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0624U -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0624U
CN208860624U CN201821475477.5U CN201821475477U CN208860624U CN 208860624 U CN208860624 U CN 208860624U CN 201821475477 U CN201821475477 U CN 201821475477U CN 208860624 U CN208860624 U CN 208860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izosphere
soil
rice
fixedly installed
ny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754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春权
金千瑜
张均华
曹小闯
朱练峰
朱祖平
禹盛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4754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0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0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06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水培实验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支撑脚,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尼龙网圆柱体,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尼龙网圆柱体内壁接触的外卡环,所述尼龙网圆柱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该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通过设置的外圈尼龙网和内圈尼龙网,在导通水分和养分的同时,能有效阻止水稻根系的侵入,防止其内部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提高了其水稻水培实验的科学规范性,能有效保证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相互隔离且不受影响,便于检测其内部的土壤成分,保证其实验的科学价值。

Description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水培实验技术领域,具体为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原产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根系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水稻根系也向外排放碳水化合物等,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根际土通常为植物根系周围1-2毫米内的土壤,通常使用抖落法进行收集,然而,此种收集方法要求植物根系土壤处于干燥状态,水稻根系须根数量多,且生长在淹水条件下,因此难以用此种方法收集和区分根际土与非根际土,故而提出一种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具备能准确区分和收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收集方法要求植物根系土壤处于干燥状态,水稻根系须根数量多,且生长在淹水条件下,因此难以用此种方法收集和区分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准确区分和收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支撑脚,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尼龙网圆柱体,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尼龙网圆柱体内壁接触的外卡环,所述尼龙网圆柱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外卡环的顶部卡接有导气板,所述导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网,所述承接网的顶部接触有外圈尼龙网,所述外圈尼龙网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外圈,所述外圈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卡环,所述内卡环的顶部接触有内圈尼龙网,所述内圈尼龙网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圈。
优选的,所述外圈尼龙网和内圈尼龙网的网孔径均为25微米,且二者厚度均为1毫米。
优选的,所述尼龙网圆柱体为PVC硬质塑料,所述尼龙网圆柱体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20厘米,所述尼龙网圆柱体的高度为30厘米。
优选的,所述内圈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12厘米,所述内圈的高度为23厘米。
优选的,所述外圈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14厘米,所述外圈的高度为24厘米。
优选的,所述把手距尼龙网圆柱体顶部的距离为3厘米,且所述把手的外表壁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培育时通过将泥土置入该装置内,由于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的根系会充满内圈,通过设置的内圈会阻止水稻的根系延伸至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夹层内,使得设置的内圈内的土壤为根际土,外圈内的土壤为非根际土,有效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区分,通过设置的外圈尼龙网和内圈尼龙网,在导通水分和养分的同时,能有效阻止水稻根系的侵入,防止其内部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方便其后续实验,提高了其水稻水培实验的科学规范性,能有效保证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相互隔离且不受影响,便于检测其内部的土壤成分,保证其实验的科学价值。
2、该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快速的获取水稻培养中的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该装置结构简单,具备可多次使用的优点,二次使用只需要更换外圈尼龙网和内圈尼龙网即可,设置的承接网能均匀合理承接整个装置内土壤的质量,辅助外圈尼龙网受力,避免其受力过大导致其破裂影响实验结果,设置的导气板能有效导通装置内外的空气流通,提供了水稻生长过程的正常养分,保证其装置内的水稻正常生长,设置的把手方便工作人员件该装置搬运到指定地点,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底板、2支撑脚、3尼龙网圆柱体、4外卡环、5把手、6导气板、7承接网、8外圈尼龙网、9外圈、10内卡环、11内圈尼龙网、12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支撑脚2,固定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尼龙网圆柱体3,尼龙网圆柱体3为PVC硬质塑料,尼龙网圆柱体3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20厘米,尼龙网圆柱体3的高度为30厘米,固定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尼龙网圆柱体3内壁接触的外卡环4,尼龙网圆柱体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5,把手5距尼龙网圆柱体3顶部的距离为3厘米,且把手5的外表壁设置有防滑橡胶套,外卡环4的顶部卡接有导气板6,导气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网7,承接网7的顶部接触有外圈尼龙网8,外圈尼龙网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外圈9,外圈9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14厘米,外圈9的高度为24厘米,外圈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卡环10,内卡环10的顶部接触有内圈尼龙网11,外圈尼龙网8和内圈尼龙网11的网孔径均为25微米,且二者厚度均为1毫米,内圈尼龙网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圈12,内圈12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12厘米,内圈12的高度为23厘米,培育时通过将泥土置入该装置内,由于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的根系会充满内圈12,通过设置的内圈12会阻止水稻的根系延伸至内圈12与外圈9之间的夹层内,使得设置的内圈12内的土壤为根际土,外圈9内的土壤为非根际土,有效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区分,通过设置的外圈尼龙网8和内圈尼龙网11,在导通水分和养分的同时,能有效阻止水稻根系的侵入,防止其内部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方便其后续实验,提高了其水稻水培实验的科学规范性,能有效保证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相互隔离且不受影响,便于检测其内部的土壤成分,保证其实验的科学价值,本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快速的获取水稻培养中的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该装置结构简单,具备可多次使用的优点,二次使用只需要更换外圈尼龙网8和内圈尼龙网11即可,设置的承接网7能均匀合理承接整个装置内土壤的质量,辅助外圈尼龙网8受力,避免其受力过大导致其破裂影响实验结果,设置的导气板6能有效导通装置内外的空气流通,提供了水稻生长过程的正常养分,保证其装置内的水稻正常生长,设置的把手5方便工作人员件该装置搬运到指定地点,方便使用。
综上所述,该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培育时通过将泥土置入该装置内,由于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的根系会充满内圈12,通过设置的内圈12会阻止水稻的根系延伸至内圈12与外圈9之间的夹层内,使得设置的内圈12内的土壤为根际土,外圈9内的土壤为非根际土,有效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区分,通过设置的外圈尼龙网8和内圈尼龙网11,在导通水分和养分的同时,能有效阻止水稻根系的侵入,防止其内部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方便其后续实验,提高了其水稻水培实验的科学规范性,能有效保证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相互隔离且不受影响,便于检测其内部的土壤成分,保证其实验的科学价值。
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快速的获取水稻培养中的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该装置结构简单,具备可多次使用的优点,二次使用只需要更换外圈尼龙网8和内圈尼龙网11即可,设置的承接网7能均匀合理承接整个装置内土壤的质量,辅助外圈尼龙网8受力,避免其受力过大导致其破裂影响实验结果,设置的导气板6能有效导通装置内外的空气流通,提供了水稻生长过程的正常养分,保证其装置内的水稻正常生长,设置的把手5方便工作人员件该装置搬运到指定地点,方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支撑脚(2),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尼龙网圆柱体(3),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尼龙网圆柱体(3)内壁接触的外卡环(4),所述尼龙网圆柱体(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5),所述外卡环(4)的顶部卡接有导气板(6),所述导气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网(7),所述承接网(7)的顶部接触有外圈尼龙网(8),所述外圈尼龙网(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外圈(9),所述外圈(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卡环(10),所述内卡环(10)的顶部接触有内圈尼龙网(11),所述内圈尼龙网(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尼龙网(8)和内圈尼龙网(11)的网孔径均为25微米,且二者厚度均为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网圆柱体(3)为PVC硬质塑料,所述尼龙网圆柱体(3)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20厘米,所述尼龙网圆柱体(3)的高度为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2)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12厘米,所述内圈(12)的高度为23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9)的顶部与底部直径均为14厘米,所述外圈(9)的高度为24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距尼龙网圆柱体(3)顶部的距离为3厘米,且所述把手(5)的外表壁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CN201821475477.5U 2018-09-10 2018-09-10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60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5477.5U CN208860624U (zh) 2018-09-10 2018-09-10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5477.5U CN208860624U (zh) 2018-09-10 2018-09-10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0624U true CN208860624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7547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60624U (zh) 2018-09-10 2018-09-10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0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959A (zh) 一种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快速培育方法
CN205567528U (zh) 一种黑水虻虫的孵化及卵块收集装置
CN206061758U (zh) 便于紫花苜蓿根系性状考察的水培装置
CN102021223B (zh) 一种鉴定棉花黄萎病抗性的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方法
CN207201456U (zh) 一种育苗器
CN204579565U (zh) 一种白蚁挑选装置
CN206766078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运输车
CN102239779B (zh) 一种大白菜种质抗黑斑病的快速鉴定方法
CN108148787A (zh) 一种规模化培养葛仙米的方法
CN208860624U (zh) 水稻根际土收集装置
CN104996183B (zh) 一种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5933815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的沼渣发酵车间
CN208016718U (zh) 新型蚯蚓养殖装置
CN207662883U (zh) 一种农业种子品质检测装置
CN206933081U (zh) 一种用于园林内的除虫装置
CN108640801A (zh) 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
CN205228908U (zh) 一种线虫快速分离装置
CN106967433A (zh) 一种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及其生产方法
SHARMA et al. Status of Karnal bunt disease of wheat in Punjab (1994-2004)
CN206417364U (zh) 一种新型树叶收集袋
CN206651251U (zh) 一种烘虫箱
CN206547537U (zh) 一种用于无土植物栽培的装置
LI et al. Local variability of soil nutrient parameters in Japanese small size field
CN108610108A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肥装置以及方法
CN205505603U (zh) 太子参晾晒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