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0054U - 一种抗滑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滑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0054U
CN208870054U CN201820934611.7U CN201820934611U CN208870054U CN 208870054 U CN208870054 U CN 208870054U CN 201820934611 U CN201820934611 U CN 201820934611U CN 208870054 U CN208870054 U CN 208870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take
slide
bodies
closed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46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韬
朱怀龙
刘豆
耿大新
徐长节
金晨
上官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9346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0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0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00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抗滑桩,该抗滑桩包括多根竖直的桩体,相邻二根桩体的上端通过连系梁固定连接,多个连系梁以及桩体的上端围合以形成闭环;桩体自上而下包括上桩、中桩和下桩,中桩的直径大于上桩和下桩的直径,桩体的内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筋笼,连系梁的内部设置有横向的横梁钢筋,钢筋笼的上端与横梁钢筋沿闭环的周向方向间隔固接。该抗滑桩能够有效的阻止坡体下滑,尤其是治理巨型滑坡时在保证滑坡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控制经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抗滑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地涉及抗滑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矿山、环保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滑坡治理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程。抗滑桩作为加固滑坡体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在世界各国的滑坡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坡体滑移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对于规模较大的滑坡治理工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等截面单排抗滑桩和多排抗滑桩,等截面多排抗滑桩可以分级抵抗滑坡推力,但前后受力不明确,无法全面发挥抗滑桩的抗剪能力,造成材料浪费巨大,并增加工程期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滑桩,该抗滑桩能够有效的阻止坡体下滑,尤其是治理巨型滑坡时在保证滑坡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控制经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滑桩,该抗滑桩包括多根竖直的桩体,相邻二根所述桩体的上端通过连系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系梁以及所述桩体的上端围合以形成闭环;其中,所述桩体自上而下包括上桩、中桩和下桩,所述中桩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桩和下桩的直径,所述桩体的内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筋笼,所述连系梁的内部设置有横向的横梁钢筋,所述钢筋笼的上端与所述横梁钢筋沿所述闭环的周向方向间隔固接。
优选地,所述上桩11、中桩12和下桩13的直径分别为a、b和c;其中,a<b,c<b,b<(a+c)2+|a-c|。
优选地,所述上桩和下桩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以及所述桩体的上端围合以形成三角形的闭环;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以及所述桩体的上端围合以形成等边三角形的闭环。
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以及所述桩体的上端围合形成的闭环中的其中一个边包括有一个连系梁以及固接于所述连系梁两端的桩体。
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以及所述桩体的上端围合形成的闭环中的两个侧边分别包括有多个桩体,位于同一侧边上相邻二个所述桩体之间的间隔为 20-40cm。
优选地,所述连系梁和所述桩体的数量相同,均为3-12个且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连系梁和所述桩体的数量均为3个。
优选地,所述中桩为台锥形,且截面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台锥形的侧面倾斜坡度等于坡体坡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该抗滑桩的中部形成有直径较大的中桩,整个桩体在竖直方向的抗拉性得到明显的增强,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的柱体桩而言具有更强的防护性,另外,多个连系梁与桩体间隔固接,将连系梁与桩体之间形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改善了每个桩身的受力强度,提高了桩的抗弯和抗剪强度,大大增加了抗滑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了抗滑桩的治理效果,与单排桩和双排桩相比减少了工程造价,更为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抗滑桩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抗滑桩施工于坡体上之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桩体 2连系梁
3坡体滑移面 4滑移土体
5稳定地层 11上桩
12中桩 13下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2所示的抗滑桩,该抗滑桩包括多根竖直的桩体1,相邻二根所述桩体1的上端通过连系梁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 1的上端围合以形成闭环;其中,所述桩体1自上而下包括上桩11、中桩12 和下桩13,所述中桩12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桩11和下桩13的直径,所述桩体1的内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筋笼,所述连系梁2的内部设置有横向的横梁钢筋,所述钢筋笼的上端与所述横梁钢筋沿所述闭环的周向方向间隔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由于该抗滑桩的中部形成有直径较大的中桩 12,整个桩体1在竖直方向的抗拉性得到明显的增强,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的柱体桩而言具有更强的防护性,另外,多个连系梁2与桩体1间隔固接,将连系梁2与桩体1之间形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改善了每个桩身的受力强度,提高了桩的抗弯和抗剪强度,大大增加了抗滑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了抗滑桩的治理效果,与单排桩和双排桩相比减少了工程造价,更为经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横梁钢筋和钢筋笼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钢丝捆扎的方式或者焊接的方式均可。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中桩12的抗滑性能进一步提高,优选地,所述上桩11、中桩12和下桩13的直径分别为a、b和c;其中,a<b,c<b, b<(a+c)/2+|a-c|。理论上说中桩12的直径越大越好,但是由于中桩12 自身具有一定的重力,一旦中桩12的直径过大之后一方面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会收到坡体的挤压作用加上自身的重力一同作用后向下弯折变形,起不到更好的抗滑作用。因此,将中桩12的直径设置为上桩11和下桩13直径的平均值并加上上桩11和下桩13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作为中桩 12的直径极限,一方面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上桩11和下桩13受力均衡以及整个桩体1 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上桩11和下桩13的直径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滑桩的抗滑坡性能,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以形成三角形的闭环;多个连系梁 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大于3个,最终排列成三角形即可,可以发挥三角形更具有稳定性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抗滑桩的抗滑坡性能。另外,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以形成等边三角形的闭环。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三角形中最强,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抗滑桩的抗滑坡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达到防护效果的同时节约用料成本,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形成的闭环中的其中一个边包括有一个连系梁2以及固接于所述连系梁2两端的桩体1。由于整个抗滑桩所围合形成的形状为三角形,在有些坡面的施工上将三角形的一个边水平并位于较上的位置设置,接受坡体正面的冲击,而由于两侧边已经具有多个桩体1接受抗冲击的准备并且所有的冲击力均汇聚到一点上从而加强抗滑性能,此时,在两侧边的桩体1足够密集的情况下如果在最上面的一个边上还设置有多个桩体1反而阻碍了滑坡进入两个侧边上的桩体1上,就显得非常的浪费。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坡体的抗滑性能,优选地,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形成的闭环中的两个侧边分别包括有多个桩体1,位于同一侧边上相邻二个所述桩体1之间的间隔为20-40cm。其中两侧边上的桩体1之间的距离根据侧边与底边之间的夹角而定,夹角越大则桩体1之间的间隔就越大。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坡体的抗滑性能,优选地,所述连系梁2和所述桩体1的数量相同,均为3-12个且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抗滑桩的抗滑坡性能,优选地,所述连系梁2和所述桩体1的数量均为3个。通过减小所形成的三角形每条边上的连系梁2的数量减小每条边的扭矩,防止由于滑坡较强对连系梁2本身造成伤害,在每一个连系梁2的抗弯折强度达到最高的前提下,通过在坡体上增加设置该抗滑桩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抗滑桩的抗滑坡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强中桩12的抗滑性能,优选地,所述中桩12为台锥形,且截面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中桩12的侧面与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增加抗滑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强中桩12的抗滑性能,优选地,所述台锥形的侧面倾斜坡度等于坡体坡度。此时,中桩12的侧面垂直于坡体的坡面,中桩12的受力最多,使得抗滑效果达到最佳。
本实用新型的抗滑桩的施工方法例如可以包括:1)确定各桩体1位于坡体滑移面3上的位置并做标记;2)在步骤1)中所标记的位置处进行挖孔并形成多个桩孔;其中,每个所述桩孔均自上而下包括上孔、中孔和下孔,且分别对应于所述上桩11、中桩12和下桩13;3)将所述钢筋笼与所述桩孔同轴地放置于所述桩孔内,并对桩孔内浇筑混泥土以形成所述桩体1;其中,所述钢筋笼的上端预留有部分未被浇筑;4)将所述钢筋笼的上端所预留未被浇筑的部分和所述横梁钢筋沿所述闭环的周向方向间隔固接;5)将制作好的横梁模板套设于每个所述横梁钢筋的外围,并向所述横梁模板内进行浇筑混泥土以形成所述连系梁2。
通过上述施工方法的实施,桩体1通过以钢筋笼为基础,桩孔为模壁进行浇筑,浇筑成型后钢筋笼起到了加强整个桩体1承载力的作用,而浇筑后的混泥土变硬则起到阻挡滑移土体4下滑的作用,而又直接在浇筑好的桩体 1上对横梁钢筋进行钢丝绑定固接或焊接,使得钢筋笼的上端留未被浇筑的部分和横梁钢筋沿闭环的周向方向间隔固接,从而桩体1与连系梁2形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抗滑性能的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每个桩孔在开挖的过程中不会塌方,以及进一步的提高抗滑性能,优选地,所述步骤2)先后包括开挖所述上孔、中孔和下孔;其中,在所述上孔、中孔和下孔的开挖过程中每往下深入0.4-1m 后均采用混凝土进行护壁,当护壁凝固后再往下深入开挖。上孔、中孔和下孔的开挖过程均为相互独立的并且自上而下顺次进行,当上一段孔的护壁完全凝固之后再进入下一段孔的开挖。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开挖的上孔、中孔和下孔的稳定性,防止坍塌,并且增加浇筑后的上桩11、中桩12和下桩13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所述上孔、中孔和下孔的开挖过程中每往下深入0.4-1m后以及采用混凝土进行护壁之前,在所开挖的侧壁上开槽并伸入钢筋以进行锚固。锚固是通过在槽内预设钢筋并伸出至外部,然后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开挖的上孔、中孔和下孔的稳定性,提高整体的强度,优选地,相邻二个锚固位置上的钢筋之间通过钢丝绳牵引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中孔的开挖直径最大,为了确保中孔在开挖过程中不至于坍塌,优选地,所述中孔的开挖中在采用混凝土进行护壁之前在侧壁上铺设防护网。
另外,为了防止防护网生锈影响防护效果,优选地,所述防护网为不锈钢钢丝网。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护壁的强度,增强抗滑性能,优选地,护壁所采用的混凝土型号为C30,且护壁厚度不小于18cm。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滑桩的强度以及抗滑性能,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每连续浇筑0.5-0.8m后,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密实1次;其中,所浇筑形成的所述下桩13位于坡体的稳定地层5内,所浇筑形成的所述中桩12部分位于坡体的滑移土体4内,所浇筑形成的所述上桩11部分位于滑移土体4内。整个桩体1上端分位于稳定地层5内,稳定地层5本身的强度要高于滑移土体4,当滑移土体4滑移时,桩体1位于稳定地层5内的部分产生相反的作用力,给予桩体1相对于滑移方向一个相反的作用力,减弱滑移,从而抗滑效果更佳。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捣实混泥土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插入式振动器的串筒或导管的下口与混泥土浇筑面的距离为1-2m。插入式振动器的串筒或导管的下口与混泥土浇筑面的距离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插入式振动器的串筒或导管伸入混泥土内的距离。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包括多根竖直的桩体(1),相邻二根所述桩体(1)的上端通过连系梁(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以形成闭环;其中,
所述桩体(1)自上而下包括上桩(11)、中桩(12)和下桩(13),所述中桩(12)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桩(11)和下桩(13)的直径,所述桩体(1)的内部设置有竖向的钢筋笼,所述连系梁(2)的内部设置有横向的横梁钢筋,所述钢筋笼的上端与所述横梁钢筋沿所述闭环的周向方向间隔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11)、中桩(12)和下桩(13)的直径分别为a、b和c;其中,
a<b,c<b,b<(a+c)2+|a-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11)和下桩(13)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以形成三角形的闭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形成的闭环中的其中一个边包括有一个连系梁(2)以及固接于所述连系梁(2)两端的桩体(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系梁(2)以及所述桩体(1)的上端围合形成的闭环中的两个侧边分别包括有多个桩体(1),位于同一侧边上相邻二个所述桩体(1)之间的间隔为2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2)和所述桩体(1)的数量相同,均为3-12个且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2)和所述桩体(1)的数量均为3个。
9.根据权利要求1、4、5、7或8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桩(12)为台锥形,且截面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锥形的侧面倾斜坡度等于坡体坡度。
CN201820934611.7U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抗滑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0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4611.7U CN208870054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抗滑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4611.7U CN208870054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抗滑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0054U true CN208870054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461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0054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抗滑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00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7270A (zh) * 2018-06-15 2018-09-04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抗滑桩和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7270A (zh) * 2018-06-15 2018-09-04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抗滑桩和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807A (zh) 一种预制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CN103758134A (zh) 一种组合双排桩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41608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
CN106351218B (zh) 一种管桩断桩的补救方法
CN203729308U (zh) 钢筋混凝土桩组合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墙的双排桩支护体系
CN108487270A (zh) 一种抗滑桩和施工方法
CN202595731U (zh) 具有高承载力并方便施工的多级扩底桩
CN103046543A (zh) 一种不等间距布设的外等腰梯形空心横截面抗滑桩
CN109024721B (zh) 一种加固基础及提高既有建筑刚性基础抗弯剪能力的方法
CN206289641U (zh) 一种隧道口岩堆滑坡保护装置
CN208870054U (zh) 一种抗滑桩
CN106149733B (zh) 桥隧相接段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410144B (zh) 预应力钢筋嵌岩灌注桩及施工方法
CN202157337U (zh) 一种劲性水泥土挡墙
CN212129160U (zh) 一种桩顶斜拉基坑支护结构
CN210104765U (zh) 一种软弱地质边坡的高大支挡结构
CN115627781B (zh) 一种用于既有边坡滑塌快速处治的边坡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1605588U (zh) 预应力锚固框架梁坡面加固及固定结构
CN206337566U (zh)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CN216920296U (zh) 一种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围护桩
CN111101968B (zh) 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隧道大变形框架防落石结构的构筑方法
CN212225231U (zh) 一种偏压隧道洞口防护结构
CN211573535U (zh) 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隧道大变形框架防落石结构
CN206015663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及挡水挡土建筑结构
CN108374413A (zh) 一种抗拔桩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