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4702U - 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4702U
CN208874702U CN201821091446.XU CN201821091446U CN208874702U CN 208874702 U CN208874702 U CN 208874702U CN 201821091446 U CN201821091446 U CN 201821091446U CN 208874702 U CN208874702 U CN 208874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loudspeaker
wireless
un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14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春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14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4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4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47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设置在连接线上的耳机主控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线两端的左耳机单元和右耳机单元。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都包括扬声器。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包括的扬声器分别为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耳机主控器包括无线传输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用于从外界接收音频信号以驱动扬声器发声。上述无线耳机,通过将无线传输电路集中设置在耳机主控器内,简化了无线耳机整体的电路结构。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的盛行,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配件耳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无线耳机由于其使用的便捷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相比于有线耳机,无线耳机需要额外配置主控板、转接板和电源管理电路,电路结构复杂。复杂的电路结构会导致无线耳机所需的印刷电路板面积增大,也会相应的提高生产难度,耗费更多的焊接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线耳机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路结构更为简单的无线耳机。
一种无线耳机,包括:
设置在连接线上的耳机主控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线两端的左耳机单元和右耳机单元。
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都包括扬声器。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包括的扬声器分别为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
耳机主控器包括无线传输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用于从外界接收音频信号以驱动扬声器发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输电路包括:
无线信号收发电路,用于将外界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及
音频处理电路,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解码、放大处理,并输出模拟音频信号至扬声器以驱动扬声器发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信号收发电路包括2.4Ghz无线收发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线包括两根第一线芯。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两根第一线芯与无线传输电路进行音频信号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主控器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对无线耳机上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传输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集成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都包括电池,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包括的电池分别为第一电池、第二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线包括两根第二线芯。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两根第二线芯与电源管理电路进行电能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分别还包括左耳机壳体、右耳机壳体,第一电池在左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与第二电池在右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分别还包括左耳机壳体、右耳机壳体,第一扬声器在左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与第二扬声器在右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相同。
上述无线耳机,通过将无线传输电路集中设置在耳机主控器内,简化了无线耳机整体的电路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包括电源管理电路的无线耳机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扬声器或电池等,但这些扬声器和电池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器件与另一个元器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扬声器称为第二扬声器,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扬声器称为第一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两者都是扬声器,但其不是同一扬声器。
图1为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耳机包括设置在连接线110上的耳机主控器120,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线110两端的左耳机单元140和右耳机单元160。例如,用户使用无线耳机时,左耳单元140可放置在用户左耳中,右耳单元160可放置在用户右耳中,耳机主控器120悬挂在用户的后颈上。耳机主控器120上可设置按键121,通过按键121可以控制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例如,可设置三个按键121,其中一个按键121作为电源键,作为无线耳机的电源开关,在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切断耳机上电池的电源输出以节省电能。另外两个按键121分别用于调高音量和降低音量。
以下以图1中的无线耳机为例,说明各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电路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与图1类似的无线耳机中,也可以采用该电路结构以解决无线耳机内部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无线耳机,包括:
设置在连接线110上的耳机主控器120,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线110两端的左耳机单元140和右耳机单元160;
左耳机单元140、右耳机单元160都包括扬声器;左耳机单元140、右耳机单元160包括的扬声器分别为第一扬声器142和第二扬声器162;
耳机主控器120包括无线传输电路122,无线传输电路122用于从外界接收音频信号以驱动扬声器发声。
其中,无线传输电路122可集成在耳机主控器120内部的印刷电路板220上,印刷电路板220上除了设置无线传输电路122,还可以设置其他电路。连接线110包括连接线112和连接线114。连接线112的一端电连接无线传输电路122,另一端电连接右耳机单元160,连接线112内包括一条或多条导线,不同的导线对应不同的信号以实现无线传输电路122与右耳机单元160之间的信号传输。同理,连接线114的一端电连接无线传输电路122,另一端电连接左耳机单元140,连接线114内包括一条或多条导线,不同的导线对应不同的信号以实现无线传输电路122与右耳机单元140之间的信号传输。耳机主控器120与左右耳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模拟音频信号、电能信号、按键控制信号。
左耳机单元140包括第一扬声器142,第一扬声器142通过连接线114内的导线与无线传输电路122电连接,以接收无线传输电路122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而通过该模拟音频信号驱动第一扬声器142发声。同理,右耳机单元160包括第二扬声器162,第二扬声器162通过连接线112内的导线与无线传输电路122电连接,以接收耳机主控器120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而通过该模拟音频信号驱动第二扬声器162发声。
耳机主控器120可具有外壳以保护内部的无线传输电路122。该外壳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复合材料等。为了减小无线耳机的重量,该外壳的体积可以尽量缩小或者该外壳可以采用轻质材料。上述印刷电路板220置于耳机主控器120的外壳内。
无线传输电路122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解码、放大或降噪处理以生成模拟音频信号,无线传输电路122进而输出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后端扬声器发声。为了实现前述功能,无线传输电路122可配置各种电路元器件,该电路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音频信号处理芯片、降噪芯片、WiFi芯片、蓝牙芯片、2.4Ghz芯片。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如今的IC集成化技术,缩小了无线传输电路122所需的印刷电路板面积,使得无线传输电路122可集成在耳机主控器120内的印刷电路板220上。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将无线传输电路122集中设置在耳机主控器120内,简化了无线耳机整体的电路结构(若无线传输电路122分散设置,则需设置额外的转接板,电路结构复杂);另一方面,将无线传输电路122设置在耳机主控器120内,可以使涉及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元器件远离用户头部,提高了无线信号的收发灵敏度;并且,将无线传输电路122设置在耳机主控器120内还可以避免用户运动时产生的汗液里渗透到左右耳机单元内导致电路失效。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无线传输电路122包括:无线信号收发电路320,用于将外界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音频处理电路340,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解码、放大处理,并输出模拟音频信号至扬声器(142、162)以驱动扬声器发声。
其中,电磁波信号可由外界的移动终端产生,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或其他可设置无线耳机的通信模块。电磁波信号的频段范围不限,不同的电磁波频段范围对应不同的电磁波信号类型。其中,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蓝牙信号、WiFi信号。根据信号类型的不同,无线收发电路320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无线收发电路、WiFi无线收发电路、2.4Ghz无线收发电路。例如,蓝牙无线收发电路采用蓝牙协议,该蓝牙协议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磁波,对应的电磁波信号类型为蓝牙信号。
音频处理电路340与无线收发电路320电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收发电路320输出的电信号,由于电信号通常为数字信号,无法直接驱动扬声器(142、162)发声,故还需要通过音频处理电路340对该电信号进行解码、放大处理,将其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涉及解码、放大处理过程的电路类型及电路元器件均可采用小型化的元件和IC集成化的电路结构,以减小音频处理电路340所需的印刷电路板面积,进而减小耳机主控器120的体积和重量。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无线信号收发电路320与音频处理电路340配合,实现了接收外界电磁波信号和驱动扬声器发声的目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重新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线110包括两根第一线芯。第一扬声器142、第二扬声器16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两根第一线芯与无线传输电路122进行音频信号传输。
其中,连接线110可包括绝缘保护层,绝缘保护层的材质可以是各类介电材料。绝缘保护层内可包裹两根第一线芯,每根第一线芯上的电信号独立传输,互不干扰。第一线芯可以是铜线、银线、导电橡胶、导电塑料等质量轻且导电性能较好的导电材料。第一线芯主要用于传输音频信号(即模拟音频信号)。
连接线110包括连接线114和连接线112。其中,连接线114中包括两根第一线芯,其中一根第一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扬声器142的正极和无线传输电路122的正极,另一根第一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扬声器142的负极和无线传输电路122的负极,从而实现模拟音频信号的传输。同理,连接线112中也可包括两根第一线芯,其中一根第一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扬声器162的正极和无线传输电路122的正极,另一根第一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扬声器162的负极和无线传输电路122的负极,从而实现模拟音频信号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两根第一线芯即可传输模拟音频信号,使得电路中导线数量较少且分布对称,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易于焊接。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包括电源管理电路的无线耳机电路连接图。如图4所示,耳机主控器120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160,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对无线耳机上的电池(144、164)进行充放电管理。
其中,电源管理电路160连接电池(144、164)以获取电池的电能。电源管理电路160的另一端连接无线传输电路122,电源管理电路160用于对获取到的电能进行电压和电流大小调节,输出符合无线传输电路122要求的电源电压,从而为无线传输电路122供电。电源管理电路160可包括放大器、二极管、电阻等电路元器件,以实现对电压和电流大小的调节。若无线传输电路122包括无线收发电路320和音频处理电路340,则电源管理电路可分别与无线收发电路320和音频处理电路340连接,从而分别为无线收发电路320和音频处理电路340供电。
重新参见图2,电源管理电路160可与无线传输电路122集成在同一块印刷电路版220上,印刷电路板220上的电源管理电路分别通过连接线114和连接线112与电池144和电池164连接,以获取电池144和电池164的电能。进而为印刷电路板220上的多个电路供电。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将电源管理电路160和无线传输电路122集中设置在耳机主控器122内,而无需将部分电源管理电路分散设置在左耳机单元140或右耳机单元160内,简化了无线耳机整体的电路结构,减少连接线焊接工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左耳机单元140、右耳机单元160都包括电池(144、164),左耳机单元140、右耳机单元160包括的电池分别为第一电池144、第二电池164。
其中,第一电池144可设置在左耳机单元140的壳体内,第二电池164可设置在右耳机单元160的壳体内。第一电池144和第二电池164都可以是充电电池。其中,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铁锂电池等。一般而言,随着第一电池144和第二电池164的体积增加,电池容量也随之增大,故第一电池144和第二电池164可尽量使用体积更大的充电电池,并且为了适应耳机的形状,第一电池144和第二电池164的形状可以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在左耳机单元140内设置第一电池144,以及在右耳机单元160内设置第二电池164,扩展了耳机上电池的设置位置,从而增加了无线耳机上电池的容量,提高了无线耳机的续航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线110包括两根第二线芯。第一电池144、第二电池164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两根第二线芯与电源管理电路160进行电能传输。
其中,第二线芯可以是铜线、银线、导电橡胶、导电塑料等质量轻且导电性能较好的导电材料。第一线芯主要用于传输音频信号(即模拟音频信号)。
连接线110包括连接线114和连接线112。其中,连接线114中包括两根第二线芯,其中一根第二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池144的正极和电源管理电路160的正极,另一根第一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池144的负极和电源管理电路160的负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同理,连接线112中也可包括两根第二线芯,其中一根第二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池164的正极和电源管理电路160的正极,另一根第一线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池164的负极和电源管理电路160的负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例如,连接线114的绝缘保护层内包裹有两根第一线芯和两根第二线芯,其中,两根第一线芯用于将印刷电路板220上相应电路产生的模拟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一扬声器142,两根第二线芯用于将第一电池144与印刷电路板220上的电源管理电路160连接,实现第一电池144的充放电管理。即连接线114内仅需包裹4根线芯即可实现无线耳机的扬声器驱动及电池充放电功能,电路结构简单。同理,连接线112内也只需包裹4根线芯即可实现无线耳机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两根第二线芯使电池与电源管理电路160连接,即可实现无线耳机上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使得电路中导线数量较少且分布对称,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且易于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左耳机单元140、右耳机单元160分别还包括左耳机壳体146、右耳机壳体166,第一电池144在左耳机壳体146内的相对位置与第二电池164在右耳机壳体166内的相对位置相同。
其中,左耳机壳体146和右耳机壳体166的材质、形状均不限,只要能够佩戴在用户耳朵上即可。一般而言,左耳机壳体146和右耳机壳体166的形状对称,大小和材质相同。第一电池144和第二电池164分别固定在左耳机壳体146和右耳机壳体166内。电池的具体固定的方式不限,可以是注塑、贴装、固定胶粘贴等方式。
该相对位置相同是指,若第一电池144位于左耳机壳体146的中心位置,则第二电池164位于右耳机壳体166的中心位置。若第一电池144位于左耳机壳体146的中心偏下位置,则第二电池164位于右耳机壳体166的中心偏下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将第一电池144在左耳机壳体146内的相对位置与第二电池164在右耳机壳体166内的相对位置设置为相同,使得左右耳机单元结构趋于一致,有利于两者音色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左耳机单元140、右耳机单元160分别还包括左耳机壳体146、右耳机壳体166,第一扬声器142在左耳机壳体146内的相对位置与第二扬声器162在右耳机壳体166内的相对位置相同。
其中,左耳机壳体146和右耳机壳体166的材质、形状均不限,只要能够佩戴在用户耳朵上即可。一般而言,左耳机壳体146和右耳机壳体166的形状对称,大小和材质相同。第一扬声器142和第二扬声器162分别固定在左耳机壳体146和右耳机壳体166内。扬声器的具体固定的方式不限,可以是注塑、贴装、固定胶粘贴等方式。
该相对位置相同是指,若第一扬声器142位于左耳机壳体146的中心位置,则第二扬声器162位于右耳机壳体166的中心位置。若第一扬声器142位于左耳机壳体146的中心偏下位置,则第二扬声器162位于右耳机壳体166的中心偏下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通过将第一扬声器142在左耳机壳体146内的相对位置与第二扬声器162在右耳机壳体166内的相对位置设置为相同,使得左右耳机单元结构趋于一致,有利于两者音色一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无线耳机,包括:
设置在连接线上的耳机主控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线两端的左耳机单元和右耳机单元;
所述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都包括扬声器;所述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包括的扬声器分别为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
所述耳机主控器包括无线传输电路,所述无线传输电路用于从外界接收音频信号以驱动所述扬声器发声;
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包括:
无线信号收发电路,用于将外界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及
音频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电信号进行解码、放大处理,并输出模拟音频信号至所述扬声器以驱动所述扬声器发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电路包括2.4Ghz无线收发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两根第一线芯;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两根第一线芯与无线传输电路进行音频信号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控器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对所述无线耳机上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集成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都包括电池,所述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包括的电池分别为第一电池、第二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两根第二线芯;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两根第二线芯与电源管理电路进行电能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分别还包括左耳机壳体、右耳机壳体,所述第一电池在左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池在右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单元、右耳机单元分别还包括左耳机壳体、右耳机壳体,所述第一扬声器在所述左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在所述右耳机壳体内的相对位置相同。
CN201821091446.XU 2018-07-11 2018-07-11 无线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4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1446.XU CN208874702U (zh) 2018-07-11 2018-07-11 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1446.XU CN208874702U (zh) 2018-07-11 2018-07-11 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4702U true CN208874702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144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4702U (zh) 2018-07-11 2018-07-11 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4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02220U (zh) 射频通信设备
JP6339248B2 (ja)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含む電子機器
US2012009848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battery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ame
CN110166866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盒
KR101736770B1 (ko) 이어후크에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블루투스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203909716U (zh) 一种新型的意念耳机
CN107770662A (zh) 一种自动充电及开关机的实现方法和电路
CN209692995U (zh) 无线耳机
CN102647646A (zh) 手镯式蓝牙耳机以及手镯式蓝牙耳机电路
CN212115641U (zh) 无线充电耳机及无线充电耳机系统
CN107889003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8874702U (zh) 无线耳机
CN206283636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8971751U (zh) 一种基于音频通信的无线耳机
CN112911454B (zh) 耳机
CN205545775U (zh) 一种带有有线输入的蓝牙耳机
CN212013028U (zh) Tws耳机独立供电电路和充电盒
CN210927938U (zh) 一种脖挂式防爆抗噪蓝牙耳机
JPH099382A (ja) 電池式ステレオ音響再生装置用の無線イヤホーン装置
CN207443087U (zh) 一种能快速安全连接的无线耳机
CN208707882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
TWM538298U (zh) 通訊系統
CN206370922U (zh) 无线充电蓝牙耳机
CN205610873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110958528A (zh) 一种脖挂式防爆抗噪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