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1181U - 三维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维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81181U CN208881181U CN201821433777.7U CN201821433777U CN208881181U CN 208881181 U CN208881181 U CN 208881181U CN 201821433777 U CN201821433777 U CN 201821433777U CN 208881181 U CN208881181 U CN 2088811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 head
- solidification equipment
- printing device
- ink droplet
- level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装置,包括用于分配不同材料的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化装置和第二固化装置,第一固化装置设置在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之间,且位于第一打印头的右侧和第二打印头的左侧,第二固化装置位于第二打印头的右侧。在喷墨打印的过程中,三维打印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由于在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之间设置了第一固化装置,第一固化装置可以将第一打印头(或第二打印头)分配的材料进行辐射固化,使其成为非流动状态(即滴落到打印平台上后不会发生扩散),使得第二打印头(或第一打印头)分配的材料不会和第一打印头(或第二打印头)分配的材料在流动状态下直接接触混合,从而避免了互渗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成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三维喷墨打印技术中,在同一层中既包括实体结构又包括支撑结构,打印过程中由于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滴落到打印平台上后均会向外扩散,在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就会发生接触,从而导致最终的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以致目标物体(即实体结构)打印完成后支撑结构很难从目标物体表面完全移除,导致目标物体长时间放置引起表面开裂,最终影响使用。
为解决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的问题,现有技术一般从打印方法方面进行改进。
例如,专利公开号US7604768B2的美国专利揭示了在对目标物体的打印过程中,打印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时在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预留一定间隙,令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部分扩散到该间隙中,在间隙中接触,使得彼此之间的粘接力变小;待目标物体打印完成后,由于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的接触力减小,从而容易将支撑结构去除。
又如,专利公开号WO2016199131A1的专利揭示了在对目标物体的打印过程中,在同一扫描方向上同时打印当前层的支撑结构和前一层的实体结构,以解决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的互渗问题。
但是,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案,虽然可以改善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的互渗问题,但是由于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在预留间隙内存在扩散,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互渗,因此最终目标物体的表面精度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采用上述第二种方案,虽然解决了互渗的问题,但由于同一层中的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分别在两次扫描过程中完成,因此降低了打印效率;且由于先完成支撑结构的打印后再完成实体结构的打印,因此不能使用校平装置对实体结构表面进行校平,实体结构的表面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降低打印效率的前提下解决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的技术问题,提高目标物体的打印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装置,包括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的打印头和固化装置,所述打印头包括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且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分别用于分配不同的材料,所述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化装置和第二固化装置,所述第一固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的右侧和第二打印头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右侧。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打印头用于分配实体材料,所述第二打印头用于分配支撑材料。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打印头用于分配支撑材料,所述第二打印头用于分配实体材料。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还包括字车,所述第一打印头、第一固化装置、第二打印头和第二固化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字车上。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固化装置发射的光与垂直于所述打印平台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0°。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化装置的辐射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固化装置的辐射强度。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固化装置为LED灯或氙灯。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固化装置为冷却装置。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冷却装置为风扇或抽气装置。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校平装置,所述第一校平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打印头和第二固化装置之间。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校平装置,所述第二校平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一固化装置之间。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还包括第三固化装置和第三校平装置,所述第三固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的左侧,所述第三校平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三固化装置之间。
如上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校平装置、第二校平装置和第三校平装置均为校平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包括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的打印头和固化装置,打印头包括用于分配不同材料的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化装置和第二固化装置,第一固化装置设置在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之间,且位于第一打印头的右侧和第二打印头的左侧,第二固化装置位于第二打印头的右侧。在喷墨打印的过程中,三维打印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分别分配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由于在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之间设置了第一固化装置,第一固化装置可以将第一打印头(或第二打印头)分配的材料进行辐射固化,使其成为非流动状态(即滴落到打印平台上后不会发生扩散),使得第二打印头(或第一打印头)分配的材料不会和第一打印头(或第二打印头)分配的材料在流动状态下直接接触混合,从而避免了互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三维打印装置在打印时,同一层中的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完成,因此保证了打印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三维打印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打印物体的精度,打印后的支撑结构容易从目标物体表面完全移除,且目标物体长期放置不容易开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的邻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图2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的邻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
1-打印平台; 2-第一打印头;
3-第二打印头; 4-第一固化装置;
5-第二固化装置; 6-字车;
7-第一校平装置; 8-第二校平装置;
9-第三校平装置; 10-第三固化装置;
L1-实体材料层; L2-支撑材料层;
L3-互渗区域; L10-实体材料墨滴;
L20-支撑材料墨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现有三维喷墨打印技术中,在同一层中既包括实体结构又包括支撑结构,打印过程中由于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滴落到打印平台上后均会向外扩散,在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就会发生接触,从而导致最终的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图1为现有技术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的邻接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滴落到打印平台1上的实体材料墨滴L10和支撑材料墨滴L20在相接触的区域彼此渗透,形成互渗区域L3,由于互渗区域L3的存在,凝固后支撑结构很难从目标物体表面完全移除,导致目标物体长时间放置引起表面开裂,最终影响使用。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装置,包括设置在打印平台1上方的打印头和固化装置,打印头包括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且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分别用于分配不同的材料,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化装置4和第二固化装置5,第一固化装置4设置在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之间,且位于第一打印头2的右侧和第二打印头3的左侧,第二固化装置5位于第二打印头3的右侧。
具体的,三维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平台1和设置在打印平台1上方的字车6,打印头和固化装置均设置在字车6上,且能够在字车6的带动下沿扫描方向移动。图1中X方向表示打印装置的扫描方向,+Z方向表示三维物体的逐层叠加方向,在实际打印中,字车6既可以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正扫描,也可以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负扫描,本实施例不限定字车6的扫描方向。
本实施例中打印头的类型不受限制,可以是单通道打印头、多通道打印头或单通道和多通道相结合的打印头;打印头的数量也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本实施例令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分别用于分配不同的材料,第一固化装置4设置在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之间,且位于第一打印头2的右侧和第二打印头3的左侧,第二固化装置5位于第二打印头3的右侧。在喷墨打印的过程中,三维打印装置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扫描,由于在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之间设置了第一固化装置4,第一固化装置4可以将第一打印头2(或第二打印头3)分配的材料进行辐射固化,使其成为非流动状态(即滴落到打印平台上后不会发生扩散),使得第二打印头3(或第一打印头2)分配的材料不会和第一打印头2(或第二打印头3)分配的材料在流动状态下直接接触混合,从而避免了互渗的问题。当三维打印装置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正扫描时,第二固化装置5还可以对第二打印头3分配的材料进行辐射固化,且可以进一步固化第一打印头2分配的材料,进一步抑制同一层中实体结构L1和支撑结构L2之间的互渗,且能抑制层与层之间的互渗。
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在打印时,同一层中的实体结构L1和支撑结构L2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完成,因此保证了打印效率。同时,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打印物体的精度,打印后的支撑结构L2容易从目标物体表面完全移除,且目标物体长期放置不容易开裂。
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一打印头2用于分配实体材料,第二打印头3用于分配支撑材料,字车6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正扫描。由图2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打印头2位于第一固化装置4的左侧,在喷墨打印过程中打印头在X方向移动时,第一固化装置4固化第一打印头2分配的实体材料墨滴,使实体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形成实体材料层L1;之后第二打印头3分配支撑材料墨滴,由于第一固化装置4将实体材料墨滴进行了固化,实体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因此支撑材料墨滴滴落到打印平台1上后不会与实体材料墨滴发生互渗现象,支撑材料墨滴经第二固化装置5固化后形成支撑材料层L2,第二固化装置5同时能够进一步固化实体材料层L1。
图3为图2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和支撑材料墨滴的邻接状态示意图;由图3可知,当实体材料墨滴L10从第一打印头2中分配到打印平台1上时,第一固化装置4固化实体材料墨滴L10,使其处于非流动状态,之后第二打印头3紧邻实体材料墨滴L10分配支撑材料墨滴L20,由于实体材料墨滴L10处于非流动状态,支撑材料墨滴L20没有足够的扩散力渗透到实体材料墨滴L10中,同时第二固化装置5固化支撑材料墨滴L20,使支撑材料墨滴L20处于非流动状态,且第二固化装置5对实体材料墨滴L10进行进一步的辐射固化,因此阻止了实体材料墨滴L10和支撑材料墨滴L20之间的互渗。本实施例中在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相接触区域,实体材料墨滴L10和支撑材料墨滴L20相邻但不互渗,由此解决了正扫描过程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的问题,保障了打印效果。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一打印头2用于分配实体材料,第二打印头3用于分配支撑材料,字车6朝-X方向移动进行负扫描。在喷墨打印过程中第一固化装置4固化第二打印头3分配的支撑材料墨滴,使支撑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形成支撑材料层;之后第一打印头2分配实体材料墨滴,由于第一固化装置4将支撑材料墨滴进行了固化,支撑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因此实体材料墨滴滴落到打印平台1上后不会与支撑材料墨滴发生互渗现象。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方式解决了在负扫描过程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的问题,保障了打印效果。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一打印头2用于分配支撑材料,第二打印头3用于分配实体材料,由于在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之间设置了第一固化装置4,因此,无论字车6进行正扫描还是负扫描,本实施例的方案均能够解决扫描过程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的问题,保障了打印效果。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化装置的具体种类与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的类型相关,例如,当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为光敏树脂材料时,固化装置可选为辐射固化装置,可以是LED灯、氙灯等;当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为相变材料时,固化装置可选为冷却装置,可以是风扇、抽气装置等;当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分别为光敏树脂材料和相变材料时,第一固化装置4和第二固化装置5分别为辐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以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均可为光敏树脂材料,第一固化装置4和第二固化装置5均可为LED灯。
进一步地,固化装置发射的入射光与垂直于打印平台1方向的夹角a小于或等于40°。具体的,固化装置朝向打印平台1发射的光中的大部分(如至少90%)垂直照射打印平台1,少部分的入射光非垂直照射打印平台1,但应保持与垂直打印平台1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0°,以保证照射的强度,使得固化装置能够将材料充分固化。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化装置4的辐射强度和第二固化装置5的辐射强度应保证能使分配的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最后能基本固化完全即可;优选的,可以使第一固化装置4的辐射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固化装置5的辐射强度,第一固化装置4的辐射强度可以为1W/cm2-20W/cm2。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三维打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一校平装置7,第一校平装置7位于第二打印头3和第二固化装置5之间。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进一步设置了第一校平装置7,第一校平装置7设置在字车6上,且位于第二固化装置5和第二打印头3之间。第一校平装置7用于对分配的实体材料层和支撑材料层进行表面校平,提高材料层的表面精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校平装置7可以是校平辊、刮刀等能带走材料层表面多余材料的装置,具体选择哪种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打印头2用于分配实体材料,第二打印头3用于分配支撑材料,第一校平装置7为校平辊。校平辊位于第二打印头3和第二固化装置5之间,第一打印头2、第一固化装置4、第二打印头3、第一校平装置7和第二固化装置5依次安装在字车6上,字车6相对打印平台1向+X方向移动进行正扫描。当字车6在+X方向相对打印平台1移动时,第一打印头2分配实体材料墨滴,第一固化装置4对分配的实体材料墨滴进行辐射固化,使其成为非流动状态,形成实体材料层L1;第二打印头3分配支撑材料墨滴,形成支撑材料层L2;由于在支撑材料墨滴被分配时实体材料墨滴已被辐射固化成非流动状态,所以支撑材料墨滴没有足够的力扩散至实体材料墨滴中和实体材料墨滴混合,进而避免了互渗现象的发生;接着第一校平装置7对分配的实体材料层L1和支撑材料层L2进行表面校平,带走材料层表面多余的材料,提高材料层的表面精度;第二固化装置5对校平的支撑材料层L2进行辐射固化,对校平的实体材料层L1进行进一步地辐射固化,提高材料层的固化程度,提高材料层的力学性能。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三维打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二校平装置8,第二校平装置8位于第一打印头2和第一固化装置4之间。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进一步设置了第二校平装置8,第二校平装置8设置在字车6上,且位于第一打印头2和第一固化装置4之间。第二校平装置8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校平装置7相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打印头2用于分配实体材料,第二打印头3用于分配支撑材料,第一校平装置7和第二校平装置8均为校平辊。第二校平装置8位于第一打印头2和第一固化装置4之间,且位于第一固化装置4的左侧,字车6相对打印平台1向+X方向移动进行正扫描。当字车6相对打印平台1在+X方向移动时,第一打印头2分配实体材料墨滴形成实体材料层L1,第二校平装置8对实体材料层L1进行表面校平,带走多余的材料,由于第二校平装置8在实体材料层被辐射固化之前先进行实体材料层的表面校平,可以更加有效的带走实体材料层表面的多余材料,进一步提高实体材料层的表面精度。接着第一固化装置4再对已校平的实体材料层L1进行辐射固化使其处于非流动状态,接着第二打印头3分配支撑材料墨滴形成支撑材料层L2,第一校平装置7对形成的支撑材料层L2进行表面校平,第二固化装置5对已校平的支撑材料层L2进行辐射固化,对已校平的实体材料层L1进行进一步地辐射固化,最终形成固化的且表面精度高的实体材料层和支撑材料层。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对三维打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化装置10和第三校平装置9,第三固化装置10位于第一打印头2的左侧,第三校平装置9位于第一打印头2和第三固化装置10之间。
具体的,对于能够双向打印的三维打印装置,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三固化装置10和第三校平装置9,以提高实体结构层和支撑结构层的表面精度。
请继续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能够进行双向打印,即字车6即能够相对打印平台1向+X方向移动进行正扫描,也能够相对打印平台1向-X方向移动进行负扫描。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打印头2用于分配实体材料,第二打印头3用于分配支撑材料,第一校平装置7、第二校平装置8和第三校平装置9均为校平辊。由图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化装置10和第三校平装置9与第二固化装置5和第一校平装置7相对,且分别位于第一打印头2和第二打印头3的两侧。
当字车6相对打印平台1在+X方向移动时,第一打印头2分配实体材料墨滴形成实体材料层L1,第二校平装置8对实体材料层L1进行表面校平,带走多余的材料,由于第二校平装置8在实体材料层被辐射固化之前先进行实体材料层的表面校平,可以更加有效的带走实体材料层表面的多余材料,进一步提高实体材料层的表面精度。第一固化装置4固化实体材料层L1,使实体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之后第二打印头3分配支撑材料墨滴,由于第一固化装置4将实体材料墨滴进行了固化,实体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因此支撑材料墨滴滴落到打印平台1上后不会与实体材料墨滴发生互渗现象。第一校平装置7对形成的支撑材料层L2进行表面校平,第二固化装置5对已校平的支撑材料层L2进行辐射固化,对已校平的实体材料层L1进行进一步地辐射固化,最终形成固化的且表面精度高的实体材料层和支撑材料层。
当字车6相对打印平台1往-X方向移动时,第二打印头3先分配支撑材料墨滴形成支撑材料层L2,第一固化装置4辐射固化分配的支撑材料墨滴使其处于非流动状态,第二校平装置8对处于非流动状态的支撑材料层L2进行表面校平。接着第一打印头2分配实体材料墨滴形成实体材料层L1,由于第一固化装置4将支撑材料墨滴进行了固化,支撑材料墨滴处于非流动状态,因此实体材料墨滴滴落到打印平台1上后不会与支撑材料墨滴发生互渗现象。第三校平装置9对实体材料层L1进行表面校平,之后第三固化装置10对已校平的实体材料层L1进行辐射固化,同时进一步固化已校平的支撑材料层L2。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能够解决双向打印过程中实体结构和支撑结构在相接触区域发生互渗的问题。利用本实施例的三维打印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打印物体的精度,打印后的支撑结构L2容易从目标物体表面完全移除,且目标物体长期放置不容易开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的打印头和固化装置,所述打印头包括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且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分别用于分配不同的材料,所述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化装置和第二固化装置,所述第一固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的右侧和第二打印头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印头用于分配实体材料,所述第二打印头用于分配支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印头用于分配支撑材料,所述第二打印头用于分配实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字车,所述第一打印头、第一固化装置、第二打印头和第二固化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字车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发射光与垂直于所述打印平台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化装置的辐射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固化装置的辐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为LED灯或氙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为冷却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风扇或抽气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校平装置,所述第一校平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打印头和第二固化装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校平装置,所述第二校平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一固化装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化装置和第三校平装置,所述第三固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的左侧,所述第三校平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打印头和第三固化装置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维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平装置、第二校平装置和第三校平装置均为校平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3777.7U CN208881181U (zh) | 2018-09-03 | 2018-09-03 | 三维打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3777.7U CN208881181U (zh) | 2018-09-03 | 2018-09-03 | 三维打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81181U true CN208881181U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651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33777.7U Active CN208881181U (zh) | 2018-09-03 | 2018-09-03 | 三维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811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39525A (zh) * | 2022-06-28 | 2022-10-04 | 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 一种多材料3d打印品融合性测试方法 |
-
2018
- 2018-09-03 CN CN201821433777.7U patent/CN2088811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39525A (zh) * | 2022-06-28 | 2022-10-04 | 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 一种多材料3d打印品融合性测试方法 |
CN115139525B (zh) * | 2022-06-28 | 2023-03-07 | 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 一种多材料3d打印品融合性测试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7276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n object | |
US20210206031A1 (en) | Method for printing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 |
US860920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 |
US20150131074A1 (en) |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haped Body | |
JP2008302701A (ja) | 3次元物体の模型を製作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1559938B2 (en) | Method of layerwise building up an object and a 3D printing device for performing such a method | |
JP6762323B2 (ja) | 基板の選択された領域にフィルムをコーティングする印刷方法及び装置 | |
US845488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yerwise production of a tangible object | |
JP2019503290A (ja) | 3dプリントされるヒドロゲル材料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208881181U (zh) | 三维打印装置 | |
CN107283825A (zh) | 一种基于dlp光固化的大幅面快速3d打印方法以及打印设备 | |
CN102792458B (zh) | 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形成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形成方法 | |
EP1637307A2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 |
CN104907227B (zh) | 膜形成方法及膜形成装置 | |
CN104085242A (zh) | 一种装饰板材的制作工艺 | |
CN109588045B (zh) | 多色凹版胶印装置及印刷方法 | |
TW201933487A (zh) | 膜形成方法、膜形成裝置及形成有膜之複合基板 | |
CN107150437A (zh) | 一种彩色3d物体的变频打印方法及系统 | |
CN113878976B (zh) | 一种低成本全息防伪光学设计制作方法及其制版装置 | |
CN109774329A (zh) | 一种制作幻彩光栅热转印膜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4712469U (zh) | 三维快速成型设备 | |
CN106630673A (zh) | 一种玻璃盖板的上色方法 | |
TW200525575A (en) | Mask for luminescent materials printing and luminescent materials feeding method | |
CN104417238A (zh) | 装饰构造 | |
CN116001461A (zh) | 图形空心印刷方法、图形空心菲林版及印刷刮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Address after: Room 105-60088, No. 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Sanw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 A District, 01 building, 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519060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a Printi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