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9668U -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9668U
CN208889668U CN201821400988.0U CN201821400988U CN208889668U CN 208889668 U CN208889668 U CN 208889668U CN 201821400988 U CN201821400988 U CN 201821400988U CN 208889668 U CN208889668 U CN 208889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electrode
primary gate
column
solder joi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09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卓
周艳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09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9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9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966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以及位于硅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平行的主栅电极和多行平行的副栅电极,主栅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具有多个焊点,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本实用新型背面电极通过对主栅电极不同区域进行不同设计,降低了背面电极的遮光面积,提高了电池的背面转换效率,同时电极材料的耗量也得到降低;制作的组件也具有更高的背面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技术是一项利用大面积的p-n结二极管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都具有一定的禁带宽度,当太阳能电池受到太阳辐射时,能量超过禁带宽度的光子在太阳电池中产生电子空穴对,p-n结将电子空穴对分离,p-n结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光生载流子的流动方向,通过外部电路连接可以向外输出功率。这跟普通的电化学电池原理类似。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正面一般为主栅加副栅的H型版型结构,而背面电极一般则是采取印刷整面铝背场加银焊点的方法。不过近年来,背面同样采取主栅加副栅的H型版型结构的电极制作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铝背场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优势在于电池背面的非电极区域可以吸收光,从而实现双面发电。
但是目前无论是使用H型主栅加副栅银电极的N型双面电池还是使用H型主栅加副栅铝电极以及银焊点的P型双面电池,其背面的转换效率只有正面的70%~90%。这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背面电极遮光面积太大,特别是使用铝电极的P型双面电池,其主栅遮光面积达到整个电池面积的8%~15%。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背面电极遮光面积太大而导致电池的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硅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所述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背面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所述主栅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其特征是:所述主栅电极具有多个焊点,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进一步地,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三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可选地,所述主栅电极的列数为4~20列;优选为6~20列;另外,优选地,所述平均宽度(D1)的范围是不大于2mm,所述平均宽度(D2)的范围是0.05~3mm。
可选地,各主栅电极上的多个焊点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所述焊点的数量为2~20个;优选为4~20个。
可选地,所述正面电极的正面主栅电极与所述背面电极的背面主栅电极的列数相同,优选地,所述正面电极的正面主栅电极与所述背面电极的背面主栅电极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硅基板的正面和背面。
可选地,所述夹角为约85~90°,优选为87~90°,更优选为88~90°,进一步优选为89~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主栅电极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对于i≠N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N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比如实施例1中的背面主栅电极和焊点的设计即满足该要求。
具体而言,该背面电极的主栅电极的结构可以为:所述背面电极包括设置在硅片背面的多列相互平行的主栅电极和多行相互平行的副栅电极,所述主栅电极和所述副栅电极之间具有夹角,每列主栅电极上设有焊点,每列主栅电极由多段不连续的主栅电极段组成,所述焊点位于每个主栅电极段的两端,相邻两列主栅电极上的两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段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栅电极以硅片的横向中心线和/或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相对称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主栅电极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1)/2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a)对于i≠(N+1)/2,i≠N/2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b)对于i=(N+1)/2或i=N/2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c)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比如实施例2中的背面主栅电极和焊点的设计即满足该要求。
具体而言,该背面电极的主栅电极的结构可以为:所述背面电极包括设置在硅片背面的多列相互平行的主栅电极和多行相互平行的副栅电极,所述主栅电极和所述副栅电极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主栅电极以电池片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相对称设置,在电池片的纵向中心线一侧的背面电极上,每列主栅电极由多段不连续的主栅电极段组成,所述焊点位于每个主栅电极段的两端,相邻两列主栅电极上的两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段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中背面电极通过对主栅电极不同区域进行不同设计,在不显著增加电流传输电阻的情况下降低了背面电极的遮光面积,从而提高了双面电池的背面转换效率,同时电极材料的耗量也得到降低。相应的,以具有本实用新型电极结构的电池片制作的组件也具有更高的背面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图2为实施例1中的作为对比组的双面电池的常规12主栅H型背面电极结构;
图3为实施例2中的双面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图4为实施例3中的双面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图5为实施例4中的双面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图6为实施例5中的双面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图7为实施例6中的双面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背面电极;
2、主栅电极;
3、副栅电极;
4、焊点;
5、硅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无论是使用H型主栅加副栅银电极的N型双面电池还是使用H型主栅加副栅铝电极以及银焊点的P型双面电池,其背面的转换效率只有正面的70%~90%。这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背面电极遮光面积太大,特别是使用铝电极的P型双面电池,其主栅遮光面积达到整个电池面积的8%~15%。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栅电极不同区域进行不同设计,在不显著增加电流传输电阻的情况下降低了背面电极的遮光面积,从而提高了双面电池的背面转换效率,同时电极材料的耗量也得到降低。相应的,以具有本实用新型电极结构的电池片制作的组件也具有更高的背面转换效率。
参见图1,并结合图3-7,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进一步地,其中一列主栅电极2上的至少三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可选地,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4~20列;优选为6~20列;另外,优选地,平均宽度(D1)的范围是不大于2mm,平均宽度(D2)的范围是0.05~3mm。
可选地,各主栅电极上的多个焊点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焊点4的数量为2~20个;优选为4~20个。
正面电极的正面主栅电极与背面电极的背面主栅电极的列数相同,优选地,正面电极的正面主栅电极与背面电极的背面主栅电极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硅基板的正面和背面。
可选地,夹角为约85~90°,优选为87~90°,更优选为88~90°,进一步优选为89~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对于i≠N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N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主栅电极2以硅片的横向中心线和/或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相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1)/2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a)对于i≠(N+1)/2,i≠N/2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b)对于i=(N+1)/2或i=N/2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c)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背面电极上的焊点所在的背面主栅的形状进行了特别设计,例如同一列中的主栅电极可以由多段不连续的主栅电极段(可以通过常规的丝网印刷制成,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手段制成)构成,同一列中的主栅电极也可以由连续的宽度不同的主栅电极段(可以通过常规的丝网印刷制成,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手段制成)构成,另外,不同列的主栅电极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时,同一列中的主栅电极也可以由连续的主栅电极段或者不连续的主栅电极段构成。
下面分别以不同形状结构的背面主栅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电池的电极结构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具体的,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1,该背面电极1包含有12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主栅电极2和174行与主栅电极呈85~90°相交的副栅电极3,对于任意列,主栅电极上都包含有6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4,对于第1、3、5、7、9、11列,第1、2两焊点之间,第3、4两焊点之间以及第5、6两焊点之间未设有主栅电极,而第2、3两焊点之间,第4、5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对于第2、4、6、8、10和12列,则第2、3两焊点之间,第4、5两焊点之间未设有主栅电极,而第1、2两焊点之间,第3、4两焊点之间以及第5、6两焊点设有主栅电极。
具体的,对于第1,第3,第5,第7,第9,第11列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相应的第2,第4,第6,第8,第10,第12列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对于第2,第4,第6,第8,第10,第12列的第2和第3,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相应的第1,第3,第5,第7,第9,第11列的第2和第3,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正面主栅电极同样为12列,且位于与背面主栅电极基本相对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也满足以下公式:
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对于i≠N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N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在一次实验中,使用本实用新型背面电极结构的制成的双面电池,与采用如图2所示常规12主栅H型背面电极的双面电池的一次对比实验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本实用新型双面电池与常规12主栅H型背面电极的双面电池的各项参数对照
如上表1所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背面电极结构的电池,其正面转换效率为22.06%,与对比组的22.04%基本持平,但是背面由于电极遮光面积更少,短路电流比对比组高了0.542A,转换效率高了1.21%,双面率(标准测试条件下使用太阳模拟器分别照射太阳电池(或组件)的背面和正面得到的转换效率的比值)由62.75%提高到了68.18%。使用这两种电池制作的双面双玻组件(两面都采用透光玻璃封装,可以双面受光的组件),使用常规12主栅H型版图(主栅加副栅的)的组件双面率为69%,而采用本实用新型背面电极结构电池的组件双面率达到75%。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具体的,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结构包含有12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主栅电极和174行与主栅电极呈85~90度相交的副栅电极,对于任意列,主栅电极上都包含有6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对于第1、3、5、8、10、12列,第1、2两焊点之间,第3、4两焊点之间以及第5、6两焊点之间未设有主栅电极,而第2、3两焊点之间,第4、5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对于第2、4、6、7、9和11列,则第2、3两焊点之间,第4、5两焊点之间未设有主栅电极,而第1、2两焊点之间,第3、4两焊点之间以及第5、6两焊点设有主栅电极。
对于第1,第3,第5列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相应的第2,第4,第6列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对于第2,第4,第6列的第2和第3,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相应的第1,第3,第5列的第2和第3,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同时,该背面电极结构呈以硅片中心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
正面主栅电极同样为12列,且位于与背面主栅电极基本相对的位置。
使用这种背面电极结构的电池的电性能与实施例1中的类似。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也满足以下公式:
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1)/2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a)对于i≠(N+1)/2,i≠N/2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b)对于i=(N+1)/2或i=N/2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c)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具体的,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结构包含有12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主栅电极和174行与主栅电极呈85~90度相交的副栅电极,对于任意列,主栅电极上都包含有6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对于第1、3、5、8、10、12列,第1、2两焊点之间,第3、4两焊点之间以及第5、6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而第2、3两焊点之间,第4、5两焊点之间未设有主栅电极,对于第2、4、6、7、9和11列,则第2、3两焊点之间,第4、5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而第1、2两焊点之间,第3、4两焊点之间以及第5、6两焊点未设有主栅电极。
对于第1,第3,第5列的第2和第3,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相应的第2,第4,第6列的第2和第3,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对于第2,第4,第6列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相应的第1,第3,第5列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
同时,该背面电极结构呈以硅片中心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
正面主栅电极同样为12列,且位于与背面主栅电极基本相对的位置。
使用这种背面电极结构的电池的电性能与实施例1中的类似。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具体的,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结构包含有9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主栅电极和102行与主栅电极呈85~90度相交的副栅电极,对于任意列,主栅电极上都包含有5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其中各列主栅上相邻两焊点之间均设有主栅电极,不同的是部分相邻两焊点之间的宽度相同,部分相邻两焊点之间的宽度不同,对于第1、3、5、7和9列,第1、2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与第4、5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相同,而第2、3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和第3、4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相同,且小于第1、2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以及第4、5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对于第2、4、6和8列,第1、2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与第4、5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相同,同时第2、3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和第3、4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相同,但与第1、3、5、7和9列不同的是,第1、2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与第4、5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小于第2、3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以及第3、4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
对于第1,第3,第5列的第2和第3,第3和第4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3mm,其相应的第2和第4列的第2和第3,第3和第4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对于第2,第4,第6列的第1和第2,第4和第5个焊点间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1为0.3mm,其相应的第1,第3和第5列的第1和第2,第4和第5个焊点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同时,该背面电极结构呈以硅片中心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结构。正面主栅电极同样为9列,且位于与背面主栅电极基本相对的位置。
使用这种背面电极结构的电池的电性能与实施例1中的类似。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具体的,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结构包含有9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主栅电极和102行与主栅电极呈85~90度相交的副栅电极,对于任意列,主栅电极上都包含有5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其中第1、4和7列中主栅电极上第1、2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剩余相邻两焊点之间未设置主栅电极,第2、5和8列主栅电极上第2、3两焊点之间以及第4、5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第3、6和9列主栅电极上第3、4两焊点之间设有主栅电极。
在焊点间的共存在24段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为0mm(即无主栅电极),其余14段电极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正面主栅电极同样为9列,且位于与背面主栅电极基本相对的位置。
使用这种背面电极结构的电池的正面电性能稍差于实施例4,但是具有更高的双面率。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基本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基本平行的副栅电极3,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具体的,该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结构包含有9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主栅电极和102行与主栅电极呈85~90度相交的副栅电极,其中4列的主栅电极上包含有5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其余5列主栅电极上包含有3个用于与焊带连接的电极焊点,第1、3、5、7、9列的主栅电极中相邻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宽度相同,而第2、4、6、8列的主栅电极中相邻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宽度不同,各列主栅电极上第1、2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和第4、5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相同,第2、3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和第3、4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其中第1、2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和第4、5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小于位于第2、3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以及第3、4两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宽度。
在焊点间的共存在8段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为0.3mm,其余18段电极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D2为1mm。
正面主栅电极同样为9列,且位于与背面主栅电极基本相对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包括硅基板(5)以及位于所述硅基板(5)的第一主表面的正面电极和位于所述硅基板(5)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电极(1),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背面电极(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列平行的主栅电极(2)和多行平行的副栅电极(3),所述主栅电极(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副栅电极(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其特征是:所述主栅电极(2)具有多个焊点(4),至少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其中一列主栅电极上的至少三个相邻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1)小于剩余多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的平均宽度(D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4~20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各主栅电极上的多个焊点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焊点(4)的数量为2~2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正面电极的正面主栅电极与所述背面电极的背面主栅电极的列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夹角为85~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对于i≠N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N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栅电极(2)以硅片的横向中心线和/或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相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栅电极(2)的列数为N,其中任意一列设为i,每列焊点的数量为M,其中任意一个焊点设为j,对于任意的不大于(M-1)的j和任意不大于(N+1)/2的i,如果第i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1,那么
a)对于i≠(N+1)/2,i≠N/2且i≠1的第i列,第i+1列和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b)对于i=(N+1)/2或i=N/2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c)对于i=1的第i列,第i+1列的第j个焊点和第j+1个焊点之间的主栅电极平均宽度为D2;
其中,M、N、i、j为能够实现的正整数。
CN201821400988.0U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9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0988.0U CN208889668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0988.0U CN208889668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9668U true CN208889668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098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9668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9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9497A (zh) * 2018-08-29 2019-01-01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9497A (zh) * 2018-08-29 2019-01-01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CN109119497B (zh) * 2018-08-29 2024-04-05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23868A1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组件
CN102810578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主栅线
CN101510470B (zh) 一种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与染料敏化电池叠层结构
CN109119497A (zh)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CN105702755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
CN205645827U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模组
CN10846155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叠片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9300998A (zh) 一种双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
CN208767310U (zh) 一种可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背接触电池组件
CN208889668U (zh)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
CN207938625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4868000B (zh) 轻质模块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1584423U (zh) 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806262U (zh) 一种双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
CN203941912U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07602582U (zh) 一种n型晶硅电池
CN202662651U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CN206271739U (zh) 一种光伏l型汇流条批量焊接工装
CN202712196U (zh) 一种n型背接触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CN104124287A (zh) 一种单晶硅太阳电池背表面栅线电极结构及单晶硅太阳电池
CN208298839U (zh) 一种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CN20807798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叠片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6847946A (zh) 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结构和电池
CN106898659A (zh) 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CN106328732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