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7459U - 一种负压吸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吸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7459U
CN208877459U CN201820681698.1U CN201820681698U CN208877459U CN 208877459 U CN208877459 U CN 208877459U CN 201820681698 U CN201820681698 U CN 201820681698U CN 208877459 U CN208877459 U CN 208877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body
negative pressure
state
connecting tube
pressure sa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16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 Xiaoyan
Zigo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Zigong Emergenc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816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7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7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74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囊、连接管、切断装置和单向导通装置,负压囊内部形成吸气空间。连接管内部形成输液通道,连接管与负压囊连接,输液通道与吸气空间连通。切断装置设于连接管上,切断装置用于切断或导通输液通道。单向导通装置与负压囊连接,单向导通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负压囊吸气时,单向导通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吸气空间与外界断开;当负压囊排气时,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吸气空间与外界打开。这种负压吸引器操作简单,可方便的进行引流。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吸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胃肠减压一般先向患者胃部插入引流管,再将气筒式减压器与引流管连接,通过筒式减压器将气体及胃液引出,从而达到缓解病人腹胀的症状。然而,筒式减压器十分笨重,操作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以改善筒式减压器引流操作极为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
负压囊,所述负压囊内部形成吸气空间;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形成输液通道,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负压囊连接,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吸气空间连通;
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切断装置用于切断或导通所述输液通道;
单向导通装置,所述单向导通装置与所述负压囊连接,单向导通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当所述负压囊吸气时,所述单向导通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吸气空间与外界断开;当所述负压囊排气时,所述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以使所述吸气空间与外界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压紧件和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压紧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
所述压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所述导向件具有引导面,当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与引导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压紧体和所述第二压紧体能够夹紧所述负压囊,以切断所述输液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还包括基体,所述第一压紧体与所述第二压紧体均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基体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
当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与引导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基体变形,以夹紧所述连接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体第一变形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构成“L”形,所述第一变形部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
所述第二压紧体包括第二变形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变形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构成“L”形,所述第二变形部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
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用于与所述引导面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夹紧所述连接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与引导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螺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基体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体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压紧体上设有第二卡槽;
所述导向件上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凸出部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当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凸出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面为圆锥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筒体、压盖、活动球和弹性件;
所述筒体与所述负压囊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吸气空间连通,所述筒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圆锥面;
所述压盖盖合在筒体的端部,所述压盖具有与筒体内部连通的出液口;
所述活动球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压盖和所述活动球之间,以使所述活动球与所述第一圆锥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囊上设有出液孔,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吸气空间通过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出液孔的孔壁为第二圆锥面,所述第二圆锥面的小端与所述第一圆锥面的小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切断装置可对连接管进行切断或导通,单向导通装置可根据负压囊的吸气情况打开或者断开。使用时,连接管与插于患者胃内的引流管进行连接;通过切断装置将连接管的输液通道切断;按压负压囊后,负压囊处于排气状态,此时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负压囊中的气体将通过单向导通装置排出至外界;此时,通过切断装置使输液通道导通,负压囊恢复原状并进行吸气,单向导通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将患者胃内气体及胃液引出至负压囊的吸气空间内。当需要将负压囊中的气体及胃液排出时,可通过切断装置将连接管的输液通道切断,再次按压负压囊,以使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将负压囊中的气体及胃液排出至外界。这种负压吸引器操作简单,可方便的进行引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负压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切断装置的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切断装置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切断装置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负压吸引器100;负压囊10;吸气空间11;囊体12;底板13;出液孔14;第二圆锥面141;连接管20;切断装置30;导向件31;中心孔311;第一圆柱壁312;中间壁313;第二圆柱壁314;第一凸出部315;第二凸出部316;压紧件32;基体321;穿设孔3211;第一压紧体322;第一变形部3221;第一接触部3222;第一卡槽3223;第二压紧体323;第二变形部3231;第二接触部3232;第二卡槽3233;驱动件33;环形凸起331;单向导通装置40;筒体41;第一圆锥面411;压盖42;出液口421;活动球43;弹性件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100,包括负压囊10、连接管20、切断装置30和单向导通装置40,连接管20与负压囊10连接,切断装置30设于连接管20上,单向导通装置40于负压囊10连接。
负压囊10为空心结构,负压囊10内部形成吸气空间11。负压囊10包括囊体12和设于囊体12底部的底板13,囊体12的内壁和底板13的内壁共同限定吸气空间11。底板13上设有出液孔14。底板13的硬度大于囊体12的硬度。当囊体12受到挤压时可发生变形,以使吸气空间11变小;当撤去囊体12上受到的压力后,囊体1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连接管20为软管,连接管20内部形成输液通道。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0为聚氯乙烯制成。
连接管20的一端与负压囊10的囊体12远离底板13的一端连接,连接管20与负压囊10的囊体12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连接管20内部的输液通道与负压囊10的吸气空间11连通。
切断装置30包括导向件31、压紧件32和驱动件33,压紧件32与导向件31活动连接,压紧件32能够相对导向件31轴向移动,驱动件33用于驱动压紧件32相对导向件31轴向移动。
其中,如图2所示,导向件31为圆柱形,导向件31内部设有贯通其轴向两端的中心孔311。中心孔311的孔壁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壁312、中间壁313和第二圆柱壁314。中间壁313为引导面,本实施引导面为圆锥面。中间壁313的大端与第一圆柱壁312连接,中间壁313的小端与第二圆柱壁314连接。第二圆柱壁314的直径与连接管20的外径一致。本实施例中,第一圆柱壁312上设有相对的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316,第一凸出部315和第二凸出部316均为圆柱形。导向件31轴向靠近第一凸出部315和第二凸出部316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如图3所示,压紧件32包括基体321、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基体321为圆形板状结构,基体321中心位置设有穿设孔3211,穿设孔3211的孔径与连接管20的外径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体322包括第一变形部3221和第一接触部3222,第一变形部3221和第一接触部3222均为条状结构,第一变形部3221和第一接触部3222的一端连接,第一变形部3221与第一接触部3222构成“L”形,第一变形部3221远离第一接触部3222的一端与基体321连接,第一变形部3221沿基体321的轴向延伸,第一接触部3222沿基体321的径向延伸。第二压紧体323包括第二变形部3231和第二接触部3232,第二变形部3231和第二接触部3232均为条形结构,第二变形部3231和第二接触部3232的一端连接,第二变形部3231与第二接触部3232构成“L”形,第二变形部3231远离第二接触部3232的一端与基体321连接,第二变形部3231沿基体321的轴向延伸,第二接触部3232沿基体321的径向延伸。第一压紧体322与第二压紧体323相对设置于基体321上,第一压紧体322与第二压紧体323关于基体321的轴线对称。
此外,第一压紧体322上的第一变形部3221远离第二压紧体323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3223,第一卡槽3223沿第一变形部32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卡槽3223的宽度与第一凸出部315的直径相匹配。第二压紧体323上的第二变形部3231远离第一压紧体322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3233,第二卡槽3233沿第二变形部32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卡槽3233的宽度与第二凸出部316的直径相匹配。
如图4所示,驱动件33为套筒结构,套筒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起331,环形凸起331靠近与驱动件33轴向的一端,环形凸起331的内径大于连接管20的外径。驱动件33远离环形凸起331的一端设有与导向件31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如图1所示,导向件31套设于连接管20的外侧,导向件31的第二圆柱壁314与连接管20的外壁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导向件31与连接管20固定。压紧件32的基体321套设于连接管20的外侧,压紧件32的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延伸至导向件31内,第一凸出部315卡于第一卡槽3223内,第二凸出部316卡于第二卡槽3233内。压紧件32可相对导向件31轴向移动,压紧件32相对导向件31轴向移动过程中,第一凸出部315将在第一卡槽3223内滑动,第二凸出部316将在第二卡槽3233内滑动。驱动件33螺接在导向件31的外侧,驱动件33上的环形凸起331压于压紧件32的基体321上。当驱动件33相对导向件31正向转动时,驱动件33将驱动压紧件32相对导向件31轴向移动并靠近于导向件31,以使第一压紧体322的第一变形部3221和第二压紧体323的第二变形部3231与导向件31的引导面接触,第一变形部3221和第二变形部3231将相对基部发生弹性变形,第一接触部3222与第二接触部3232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接触部3222和第二接触部3232将连接管20夹紧,从而将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切断。当驱动件33相对导向件31反向转动时,驱动件33将驱动压紧件32相对导向件31轴向移动并远离于导向件31,第一变形部3221和第二变形部3231将逐渐恢复原状,第一接触部3222与第二接触部3232相互远离,使得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导通。在驱动件33相对导向件31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凸出部315卡于第一卡槽3223内,第二凸出部316卡于第二卡槽3233内,使得压紧件32不会相对第一导向件31转动,连接管20不易受到第一接触部3222和第二接触部3232的破坏。
本实施例中,导向导通装置包括筒体41、压盖42、活动球43和弹性件44。筒体41的内壁具有第一圆锥面411。压盖42盖合在筒体41的端部,压盖42与筒体41螺纹连接,盖体上设有与筒体41内部连通的出液口421。弹性件44和活动球43均位于筒体41内,弹性件44作用于压盖42和活动球43之间,弹性件44的一端与活动球43的一端接触,弹性件44的另一端与压盖42接触,在弹性件44的作用下,活动球43与第一圆锥面411接触。筒体41远离压盖42的一端与负压囊10的底板13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筒体41的内部与吸气空气通过底板13上的出液孔14连通。出液孔14的孔壁为第二圆锥面141,第二圆锥面141的小端与第一圆锥面411的小端连通。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4为弹簧。
导向导通装置具有单向导通功能,单向导通装置40具有两个状态,即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切断装置30将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切断的情况下,当负压囊10吸气时,在弹性件44的作用下,活动球43与第一圆锥面411接触,此时单向导通装置40处于关闭状态,负压囊10的吸气空间11与外界断开;当负压囊10吸气时,在气体的作用下,活动球43与第一圆锥面411分离,此时单向导通装置40出打开状态,负压囊10的吸气空间11与外界连通,吸气空间11的物质可排入外界。
使用时,连接管20与插于患者的胃内的引流管进行连接,转动驱动件33使压紧件32将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切断;按压负压囊10后,负压囊10处于排气状态,此时,单向导通装置40处于打开状态,负压囊10中的气体将通过单向导通装置40排出至外界;此时,通过切断装置30使输液通道导通,负压囊10恢复原状并进行吸气,单向导向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将患者围内气体及胃液引出至负压囊10的吸气空间11内。当需要将负压囊10中的气体及胃液排出使,可通过切断装置30将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切断,在此按压负压囊10,以使单向导通装置40处于打开状态,将负压囊10中的气体及胃液排出至外界。这种负压吸引器100操作简单,可方便的进行引流。
本实施例中,切断装置30在切断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与导向件31的引导面接触实现,实现方式简单,具有很好的夹紧效果。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在夹紧连接管20的过程中,将相对基体321发生弹性变形,当向压紧件32施加的外力撤去后,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将自动恢复原状,保证连接管20内的输液通道能够顺利导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均为“L”形,第一压紧体322和第二压紧体323在夹紧连接管20的过程中,第一压紧体322的第一接触部3222和第二压紧体323的第二接触部3232可很容易使连接管20上形成凹陷,压紧件32在切断连接管20内的输液通道的过程中更加省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切断装置30中设有驱动件33,驱动件33与导向件31螺接,这种结构可使压紧件32将连接管20的输液通道切断后始终保持在该状态下,无需人工对压紧件32的位置进行维持。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切断装置30中也可不设置驱动件33。
本实施例中,切断装置30的导向件31与连接管20固定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容易使驱动件33相对导向件31转动。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导向件31也可直接套设在连接管2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负压囊10上设有出液孔14,出液孔14的孔壁为第二圆锥面141,第二圆锥面141的小端与第一圆锥面411的小端连接,这种结构可使得负压囊10内的物质能够更容易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压囊,所述负压囊内部形成吸气空间;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形成输液通道,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负压囊连接,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吸气空间连通;
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切断装置用于切断或导通所述输液通道;
单向导通装置,所述单向导通装置与所述负压囊连接,单向导通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当所述负压囊吸气时,所述单向导通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吸气空间与外界断开;当所述负压囊排气时,所述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以使所述吸气空间与外界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压紧件和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压紧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
所述压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所述导向件具有引导面,当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与引导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压紧体和所述第二压紧体能够夹紧所述负压囊,以切断所述输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还包括基体,所述第一压紧体与所述第二压紧体均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基体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
当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与引导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基体变形,以夹紧所述连接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体第一变形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构成“L”形,所述第一变形部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
所述第二压紧体包括第二变形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变形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构成“L”形,所述第二变形部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
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用于与所述引导面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夹紧所述连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压紧体和第二压紧体与引导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螺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基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体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压紧体上设有第二卡槽;
所述导向件上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凸出部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当所述压紧件相对所述导向件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凸出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为圆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筒体、压盖、活动球和弹性件;
所述筒体与所述负压囊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吸气空间连通,所述筒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圆锥面;
所述压盖盖合在筒体的端部,所述压盖具有与筒体内部连通的出液口;
所述活动球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压盖和所述活动球之间,以使所述活动球与所述第一圆锥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囊上设有出液孔,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吸气空间通过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出液孔的孔壁为第二圆锥面,所述第二圆锥面的小端与所述第一圆锥面的小端连接。
CN201820681698.1U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负压吸引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7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1698.1U CN208877459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负压吸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1698.1U CN208877459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负压吸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7459U true CN208877459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92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169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7459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负压吸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7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5660B2 (en) Internal expansion syringe adaptor
US5807347A (en) Medical valve element
RU2019125029A (ru) Контейне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бора, хранения и обработки крови и соединения крови
CN111579302B (zh) 一种轴向和径向浮动式微量采血装置
CN208877459U (zh) 一种负压吸引器
CN209301982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扩张导管
CN103708090A (zh) 一种带锁紧机构的乳液泵装置
CN210843184U (zh) 骨髓活检针
CN208709988U (zh) 一种胆道取石器
CN209671677U (zh) 内窥镜的流体切换装置
CN209347711U (zh) 一种胃肠减压器
CN212031027U (zh) 一种医疗检测用体液提取装置
CN205041506U (zh) 一种分泌内科用穿刺装置
CN111658848A (zh) 螺纹式注射器
CN210727758U (zh) 一种新型持针器
CN210204931U (zh) 采血针回收器及其组件
TWI689351B (zh) 液體分離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545100U (zh) 一种中心血站采血管
CN219661645U (zh) 一种支气管镜的吸液机构
JP7208334B1 (ja) 分解過程において残留薬液を吸引するための圧縮性突き合わせ継手を備えた密封接続器
CN215778274U (zh) 一种弹簧负压式细胞活检针
CN217310222U (zh) 一种内窥镜吸引阀及内窥镜
CN217244303U (zh) 内镜冲洗连接水管
CN1153065A (zh) 腹腔镜手术冲吸控制器
CN219001233U (zh) 一次性无菌转换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6

Address after: 643000 No. 19 Tanmulin Street, Ziliujing District, Zig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He Xiaoyan

Patentee after: ZIGO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ZIGONG EMERGENCY CENTER)

Address before: 643000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 Xiaoy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