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8245U -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 Google Patents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8245U
CN208838245U CN201721576657.8U CN201721576657U CN208838245U CN 208838245 U CN208838245 U CN 208838245U CN 201721576657 U CN201721576657 U CN 201721576657U CN 208838245 U CN208838245 U CN 208838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superlastic
fixed ring
artificial blood
lin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66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颖
杨凡
杜庆庆
韩乌恩
李飞
董永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766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8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8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8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人工血管吻合困难、吻合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漏血及并发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包括:由依次连接的造纹部人工血管和非造纹部人工血管构成的人工血管本体,且非造纹部人工血管上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造纹部人工血管上带有免缝合连接部,免缝合连接部由位于造纹部人工血管的外侧上且与造纹部人工血管同轴无缝连接的软质环形兜,以及放置于软质环形兜和造纹部人工血管之间的超弹编织固定环构成,且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该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Description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危险、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主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0.3%,未经处理的早期死亡率每小时递增1%,50%以上的患者于1周内死亡。主动脉夹层起病迅速,愈后极差,即使能存活的患者也会继续发展为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慢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是决定手术方式的核心因素,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即B型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因为创口小、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已替代大部分传统的开胸腹手术而逐步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新的治疗标准。对于毗邻或波及必须要保留主要分支血管的病变,如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A型夹层,目前常规的方法还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使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动脉。
1983年Borst首次提出先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并在降主动脉内置入一段游离的人工血管,在二期胸降主动脉手术时即可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操作完成且不再需要深低温停循环,他将这一技术称为象鼻手术。90年代初crawford和svensson等提出改良的象鼻手术技术,不仅使人工血管植入更容易,出血并发症少,并进一步增加植入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壁的接触面积,使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死亡率降低至5%。2003年开始,孙立忠等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成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经典术式。
目前常规主动脉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手术的流程是在腋动脉放置灌注管,经右心房放置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建立心肺转流;降温为32℃以下,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升主动脉后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心脏停搏液,心脏停跳;继续降温,同时行升主动脉置换或Bentall术或David术;鼻咽温度降至18℃,停循环,依次阻断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行选择性脑灌注;切开主动脉弓,在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间横行切开主动脉;在降主动脉内释放覆膜支架;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远端、覆膜支架近端以及降主动脉近端行端端吻合;吻合结束后,将动脉灌注管与四分支人工血管的灌注分支相连,阻断人工血管灌注分支的近心端,恢复下半身灌注;依次将四分支人工血管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无名动脉行端端吻合,吻合左颈总动脉后将其开放,恢复脑灌注,同时开始复温。再将四分支人工血管近心端与升主动脉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或电击复跳;按常规继续复温、辅助循环、停机、止血和关胸。
主动脉置换手术是胸心外科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主要体现在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Debakey报道早年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曾高达40%,主要与血管吻合技术不高导致出血有关,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体外循环及脑灌注方法的改进,目前手术总死亡率虽有下降,但仍在5-15%左右,病情严重者尤其主动脉弓部手术或己有严重并发症者甚至可达50-70%。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累及主动脉弓部或降主动脉的还必需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即将体温降低至15℃左右,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在无血的环境下完成血管吻合。
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手术视野显露困难,且主动脉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夹层出血、管壁薄脆,吻合口渗血、漏血一直是大血管手术后一个令人颇感棘手的问题;吻合口多吻合时间长,手术需要体外循环状态下进行,进行降主动脉吻合过程中需要停循环状态,吻合时间直接影响体外循环时间、以及停循环时间和温度,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均为非生理状态,尤其是深低温停循环更有一定的安全时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吻合困难、吻合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漏血及并发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包括:人工血管本体,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由依次连接的造纹部人工血管和非造纹部人工血管构成,且所述非造纹部人工血管上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上带有免缝合连接部,所述免缝合连接部由位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的外侧上且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同轴无缝连接的软质环形兜,以及放置于所述软质环形兜和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之间的超弹编织固定环构成,且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实际应用时,位于所述免缝合连接部的外侧,对应所述弹性金属支架且临近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处设置有压缩膜套。
其中,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的直径,且过盈量为10%-40%。
具体地,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30mm-0.40mm。
具体地,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为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mm-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编织丝材的根数为1-4根,编织方法为一上一下或两上两下。
实际应用时,所述非造纹部人工血管为直筒型或锥型结构。
其中,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带有分支人工血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包括:人工血管本体,人工血管本体由依次连接的造纹部人工血管和非造纹部人工血管构成,且非造纹部人工血管上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造纹部人工血管上带有免缝合连接部,免缝合连接部由位于造纹部人工血管的外侧上且与造纹部人工血管同轴无缝连接的软质环形兜,以及放置于软质环形兜和造纹部人工血管之间的超弹编织固定环构成,且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该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由此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由于人工血管近端造纹,远端不造纹,且不造纹部分缝合有弹性金属支架,不造纹的支架人工血管与造纹部人工血管一体化设计,无需医生再将支架人工血管与造纹的人工血管在手术现场进行吻合,从而有效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因此大大降低了降主动脉吻合口漏血的几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人工血管近端造纹,远端不造纹,不造纹部分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一体化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降主动脉吻合口漏血的几率。人工血管造纹部分的外侧设有不漏血的软质环形兜,可以通过机械锁定件用于与降主动脉自体血管的断端紧密贴合连接,防止漏血;吻合口位于人工血管的外侧,不会直接受到主动动脉血流和压差的冲击,加之机械锁定的面积远大于连续吻合的面积,血管受到的压力更为平均,血管撕裂漏血的几率大大降低机械锁定件提高吻合速度,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停循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手术难度,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利于手术的开展,更多的患者受益,并有效降低吻合口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弹编织固定环,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为菱形网格;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弹编织固定环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中,该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网格结构为菱形网格;并且,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由此分析可知:
1、超弹编织固定环在与血管直径的匹配上有优势,直径不可调整的固定环,想要取得好的密封效果,需要血管直径和固定环的直径要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固定环尺寸选择过大无法顺利输送到血管中,尺寸选择小了固定环与血管内壁存在间隙,需要在血管外壁施加更大的力让血管整体直径收缩,使血管内壁与固定环贴合;
2、超弹编织固定环直径可调节范围非常大,输送时可以压缩到较小的直径,释放后可以主动与血管内壁的尺寸想适应,与血管内壁的顺应性好,直接贴合到血管内壁上,不易产出间隙,密封性好;
3、与其他的可压缩的设计相比使用了均匀、致密、且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受力均匀,在人体内脉动的血压下不易产生疲劳断裂;
4、机械锁定件锁定时,交错的网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压缩,没有薄弱环节,导致在某个位置的坍陷和间隙,不易漏血;
5、使用的是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一定直径范围内可以提供恒定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可以通过丝材的直径,编织的密度、角度以及丝材的根数进行调节,不会出现过度压合导致的血管坏死;
6、释放完成后可以锁定高度束缚装置,通过控制超弹编织固定环的高度,来控制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直径,避免了血管外壁的锁定件过度锁定导致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直径过度收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带压缩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a)-(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编织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人工血管本体;11-造纹部人工血管;12-非造纹部人工血管;2-弹性金属支架;3-软质环形兜;4-超弹编织固定环;5-压缩膜套;6-高度约束装置;7-吻合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包括:人工血管本体1,人工血管本体1由依次连接的造纹部人工血管11和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构成,且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上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2;造纹部人工血管11上带有免缝合连接部,免缝合连接部由位于造纹部人工血管11的外侧上且与造纹部人工血管11同轴无缝连接的软质环形兜3,以及放置于软质环形兜3和造纹部人工血管11之间的超弹编织固定环4构成,且超弹编织固定环4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6;超弹编织固定环4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如图1所示,包括:人工血管本体1,人工血管本体1由依次连接的造纹部人工血管11和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构成,且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上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2;造纹部人工血管11上带有免缝合连接部,免缝合连接部由位于造纹部人工血管11的外侧上且与造纹部人工血管11同轴无缝连接的软质环形兜3,以及放置于软质环形兜3和造纹部人工血管11之间的超弹编织固定环4构成,且超弹编织固定环4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6;该超弹编织固定环4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由此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由于人工血管近端造纹,远端不造纹,且不造纹部分缝合有弹性金属支架2,不造纹的支架人工血管与造纹部人工血管11一体化设计,无需医生再将支架人工血管与造纹的人工血管在手术现场进行吻合,从而有效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因此大大降低了降主动脉吻合口漏血的几率。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特点是压缩后直径变细、长度变长,因此软质环形兜3的长度比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长度略长一些。
并且,如图1所示,上述高度约束装置6可以为丝线,通过丝线穿过软质环形兜3后再穿过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末端网络,待释放完成后,医生把丝线两端打结,从而能够将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末端与软质环形兜3的中间位置固定在一起,进而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高度被锁定,能够良好地避免过度压缩。例如丝线结构的高度约束装置6在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圆周方向根据需要可以分布有多个。上述高度约束装置6为丝线时,也可以直接穿过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远近端,通过打结或其它合理方式进行固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人工血管近端造纹,远端不造纹,不造纹部分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2,一体化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降主动脉吻合口漏血的几率。人工血管造纹部分的外侧设有不漏血的软质环形兜3,可以通过机械锁定件用于与降主动脉自体血管的断端紧密贴合连接,防止漏血;吻合口位于人工血管的外侧,不会直接受到主动动脉血流和压差的冲击,加之机械锁定的面积远大于连续吻合的面积,血管受到的压力更为平均,血管撕裂漏血的几率大大降低机械锁定件提高吻合速度,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停循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手术难度,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利于手术的开展,更多的患者受益,并有效降低吻合口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带压缩膜套的结构示意图。
实际应用时,如图2所示,位于免缝合连接部的外侧,对应弹性金属支架2且临近超弹编织固定环4处可以设置有压缩膜套5;具体地,位于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的外侧,且对应弹性金属支架2处可以设置有扇形压缩膜套或直型压缩膜套。超弹编织固定环4已经被封装到了软质环形兜3中,且软质环形兜3与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是一体的,并且增设了压缩膜套5;其中,压缩膜套5可以将弹性金属支架2和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直径压缩后送入自体血管中,且不对血管内膜造成伤害。此外,压缩膜套5的中心线与支架人工血管连接,膜套的两侧的边缘开有孔槽,从而释放丝能够交替穿过膜套边缘的孔槽,并用于良好地约束支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a)-(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编织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超弹编织固定环4的直径略大于造纹部人工血管11的直径,且过盈量可以为10%-40%;具体地,上述超弹编织固定环4可以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矩形,截面为圆形时直径可以为0.30mm-0.40mm;进一步地,上述超弹编织固定环4可以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该网格结构可以为菱形网格,菱形网格的宽度和高度可以分别为2mm-5mm;更进一步地,上述超弹编织固定环4可以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编织丝材的根数可以为1-4根,具体编织方法可以为一上一下或两上两下,如图5(a)-(c)所示。此外,编织方法还可以是连续编织,到末端时再绕回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超弹编织固定环4,由超弹的镍钛合金丝材编织而成,可以通过输送器将固定环的外径压缩,使输送过程更简单,不会出现因现有的固定环直径大、血管内径小而导致的无法输送到位的情况;输送到位后可以通过输送器将超弹编织固定环4释放,超弹编织固定环4可以自动扩张,与血管的内壁贴合,不会出现将固定环尺寸选择过大不易输送,尺寸过小与血管内壁出现间隙的情况;能够在直径压缩后自动回弹到原有的直径,植入过程更简单;超弹编织固定环4由丝材编织成致密的网格,与血管的贴服性好,在扎带压缩过程中不易产生塌陷,不易出血;超弹编织固定环4由超弹的镍钛合金丝材制成,在血管脉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抗挤压能力和较低的支撑力,防止漏血的同时能够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通过机械锁定件能够避免超弹编织固定环4直径过度压缩;网格的间隙能够起到防滑且避免血管坏死的作用;吻合缘7能够提供移位和补漏作用,提供双层安全保证。
实际应用时,为了更好地将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送入自体血管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中,上述非造纹部人工血管12可以为直筒型或锥型结构;并且,上述造纹部人工血管11可以带有分支人工血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弹编织固定环,该超弹编织固定环4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6;超弹编织固定环4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网格结构为菱形网格;超弹编织固定环4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弹编织固定环具有以下优势:
1、超弹编织固定环在与血管直径的匹配上有优势,直径不可调整的固定环,想要取得好的密封效果,需要血管直径和固定环的直径要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固定环尺寸选择过大无法顺利输送到血管中,尺寸选择小了固定环与血管内壁存在间隙,需要在血管外壁施加更大的力让血管整体直径收缩,使血管内壁与固定环贴合;
2、超弹编织固定环直径可调节范围非常大,输送时可以压缩到较小的直径,释放后可以主动与血管内壁的尺寸想适应,与血管内壁的顺应性好,直接贴合到血管内壁上,不易产出间隙,密封性好;
3、与其他的可压缩的设计相比使用了均匀、致密、且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受力均匀,在人体内脉动的血压下不易产生疲劳断裂;
4、机械锁定件锁定时,交错的网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压缩,没有薄弱环节,导致在某个位置的坍陷和间隙,不易漏血;
5、使用的是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一定直径范围内可以提供恒定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可以通过丝材的直径,编织的密度、角度以及丝材的根数进行调节,不会出现过度压合导致的血管坏死;
6、释放完成后可以锁定高度束缚装置,通过控制超弹编织固定环的高度,来控制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直径,避免了血管外壁的锁定件过度锁定导致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直径过度收缩。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现有技术降主动脉远端吻合口需要吻合20-30针,外科医生需要使用持针器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每针都需要穿透自体血管、人工血管和覆膜支架的覆膜,即便使用最节省时间的连续吻合的方式,最熟练的大夫也需要20分钟。病变的血管非常的脆弱,吻合的间距和力量控制不好,主动脉的血液直接冲击吻合口,极有可能造成吻合口撕裂出血,一旦出血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修补,降主动脉吻合过程是处于全身停循环的状态,虽然头部有脑灌注,下肢停循环的时间过长仍有内脏和脊髓缺血的并发症出现,医生还需事先将病人的体温通过体外循环降到15度左右,仅仅降温和复温的时间至少需要3个小时。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不需要医生有很长时间的学习曲线就能掌握,降主动脉吻合口吻合时间可以减少到5分钟,病人的体温只需要降低到20-25度,降温和复温的时间可以减少到1.5个小时。吻合口位于人工血管的外侧,不会直接受到主动动脉血流和压差的冲击,加之机械锁定件的面积远大于连续吻合的面积,血管受到的压力更为平均,血管撕裂漏血的几率大大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本体,所述人工血管本体由依次连接的造纹部人工血管和非造纹部人工血管构成,且所述非造纹部人工血管上缝合有可压缩的弹性金属支架;
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上带有免缝合连接部,所述免缝合连接部由位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的外侧上且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同轴无缝连接的软质环形兜,以及放置于所述软质环形兜和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之间的超弹编织固定环构成,且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
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免缝合连接部的外侧,对应所述弹性金属支架且临近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处设置有压缩膜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的直径,且过盈量为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为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编织丝材的根数为1-4根,编织方法为一上一下或两上两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造纹部人工血管为直筒型或锥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纹部人工血管带有分支人工血管。
10.一种超弹编织固定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上沿弹性方向设有高度约束装置;
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为菱形网格;
所述超弹编织固定环由超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丝材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CN201721576657.8U 2017-11-22 2017-11-22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Active CN208838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6657.8U CN208838245U (zh) 2017-11-22 2017-11-22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6657.8U CN208838245U (zh) 2017-11-22 2017-11-22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8245U true CN208838245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0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6657.8U Active CN208838245U (zh) 2017-11-22 2017-11-22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82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9094A (zh) * 2017-11-22 2018-03-13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9094A (zh) * 2017-11-22 2018-03-13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6001B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吻合扣环
CN107789094A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KR100620300B1 (ko) 혈관내 유동 제한기
CN104905892B (zh) 一体化多分支型介入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De Bakey et al. Successful resection of aneurysm of distal aortic arch and replacement by graft
US20050113861A1 (en)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device
JP2003517330A (ja) 前区冠状動脈回復の装置及び方法
CN208573789U (zh) 主动脉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用主动脉阻断装置
CN206687795U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吻合扣环
Beck Further observations on stab wounds of the heart
Gust et al. Single-lung and double-lung transplantation: technique and tips
CN208838245U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超弹编织固定环
Björk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weet et al. The surgical relief of congestion in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in cases of severe mitral stenosis
CN106821544B (zh) 一种人工血管系统
CN109893193A (zh) 可阻血的象鼻支架
CN109199634A (zh) 一种个体化分支支架型弓部重建人工血管
Hammel The Norwood operation with innominate artery and descending aortic cannulation, performed with continuous mildly hypothermic bypass
CN107049556A (zh) 可灌注的远心端带支架人工血管及主动脉弓降部人工血管
Lacour-Gayet Anatomical repair of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CN209347312U (zh) 一种个体化分支支架型弓部重建人工血管
Glauber et 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hrough a right minithoracotomy
CN218500865U (zh) 内翻压缩式一体化人工血管及降主动脉动脉顺行灌注装置
Myers Jr et al.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surgery/chronic intravascular catheterization
Graver et al. Use of the variable-length intraluminal sutureless g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201, 2 / F, building 1, 27 Yongwang Road,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ial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No. 27, Yongwang Road,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PERCUTEK THERAPEUT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