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7624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7624U
CN208837624U CN201820603235.3U CN201820603235U CN208837624U CN 208837624 U CN208837624 U CN 208837624U CN 201820603235 U CN201820603235 U CN 201820603235U CN 208837624 U CN208837624 U CN 208837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pipe
drainpipe
switch valv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032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庭飞
王国栋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032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7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7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7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包括:储水箱;出水管,设置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连通;排水管,与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二开关阀连通,以将所述出水管内的残留水排出;和发热元件,设置成加热所述出水管内的水。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水壶,通过设置排水管,使排水管与出水管连通,在出水管内的水有残留时,残留水会流入排水管,直接将其排出电水壶外,或者使其回流至储水箱,而储水箱与外界有多重隔离,因此,这种结构能够避免残留水在出水管内造成污染,从而使出水管的出水更健康。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水壶等自动化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目前,市场上的电水壶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储水箱和出水管,使用时,储水箱的水进入出水管,同时对出水管的水进行加热,然后由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以供饮用。
然而,出水管的水经过加热后,并不能全部流出出水口,常常会在出水管中留有残留水,在使用者下次饮水时,残留水会被再次加热,由出水口流出,这种结构,由于出水管通过出水口与外界直接连通,因此残留水在出水管中长时间残留会造成污染,再次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
储水箱(10);
出水管(20),设置有出水口(21),且所述出水管(20)与所述储水箱(10)通过第一开关阀(40)连通;
排水管(30),与所述出水管(20)通过第二开关阀(50)连通,以将所述出水管(20)内的残留水排排水管(30)出;和
发热元件(60),设置成加热所述出水管(20)内的水。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30)设置于所述出水管(20)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出水管(20)包括连通所述出水口(21)的出水段(22) 和连通所述出水段(22)的连通段(23);所述排水管(30)设置于所述连通段(23)上;
所述储水箱(10)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40)与所述连通段(23)连通;所述出水段(22)与所述排水管(30)中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与所述连通段(23)连通。
可选地,所述出水段(22)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与所述连通段 (23)连通,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连通段(23)直接连通;至少所述连通段(23)设置有所述发热元件(60)。
可选地,所述发热元件(60)设置在所述连通段(23),所述出水段 (22)与所述排水管(30)均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与所述连通段(23) 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为三通阀(80)。
可选地,还包括收集盒(90),所述排水管(30)远离所述出水管(20) 的一端与所述收集盒(90)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水箱(10)、所述出水管(20)、所述连通段(23) 及所述排水管(30)均设置于所述电水壶的壶身;所述收集盒(90)与所述壶身可分离连接。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30)远离所述连通段(23)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10)的进水口(11)连通。
可选地,所述出水管(20)靠近所述出水口(2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泵(70),以将所述出水管(20)的残留水排入所述排水管(30)。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出水管(20)靠近所述储水箱(10) 的一侧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水壶,通过设置排水管,使排水管与出水管连通,在出水管内的水有残留时,残留水会流入排水管,直接将其排出电水壶外,或者使其回流至储水箱,而储水箱与外界有多重隔离,因此,这种结构能够避免残留水在出水管内造成污染,从而使出水管的出水更健康。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水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水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水壶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水壶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储水箱;
11-进水口;
20-出水管;
21-出水口;
22-出水段;
23-连通段;
24-过渡段;
30-排水管;
40-第一开关阀;
50-第二开关阀;
60-发热元件;
70-驱动泵;
80-三通阀;
90-收集盒。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可以用于煮水,包括储水箱10、出水管20、排水管30和发热元件60,储水箱10用于存放未加热的水,设置有进水口11,可以直接由水龙头等接水。出水管20设置有出水口21,且出水管20与储水箱10通过第一开关阀40连通,以在第一开关阀40打开时,使储水箱10的水流入出水管20。排水管30与出水管20通过第二开关阀50连通,以将出水管20内的残留水排出,进入排水管30。发热元件60设置成加热出水管20内的水。
上述电水壶,通过设置排水管30,使排水管30与出水管20连通。电水壶工作时,储水箱10接入水后,在使用者需要饮水时,第一开关阀40 打开,储水箱10的水流入出水管20,出水管20内的水通过发热元件60 加热后,由出水口21流出,当使用者接水完成后,第一开关阀40关闭,第二开关阀50打开,出水管20与排水管30连通,出水管20内剩余的残留水排入排水管30,然后将残留水排出电水壶外,或者使残留水回流至储水箱10内,在残留水回流至储水箱10时,由于储水箱10与外界有多重隔离,因此,较残留水残留在与外界直接连通的出水管20来说,明显能够降低对残留水的污染,从而使下次流出出水管20的水更健康。
出水管20可以为直管结构;一种实施例中,出水管20为弯折结构,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出水管20包括连通出水口21的出水段22和连通出水段22的连通段23,此时,储水箱10通过第一开关阀40与连通段23连通,排水管30设置于连通段23,出水口21相对于出水段22弯折设置,可以连通段23的两端分别与出水段22和储水箱10连通;发热元件60可以设置于出水段22和连通段23中的至少一者。出水管20采用这种弯折结构,易于水流的流动。可选地,连通段23设置于出水段22和储水箱10的下方,以使出水段22的残留水能够快速回流至连通段23,且储水箱水10内的水易于进入出水管20。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储水箱10与出水管20的连通,出水管20 还包括过渡段24,过渡段24相对于连通段23弯折设置,储水箱10通过过渡段24与连通段23连通,可以出水段22和过渡段24均竖直设置,连通段23水平设置,且连通段23设置于出水段22和过渡段24的下方。此时,第一开关阀40设置于过渡段24。
一种实施例中,排水管30设置于出水管20的下方,如此,使出水管 20内的残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快地流动至排水管30,如图1、图2 所示,在出水管20设置有连通段23时,排水管30可以通过第二开关阀 50与连通段23连通,从而将回流至连通段23的水排入排水管30。
排水管30可以连通至连通段23的任一位置处,可选地,排水管30 连通至出水管20靠近储水箱10的一侧,在出水管20设置有连通段23和过渡段24时,排水管30连通至连通段23与过渡段24的连接处,以便于将连通段23内的残留水尽可能全部排入排水管30。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元件60可以设置于出水段22或者连通段23,也可以同时设置于出水段22和连通段23,以便对出水管20内的水进行加热。
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在设置连通段23时,排水管 30可以设置于连通段23的上方,此时,出水段22与排水管30中至少一者通过第二开关阀50与连通段23连通,进而实现出水段22与排水管30 连通,采用这种方式,排水管30设置于连通段23的上方,较排水管30 设置于连通段23的下方,能够避免储水箱10内的水在流入出水段22时进入排水管30。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将连通段 23的残留水排入排水管30,从而增加对残留水的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连通段23内的残留水可以通过驱动泵70(如水泵或者气泵)或者发热元件60的驱动进入至排水管30,当残留水通过发热元件60的驱动进入排水管30时,发热元件60对连通段23内的残留水进行加热,残留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向上运动,进入排水管30,这种方式,由于发热元件60的功率较低,因此,能降低电水壶的使用成本。其中,发热元件60不仅对即将流出出水口21的水进行加热,还对出水管20内的残留水进行加热。
具体地,第二开关阀50可以采用下述几种方式设置:
第一种方式,发热元件60设置于连通段23,出水段22与排水管30 均通过第二开关阀50与连通段23连通,即出水段22和排水管30均设置有第二开关阀50,此方式中,可以仅连通段23设置有发热元件60。在储水箱10内的水流入出水段22时,第一开关阀40和设置于出水段22的第二开关阀50打开,同时控制发热元件60工作;当使用者接水完成后,第一开关阀40关闭,出水段22内的残留水回流到连通段23,设置于排水管 30的第二开关阀50打开,此时设置于出水段22的第二开关阀50可以关闭,同时控制发热元件60工作,使残留水变成水蒸气进入排水管30。这种方式,仅需要设置一个发热元件60,能够便于电水壶的结构设计,尽可能减小电水壶的体积。
进一步地,为了使电水壶的结构更简单,第二开关阀50可以为三通阀80,即两个第二开关阀50可以直接由三通阀80形成,如图4所示,三通阀80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出水段22、连通段23和排水管30连通,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描述。
当然,该种方式中,也可以出水段22和连通段23均设置有发热元件 60。
第二种方式,出水段22通过第二开关阀50与连通段23连通,排水管30与连通段23直接连通,即第二开关阀50仅设置于出水段22,至少连通段23设置有发热元件60,即可以仅连通段23设置有发热元件60,也可以连通段23与出水段22均设置有发热元件60,如图3所示,连通段 23与出水段22均设置有发热元件60,在储水箱10内的水流入出水段22 时,第一开关阀40和第二开关阀50均打开,同时控制设置于出水段22 的发热元件60工作;当使用者接水完成后,第一开关阀40关闭,第二开关阀50仍然打开,以使出水段22内的残留水回流到连通段23,同时控制设置于出水段22的发热元件60停止工作,设置于连通段34的发热元件60工作,使残留水变成水蒸气进入排水管30。由于即将流出出水口21的水和残留水需要加热的温度不同,采用这种方式,即将流出出水口21的水和残留水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热元件60进行加热,有利于延长发热元件 60的使用寿命。
第三种方式,排水管30通过第二开关阀50与连通段23连通,出水段22与连通段23直接连通,即第二开关阀50仅设置于排水管30,连通段23内的残留水可以通过驱动泵70的驱动进入排水管30,此时,可以仅在连通段23或者出水段22设置发热元件60,发热元件60仅用于对即将流出出水口21的水进行加热。在储水箱10内的水流入出水段22时,第一开关阀40打开,第二开关阀50关闭,同时控制发热元件60工作;当使用者接水完成后,第一开关阀40关闭,出水段22内的残留水回流到连通段23,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阀50打开,驱动泵70工作,以将连通段23 内的残留水吹入或者压入排水管30。这种方式,尤其在使用气泵时,通过气体将残留水吹入排气管30,从而使连通段23内的残留水尽可能排净,使出水口21的出水更卫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开关阀50仅设置于出水段22、第二开关阀50 同时设置于出水段22和排水管30时,残留水也可以通过驱动泵70排入排水管30,也可以残留水同时通过驱动泵70和发热元件60共同驱动,进而排入排水管30。其中,在第二开关阀50同时设置于出水段22和排水管 30,且同时设置有发热元件60和驱动泵70时,在将残留水排入排水管30时,两个第二开关阀50均需打开。
此外,在排水管30设置于出水管20的下方时,电水壶也可以设置有驱动泵70,通过驱动泵70将出水管20内的残留水排入排水管30。
不论哪种情况,在设置有驱动泵70时,优选地,驱动泵70设置于出水管20靠近出水口21的一端,即出水管20靠近出水口2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泵70,如图2所示,以将出水管20内的残留水更干净地排入排水管 30,进而使出水口21的出水更卫生。
进一步地,排水管30与出水管20靠近储水箱10的一侧连通,在出水管20设置有连通段23时,排水管30与连通段23靠近储水箱10的一侧连通,尤其是在连通段23水平设置时,能够使连通段23内的残留水排地更彻底。
上述各实施例中,电水壶还包括收集盒90,如图1、图2所示,排水管30远离出水管20(在设有连通段23时为连通段23)的一端与收集盒 90连通,如此,排水管30内的残留水流入收集盒90,然后可以进行统一处理。这种方式,尤其在排水管30设置于出水管20的下方时,残留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尽快回收至收集盒90。进一步地,收集盒90可以设置于出水管20的下方,可选地,出水管20倾斜设置,连通收集盒90的一端较另一端向下倾斜,以使残留水的排出更彻底。
可以理解地,电水壶具有壶身,储水箱10、出水管20、排水管30均设置于电水壶的壶身。为了便于残留水的处理,收集盒90与壶身可分离连接,这样,在收集盒90收集的残留水较多时,将收集盒90取出,以便于倾倒残留水,进而彻底清理干净收集盒90再放回壶身,如此,使残留水的处理更方便。具体地,壶身可以设置有容纳槽,收集盒90与容纳槽滑动插装。当然,收集盒90与壶身也可以采用卡接、螺钉连接等其它方式实现分离设置。或者,收集盒90直接活动连接于壶身,在收集盒90需要倾倒时,活动收集盒90,使其伸出壶身,以便于倾倒。
此外,排水管30也可以直接将残留水回流至储水箱10,以节约用水,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排水管30远离出水管20的一端与储水箱10 的进水口11连通,可以直接朝向进水口11延伸,也可以伸入进水口11 内。由于储水箱10的进水口11的位置通常设置的比较高,因此,这种方式,更适用于排水管30设于连通段23上方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水箱(10);
出水管(20),设置有出水口(21),且所述出水管(20)与所述储水箱(10)通过第一开关阀(40)连通;
排水管(30),与所述出水管(20)通过第二开关阀(50)连通,以将所述出水管(20)内的残留水排排水管(30)出;和
发热元件(60),设置成加热所述出水管(20)内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0)设置于所述出水管(2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0)包括连通所述出水口(21)的出水段(22)和连通所述出水段(22)的连通段(23);所述排水管(30)设置于所述连通段(23)上;
所述储水箱(10)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40)与所述连通段(23)连通;所述出水段(22)与所述排水管(30)中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与所述连通段(2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22)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与所述连通段(23)连通,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连通段(23)直接连通;至少所述连通段(23)设置有所述发热元件(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60)设置在所述连通段(23),所述出水段(22)与所述排水管(30)均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与所述连通段(23)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50)为三通阀(80)。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盒(90),所述排水管(30)远离所述出水管(20)的一端与所述收集盒(9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0)、所述出水管(20)、所述连通段(23)及所述排水管(30)均设置于所述电水壶的壶身;所述收集盒(90)与所述壶身可分离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0)远离所述连通段(23)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10)的进水口(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0)靠近所述出水口(2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泵(70),以将所述出水管(20)的残留水排入所述排水管(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出水管(20)靠近所述储水箱(10)的一侧连通。
CN201820603235.3U 2018-04-25 2018-04-25 电水壶 Active CN208837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3235.3U CN208837624U (zh) 2018-04-25 2018-04-25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3235.3U CN208837624U (zh) 2018-04-25 2018-04-25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7624U true CN208837624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03235.3U Active CN208837624U (zh) 2018-04-25 2018-04-25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7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83857U (zh) 一种节能饮水机
CN206453679U (zh) 一种可控式定量加热饮水机
CN208837624U (zh) 电水壶
CN204006627U (zh) 一种步进式开水器
CN208709498U (zh) 软水桶饮水机
CN202515403U (zh) 一种即热水壶
CN2479438Y (zh) 具有辅助加热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8371561U (zh) 一种冷热两用开水机
CN2194478Y (zh) 一种开水器
CN209644840U (zh) 一种热风烘干装置以及洗碗机
CN208519978U (zh) 一种空气能开水器
CN208582206U (zh) 一种电蒸箱用水结构及电蒸箱
CN202653899U (zh) 一种即热式水壶
CN202207082U (zh) 一种新型饮水机
CN208435544U (zh) 水槽式洗碗机
CN2516875Y (zh) 双内胆多功能电热开水器
CN201223294Y (zh) 一种顶置分体式电热壶的饮水机
CN209295256U (zh) 一种水暖器
CN205410910U (zh) 电热加热水装置
CN110015702A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104879911B (zh) 水加热装置
CN201034384Y (zh) 太阳能自动控温开水装置
CN211270082U (zh) 一种净饮机
CN216454600U (zh) 一种多功能的饮水茶樽
CN210663989U (zh) 一种蒸制设备自动控制蒸汽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