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6753U -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86753U CN208886753U CN201821291188.XU CN201821291188U CN208886753U CN 208886753 U CN208886753 U CN 208886753U CN 201821291188 U CN201821291188 U CN 201821291188U CN 208886753 U CN208886753 U CN 2088867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blowback
- valve
-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包括燃烧腔、第一烧嘴、第二烧嘴、换向装置、燃气管路、排烟管路和烟气反吹装置,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设置于燃烧腔内;燃气管路通过换向装置与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相连通,排烟管路通过换向装置与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相连通;第一烧嘴和换向装置通过第一支路相连通,第二烧嘴和换向装置通过第二支路相连通;烟气反吹装置包括第一反吹支路、第二反吹支路和反吹风机,第一反吹支路与第一支路或换向装置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和第二支路或换向装置相连通,在反吹风机的驱动下可将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中的燃气吹至燃烧腔,避免燃气浪费而造成大气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燃烧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近二十年内新建了大量的低热值煤气蓄热式加热炉,在加热炉每次换向后,在蓄热式加热炉的换向阀之后的公共管道内仍残存着的煤气(含大量CO,即一氧化碳)无法进入炉膛燃烧,反而经风机、烟囱被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残存着的煤气被浪费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另一方面残存着的煤气和空气在排烟管道中混合后,可能发生燃爆,埋下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包括燃烧腔、第一烧嘴、第二烧嘴、换向装置、燃气管路、排烟管路和烟气反吹装置,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设置于燃烧腔内;燃气管路通过换向装置与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相连通,排烟管路通过换向装置与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相连通第一烧嘴和换向装置通过第一支路相连通,第二烧嘴和换向装置通过第二支路相连通;烟气反吹装置包括第一反吹支路、第二反吹支路和反吹风机,第一反吹支路与第一支路或换向装置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和第二支路或换向装置相连通,在反吹风机的驱动下可将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中的燃气吹至燃烧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包括燃烧腔、第一烧嘴、第二烧嘴、换向装置、燃气管路、排烟管路和烟气反吹装置,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均设置在燃烧腔内,优选地,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相对设置。第一烧嘴通过换向装置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第二烧嘴通过换向装置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
第一烧嘴和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一支路相连通,第二烧嘴和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二支路相连通,即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为公共支路,燃气均可通过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传递至燃烧腔,烟气也均可以通过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排至外界,具体地,当燃气自燃气管路经换向装置、第一支路传递至第一烧嘴时,烟气可自燃烧腔经第二支路、换向装置、排烟管路排向外界,当燃气自燃气管路经换向装置、第二支路传递至第二烧嘴时,烟气可自燃烧腔内经第一烧嘴、第一支路和换向装置传递至排烟管路以排向外界。
烟气反吹装置包括第一反吹支路、第二反吹支路和反吹风机,第一反吹支路与第一支路或换向装置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与第二支路或换向装置相连通,即第一反吹支路可直接与换向装置的下部腔体相连接,和/或第二反吹支路可直接与换向装置的下部腔体相连接,进而可使得反吹风机可将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中的燃气完全吹至燃烧腔内,可以想到地,为了便于多个管路之间的连接,第一反吹支路也可以与第一支路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也可以与第二支路相连通,进而避免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中残存的燃气未被吹进燃烧腔中而直接排向外界,一方面避免燃气浪费而造成大气污染,有效降低燃气的消耗量且降低烟气中CO的排放量,另一方面避免残存着的燃气和空气在排烟管路中混合而埋下燃爆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第一反吹支路的管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支路的管径或换向装置的口径,和/或第二反吹支路的管径大于或等于第二支路的管径或换向装置的口径,在反吹风机的吹扫期间减少对原系统的影响。
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可以为高炉煤气双蓄热式燃烧炉,该燃烧炉采用分段分侧或分散的控制方式,具体地,每个供热段的左右两侧交替燃烧和排烟,即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可交替燃烧和排烟,当燃烧炉正常生产时,在第一烧嘴即将从燃烧状态切换至排烟状态前1s至30s时,使得换向装置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的两端均关闭,打开反吹风机,利用反吹风机将加压后的烟气经第一反吹支路吹向第一支路,进而将第一支路内的残余燃气吹向燃烧腔内,当到达换向时间时,第一烧嘴切换至排烟状态,即燃烧腔内的烟气经第一支路、换向装置和排烟管路排向外界。
优选地,原系统的换向周期保持不变,将原有燃气换向阀的切断时间提前,在反吹风机的吹扫期间内保持或尽可能接近原有生产状态,进而不影响或最大限度减少对原系统的生产状态的影响。可以想到地,当反吹风机停止吹扫时,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又恢复至之前的燃烧/排烟状态。
优选地,反吹风机为变频风机,通过变频控制的手段来调节反吹主管路、第一反吹支路和第二反吹支路的风量,进一步节约电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第一烧嘴通过第一换向阀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第二烧嘴通过第二换向阀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其中第一烧嘴通过第一换向阀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第二烧嘴通过第二换向阀与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进而使得本节能环保系统适用于现有生产中通过多个三通阀分别与多个烧嘴独立连接的生产系统,有效扩大本节能环保系统的适用范围。优选地,第一换向阀为三通阀,第二换向阀为三通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向装置为四通阀,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燃气管路相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一支路相连接,第三接口与第二支路相连接,第四接口与排烟管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向装置为四通阀,且换向装置的四个接口分别与燃气管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仅通过设置一个四通阀即可实现对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燃烧/排烟的控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第一反吹支路靠近四通阀与第一支路相连通,进而确保在反吹风机作用下可将第一支路中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燃烧腔内,同理,第二反吹支路靠近四通阀与第二支路相连通,进而确保在反吹风机作用下可将第二支路中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燃烧腔内,有效缩小换向过程中的吹扫盲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和第二燃烧系统集管,第一燃烧系统集管靠近换向装置设置于第一支路上;第二燃烧系统集管靠近换向装置设置于第二支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和第二燃烧系统集管,通过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可使得燃气管路与至少一个第一烧嘴相连接,通过第二燃烧系统集管可使得燃气管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烧嘴相连接,可以想到地,令一个第一烧嘴和一个第二烧嘴为一组烧嘴,这样便于在燃烧腔内设置多组烧嘴,进一步满足生产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燃烧系统集管靠近换向装置设置在第一支路上,进而当反吹风机工作时,可将第一支路内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第一烧嘴和燃烧腔中;同理,第二燃烧系统集管靠近换向装置设置在第二支路上,当反吹风机工作时,可将第二支路内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第二烧嘴和燃烧腔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包括第一反吹阀和第二反吹阀,第一反吹阀位于第一反吹支路上且设置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和反吹风机之间;第二反吹阀位于第二反吹支路上且设置于第二燃烧系统集管和反吹风机之间;第一反吹阀和第二反吹阀为二通阀或快切阀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包括第一反吹阀和第二反吹阀,其中第一反吹阀位于第一反吹支路上且设置在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和反吹风机之间,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第一反吹阀和第二反吹阀均关闭,而当第一烧嘴或第二烧嘴即将由燃烧状态切换至排烟状态前,打开第一反吹阀以使第一支路与第一反吹支路相连通,或打开第二反吹阀以使第二支路与第二反吹支路相连通,进而通过反吹风机将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中的残余燃气吹入燃烧腔内,进而避免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内残余的燃气浪费且污染大气。
进一步地,第一反吹阀和第二反吹阀为二通阀或快切阀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为三通阀,反吹阀分别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第二燃烧系统集管和反吹风机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为三通阀,反吹阀分别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第二燃烧系统集管和反吹风机相连接,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反吹阀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和第二燃烧系统集管之间均为关闭状态,而当第一烧嘴或第二烧嘴即将由燃烧状态切换至排烟状态前,使得反吹阀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相连通或反吹阀与第二燃烧系统集管相连通,进而以使反吹风机可将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中的残余燃气吹入燃烧腔内,进而避免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内残余的燃气浪费且污染大气,仅通过设置反吹阀即可实现第一反吹支路、第二反吹支路的开闭控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压力变送器,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设置于反吹风机和反吹阀之间,反吹主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反吹支路和第二反吹支路相连通,反吹主管路的另一端和排烟管路相连通,反吹风机位于反吹主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设置在反吹风机和反吹阀之间,其中,反吹风机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反吹主管路和第一反吹支路、第二反吹支路相连通,通过设置压力变送器进而检测反吹主管路内气体的压力值,将检测所得气体压力参数转变为标准的电信号传递至反吹风机处,由于反吹风机为变频风机,进而可通过压力变送器检测得来的压力参数调节反吹风机的工作频率,进一步降低反吹风机的能耗,延长反吹风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将反吹主管路与排烟管路相连通,进而使得反吹主管路中的吹扫介质即为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自身所产生的烟气,无需再为反吹主管路另设其他吹扫介质,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烟气吹扫路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流量计,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设置于反吹阀和压力变送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流量计用于测量反吹主管路中的气体流量,且流量计设置于反吹阀和压力变送器之间,当流量计测得反吹主管路中的气体流量较大时,可增加反吹风机的工作频率,当气体流量较小时,可适当降低反吹风机的工作频率,进一步降低反吹风机的能耗,延长反吹风机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位于反吹主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位于反吹主管路上,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吹主管路中气体的温度,进而避免反吹主管路中气体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他元器件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温度检测装置为烟气反吹热电阻,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处或反吹风机的排气口处,进而使得温度检测装置准确检测反吹风机处的烟气温度,避免烟气温度过高而影响反吹风机的安全使用。优选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处。
优选地,当燃烧腔内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反吹阀、反吹风机和反吹调节装置均处于关闭状态,临界温度范围为500℃至800℃,优选地,临界温度为700℃。
优选地,烟气热电阻检测到烟气温度高于警戒值时,系统进行报警;烟气热电阻检测到烟气温度高于临界值时,反吹阀、反吹风机和反吹调节装置强制关闭,进行自我保护。可以想到地,烟气温度警戒值和临界值均可以进行调整和优化,警戒值范围为120℃至240℃,临界值范围150℃至300℃,优选地,警戒值设置为180℃,临界值设置为20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释压阀,且释压阀的一端与反吹风机相连接,释压阀的另一端与位于排烟管路上的排烟主风机相连接,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通过设置释压阀进而可有效防止反吹风机憋压,确保反吹风机的安全使用性能。
优选地,释压阀可采用三通阀,若释压阀采用两通阀,由于释压阀反复动作,故导致释压阀的故障率较高,而若将释压阀设置为三通阀时,则可有效降低释压阀的故障率,降低释压阀的维修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释压支路,释压阀位于释压支路上,释压支路的一端与反吹风机的排气口相连接,释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释压支路,释压阀设置在释压支路上,释压支路的一端与反吹风机的排气口相连接,释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相连接,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反吹阀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设置释压阀进而可有效防止反吹风机憋压,确保反吹风机的安全使用性能。
可以想到地,当排烟主风机为非变频风机时,可将反吹风机的吸气口与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相连接,进而减少对原有生产状况的影响,即在现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仅需将反吹风机连接至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处即可,结构简单且改造方便,适用范围较广。
可以想到地,当排烟主风机为变频风机时或排烟主风机的原有能力不足时,可将反吹风机的吸气口与排烟主风机的吸气口相连接设置,进而在排烟主风机和反吹风机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快速排烟。
可以想到地,当反吹主管路内的压力超过高警戒值时,释压阀强制打开;当反吹主管路压力到达超过压力警戒值时,反吹风机强制低频运行,进一步地,本节能环保系统强制关闭,进行自我保护,其中高警戒值大于压力警戒值。当然,高警戒值和压力警戒值均可调整和优化。
可以想到地,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中的其他结构处于重故障报警状态时,反吹阀、反吹风机和反吹调节装置均切换至关闭状态,进而实现自我保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反吹调节装置,反吹调节装置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在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的吸气口之间;或反吹调节装置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在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之间;反吹调节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反吹手动蝶阀和反吹自动调节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反吹调节装置,反吹调节装置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在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的吸气口之间,通过反吹调节装置进而调节反吹主管路内的压力或气量,且进一步降低排烟主风机的能耗,优选地,排烟主风机为变频风机,和/或主排烟风机原有能力不足的情况。
可以想到地,反吹调节装置也可以位于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之间,该种设置方式对排烟主风机的运行几乎没有影响。
此外,在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中可通过设置反吹风机为变频风机和/或通过反吹调节装置以调节反吹风机的工作频率,两种方式均可以起到调节功能,一方面确保反吹风机的安全使用性能,防止反吹风机憋压,另一方面降低反吹风机的能耗,延长反吹风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反吹调节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反吹手动蝶阀和反吹自动调节阀,进而可通过反吹手动蝶阀和反吹自动调节阀来调节反吹风机内的压力和气量,避免反吹风机憋压而影响安全使用性能。
优选地,反吹手动蝶为手动硬密封蝶阀,泄漏等级IV以上,满足本节能环保系统在停用时的安全切断。
可以想到地,反吹自动调节阀可以选择电动的,也可以选择气动的,优选反吹气动调节阀具有切断功能,当系统故障或反吹系统停止时,该气动调节阀(带切断功能)可以直接切断进行保护。
可以想到地,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中的流量计测得反吹主管路中的气体流量过大时,可控制释压阀进行泄压,实时监测反吹主管路中的压力参数,防止反吹风机憋压而影响安全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当反吹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反吹风机也关闭,可确保反吹风机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为燃气双蓄热加热炉或燃气单蓄热加热炉。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为燃气双蓄热加热炉、燃气单蓄热加热炉或其他燃气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燃气为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生物质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可适用于热值低于2000kCal/Nm3的燃气,该燃气可以为一种热值低于2000kCal/Nm3的燃气,也可以为混合热值低于2000kCal/Nm3的混合燃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2第一烧嘴,22第一换向阀,24第一支路,26第一燃烧系统集管,3第二烧嘴,32第二换向阀,34第二支路,36第二燃烧系统集管,4燃气管路,5排烟管路,52排烟主风机,54烟囱,6第一反吹支路,62第一反吹阀,7第二反吹支路,72第二反吹阀,8反吹主管路,81反吹风机,82压力变送器,83流量计,84温度检测装置,85释压阀,852释压支路,86反吹调节装置,862反吹手动蝶阀,864反吹自动调节阀,9四通阀,92第一接口,94第二接口,96第三接口,98第四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包括燃烧腔、第一烧嘴2、第二烧嘴3、换向装置、燃气管路4、排烟管路5和烟气反吹装置,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设置于燃烧腔内;燃气管路4通过换向装置与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相连通,排烟管路5通过换向装置与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相连通,第一烧嘴2和换向装置通过第一支路24相连通,第二烧嘴3和换向装置通过第二支路34相连通;烟气反吹装置包括第一反吹支路6、第二反吹支路7和反吹风机81,第一反吹支路6与第一支路24或换向装置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7和第二支路34或换向装置相连通,在反吹风机81的驱动下可将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中的燃气吹至燃烧腔。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包括燃烧腔、第一烧嘴2、第二烧嘴3、换向装置、燃气管路4、排烟管路5和烟气反吹装置,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均设置在燃烧腔内,优选地,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相对设置。第一烧嘴2通过换向装置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第二烧嘴3通过换向装置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烧嘴2和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一支路24相连通,第二烧嘴3和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二支路34相连通,即第一支路24和第二支路34均为公共支路,燃气均可通过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传递至燃烧腔,烟气也均可以通过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排至外界,具体地,当燃气自燃气管路4经换向装置、第一支路24传递至第一烧嘴2时,烟气可自燃烧腔经第二支路34、换向装置、排烟管路5排向外界,当燃气自燃气管路4经换向装置、第二支路34传递至第二烧嘴3时,烟气可自燃烧腔内经第一烧嘴2、第一支路24和换向装置传递至排烟管路5以排向外界。
如图1至图3所示,烟气反吹装置包括第一反吹支路6、第二反吹支路7和反吹风机81,第一反吹支路6与第一支路24或换向装置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7与第二支路34或换向装置相连通,即第一反吹支路6可直接与换向装置的下部腔体相连接,和/或第二反吹支路7可直接与换向装置的下部腔体相连接,进而可使得反吹风机81可将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中的燃气完全吹至燃烧腔内,可以想到地,为了便于多个管路之间的连接,第一反吹支路6也可以与第一支路24相连通,第二反吹支路7也可以与第二支路34相连通,进而避免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中残存的燃气未被吹进燃烧腔中而直接排向外界,一方面避免燃气浪费而造成大气污染,有效降低燃气的消耗量且降低烟气中CO的排放量,另一方面避免残存着的燃气和空气在排烟管路5中混合而埋下燃爆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第一反吹支路6的管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支路24的管径或换向装置的口径,和/或第二反吹支路7的管径大于或等于第二支路34的管径或换向装置的口径,在反吹风机81的吹扫期间减少对原系统的影响。
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可以为高炉煤气双蓄热式燃烧炉,该燃烧炉采用分段分侧或分散的控制方式,具体地,每个供热段的左右两侧交替燃烧和排烟,即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可交替燃烧和排烟,当燃烧炉正常生产时,在第一烧嘴2即将从燃烧状态切换至排烟状态前1s至30s时,使得换向装置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的两端均关闭,打开反吹风机81,利用反吹风机81将加压后的烟气经第一反吹支路6吹向第一支路24,进而将第一支路24内的残余燃气吹向燃烧腔内,当到达换向时间时,第一烧嘴2切换至排烟状态,即燃烧腔内的烟气经第一支路24、换向装置和排烟管路5排向外界。
优选地,原系统的换向周期保持不变,将原有燃气换向阀的切断时间提前,在反吹风机81的吹扫期间内保持或尽可能接近原有生产状态,进而不影响或最大限度减少对原系统的生产状态的影响。可以想到地,当反吹风机81停止吹扫时,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又恢复至之前的燃烧/排烟状态。
优选地,反吹风机81为变频风机,通过变频控制的手段来调节反吹主管路8、第一反吹支路6和第二反吹支路7的风量,进一步节约电能。
具体地,换向阀每60s换向一次,而燃烧炉周而复始地将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中的燃气排向外界,这将造成每天4320次、每年(按照330天)142万次的燃气直接排放,严重浪费燃气,且会直接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实验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看出,每小时燃气浪费量为1542m3,与正常生产总流量30000m3/h相比较,浪费比例为5.14%,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可节省燃气用量,且适用于环保要求,有效降低钢铁行业中现有加热炉的有害气体(如CO)的排放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22和第二换向阀32,第一烧嘴2通过第一换向阀22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第二烧嘴3通过第二换向阀32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22和第二换向阀32,其中第一烧嘴2通过第一换向阀22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第二烧嘴3通过第二换向阀32与燃气管路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进而使得本节能环保系统适用于现有生产中通过多个三通阀分别与多个烧嘴独立连接的生产系统,有效扩大本节能环保系统的适用范围。优选地,第一换向阀22为三通阀,第二换向阀32为三通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换向装置为四通阀9,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接口92、第二接口94、第三接口96和第四接口98,第一接口92与燃气管路4相连接,第二接口94与第一支路24相连接,第三接口96与第二支路34相连接,第四接口98与排烟管路5相连接。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换向装置为四通阀9,且换向装置的四个接口分别与燃气管路4、第一支路24、第二支路34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仅通过设置一个四通阀9即可实现对第一烧嘴2和第二烧嘴3燃烧/排烟的控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第一反吹支路6靠近四通阀9与第一支路24相连通,进而确保在反吹风机81作用下可将第一支路24中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燃烧腔内,同理,第二反吹支路7靠近四通阀9与第二支路34相连通,进而确保在反吹风机81作用下可将第二支路34中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燃烧腔内,有效缩小换向过程中的吹扫盲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和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靠近换向装置设置于第一支路24上;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靠近换向装置设置于第二支路34上。
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和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通过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可使得燃气管路4与至少一个第一烧嘴2相连接,通过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可使得燃气管路4与至少一个第二烧嘴3相连接,可以想到地,令一个第一烧嘴2和一个第二烧嘴3为一组烧嘴,这样便于在燃烧腔内设置多组烧嘴,进一步满足生产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靠近换向装置设置在第一支路24上,进而当反吹风机81工作时,可将第一支路24内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第一烧嘴2和燃烧腔中;同理,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靠近换向装置设置在第二支路34上,当反吹风机81工作时,可将第二支路34内的残余燃气完全吹入第二烧嘴3和燃烧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包括第一反吹阀62和第二反吹阀72,第一反吹阀62位于第一反吹支路6上且设置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和反吹风机81之间;第二反吹阀72位于第二反吹支路7上且设置于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和反吹风机81之间;第一反吹阀62和第二反吹阀72为二通阀或快切阀中的一种或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包括第一反吹阀62和第二反吹阀72,其中第一反吹阀62位于第一反吹支路6上且设置在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和反吹风机81之间,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第一反吹阀62和第二反吹阀72均关闭,而当第一烧嘴2或第二烧嘴3即将由燃烧状态切换至排烟状态前,打开第一反吹阀62以使第一支路24与第一反吹支路6相连通,或打开第二反吹阀72以使第二支路34与第二反吹支路7相连通,进而通过反吹风机81将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中的残余燃气吹入燃烧腔内,进而避免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内残余的燃气浪费且污染大气。
进一步地,第一反吹阀62和第二反吹阀72为二通阀或快切阀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为三通阀,反吹阀分别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和反吹风机81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反吹阀,反吹阀为三通阀,反吹阀分别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和反吹风机81相连接,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反吹阀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和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之间均为关闭状态,而当第一烧嘴2或第二烧嘴3即将由燃烧状态切换至排烟状态前,使得反吹阀与第一燃烧系统集管26相连通或反吹阀与第二燃烧系统集管36相连通,进而以使反吹风机81可将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中的残余燃气吹入燃烧腔内,进而避免第一支路24或第二支路34内残余的燃气浪费且污染大气,仅通过设置反吹阀即可实现第一反吹支路6、第二反吹支路7的开闭控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压力变送器82,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设置于反吹风机81和反吹阀之间,反吹主管路8的一端与第一反吹支路6和第二反吹支路7相连通,反吹主管路8的另一端和排烟管路5相连通,反吹风机81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压力变送器82,压力变送器82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设置在反吹风机81和反吹阀之间,其中,反吹风机81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反吹主管路8和第一反吹支路6、第二反吹支路7相连通,通过设置压力变送器82进而检测反吹主管路8内气体的压力值,将检测所得气体压力参数转变为标准的电信号传递至反吹风机81处,由于反吹风机81为变频风机,进而可通过压力变送器82检测得来的压力参数调节反吹风机81的工作频率,进一步降低反吹风机81的能耗,延长反吹风机81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将反吹主管路8与排烟管路5相连通,进而使得反吹主管路8中的吹扫介质即为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自身所产生的烟气,无需再为反吹主管路8另设其他吹扫介质,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烟气吹扫路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流量计83,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设置于反吹阀和压力变送器82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流量计83,流量计83用于测量反吹主管路8中的气体流量,且流量计83设置于反吹阀和压力变送器82之间,当流量计83测得反吹主管路8中的气体流量较大时,可增加反吹风机81的工作频率,当气体流量较小时,可适当降低反吹风机81的工作频率,进一步降低反吹风机81的能耗,延长反吹风机8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84,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84,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温度检测装置84用于检测反吹主管路8中气体的温度,进而避免反吹主管路8中气体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他元器件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温度检测装置84为烟气反吹热电阻,温度检测装置84设置于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处或反吹风机81的排气口处,进而使得温度检测装置84准确检测反吹风机81处的烟气温度,避免烟气温度过高而影响反吹风机81的安全使用。优选地,温度检测装置84设置在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处。
优选地,当燃烧腔内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反吹阀、反吹风机81和反吹调节装置86均处于关闭状态,临界温度范围为500℃至800℃,优选地,临界温度为700℃。
优选地,烟气热电阻检测到烟气温度高于警戒值时,系统进行报警;烟气热电阻检测到烟气温度高于临界值时,反吹阀、反吹风机81和反吹调节装置86强制关闭,进行自我保护。可以想到地,烟气温度警戒值和临界值均可以进行调整和优化,警戒值范围为120℃至240℃,临界值范围150℃至300℃,优选地,警戒值为180℃,临界值为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释压阀85的一端与反吹风机81相连接,释压阀85的另一端与位于排烟管路5上的排烟主风机52相连接,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通过设置释压阀85进而可有效防止反吹风机81憋压,确保反吹风机81的安全使用性能。
优选地,释压阀85可采用三通阀,若释压阀85采用两通阀,由于释压阀85反复动作,故导致释压阀85的故障率较高,而若将释压阀85设置为三通阀时,则可有效降低释压阀85的故障率,降低释压阀85的维修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释压支路852,释压阀85位于释压支路852上,释压支路852的一端与反吹风机81的排气口相连接,释压支路852的另一端与排烟主风机52的排气口相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释压支路852,释压阀85设置在释压支路852上,释压支路852的一端与反吹风机81的排气口相连接,释压支路852的另一端与排烟主风机52的排气口相连接,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处于燃烧状态或排烟状态时,反吹阀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设置释压阀85进而可有效防止反吹风机81憋压,确保反吹风机81的安全使用性能。
可以想到地,如图2所示,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与排烟主风机52的排气口相连接设置,可减少对原有生产状况的影响,即在现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仅需将反吹风机81连接至排烟主风机52的排气口处即可,结构简单且改造方便,适用范围较广。
可以想到地,如图1所示,当排烟主风机52为变频风机时或排烟主风机52的原有能力不足时,可将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与排烟主风机52的吸气口相连接设置,进而在排烟主风机52和反吹风机81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快速将烟气经烟囱54排向外界。
可以想到地,当反吹主管路8内的压力超过高警戒值时,释压阀85强制打开;当反吹主管路压力超过压力警戒值时,反吹风机81强制低频运行,进一步地,本节能环保系统强制关闭,进行自我保护,其中高警戒值大于压力警戒值。当然,高警戒值和压力警戒值均可调整和优化。
可以想到地,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中的其他结构处于重故障报警状态时,反吹阀、反吹风机81和反吹调节装置86均切换至关闭状态,进而实现自我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反吹调节装置86,反吹调节装置86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在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52的吸气口之间;或反吹调节装置86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在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52的排气口之间;反吹调节装置86包括串联设置的反吹手动蝶阀862和反吹自动调节阀86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还包括反吹调节装置86,反吹调节装置86位于反吹主管路8上且在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52的吸气口之间,通过反吹调节装置86进而调节反吹主管路8内的压力或气量,且进一步降低排烟主风机52的能耗,优选地,排烟主风机52为变频风机,和/或主排烟风机原有能力不足的情况。
可以想到地,反吹调节装置86也可以位于反吹风机81的吸气口和排烟主风机52的排气口之间,该种设置方式对排烟主风机52的运行几乎没有影响。
此外,在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中可通过设置反吹风机81为变频风机和/或通过反吹调节装置86以调节反吹风机81的工作频率,两种方式均可以起到调节功能,一方面确保反吹风机81的安全使用性能,防止反吹风机81憋压,另一方面降低反吹风机81的能耗,延长反吹风机81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反吹调节装置86包括串联设置的反吹手动蝶阀862和反吹自动调节阀864,进而可通过反吹手动蝶阀862和反吹自动调节阀864来调节反吹风机81内的压力和气量,避免反吹风机81憋压而影响安全使用性能。
优选地,反吹手动蝶为手动硬密封蝶阀,泄漏等级IV以上,满足本节能环保系统在停用时的安全切断。
可以想到地,反吹自动调节阀864可以选择电动的,也可以选择气动的,优选反吹气动调节阀具有切断功能,当系统故障或反吹系统停止时,该气动调节阀(带切断功能)可以直接切断进行保护。
可以想到地,当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中的流量计83测得反吹主管路8中的气体流量过大时,可控制释压阀85进行泄压,实时监测反吹主管路8中的压力参数,防止反吹风机81憋压而影响安全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当反吹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反吹风机81也关闭,可确保反吹风机81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为燃气双蓄热加热炉或燃气单蓄热加热炉。
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为燃气双蓄热加热炉、燃气单蓄热加热炉或其他燃气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燃气为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生物质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该实施例中,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1可适用于热值低于2000kCal/Nm3的燃气,该燃气可以为一种热值低于2000kCal/Nm3的燃气,也可以为混合热值低于2000kCal/Nm3的混合燃气。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包括:
燃烧腔;
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设置于所述燃烧腔内;
燃气管路和排烟管路,所述燃气管路通过换向装置与所述第一烧嘴和所述第二烧嘴相连通,所述排烟管路通过所述换向装置与所述第一烧嘴和所述第二烧嘴相连通;
所述第一烧嘴和所述换向装置通过第一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烧嘴和所述换向装置通过第二支路相连通;
烟气反吹装置,包括第一反吹支路、第二反吹支路和反吹风机,所述第一反吹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或所述换向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反吹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或所述换向装置相连通,所述反吹风机可将所述第一支路或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燃气吹至所述燃烧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烧嘴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燃气管路和所述排烟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烧嘴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燃气管路和所述排烟管路相连通;或
所述换向装置为四通阀,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燃气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支路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支路相连接,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排烟管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第一燃烧系统集管,靠近所述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
第二燃烧系统集管,靠近所述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反吹阀,所述反吹阀包括第一反吹阀和第二反吹阀,所述第一反吹阀位于所述第一反吹支路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燃烧系统集管和所述反吹风机之间,所述第二反吹阀位于所述第二反吹支路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燃烧系统集管和所述反吹风机之间;
所述第一反吹阀和所述第二反吹阀为二通阀或快切阀中的一种或组合;或
所述反吹阀为三通阀,所述反吹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燃烧系统集管、所述第二燃烧系统集管和所述反吹风机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压力变送器,位于反吹主管路上且设置于所述反吹风机和所述反吹阀之间,所述反吹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吹支路和所述第二反吹支路相连通,所述反吹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排烟管路相连通,所述反吹风机位于所述反吹主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流量计,位于所述反吹主管路上且设置于所述反吹阀和所述压力变送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反吹主管路上且设置于所述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处或所述反吹风机的排气口处;和/或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烟气热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释压阀,所述释压阀的一端与所述反吹风机相连接,所述释压阀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排烟管路上的排烟主风机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还包括:
反吹调节装置,所述反吹调节装置位于所述反吹主管路上且在所述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和所述排烟主风机的吸气口之间,或所述反吹调节装置位于所述反吹主管路上且在所述反吹风机的吸气口和所述排烟主风机的排气口之间;
所述反吹调节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反吹手动蝶阀和反吹自动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为燃气双蓄热加热炉或燃气单蓄热加热炉;和/或
所述燃气为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生物质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91188.XU CN208886753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91188.XU CN208886753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86753U true CN208886753U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650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91188.XU Active CN208886753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867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9163A (zh) * | 2019-11-29 | 2020-02-28 |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反吹扫系统及方法 |
-
2018
- 2018-08-10 CN CN201821291188.XU patent/CN2088867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9163A (zh) * | 2019-11-29 | 2020-02-28 |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反吹扫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62274U (zh) | 一种有机废气净化与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1944861U (zh) | 硫磺回收装置多功能尾气焚烧炉 | |
CN101725969A (zh) |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 |
CN208846409U (zh) |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 |
CN208886753U (zh) | 降低co排放量的节能环保系统 | |
CN207865695U (zh) | 一种新型气煤两用沸腾式热风炉 | |
CN201852093U (zh) | 空气单蓄热燃料连续供给式烧嘴 | |
CN209655295U (zh) | 一种双燃气燃烧装置 | |
CN204690079U (zh) | 一种双蓄热式加热炉 | |
CN113932207B (zh) | 一种双炉胆锅炉 | |
CN201141615Y (zh) | 高比例掺烧高炉煤气燃煤锅炉用高炉煤气供应结构 | |
CN215294982U (zh) |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料系统 | |
CN109974463A (zh) | 车底式焙烧炉节能减排系统 | |
CN103162527A (zh) | 一种竖式熔化炉预混式燃烧系统 | |
CN201412850Y (zh) | 燃气喷嘴和采用该燃气喷嘴的燃烧炉 | |
CN202393197U (zh) | 一种竖式熔化炉预混式燃烧系统 | |
CN107166974A (zh) | 一种预混式蓄热燃烧装置 | |
CN212081242U (zh) | 一种垃圾热解焚烧配风控制系统 | |
CN201779714U (zh) | 燃气炉子防回火保护开关控制装置 | |
CN202779751U (zh) | 一种用于天然气脉冲燃烧钢包烘烤器的助燃气体稳压装置 | |
CN202057044U (zh) | 多用消烟除尘热水热管组装热风炉 | |
CN109708110A (zh) | 一种双燃气燃烧装置 | |
CN201964424U (zh) | 用于垃圾焚烧工程的多级燃烧回转窑 | |
CN215809757U (zh) | 一种转炉炼钢合金料的烘烤装置 | |
CN109959020A (zh) | 一种降低rto系统排放氮氧化物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Room 461, No. 59, Beijiu Road, Heping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Qianyi Huan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61, No. 59, Beijiu Road, Heping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GEZ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