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5857U -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5857U
CN208835857U CN201821326927.4U CN201821326927U CN208835857U CN 208835857 U CN208835857 U CN 208835857U CN 201821326927 U CN201821326927 U CN 201821326927U CN 208835857 U CN208835857 U CN 208835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width
bore
rotor according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69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余生
王晶
肖勇
孙文娇
陈华杰
陈彬
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69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5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5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5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该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5),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能够有效提高隔磁效果,降低电机转子内侧漏磁,提升电机转子内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性能。

Description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体切向磁化结构的电机由于具有“聚磁”效果,较永磁体径向磁化电机能够产生更高的气隙磁密,使得电机具有较大的转矩/电流比和转矩/体积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伺服系统、电力牵引、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场合。
现有技术的切向永磁电机由于转子永磁体为径向排布,永磁体一部分深埋在转子内侧,将外部磁场施加在转子上,对转子永磁体进行充磁时,永磁体内侧导磁通路使得充磁磁场很难进入转子靠近转轴的部分,永磁体靠近转轴的部分无法充磁达到饱和状态,容易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甚至永磁体失磁,电机无法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能够有效提高隔磁效果,降低电机转子内侧漏磁,提升电机转子内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隔磁槽和隔磁孔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
优选地,隔磁桥呈锯齿状。
优选地,隔磁孔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孔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优选地,隔磁孔的最窄处对应于隔磁槽的最宽处。
优选地,隔磁槽的最大宽度为I,永磁体槽的宽度为B,其中I>B。
优选地,隔磁槽的径向宽度为C,转子铁芯的外半径为R1,其中C/R1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
0.06≥C/R1≥0.03。
优选地,隔磁孔的最小宽度为G,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的最小宽度为H,其中G/H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0.6≥G/H≥0.2。
优选地,隔磁槽的最小宽度为J,隔磁槽的最大宽度为I,I/J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I/J≥1。
优选地,隔磁桥的厚度均匀,隔磁桥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单边宽度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1.8≥Z/δ≥0.8。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孔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优选地,隔磁槽的径向外侧边与其相邻的折边之间的夹角为A,磁极中心线与其相邻的永磁体槽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E,A/E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A/E≥0.9。
优选地,隔磁孔的截面为圆形或菱形。
优选地,转子铁芯包括转轴孔,隔磁槽的周向两端均形成第一锯齿边,隔磁孔对应隔磁槽在周向两端形成第二锯齿边,第一锯齿边和第二锯齿边相啮合。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
优选地,隔磁槽的最窄部分靠近转轴孔设置,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的收窄处的宽度依次为X、Y,永磁体槽的宽度为B,其中:
0.95≥X/B≥0.65,0.8≥Y/B≥0.3。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
优选地,隔磁孔的最窄宽度为M,隔磁槽和隔磁孔形成隔磁桥,隔磁桥各处厚度不均匀,隔磁桥的最窄宽度为O,M/O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3≥M/O≥0.8。
优选地,隔磁桥具有两段弯折,隔磁桥的厚度均匀,隔磁桥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的单边宽度设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2≥Z/δ≥1。
优选地,隔磁孔与隔磁槽之间所形成的隔磁桥在弯折位置处设置有切角,切角处的隔磁桥的最小宽度为P,隔磁桥的厚度为L,P/L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1.5≥P/L≥1。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递减,沿着靠近转轴孔的方向,隔磁槽的收窄部分的宽度递减。
优选地,隔磁槽远离转轴孔一端的宽度为Q,沿着靠近转轴孔的方向,隔磁槽的收窄位置处的宽度依次为S、T、U,S>T>U,其中U/Q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0.3≥U/Q≥0.2。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隔磁孔靠近转轴孔的端面向着远离转轴孔的方向凹陷。
优选地,隔磁桥包括四段弯折,隔磁桥各处的宽度不同,隔磁桥的最窄处的宽度为W,隔磁桥的最宽处的宽度为V,W=(0.7~0.8)V,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
优选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套设有不导磁的紧固护套。
优选地,隔磁槽和/或隔磁孔内设置有不导磁的加强杆。
优选地,加强杆的外表面与隔磁槽的内表面相接触,或加强杆的形状与隔磁槽的形状相匹配;和/或,
加强杆的外表面与隔磁孔的内表面相接触,或加强杆的形状与隔磁孔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隔磁槽和/或隔磁孔内充注有不导磁材料。
优选地,隔磁孔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隔磁孔沿转子铁芯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与隔磁槽相互配合,形成折线形的隔磁桥。
优选地,隔磁桥为曲线形。
优选地,每个永磁体槽内均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极性相斥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隔磁槽和隔磁孔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通过在隔磁槽和隔磁孔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能够增加隔磁桥的长度,从而提高永磁体内侧磁路的磁阻,提高隔磁效果,降低切向式永磁电机内侧漏磁,提升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的效率及抗退磁能力,提升电机性能,降低电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另一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磁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磁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另一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磁链随A/E的变化关系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转子铁芯;2、永磁体槽;3、永磁体;4、隔磁槽;5、隔磁孔;6、隔磁桥;7、转轴孔;8、紧固护套;9、加强杆;10、开口;11、切角。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5,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6。优选地,每个永磁体槽2内均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极性相斥设置。
通过在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6,能够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从而提高永磁体3内侧磁路的磁阻,提高隔磁效果,降低切向式永磁电机内侧漏磁,提升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的效率及抗退磁能力,提升电机性能,降低电机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3均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转子铁芯1上,永磁体3的数量为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每个永磁体3均是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放置,且永磁体3是沿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具有相同的极性相对设置。转子铁芯1内侧有转轴孔7,永磁体槽2靠近转轴孔7的径向内侧称为永磁体槽2的内侧,靠近转子外圆的径向外侧称为永磁体槽2的外侧,转子铁芯1为一体式结构,永磁体槽内侧与转轴孔7之间有一连接筋。
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的隔磁桥6后,切向电机在充磁时,永磁体槽2径向内侧靠近中心转轴的转子铁芯构成导磁通路,磁力线从此导磁通路闭合,使得磁力线较难进入永磁体3靠近中心转轴的内侧位置,形成漏磁通Φσ。在永磁体3内侧底部设置隔磁槽,可以增大永磁体槽底部通路的磁阻,减少充磁磁场在此处闭合的的磁力线,促使磁力线进入永磁体3的底部,从而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同时可以减少靠近转子中心轴线的永磁体端部漏磁,进而提高电机的磁链,提升电机的性能。
在永磁体槽2远离转轴孔7的径向外侧开设有开口10,该开口10从永磁体槽2沿径向向外贯穿转子铁芯1,能够进一步降低永磁体3径向外侧的漏磁,提高气隙磁密,提高电机效率。
优选地,隔磁桥6呈锯齿状,使隔磁桥6弯折,从而有效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增加隔磁效果,减小从隔磁桥6闭合的漏磁通,同时转子每个磁极下形成两个锯齿状的隔磁桥6,保证转子铁芯1与连接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隔磁孔5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能够保证隔磁孔5与周向两侧的隔磁槽4相配合,可以形成相同结构的隔磁桥6,从而保证隔磁桥结构的一致性,使得电机在永磁体3内侧的磁路沿周向方向可以均匀分布,保证每极下的永磁体充磁饱和度一致,保证电机的退磁能力,提高电机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沿着径向方向,隔磁孔5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隔磁孔5的最窄处对应于隔磁槽4的最宽处,从而能够保证隔磁桥6的宽度,并且更加方便地形成折线形或者曲线形的隔磁桥6。
优选地,隔磁槽4的最大宽度为I,永磁体槽2的宽度为B,其中I>B,此种方式可以使得永磁体3两侧的隔磁桥6相距更远,进一步减少从隔磁桥6闭合的磁力线,提高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
优选地,隔磁槽4的径向宽度为C,转子铁芯1的外半径为R1,其中C/R1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0.06≥C/R1≥0.03。隔磁槽4设在永磁体槽2内侧底部的位置,隔磁槽4与转轴孔7之间留有一段预设距离,当将转轴设置在转轴孔7内后,转子铁芯1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会受到离心力作用,故此处不能太窄,需使C/R1≥0.03,但此处也不能太宽,否则隔磁槽4的隔磁效果会变差,不能起到提升永磁体充磁饱和度的作用,所以C/R1≤0.06。
隔磁孔5的最小宽度为G,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的最小宽度为H,其中G/H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0.6≥G/H≥0.2。
隔磁孔5的最小宽度与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的最小宽度的比值若小于0.2,会使得两个隔磁桥6的距离很近,降低隔磁效果,增加漏磁,当0.6≥G/H≥0.2时,提升隔磁桥的隔磁效果,提升充磁磁场进入永磁体底部的磁力线,提升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隔磁槽4的最小宽度为J,隔磁槽4的最大宽度为I,I/J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2≥I/J≥1。隔磁槽4上下宽度可以不一致,例如设置为两端厚,中间薄,隔磁桥6充当转子铁芯1的连接筋,隔磁槽4较宽部分的宽度设为较窄部分的宽度的2倍,可以加大隔磁桥6两端的厚度,可以提高连接筋处的连接强度。
隔磁桥6的的厚度可以均匀设置。当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时,隔磁桥6的厚度为K,电机的气隙单边宽度为δ,K/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8≥K/δ≥0.8。隔磁桥6不能太窄,否则会降低此处的连接强度,转子高速运行时,造成桥断裂,导致转子飞出,造成危险,故K/δ≥0.8,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可以提升隔磁效果,提升充磁饱和度,同时降低永磁体端部漏磁,提升电机效率,也降低电机运行时的退磁风险。
结合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当中,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隔磁孔5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隔磁槽4的径向外侧边与其相邻的折边之间的夹角为A,磁极中心线与其相邻的永磁体槽2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E,A/E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2≥A/E≥0.9。
由于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因此沿着远离永磁体槽2的方向,隔磁槽4的宽度是递减的,因此能够通过隔磁槽4的渐缩结构对永磁体3形成固定,有效防止永磁体3发生窜动。
隔磁槽4的两侧宽中间窄,且隔磁槽4的较窄部分从永磁体槽底部向内过度,可以固定磁钢,防止磁钢径向窜动,如图20所示,限制2≥A/E≥0.9,因为弯角不能太小,太小使得充磁磁力线易从隔磁槽4较窄的部分闭合,减少进入永磁体的磁力线,降低电机磁链,且弯角不能太大,否则会使隔磁桥6的长度减短,降低隔磁效果,降低永磁体充磁饱和度,降低电机磁链,降低电机效率。
优选地,隔磁孔5的截面为圆形或菱形,也可以为其它满足上述限定的结构。
通过设置该种形状的隔磁孔5,能够增大两个隔磁桥6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减少永磁体底部的漏磁,提升永磁体充磁饱和度。
隔磁槽4的周向两端均形成第一锯齿边,隔磁孔5对应隔磁槽4在周向两端形成第二锯齿边,第一锯齿边和第二锯齿边相啮合。隔磁槽4与隔磁孔5的齿相啮合,即隔磁槽4的齿凸起部分与隔磁孔5的齿凹陷部分相对,隔磁槽4的齿凹陷部分与隔磁孔5的齿凸起部分相对,使得隔磁孔5与其周向两侧的隔磁槽4之间形成隔磁桥6,两个隔磁桥6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且隔磁桥6弯折,可以使得隔磁桥6的长度更长,增加隔磁效果,减小从隔磁桥6闭合的漏磁路,增大进入永磁体3底部的磁力线,提高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提高电机效率。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4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该种隔磁槽4能够在周向两侧边缘形成两个锯齿,一方面可以固定永磁体3,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提升隔磁效果,提升充磁磁场进入转子永磁体底部的磁力线,提升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
隔磁槽4的最窄部分靠近转轴孔7设置,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4的收窄处的宽度依次为X、Y,永磁体槽2的宽度为B,其中:0.95≥X/B≥0.65,0.8≥Y/B≥0.3。隔磁槽4的较窄部分的宽度决定了隔磁槽4的面积,也决定了永磁体底部的两侧隔磁桥6之间的距离,较窄部分的宽度不能过窄,否则隔磁效果会变差,经过验证,当0.95≥X/B≥0.65,0.8≥Y/B≥0.3时,可以提升电机隔磁效果,降低永磁体底部的端部漏磁。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5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该种隔磁槽4能够在周向两侧边缘形成两个锯齿,可以更好地与隔磁槽4配合,进一步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进一步提升充磁磁场进入转子永磁体底部的磁力线,进一步提升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
隔磁桥6有两段弯折,隔磁桥6的厚度不均匀,靠近转子外侧和转轴内侧窄,中间宽,可以更好的阻挡充磁磁力线经永磁体两侧的隔磁桥6形成的通路内通过。优选地,隔磁槽4和隔磁孔5形成隔磁桥6,隔磁桥6各处厚度不均匀,隔磁孔5的最窄宽度为M,隔磁桥6的最窄宽度为O,M/O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3≥M/O≥0.8。隔磁孔5的宽度越宽隔磁效果越好,隔磁桥6越窄隔磁效果越好,但隔磁桥6不能过窄,太窄转子强度会降低,隔磁孔5也不能太宽,否则隔磁槽4的面积会变小,隔磁效果反而会变差,故当3≥M/O≥0.8时,隔磁效果最好,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最高,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优选地,隔磁桥6具有两段弯折,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隔磁桥6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的单边宽度设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2.2≥Z/δ≥1,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使得隔磁桥6的厚度在一个较优的范围,在满足转子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提升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隔磁孔5与隔磁槽4之间所形成的隔磁桥6在弯折位置处设置有切角11,切角11处的隔磁桥6的最小宽度为P,隔磁桥6的厚度为L,P/L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5≥P/L≥1,这种带有弯折的隔磁桥6,在弯折的部分,隔磁桥6宽度较大,当隔磁桥6设置切角11后,可以进一步减小隔磁桥6的宽度,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进一步提升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进一步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4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递减,沿着靠近转轴孔7的方向,隔磁槽4的收窄部分的宽度递减,从而在隔磁槽4的周向两侧边缘均形成3个锯齿结构,可以使得带有弯折的隔磁桥6的长度更长,使得充磁磁场的磁力线更难通过此桥闭合,进一步提升隔磁桥的隔磁效果,减少漏磁。
隔磁槽4远离转轴孔7一端的宽度为Q,沿着靠近转轴孔7的方向,隔磁槽4的收窄位置处的宽度依次为S、T、U,S>T>U,其中U/Q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0.3≥U/Q≥0.2。3个锯齿状的隔磁孔的较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窄,但不致使得隔磁孔的面积过小,又因永磁体3底部中间位置是最不易被充磁饱和的部分,隔磁槽4底部中间位置的宽度,即U的宽度,对永磁体3底部的充磁饱和度影响最大,当0.3≥U/Q≥0.2时,即可提升隔磁效果,提升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磁链,同时当电机运行时,永磁体底部的漏磁减少,进一步提升电机磁链,进一步提升电机效率。
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5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隔磁孔5靠近转轴孔7的端面向着远离转轴孔7的方向凹陷,在不降低隔磁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转子结构的机械强度。
隔磁桥6包括四段弯折,隔磁桥6各处的宽度不同,隔磁桥6的最窄处的宽度为W,隔磁桥6的最宽处的宽度为V,W=(0.7~0.8)V,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此种隔磁结构,隔磁桥6的弯折较多,隔磁桥6长度较长,故隔磁桥6不做成均匀宽度的就可达到较好的隔磁效果,当W=(0.7~0.8)V时,隔磁效果最优,充磁磁场可以更多的进入永磁体底部,永磁体充磁饱和度更高,电机磁链更高,电机效率更高,同时提高电机的抗退磁能力。
转子铁芯1的外周侧套设有不导磁的紧固护套8。紧固护套8为套筒结构,本身不导磁,能够进一步加固电机转子结构,提高电机转子的结构强度,提高电机转子的运行频率范围,提高运行可靠性,拓宽切向电机的应用场合。
隔磁槽4和/或隔磁孔5内设置有不导磁的加强杆9,加强杆9不导磁,加强杆9置于转子内侧的部分其表面与隔磁槽4或隔磁孔5相接触或者与两者形状相匹配,加强杆9置于转子外侧的部分可做成圆形或其他形状,加强杆9置于转子外侧的部分与转子挡板相连接,一方面加强杆9在保证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永磁体3表面被固定的接触面积,减小运行中的局部压力,可以更好的固定永磁体3,防止运行过程中永磁体3碎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杆9与转子铁芯1的挡板相接,与挡板配合进一步提高电机转子的结构强度。
隔磁槽4和/或隔磁孔5内充注有不导磁材料。隔磁槽4和隔磁孔5内可以完全充注不导磁材料作为加强件,也可以在装入加强杆9之后充注不导磁材料,从而通过充注的不导磁材料对加强杆9在隔磁槽4和/或隔磁孔5内的安装形成固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磁孔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隔磁孔5沿转子铁芯1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与隔磁槽4相互配合,形成折线形的隔磁桥6。在本实施例中,隔磁槽4为具有两个齿顶的锯齿状结构,隔磁孔5为两个三角形的孔,其中一个位于隔磁槽4的靠近转轴孔7的一侧,另外一个位于隔磁槽4远离转轴孔7的一侧,两个三角形孔之间的间隙对应于隔磁槽4的一个齿顶,且两个三角形孔的形状分别与其所对应的锯齿相匹配,从而形成更长的隔磁桥6,可以具有更佳良好的隔磁效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隔磁桥6为曲线形。在本实施例中,隔磁槽4的边缘为曲线,隔磁孔5的边缘形状也为曲线,从而在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曲线形的隔磁桥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4)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铁芯(1),所述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所述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所述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5),所述隔磁槽(4)和所述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桥(6)呈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所述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所述隔磁孔(5)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的最窄处对应于所述隔磁槽(4)的最宽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的最大宽度为I,所述永磁体槽(2)的宽度为B,其中I>B。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的径向宽度为C,所述转子铁芯(1)的外半径为R1,其中C/R1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
0.06≥C/R1≥0.0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的最小宽度为G,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磁槽(4)之间的最小宽度为H,其中G/H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0.6≥G/H≥0.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的最小宽度为J,所述隔磁槽(4)的最大宽度为I,I/J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I/J≥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所述隔磁桥(6)的厚度为K,电机的气隙单边宽度为δ,K/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1.8≥K/δ≥0.8。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所述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所述隔磁孔(5)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的径向外侧边与其相邻的折边之间的夹角为A,磁极中心线与其相邻的永磁体槽(2)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E,A/E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A/E≥0.9。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的截面为圆形或菱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1)包括转轴孔(7),所述隔磁槽(4)的周向两端均形成第一锯齿边,所述隔磁孔(5)对应所述隔磁槽(4)在周向两端形成第二锯齿边,所述第一锯齿边和所述第二锯齿边相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所述隔磁槽(4)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的最窄部分靠近所述转轴孔(7)设置,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所述隔磁槽(4)的收窄处的宽度依次为X、Y,所述永磁体槽(2)的宽度为B,其中:
0.95≥X/B≥0.65,1.3≥Y/B≥0.3。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所述隔磁孔(5)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的最窄宽度为M,所述隔磁桥(6)的最窄宽度为O,M/O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3≥M/O≥0.8。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桥(6)具有两段弯折,所述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所述隔磁桥(6)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的单边宽度设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2≥Z/δ≥1。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与所述隔磁槽(4)之间所形成的所述隔磁桥(6)在弯折位置处设置有切角(11),所述切角(11)处的隔磁桥(6)的最小宽度为P,所述隔磁桥(6)的厚度为L,P/L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1.5≥P/L≥1。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所述隔磁槽(4)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递减,沿着靠近所述转轴孔(7)的方向,所述隔磁槽(4)的收窄部分的宽度递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远离所述转轴孔(7)一端的宽度为Q,沿着靠近所述转轴孔(7)的方向,所述隔磁槽(4)的收窄位置处的宽度依次为S、T、U,S>T>U,其中U/Q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0.3≥U/Q≥0.2。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所述隔磁孔(5)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所述隔磁孔(5)靠近所述转轴孔(7)的端面向着远离所述转轴孔(7)的方向凹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桥(6)包括四段弯折,所述隔磁桥(6)各处的宽度不同,所述隔磁桥(6)的最窄处的宽度为W,所述隔磁桥(6)的最宽处的宽度为V,W=(0.7~0.8)V,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1)的外周侧套设有不导磁的紧固护套(8)。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和/或所述隔磁孔(5)内设置有不导磁的加强杆(9)。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9)的外表面与所述隔磁槽(4)的内表面相接触,或所述加强杆(9)的形状与所述隔磁槽(4)的形状相匹配;和/或,
所述加强杆(9)的外表面与所述隔磁孔(5)的内表面相接触,或所述加强杆(9)的形状与所述隔磁孔(5)的形状相匹配。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和/或所述隔磁孔(5)内充注有不导磁材料。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孔(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隔磁孔(5)沿所述转子铁芯(1)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与所述隔磁槽(4)相互配合,形成折线形的所述隔磁桥(6)。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桥(6)为曲线形。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永磁体槽(2)内均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极性相斥设置。
34.一种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为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
CN201821326927.4U 2018-08-15 2018-08-15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Active CN208835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6927.4U CN208835857U (zh) 2018-08-15 2018-08-15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6927.4U CN208835857U (zh) 2018-08-15 2018-08-15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5857U true CN208835857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6927.4U Active CN208835857U (zh) 2018-08-15 2018-08-15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58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558A (zh) * 2018-08-15 2018-11-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10224516A (zh) * 2019-07-08 2019-09-10 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558A (zh) * 2018-08-15 2018-11-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10224516A (zh) * 2019-07-08 2019-09-10 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35852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03813549U (zh) 安装有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CN107222047B (zh) 切向电机、切向电机转子及其转子铁芯
EP3598619B1 (en) Permanent magnet motor
CN208835857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08768027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WO2020125066A1 (zh) 切向电机、电机转子及转子铁芯
CN108923558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08835855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05720788B (zh) 一种大功率绕组式永磁耦合器
CN108768025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WO2002027893A1 (fr) Rotor de moteur electrique
CN208835858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07968106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04821700B (zh) 倾斜式外转子永磁电机
CN208835853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08768028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04304642U (zh) 旋转电机
JP7230185B2 (ja) ロータ及び永久磁石モータ
CN205693465U (zh) 一种高磁阻转矩的永磁电机转子
CN108768024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08923559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108768026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05429909U (zh) 电机转子铁芯、电机转子及变频电机
CN208835856U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