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6951U -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6951U
CN208856951U CN201821472135.8U CN201821472135U CN208856951U CN 208856951 U CN208856951 U CN 208856951U CN 201821472135 U CN201821472135 U CN 201821472135U CN 208856951 U CN208856951 U CN 208856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tube body
light source
self
steriliz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721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仁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I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LI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I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LI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721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6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6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6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包含:一管体、二转接管、一叶轮杆、永久磁铁、感应线圈及杀菌光源;当流体由管体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时,流体带动叶轮杆转动,并使永久磁铁与感应线圈感应发电,启动杀菌光源对流体进行照射杀菌;在流体不断循环的同时,装置不间断的进行照射杀菌效果,可避免目前内循环流体使用化学药剂杀菌的缺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叶片、永久磁铁及杀菌光源安装在流体流动方向的同一直线,可降低阻力以避免影响现有管路的流量,也可提高发电效率以加强照射杀菌的效果。

Description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对流体进行杀菌的装置,尤指一种可安装在鱼缸、游泳池等处的循环过滤管路中,使用杀菌光源对过滤水进行照射杀菌的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内循环流体(例如鱼缸水、游泳池水或空调冷却水)的消毒杀菌作业一般采用投放漂白水等杀菌药剂的方法进行杀菌,但此方法需定时定量投放药剂,除了作业麻烦以外,也容易因为无法准确控制投放的间隔以及剂量,造成或药剂浓度不足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或因药剂浓度过高而对被养殖的动物或是人体造成不良副作用。
目前虽然已有使用杀菌光源,对流体进行照射以达杀菌效果的流体杀菌装置,如中国台湾第M565576号新型专利案,但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连接外部电源,因此在安装上造成很大的不便及限制。
目前虽然也有在装置内安装发电组件,使用流体动能进行发电并作为杀菌光源的能量来源,例如中国台湾第M83275号新型专利案及中国台湾第M516043 号新型专利案,在使用时可不必连接外部电源的流体杀菌装置,但各流体杀菌装置因为内部各组件相对配置的关系而无法同时兼顾发电效率、照射杀菌能力、装置流体阻力以及装置体积等性能;例如M83275号专利案的发电叶轮的转动轴线与发电组轴线并非位于同一轴线,实务上需经由额外的机构进行方向转换,因而具有较低的发电效率以及较大的装置体积;而M516043号专利案则因为流体在装置内经过多次转向,造成过高的流体阻力。
因此,现有技术的流体杀菌装置实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用以设置于一循环管路中,且包含:
一管体,其沿一轴线延伸;
二转接管,其分别设于该管体的二端;各转接管上未连接该管体的一端为一标准规格连接端,该二转接管的该标准规格连接端用以连接该循环管路;
一叶轮杆,其可转动的穿设于该管体内,且该叶轮杆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该轴线平行;该叶轮杆上设有一叶片;
至少一永久磁铁,其设于该叶轮杆上;
至少一感应线圈,其设于该管体上;该至少一感应线圈的位置与该叶轮杆的该至少一永久磁铁的位置于该管体的该轴线相对应;
一杀菌光源,其设于该管体内,且电连接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该杀菌光源、该叶片及该至少一永久磁铁位于同一直线;该杀菌光源的照射方向与该管体的该轴线平行;
其中,当流体由该管体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时,该流体的流动带动该叶轮杆转动,并使相对转动的该至少一感应线圈与该至少一永久磁铁发生电磁感应,而该感应线圈驱动该杀菌光源启动该杀菌光源。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设于该管体外侧。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内管,其穿设于该管体内,且套设于该叶轮杆及该至少一永久磁铁外;该管体的壁面上贯穿有至少一感应线圈孔,且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设于该至少一感应线圈孔内,且位于该内管的外侧。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中该内管的材质为不导磁材料。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中该管体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该叶轮杆相较于该出口端而更接近该入口端。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中该管体进一步包含有依序连接的一发电管、一连接管及一照射管;该二转接管分别为一第一转接管及一第二转接管,该第一转接管连接于该发电管,该第二转接管连接该照射管;该叶轮杆及该至少一永久磁铁位于该发电管内,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设于该发电管上,该杀菌光源位于该照射管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中该照射管用以连接该第二转接管的连接结构,与该照射管用以连接该连接管的连接结构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中:该第一转接管贯穿设有至少一第一水流孔及一第一枢接孔;该连接管相邻该发电管的一端贯穿设有至少一第二水流孔及一第二枢接孔;该至少一第二水流孔连通该发电管的内部空间及该连接管的内部空间;该叶轮杆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并贴靠于该第一转接管的该第一枢接孔的内壁面,该叶轮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并贴靠于该连接管的该第二枢接孔的内壁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该杀菌光源朝向该叶轮杆照射。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该杀菌光源朝背向该叶轮杆的方向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在内循环流体系统中设置两端具有管路转接头以安装在现有的内循环流体管路中任一位置的流体杀菌装置,并且装置同时包含有发电组件,可利用流体动能自行供电的流体杀菌装置,在流体不断循环的同时,该装置能够不间断的使用杀菌光源对流体进行照射并发挥杀菌效果,可避免目前内循环流体使用化学药剂杀菌的缺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发电叶片、发电用的转子定子模块以及紫外线照射装置设置在一直线管体内,并且安装在流体流动方向的同一直线,一方面可降低装置的流体阻力,避免影响现有管路的流量及压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发电效率,以加强照射杀菌的效果;设于本实用新型两端的转接头使其能方便的安装于现有的管路中,同时因为将各组件排列在同一直线,可以很容易的利用现有管路空间进行加装,安装完成后即为管路的一部分;另外,当管路有流量测量需求时,因此管路为直管,较不易产生涡流,因此可以使搭配的流量计拥有较高的流量量测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组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组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管体 101入口端
102出口端 103感应线圈孔
11发电管 12连接管
13照射管 16穿线孔
20转接管 21第一转接管
22第二转接管 50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包含有一管体10、二转接管20、一叶轮杆30、至少一永久磁铁40、至少一感应线圈50及一杀菌光源60。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前述的管体10,其沿一轴线延伸,管体10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口端101及一出口端102,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包含有依序连接的一发电管11、一连接管12及一照射管13,如此可将发电相关组件统一设于发电管11内,杀菌光源相关功能统一设于照射管13内,并依照工作环境而安装不同长度的连接管12,以便于在照射杀菌效果和装置总长度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当杀菌光源朝向转接管照射时,转接管越长,杀菌效果越好),但管体10 的结构不以此为限,管体10也可以是单一管体,或者发电管及连接管可以是一体成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入口端101位于该发电管11,出口端102位于照射管13,但不以此为限,亦可颠倒设置。
请参阅图2、图4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壁面上贯穿有至少一感应线圈孔103,但感应线圈孔103的数量也可以对应感应线圈50的数量而改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孔103位于发电管11上,且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有一内管70,其穿设于管体10内,且具体来说穿设在发电管11内且遮蔽感应线圈孔10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2相邻发电管11的一端贯穿设有二个第二水流孔121及一个第二枢接孔122,第二水流孔121连通发电管11的内部空间及连接管12的内部空间,但第二枢接孔122及第二水流孔121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不以此为限,第二枢接孔122及第二水流孔121也可以设于发电管11或照射管13,第二水流孔121的数量不以二个为限,也可以只有一个,仅要第二水流孔121能在连通第二枢接孔122两端的空间,使流体能顺畅的通过,同时能使第二枢接孔122具有适当的结构强度即可。
前述的二转接管20,其分别设于管体10的二端;各转接管20上未连接管体10的一端为一标准规格连接端,二转接管20的标准规格连接端用以连接循环管路,即该标准规格连接端的内径、外径、内螺牙或外螺牙配合标准的流体配管规范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二转接管20分别为一第一转接管21及一第二转接管22,第一转接管21连接于该发电管11,第二转接管22连接该照射管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管21贯穿设有一个第一水流孔211及二个第一枢接孔 212,但第一枢接孔212及第一水流孔211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不以此为限,第一枢接孔212及第一水流孔211也可以设于发电管11,第一水流孔211的数量不以二个为限,仅要第一水流孔211能使流体能顺畅的通过,同时能使第一枢接孔212具有适当的结构强度即可。
请参阅图4及图6所示,前述的叶轮杆30可转动的穿设于管体10内,且叶轮杆30的延伸方向与管体10的轴线平行,具体来说,叶轮杆30是设于发电管11内,叶轮杆30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并贴靠于第一转接管21的第一枢接孔 212的内壁面,叶轮杆3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并贴靠于连接管12的第二枢接孔122的内壁面,藉此叶轮杆30可获得支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叶轮杆30 的端部与两枢接孔212、122之间分别设有一轴承以确保顺畅转动,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由于叶轮杆30是设于发电管11内,因此叶轮杆30相较于管体10 的出口端102而更接近入口端101,但不以此为限;叶轮杆30上设有一叶片31,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叶片31为螺旋状,但叶片31的数量及形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多个其他形状的叶片,仅要能有效的推动叶轮杆30旋转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叶片31并未延伸至叶轮杆30的两端,且叶片31相较于出口端 102而更接近入口端101,但叶片31位置不以此为限,也可以设于叶轮杆30上其他位置,或延伸至叶轮杆30的两端。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前述的永久磁铁40设于叶轮杆30上,在本实施例中,永久磁铁40为长条型,且数量为六个,长条型永久磁铁40等角度间隔环绕设于叶轮杆30上,且穿设于内管70内,但永久磁铁40的数量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一个环状的永久磁铁。
前述的感应线圈50设于管体10上,且感应线圈50的位置与叶轮杆30的永久磁铁40的位置于管体10的轴线相对应,换言之,当叶轮杆30带动永久磁铁40转动至适当角度时,感应线圈50会位于永久磁铁40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0的数量为六个,但感应线圈50的数量不以此为限也可只有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0设于管体10外侧,即感应线圈50并未位于管体10的内部空间,也未向内突出于管体10的内壁面;并且进一步来说,感应线圈50分别设于管体10壁面上的感应线圈孔103,且位于内管70的外侧,即内管70将外侧的感应线圈50及内侧的永久磁铁40间隔开来,以使水流可从内管70内流经,而不会接触到感应线圈50,内管70的材质为允许永久磁铁40 与感应线圈50产生电磁感应的材料,例如不导磁材质,藉此内管70仍不会影响永久磁铁40与感应线圈50的电磁感应;但感应线圈50的安装方式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以没有内管70且管体10没有感应线圈孔103,而感应线圈50直接设于管体10的外壁面,或是于管体10上设置不贯通的感应线圈槽,而将感应线圈50安装在感应线圈槽内,抑或是感应线圈50也可以直接设于管体10内。
请参阅图3及图6所示,前述的杀菌光源60设于管体10内,且电连接感应线圈50;杀菌光源60的照射方向与管体10的轴线平行,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杀菌光源60朝向叶轮杆30照射,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循环管路空间条件适当的情况下,杀菌光源60也可朝背向该叶轮杆30的方向照射;杀菌光源60、叶片31及永久磁铁40位于同一直线,以本实施例为例,叶片31 的螺旋中心线、永久磁铁40环绕设置的中心线与杀菌光源60的照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
前述的照射管13在本实施例中其内部设有一光源座14,光源座14连接至管体10的内壁面,光源座14上设有一光源槽15及二个第三水流孔141,杀菌光源60设于光源座14的光源槽15内,且封闭光源槽15的开口,但杀菌光源 60的位置不以此为限,例如在管体10没有照射管13而是一体成型的状况下,杀菌光源60可以设于管体10上相较于入口端101而更接近该出口端10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照射管13的外壁面凹设有一穿线孔16,穿线孔16延伸至光源座14内,且与光源槽15相连通,以使杀菌光源60能与感应线圈50电连接,但杀菌光源60与感应线圈50电连接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照射管13用以结合第二转接管22的结合结构,与照射管13用以结合连接管12的结合结构相同,以便于转换照射管13的方向以使杀菌光源60的照射方向可以轻易变更,而若仅为达到此功能,则发电管11及连接管12可改为一体成型,而无须分为两个组件,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循环管路中(以图8的情况为例,本实用新型设置于鱼缸的循环过滤管路中),流体由入口端101 流入本实用新型,经由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水流孔211流入管体,推动叶片31并使叶轮杆30转动,并使安装于叶轮杆30的永久磁铁40一同转动,感应线圈50 与转动的永久磁铁40产生电磁感应,发电启动杀菌光源60朝向该叶轮杆30进行照射;流体在通过叶轮杆30后,流经过永久磁铁40外围并穿过第一枢接孔 212而进入转接管内部,并在此处受到杀菌光源60的照射杀菌;流体接着穿过第三水流孔141流入第二转接管22,并由此回到原循环管路中。
请参阅图7所示,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是杀菌光源60A朝背向该叶轮杆30A的方向照射,并且因为照射杀菌的区域变更到第二转接管22A,因此第二转接管22A的长度较第一实施例度较第二转接管22长,但连接管12A的长度较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管12A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设置于一循环管路中,且包含:
一管体,其沿一轴线延伸;
二转接管,其分别设于该管体的二端;各转接管上未连接该管体的一端为一标准规格连接端,该二转接管的该标准规格连接端用以连接该循环管路;
一叶轮杆,其可转动的穿设于该管体内,且该叶轮杆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该轴线平行;该叶轮杆上设有一叶片;
至少一永久磁铁,其设于该叶轮杆上;
至少一感应线圈,其设于该管体上;该至少一感应线圈的位置与该叶轮杆的该至少一永久磁铁的位置于该管体的该轴线相对应;
一杀菌光源,其设于该管体内,且电连接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该杀菌光源、该叶片及该至少一永久磁铁位于同一直线;该杀菌光源的照射方向与该管体的该轴线平行;
其中,当流体由该管体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时,该流体的流动带动该叶轮杆转动,并使相对转动的该至少一感应线圈与该至少一永久磁铁发生电磁感应,而该感应线圈驱动该杀菌光源启动该杀菌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设于该管体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内管,其穿设于该管体内,且套设于该叶轮杆及该至少一永久磁铁外;该管体的壁面上贯穿有至少一感应线圈孔,且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设于该至少一感应线圈孔内,且位于该内管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管的材质为不导磁材料。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该叶轮杆相较于该出口端而更接近该入口端。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进一步包含有依序连接的一发电管、一连接管及一照射管;
该二转接管分别为一第一转接管及一第二转接管,该第一转接管连接于该发电管,该第二转接管连接该照射管;
该叶轮杆及该至少一永久磁铁位于该发电管内,该至少一感应线圈设于该发电管上,该杀菌光源位于该照射管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射管用以连接该第二转接管的连接结构,与该照射管用以连接该连接管的连接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接管贯穿设有至少一第一水流孔及一第一枢接孔;
该连接管相邻该发电管的一端贯穿设有至少一第二水流孔及一第二枢接孔;该至少一第二水流孔连通该发电管的内部空间及该连接管的内部空间;
该叶轮杆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并贴靠于该第一转接管的该第一枢接孔的内壁面,该叶轮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并贴靠于该连接管的该第二枢接孔的内壁面。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光源朝向该叶轮杆照射。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光源朝背向该叶轮杆的方向照射。
CN201821472135.8U 2018-09-10 2018-09-10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Active CN208856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2135.8U CN208856951U (zh) 2018-09-10 2018-09-10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2135.8U CN208856951U (zh) 2018-09-10 2018-09-10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6951U true CN208856951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72135.8U Active CN208856951U (zh) 2018-09-10 2018-09-10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6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0748B1 (en) Sterilizing water faucet
CN210505679U (zh) 一种无电源水处理杀菌紫外灯
US20180038229A1 (en) Inline power generator
US20110297601A1 (en) Physical water purifier
CN104736838A (zh) 内联发电机
US20070267356A1 (en) Ultraviolet flui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CN208856951U (zh) 自供电内循环流体杀菌装置
CN205479692U (zh) 紫外线杀菌水龙头
TWI673073B (zh) 自供電內循環流體殺菌裝置
CN108518512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水龙头
CN108689446B (zh) 紫外线杀菌器及净水设备
CN206328187U (zh) 水冷深紫外发光单元过流式杀菌消毒装置及净水设备
CN203545727U (zh) 一种主动式紫外线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57860U (zh) 一种水流发电机
TWM516677U (zh) 紫外線殺菌水龍頭
CN107091191A (zh) 一种水流发电机
CN207846590U (zh) 一种坐便器用气液混合智能加热杀菌装置
CN207846587U (zh) 一种坐便器用多功能智能加热杀菌装置
JPH10272460A (ja) 螺旋流水型紫外線殺菌装置
CN207846586U (zh) 一种坐便器用智能加热杀菌装置
CN205216774U (zh) 水力驱动计量混合加药器
CN211111161U (zh) 一种过流式杀菌装置
CN219700811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浸脚池自动投药装置
CN205213869U (zh) 太阳能供电净化养鱼装置
CN209412004U (zh) 一种可多级净化的纯化水恒温制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