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0171U -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0171U
CN208860171U CN201821495897.XU CN201821495897U CN208860171U CN 208860171 U CN208860171 U CN 208860171U CN 201821495897 U CN201821495897 U CN 201821495897U CN 208860171 U CN208860171 U CN 208860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piral heat
closed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machine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958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Chengd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4958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0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0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0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包括内螺旋换热管、外螺旋换热管和密闭容器;所述内螺旋换热管为一细长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中间段设置成螺旋状结构,构成内螺旋换热管的换热管身,所述换热管身的两端延伸的空心管分别构成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内螺旋换热管套装在所述外螺旋换热管中并一同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从密闭容器内伸出到密闭容器外。相比传统风机散热,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无噪音、散热效率高并且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机(refrigerating machine)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从较低温度物体转移的热量习惯上称为冷量。制冷机内参与热力过程变化(能量转换和热量转移)的工质称为制冷剂。制冷的温度范围通常在120K以上,120K以下属深低温技术范围。制冷机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制冷机在工作过程中常需要通过换热器进行散热,现在常用的制冷机热端均为大面积换热器(俗称翅片),利用风机持续散热,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将热量散出,但是仍然存在体积大、噪音大、成本高和能耗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相比传统风机散热,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无噪音、散热效率高并且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包括内螺旋换热管、外螺旋换热管和密闭容器;
所述内螺旋换热管为一细长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中间段设置成螺旋状结构,构成内螺旋换热管的换热管身,所述换热管身的两端延伸的空心管分别构成进液管和出液管;
所述内螺旋换热管套装在所述外螺旋换热管中并一同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中;
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从密闭容器内伸出到密闭容器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螺旋换热管、外螺旋换热管和密闭容器,通过将制冷剂输送到内螺旋换热管的进液管中,再沿着内螺旋换热管的换热管身流动,将携带的热量传递到外螺旋换热管和密闭容器中,而制冷剂在散热完成后通过内螺旋换热管的出液管流出,本申请中的密闭容器可以装有冷却液,用于吸收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上的热量,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水冷散热,相比于传统的风机散热,其循环散热效率大幅提高,并且无任何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的侧端密封设有端盖,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从所述端盖上伸出。
通过将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安装在密闭容器中,再将端盖密封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开口处,实现对密闭容器的密封。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并列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将进水口和出水口与供液装置连通,这里供液装置提供冷却液,这里的供液装置可以直接由水箱和泵构造而成,而冷却液可以选用水,供液装置将水通过进水口送入到密闭容器中,水将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上的热量吸收,并通过出水管排出,最终实现对制冷剂的冷却。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安装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
设置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对应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均密封安装,防止密闭容器内的水流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所述端盖之间均设有密封件。
设置的密封件用于密封进液管与端盖和出液管与端盖之间的缝隙,防止水从缝隙处流出,这里密封件可以为密封胶圈。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溅水管,所述溅水管沿着密闭容器的长向方向布置并从所述内螺旋换热管的中部穿过,溅水管通过限位座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内,所述限位座包括数块以溅水管为中心等间距环绕布置的L型立板。
设置的溅水管可以吸收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的内壁的热量,而限位座可以使得溅水管可以稳固的设置在密闭容器中,而不偏移。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溅水管的管壁上设有数个沿管身的长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溅水通孔。
水在流动至溅水管内时,会从溅水通孔中泄露出,这样,泄露出的水可以与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的内壁充分接触,将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的热量吸收,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散热。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呈圆柱形,所述外螺旋换热管通过所述限位座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内。
密闭容器设计成圆柱形占据的空间更小,装配更加容易,而外螺旋换热管套装于密闭容器不需要其他安装件,而限位座可以使外螺旋换热管在密闭容器内稳定安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换热管的外径和高度与分别与外螺旋换热管的内径和高度相适配。
内螺旋换热管套装于外螺旋换热管不需要其他安装件,也能实现对内螺旋换热管的紧密安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换热管为两端封闭的螺旋状结构。
外螺旋换热管的主要作用是快速吸收来自内螺旋换热管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到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螺旋换热管、外螺旋换热管和密闭容器,通过将制冷剂输送到内螺旋换热管的进液管中,再沿着内螺旋换热管的换热管身流动,将携带的热量传递到外螺旋换热管和密闭容器中,而制冷剂在散热完成后通过内螺旋换热管的出液管流出,本申请中的密闭容器可以装有冷却液,用于吸收内螺旋换热管和外螺旋换热管上的热量,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水冷散热,相比于传统的风机散热,其循环散热效率大幅提高,并且无任何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螺旋换热管套装于外螺旋换热管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螺旋换热管套装于外螺旋换热管中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
1、内螺旋换热管;11、换热管身;12、进液管;13、出液管;2、外螺旋换热管;3、密闭容器;31、溅水管;311、溅水通孔;32、端盖;321、进水口;322、出水口;323、进水接头;324、出水接头;33、限位座;331、L型立板。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包括内螺旋换热管1、外螺旋换热管2和密闭容器3;
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为一细长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中间段设置成螺旋状结构,构成内螺旋换热管1的换热管身11,所述换热管身11的两端延伸的空心管分别构成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
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套装在所述外螺旋换热管2中并一同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3中;
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均从密闭容器3内伸出到密闭容器3外。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内螺旋换热管1、外螺旋换热管2和密闭容器3,通过将制冷剂输送到内螺旋换热管1的进液管12中,再沿着内螺旋换热管1的换热管身11流动,将携带的热量传递到外螺旋换热管2和密闭容器3中,而制冷剂在散热完成后通过内螺旋换热管1的出液管13流出,本申请中的密闭容器3可以装有冷却液,用于吸收内螺旋换热管1和外螺旋换热管2上的热量,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本实施例通过利用水冷散热,相比于传统的风机散热,其循环散热效率大幅提高,并且无任何噪音。
具体的,所述密闭容器3的侧端密封设有端盖32,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均从所述端盖32上伸出。
通过将内螺旋换热管1和外螺旋换热管2安装在密闭容器3中,再将端盖32密封安装在密闭容器3的开口处,实现对密闭容器3的密封。
具体的,所述端盖32上并列设有进水口321和出水口322。
通过将进水口321和出水口322与供液装置连通,这里供液装置提供冷却液,这里的供液装置可以直接由水箱和泵构造而成,而冷却液可以选用水,供液装置将水通过进水口321送入到密闭容器3中,水将内螺旋换热管1和外螺旋换热管2上的热量吸收,并通过出水管排出,最终实现对制冷剂的冷却。
具体的,所述进水口321和出水口322对应安装有进水接头323和出水接头324。
设置的进水接头323和出水接头324对应出水口322和进水口321之间均密封安装,防止密闭容器3内的水流出。
具体的,具体的,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与所述端盖32之间均设有密封件。
设置的密封件用于密封进液管12与端盖32和出液管13与端盖32之间的缝隙,防止水从缝隙处流出,这里密封件可以为密封胶圈。
具体的,还包括溅水管31,所述溅水管31沿着密闭容器3的长向方向布置并从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的中部穿过,溅水管31通过限位座33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3内,所述限位座33包括数块以溅水管31为中心等间距环绕布置的L型立板331。
设置的溅水管31可以吸收内螺旋换热管1和外螺旋换热管2的内壁的热量,而限位座33可以使得溅水管31可以稳固的设置在密闭容器3中,而不偏移。
具体的,所述溅水管31的管壁上设有数个沿管身的长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溅水通孔311。
水在流动至溅水管31内时,会从溅水通孔311中泄露出,这样,泄露出的水可以与内螺旋换热管1和外螺旋换热管2的内壁充分接触,将内螺旋换热管1和外螺旋换热管2的热量吸收,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散热。
具体的,所述密闭容器3呈圆柱形,所述外螺旋换热管2通过所述限位座33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3内。
密闭容器3设计成圆柱形占据的空间更小,装配更加容易,而外螺旋换热管2套装于密闭容器3不需要其他安装件,而限位座33可以使外螺旋换热管2在密闭容器3内稳定安装。
具体的,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的外径和高度与分别与外螺旋换热管2的内径和高度相适配。
内螺旋换热管1套装于外螺旋换热管2不需要其他安装件,也能实现对内螺旋换热管1的紧密安装。
具体的,所述外螺旋换热管2为两端封闭的螺旋状结构。
外螺旋换热管2的主要作用是快速吸收来自内螺旋换热管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到水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螺旋换热管(1)、外螺旋换热管(2)和密闭容器(3);
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为一细长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中间段设置成螺旋状结构,构成内螺旋换热管(1)的换热管身(11),所述换热管身(11)的两端延伸的空心管分别构成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
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套装在所述外螺旋换热管(2)中并一同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3)中;
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均从密闭容器(3)内伸出到密闭容器(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3)的侧端密封设有端盖(32),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均从所述端盖(32)上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并列设有进水口(321)和出水口(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21)和出水口(322)对应安装有进水接头(323)和出水接头(3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与所述端盖(32)之间均设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溅水管(31),所述溅水管(31)沿着密闭容器(3)的长向方向布置并从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的中部穿过,溅水管(31)通过限位座(33)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3)内,所述限位座(33)包括数块以溅水管(31)为中心等间距环绕布置的L型立板(3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溅水管(31)的管壁上设有数个沿管身的长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溅水通孔(3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3)呈圆柱形,所述外螺旋换热管(2)通过所述限位座(33)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换热管(1)的外径和高度与分别与外螺旋换热管(2)的内径和高度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换热管(2)为两端封闭的螺旋状结构。
CN201821495897.X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Active CN208860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5897.XU CN208860171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5897.XU CN208860171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0171U true CN208860171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95897.XU Active CN208860171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0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2202A (zh) * 2019-11-28 2020-04-28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页岩气开采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2202A (zh) * 2019-11-28 2020-04-28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页岩气开采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0446U (zh) 一种具有贮液、节能、积液功能的热交换器
CN106512454B (zh) 一种管壳式降膜蒸发器和冷水机组
CN208475728U (zh) 一种带水冷却装置的低温冷水机组
CN206972663U (zh) 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
CN208860171U (zh) 一种制冷机的组合式水冷装置
CN105247311A (zh) 溢流式蒸发器内的侧装式制冷剂分配器和分配器的侧装式输入管道
CN207945881U (zh) 冷却系统与冷藏输运系统
CN205784034U (zh) 一种高效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JP2008095976A5 (zh)
CN207365762U (zh) 三维变空间变结构双管程双管板换热器
CN108387065A (zh) 一种瞬时制冷啤酒机
CN207455995U (zh) 水冷式冰箱
CN209512584U (zh) 一种冷冻机的高效换热装置
CN103868237B (zh) 一种椭圆形热水器内胆及装有该内胆的热水器
CN206905592U (zh) 一种高效石墨管换热器
CN209371846U (zh) 一种饮用水速冷装置
CN208424835U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CN113854824A (zh) 供液装置和饮水设备
CN208510763U (zh) 一种一体式饮水机冷胆
CN209639306U (zh) 循环饮用液体制冷换热器及制冷设备
CN110530067A (zh) 立式旋转换热管蒸发器
CN218355718U (zh) 一种新型快速冷茶机
CN111595055A (zh) 双芯片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3121596U (zh) 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冷却装置
CN209523858U (zh) 一种冷却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3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3, No. 9, Innovation Avenue, Gan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anxian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nzhou Chengd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41100 Building 122, No. 2 Yantang North Road, Meilin Town,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Xiao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