幼体增殖放流固着基装置和构建方法
CN109452207A (zh) 基于乌贼隐蔽习性的人工产卵附着装置
CN107517906A (zh) 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
CN201192038Y (zh) 高效金枪鱼延绳钓渔具
KR101945893B1 (ko) 김 양식용 자체 건조 장치, 양식 장치 및 조차 자체 건조 방법
CN107535402B (zh) 内嵌于圆形浮式网箱内部的网衣固定装置
CN208908879U (zh) 一种用于生态渔场的贝藻礁
CN107736285A (zh) 一种自动起吊养捕一体装置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CN208338660U (zh) 一种悬浮型人工鱼礁
CN101142908B (zh) 一种捕鱼网
CN210808820U (zh)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
CN204837599U (zh) 齿耙式埋栖蛤仔采收装置
CN110521657A (zh)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52206A (zh) 一种提高乌贼受精卵孵化率的装置
CN206061866U (zh) 一种渔网固定系统
CN104756921B (zh)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CN213044820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人工捞捕装置
CN211020598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净化用藻类捕捞装置
CN208446377U (zh) 抗海流深海养殖网箱
CN210226604U (zh) 捕鱼笼
CN208692072U (zh) 深海用养殖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