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5109U - 动力电池顶盖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5109U
CN208835109U CN201821932109.9U CN201821932109U CN208835109U CN 208835109 U CN208835109 U CN 208835109U CN 201821932109 U CN201821932109 U CN 201821932109U CN 208835109 U CN208835109 U CN 208835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ulding
plastic block
positive
moulding plastic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21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宝
黄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Etc Batt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Etc Batt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Etc Battery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Etc Batter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21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5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5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5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零部件技术领域的动力电池顶盖,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顶盖板(1)上设置正极柱连接孔和负极柱连接孔,正极柱连接孔内卡装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正极柱(3)设置为能穿过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设置的开槽部Ⅰ(9)的结构,负极柱连接孔内卡装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负极柱(4)设置为能穿过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上设置的开槽部Ⅱ(11)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使得顶盖的极柱和盖板之间通过纳米注塑实现连接,起到绝缘、密封、固定连接作用,在有效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时安全性的同时,明显减轻动力电池重量。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普遍采用盖板基体、铜铝极柱、上下塑胶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加工成型,该盖板结构单体的质量较大;另外,动力电池的密封结构,目前普遍采用密封圈的方式进行挤压密封(譬如PFA、氟橡胶密封圈、聚乙烯等),该类密封圈在电池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在高温或者较大应力的情况下失效,给动力电池密封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得顶盖的极柱和盖板(顶盖板)之间通过纳米注塑实现连接,有效起到绝缘、密封、固定连接作用,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的同时,减轻动力电池重量的动力电池顶盖。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极柱,极柱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顶盖板上设置正极柱连接孔和负极柱连接孔,正极柱连接孔内卡装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正极柱设置为能穿过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上设置的开槽部Ⅰ的结构,负极柱连接孔内卡装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负极柱设置为能穿过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上设置的开槽部Ⅱ的结构。
所述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侧面设置沿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侧面一周凹进的正极卡槽,所述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侧面设置沿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侧面一周凹进的负极卡槽。
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柱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柱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极柱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均设置为片状结构。
所述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上的开槽部Ⅰ设置为能够穿透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上表面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下表面的结构。
所述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的开槽部Ⅱ设置为能够穿透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上表面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下表面的结构。
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卡装在正极柱连接孔内时,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侧面的正极卡槽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顶盖板上的正极柱连接孔边沿部的结构。
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卡装在负极柱连接孔内时,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侧面的负极卡槽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顶盖板上的负极柱连接孔边沿部的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在实现顶盖和极柱连接时,采用NMT技术(英文全称为Nano Molding Technology,中文全称为将金属与塑料一体化的纳米成型技术),该技术是金属与塑胶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法,先将金属极柱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然后采用NMT技术将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正极柱一体成型,再将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顶盖板的正极柱连接孔通过NMT技术一体成型;然后采用NMT技术将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负极柱一体成型,再将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顶盖板的负极柱连接孔通过NMT技术一体成型。这样,使得动力电池盖板不但能够兼顾金属外观质感,也可以简化产品结构,让动力电池盖板产品更轻、薄、短、小,且较成本有效降低,满足企业成本效益要求。而NMT技术可以把金属表面的銹、油脂去除后,透过溶液对金属极柱原材进行表面处理,金属极柱原材表面因此会有小孔,再将正极柱原材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使塑胶进入小孔中固化,形成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达到强固正极柱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接合的目的,再将负极柱原材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使塑胶进入小孔中固化,形成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达到强固负极柱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接合的目的,有效实现连接、密封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使得顶盖的极柱和盖板之间通过纳米注塑实现连接,起到绝缘、密封、固定连接作用,在有效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时安全性的同时,明显减轻动力电池重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顶盖板;2、极柱;3、正极柱;4、负极柱;5、注液孔;6、防爆门;7、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8、纳米注塑塑胶块凸起部;9、开槽部Ⅰ;10、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1、开槽部Ⅱ;12、正极卡槽;13、负极卡槽;14、;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1、极柱2,极柱2包括正极柱3和负极柱4,顶盖板1上设置正极柱连接孔和负极柱连接孔,正极柱连接孔内卡装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正极柱3设置为能穿过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设置的开槽部Ⅰ9的结构,负极柱连接孔内卡装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负极柱4设置为能穿过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上设置的开槽部Ⅱ11的结构。上述结构,在实现顶盖和极柱连接时,采用NMT技术(英文全称为Nano Molding Technology,中文全称为将金属与塑料一体化的纳米成型技术),该技术是金属与塑胶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法,先将金属极柱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然后采用NMT技术将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与正极柱一体成型,再将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与顶盖板的正极柱连接孔通过NMT技术一体成型;然后采用NMT技术将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与负极柱一体成型,再将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与顶盖板的负极柱连接孔通过NMT技术一体成型。这样,使得动力电池盖板不但能够兼顾金属外观质感,也可以简化产品结构,让动力电池盖板产品更轻、薄、短、小,且较成本有效降低,满足企业成本效益要求。而NMT技术可以把金属表面的銹、油脂去除后,透过溶液对金属极柱原材进行表面处理,金属极柱原材表面因此会有小孔,再将正极柱原材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使塑胶进入小孔中固化,形成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达到强固正极柱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接合的目的,再将负极柱原材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使塑胶进入小孔中固化,形成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达到强固负极柱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接合的目的,有效实现连接、密封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成本低,使得顶盖的极柱和盖板之间通过纳米注塑实现连接,起到绝缘、密封、固定连接作用,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时安全性的同时,减轻动力电池重量。
所述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侧面设置沿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侧面一周凹进的正极卡槽12,所述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侧面设置沿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侧面一周凹进的负极卡槽1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卡装在正极柱连接孔内时,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侧面的正极卡槽12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顶盖板1上的正极柱连接孔边沿部的结构。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卡装在负极柱连接孔内时,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侧面的负极卡槽13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顶盖板1上的负极柱连接孔6边沿部的结构。上述结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通过正极卡槽与顶盖板之间实现可靠连接,有效避免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的窜动或松动,实现定位,有效保障密封和连接效果。同时,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通过负极卡槽与顶盖板之间实现可靠连接,有效避免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的窜动或松动,实现定位,有效保障密封和连接效果。
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柱3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正极柱连接孔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上述结构,在实现极柱和顶盖板连接时,采用和现有技术中完全不同的结构和工艺。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分别与正极柱和正极柱连接孔连接,有效确保连接可靠性,避免现有技术连接结构存在的密封缺陷,提高安全性
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柱4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负极柱连接孔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上述结构,在实现极柱和顶盖板连接时,采用和现有技术中完全不同的结构和工艺。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分别与负极柱和负极柱连接孔连接,有效确保连接可靠性,避免现有技术连接结构存在的密封缺陷,提高安全性。
所述的极柱2的正极柱3和负极柱4均设置为片状结构。上述结构,正极柱3和负极柱4均为片状结构,有效降低正极柱和负极柱的自身重量,正极柱、负极柱及顶盖板表面预先通过纳米化处理,再在极柱与顶盖板之间用NMT技术纳米注塑塑胶,使得正极柱、负极柱分别可靠固定连接在顶盖板(顶盖片)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纳米注塑塑胶块四周夹住顶盖,将极柱、纳米注塑塑胶块和顶盖可靠固定。
所述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的开槽部Ⅰ9设置为能够穿透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表面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下表面的结构。
所述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的开槽部Ⅱ11设置为能够穿透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上表面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下表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在实现顶盖和极柱连接时,采用NMT技术(英文全称为Nano Molding Technology,中文全称为将金属与塑料一体化的纳米成型技术),该技术是金属与塑胶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法,先将金属极柱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然后采用NMT技术将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正极柱一体成型,再将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顶盖板的正极柱连接孔通过NMT技术一体成型;然后采用NMT技术将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负极柱一体成型,再将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与顶盖板的负极柱连接孔通过NMT技术一体成型。这样,使得动力电池盖板不但能够兼顾金属外观质感,也可以简化产品结构,让动力电池盖板产品更轻、薄、短、小,且较成本有效降低,满足企业成本效益要求。而NMT技术可以把金属表面的銹、油脂去除后,透过溶液对金属极柱原材进行表面处理,金属极柱原材表面因此会有小孔,再将正极柱原材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使塑胶进入小孔中固化,形成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达到强固正极柱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接合的目的,再将负极柱原材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使塑胶进入小孔中固化,形成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达到强固负极柱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接合的目的,有效实现连接、密封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使得顶盖的极柱和盖板之间通过纳米注塑实现连接,起到绝缘、密封、固定连接作用,在有效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时安全性的同时,明显减轻动力电池重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1)、极柱(2),极柱(2)包括正极柱(3)和负极柱(4),顶盖板(1)上设置正极柱连接孔和负极柱连接孔,正极柱连接孔内卡装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正极柱(3)设置为能穿过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设置的开槽部Ⅰ(9)的结构,负极柱连接孔内卡装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负极柱(4)设置为能穿过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上设置的开槽部Ⅱ(11)的结构,所述的极柱(2)的正极柱(3)和负极柱(4)均设置为片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侧面设置沿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侧面一周凹进的正极卡槽(12),所述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侧面设置沿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侧面一周凹进的负极卡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柱(3)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柱(4)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设置为通过NMT技术加工成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的开槽部Ⅰ(9)设置为能够穿透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上表面和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下表面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的开槽部Ⅱ(11)设置为能够穿透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上表面和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下表面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卡装在正极柱连接孔内时,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块(7)侧面的正极卡槽(12)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顶盖板(1)上的正极柱连接孔边沿部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卡装在负极柱连接孔内时,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块(10)侧面的负极卡槽(13)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顶盖板(1)上的负极柱连接孔边沿部的结构。
CN201821932109.9U 2018-11-22 2018-11-22 动力电池顶盖 Active CN208835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2109.9U CN208835109U (zh) 2018-11-22 2018-11-22 动力电池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2109.9U CN208835109U (zh) 2018-11-22 2018-11-22 动力电池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5109U true CN208835109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9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2109.9U Active CN208835109U (zh) 2018-11-22 2018-11-22 动力电池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51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3215A (zh) * 2019-07-18 2019-09-13 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0246992A (zh) * 2019-07-17 2019-09-17 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纳米注塑的电池盖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7848A (zh) * 2019-11-21 2020-02-07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电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6992A (zh) * 2019-07-17 2019-09-17 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纳米注塑的电池盖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3215A (zh) * 2019-07-18 2019-09-13 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0767848A (zh) * 2019-11-21 2020-02-07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电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35109U (zh) 动力电池顶盖
CN206314111U (zh) 一种电子产品壳体及电子产品
CN207070499U (zh) 一种中框装置
CN208835108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顶盖
CN209183582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109346629A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CN201041810Y (zh) 一种软质电芯的封装壳体
CN209183583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06564284U (zh) 一种动力极耳成型前预热装置
CN208835110U (zh) 一种配合动力电池顶盖
CN205661041U (zh) 一种加工塑料和橡胶的焊刀
CN103640145A (zh) 一种基于pc/abs的铝制复合体及其注塑方法
CN207657049U (zh) 一种拆分式的蓄电池壳体模具
CN208835111U (zh) 动力电池顶盖
CN206011605U (zh) 一种液体硅胶注塑的密封结构
CN205881999U (zh) 一种电池箱结构
CN204441402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顶封封头
CN203812987U (zh) 方形锂离子电池开口化成临时封口装置
CN207143354U (zh) 一种湿法冶金电积锌阴极板绝缘包边条及其组装结构
CN206933617U (zh) 箱体及拉杆箱
CN207735414U (zh) 一种五金配件连杆的冲孔装置
CN213959043U (zh) 一种电池顶盖
CN203103433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视化的封装设备
CN109778240A (zh) 一种电解铜的极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309270U (zh) 一种电机铸铝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