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1631U -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1631U
CN208831631U CN201821458538.7U CN201821458538U CN208831631U CN 208831631 U CN208831631 U CN 208831631U CN 201821458538 U CN201821458538 U CN 201821458538U CN 208831631 U CN208831631 U CN 208831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ing
shaft
shift fork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585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松林
肖名涛
夏慧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4585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1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1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16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组件内的变速传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双流驱动组件、左驱动组件、换向操作组件及右驱动组件,其中,变速传动组件与差速转向组件连接,差速转向组件与双流驱动组件连接,双流驱动组件与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连接,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与换向操作组件连接,采用HST无级转向与机械式多挡行驶组成动力双流输入,以实现履带两侧差速式转向,转向半径可连续变化,转向精准性;同轴条件下差速动力转向输入,使左右转向输入动力转速相同、转向相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且换向操作组件的左右拨叉轴围绕支撑座对称布置,实现前进与后退一杆操作切换,操作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两履带行驶的履带车辆,当左侧履带与右侧履带出现转速差时,履带车辆即可实现转向。目前常用的驱动方案有电力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等方式,由于机械传动的效率高,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传动方案中,主要有单流传动和双流传动,采用双流(双功率流)输入动力的履带车辆变速器,通常采用两套行星齿轮机构使变速机构输入的动力与转向机构输入的动力并联后汇合,变速机构输入的动力由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或太阳轮输入,转向机构输入的动力由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或齿圈输入,汇合后的动力由行星架输出。在双流传动方案中,若转向输入动力采用无级变速输入,则转向灵活,转向半径可连续变化,转向角速度与转向机构输入的转速成一定比例关系,转向精准,性能优越;在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双流传动方案中,转向操作机构(转向盘或转向拉杆)的转向操作方向不变(如:对转向盘式的转向操作机构,转向盘在前进和后退时均偏向左侧或右侧),以向左操作转向机构为例,前进时,向左操作转向机构,动力汇流后,左侧履带减速,右侧履带加速,履带车辆向左转向,后退时,同样向左操作转向机构,由于倒车时,变速输入动力反向,而转向输入动力方向未变,虽然履带车辆向后行驶,由于转向机构的偏转方向未变,因此导致左侧履带与右侧履带的变化规律未变,即:左侧履带相对前进方向减速,右侧履带相对前进方向加速(即:左侧履带加速倒车,右侧履带减速倒车),履带车辆向右侧倒车行驶;当转向机构向左侧偏转,前进时向左转向而后退时向右转向,进而导致操作困难,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组件内的变速传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双流驱动组件、左驱动组件、换向操作组件及右驱动组件,其中,变速传动组件与差速转向组件连接,差速转向组件与双流驱动组件连接,双流驱动组件与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连接,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与换向操作组件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箱体组件包括主箱体、右副箱体及左副箱体;
变速传动组件中,主箱体上安装有一轴与二轴,一轴上依次空套安装有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及四挡主动齿轮,且在一轴上通过花键配合安装有一二挡花键毂与三四挡花键毂,一轴与一二挡花键毂、三四挡花键毂固接传动,一二挡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一二挡拨叉插入的一二挡结合套,三四挡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三四挡拨叉插入的三四挡结合套,一二挡花键毂与一二挡结合套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三四挡花键毂与三四挡结合套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一二挡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一二挡拨叉插入一二挡结合套的拨槽以限制一二挡结合套的轴向位置,三四挡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三四挡拨叉插入三四挡结合套的拨槽以限制三四挡结合套的轴向位置;二轴上依次设置有与一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一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二挡从动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三挡从动齿轮及与四挡主动齿轮啮合的四挡从动齿轮,动力从二轴的三挡从动齿轮输出;
差速转向组件中,转向轴安装在主箱体上,且转向轴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转向轴另一端设置有右转向齿轮与转向从动齿轮;连接轴安装在转向轴上,并在连接轴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连接轴另一端设置有左转向齿轮;行星齿轮轴固定在差速转向端盖上,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
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的HST输入轴与一轴连接,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的HST输出轴上安装有与转向从动齿轮常啮合的转向主动齿轮;
双流驱动组件中,驱动输入轴安装在右副箱体与左副箱体上,在伸出主箱体外的驱动输入轴上安装有左驱动主动齿轮与右驱动主动齿轮,与三挡从动齿轮常啮合的输入齿轮安装在驱动输入轴中部,左太阳轮安装或直接加工在位于输入齿轮一侧的驱动输入轴上,右太阳轮安装或直接加工在位于输入齿轮另一侧的驱动输入轴上,左驱动主动齿轮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架上,多个左行星齿轮通过左行星齿轮架均布在左太阳轮周围,左齿圈架安装在输入齿轮与左行星齿轮架上,左齿圈架内侧设置有左齿圈,左齿圈架外侧设置有与左转向齿轮常啮合的左转向从动齿轮;右驱动主动齿轮安装在右行星齿轮架上,多个右行星齿轮通过右行星齿轮架均布在右太阳轮周围,右齿圈架安装在输入齿轮与右行星齿轮架上,右齿圈架内侧设置有右齿圈,右齿圈架外侧设置有与右转向齿轮常啮合的右转向从动齿轮;
左驱动组件中,左惰轮空套在左惰轮轴上,左惰轮轴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惰轮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左倒挡输入齿轮与左倒挡输出齿轮安装在左倒挡轴上,左倒挡轴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倒挡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左驱动输出轴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驱动输出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同时在左驱动输出轴上安装有左驱动输出齿轮、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及左驱动花键毂,左驱动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左驱动拨叉插入的左驱动结合套,左驱动花键毂与左驱动结合套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左驱动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左驱动拨叉插入左驱动结合套的拨槽以限制左驱动结合套的轴向位置;左惰轮同时与左驱动主动齿轮常啮合、左倒挡输入齿轮常啮合及左驱动输出齿轮常啮合;
右驱动组件中,右惰轮空套在右惰轮轴上,右惰轮轴一端安装在右副箱体上,右惰轮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右倒挡输出齿轮与右倒挡输入齿轮安装在右倒挡轴上,右倒挡轴一端安装在右副箱体上,右倒挡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右驱动输出轴一端安装在右副箱体上,右驱动输出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同时在右驱动输出轴上安装有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右驱动输出齿轮及右驱动花键毂,右驱动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右驱动拨叉插入的右驱动结合套,右驱动花键毂与右驱动结合套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右驱动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右驱动拨叉插入右驱动结合套的拨槽以限制右驱动结合套的轴向位置;右惰轮同时与右驱动主动齿轮常啮合、右倒挡输出齿轮常啮合及驱动输出齿轮常啮合;
换向组件中,左驱动拨叉安装在左驱动拨叉轴上,右驱动拨叉安装在右驱动拨叉轴上,左驱动拨叉轴和右驱动拨叉轴的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左驱动拨叉轴和右驱动拨叉轴的另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驱动拨叉轴与右驱动拨叉轴通过换向杆连接,换向杆安装在左副箱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二挡花键毂安装在位于一挡主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一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三四挡花键毂安装在位于三挡主动齿轮与四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一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与三挡从动齿轮常啮合的输入齿轮通过内齿啮合安装在驱动输入轴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行星齿轮数量为2、3、4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右行星齿轮数量为2、3、4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驱动花键毂安装在位于左驱动输出齿轮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之间的左驱动输出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右驱动花键毂安装在位于右驱动输出齿轮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之间的右驱动输出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驱动拨叉轴和右驱动拨叉轴通过自锁机构安装在左副箱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换向杆通过支撑座安装在左副箱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进直线行驶
将换向杆向箱体内侧拨动置于前进挡,以带动左驱动拨叉轴左移,右驱动拨叉轴右移;
左驱动拨叉轴左移带动左驱动拨叉左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左移与左驱动输出齿轮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右移带动右驱动拨叉右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右移与右驱动输出齿轮结合;
HST输出轴不旋转,安装在转向轴上的全部齿轮都不旋转,而左转向齿轮与左转向从动齿轮啮合,右转向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啮合,故左转向从动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不旋转,左齿圈与右齿圈不旋转;动力经变速传动至输入齿轮,而后分两路,一路传递至左驱动组件,另一路传递至右驱动组件;
左驱动组件的动力由左太阳轮至左行星齿轮,经左行星齿轮架、左驱动主动齿轮、左惰轮、左驱动输出齿轮、左驱动结合套、左驱动花键毂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驱动左侧履带;
右驱动组件的动力由右太阳轮至右行星齿轮,经右行星齿轮架、右驱动主动齿轮、至右惰轮、右驱动输出齿轮、右驱动结合套、右驱动花键毂传递至右驱动输出轴,驱动右侧履带;
由于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通过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转向轴自锁,履带车辆前进直线行驶;
前进转向行驶
将换向杆向箱体内侧拨动置于前进挡,带动左驱动拨叉轴左移,右驱动拨叉轴右移;
左驱动拨叉轴左移带动左驱动拨叉左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左移与左驱动输出齿轮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右移带动右驱动拨叉右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右移与右驱动输出齿轮结合;
当需要转向时,HST输出轴在液压作用下旋转,HST输出轴驱动安装在转向轴上的全部齿轮旋转,且左转向齿轮、右转向齿轮转速相同、方向相反,由于左转向齿轮与左转向从动齿轮啮合,右转向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啮合,而左转向从动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左齿圈与右齿圈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动力经过双流汇合后使得左行星齿轮架与右行星齿轮架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最终促使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与右驱动输出轴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以使得左侧履带和右侧履带出现转速差,履带车辆前进转向行驶;
后退直线行驶
将换向杆向箱体外侧拨动置于后退挡,带动左驱动拨叉轴右移,右驱动拨叉轴左移;
左驱动拨叉轴右移带动左驱动拨叉右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右移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左移带动右驱动拨叉左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左移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结合;
HST输出轴不旋转,安装在转向轴上的全部齿轮都不旋转,而左转向齿轮与左转向从动齿轮啮合,右转向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啮合,故左转向从动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不旋转,左齿圈与右齿圈不旋转;动力经变速传动至输入齿轮,而后分两路,一路传递至左驱动组件,另一路传递至右驱动组件;
左驱动组件的动力由左太阳轮至左行星齿轮,经左行星齿轮架、左驱动主动齿轮、左惰轮、左倒挡输入齿轮、左倒挡输出齿轮、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左驱动结合套、左驱动花键毂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驱动左侧履带;
右驱动组件的动力由右太阳轮至右行星齿轮,经右行星齿轮架、右驱动主动齿轮、右惰轮、右倒挡输入齿轮、右倒挡输出齿轮、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右驱动结合套、右驱动花键毂传递至右驱动输出轴,驱动右侧履带;
由于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通过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转向轴自锁,履带车辆后退直线行驶;
后退转向行驶
将换向杆向箱体外侧拨动置于后退挡,带动左驱动拨叉轴右移,右驱动拨叉轴左移;
左驱动拨叉轴右移带动左驱动拨叉右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右移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左移带动右驱动拨叉左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左移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结合;
当需要转向时,HST输出轴在液压作用下旋转,HST输出轴驱动安装在转向轴上的全部齿轮旋转,且左转向齿轮、右转向齿轮转速相同、方向相反,由于左转向齿轮与左转向从动齿轮啮合,右转向齿轮与右转向从动齿轮啮合,而左转向从动齿轮和右转向从动齿轮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左齿圈和右齿圈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动力经过双流汇合后使得左行星齿轮架与右行星齿轮架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最终促使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与右驱动输出轴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以使得左侧履带和右侧履带出现转速差,履带车辆后退转向行驶。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HST无级转向与机械式多挡行驶组成动力双流输入,以实现履带两侧差速式转向,转向半径可连续变化,转向精准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差速式转向动力输入,实现在同轴条件下左右转向输入动力转速相同、转向相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3)本实用新型左右拨叉轴围绕支撑座对称布置,实现前进与后退一杆操作切换,操作简单便捷;
4)本实用新型在双流输出后端设置换向操作组件,保证在相同转向条件下转向系统的运动规律不变,以实现换向变速传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变速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差速转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双流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左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右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换向操作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自锁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8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组件B内的变速传动组件P1、差速转向组件P2、双流驱动组件P3、左驱动组件P4、换向操作组件P5及右驱动组件P6,其中,变速传动组件P1与差速转向组件P2连接,差速转向组件P2与双流驱动组件P3连接,双流驱动组件P3与左驱动组件P4、右驱动组件P6连接,左驱动组件P4、右驱动组件P6与换向操作组件P5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箱体组件B包括主箱体B1、右副箱体B2及左副箱体B3;
变速传动组件P1包括一轴S11、二轴S2、一挡主动齿轮G11、二挡主动齿轮G12、三挡主动齿轮G13、四挡主动齿轮G14、一挡从动齿轮G21、二挡从动齿轮G22、三挡从动齿轮G23、四挡从动齿轮G24、一二挡花键毂H11、三四挡花键毂H12、一二挡结合套H21、三四挡结合套H22、一二挡拨叉H31、三四挡拨叉H32、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有孔端盖X31、无孔端盖X32、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挡圈X6、轴套X7及卡环X8,其中,一轴S11两端分别通过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有孔端盖X31上,有孔端盖X31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主箱体B1上,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从左侧输入,一轴S11上依次空套安装有一挡主动齿轮G11、二挡主动齿轮G12、三挡主动齿轮G13及四挡主动齿轮G14,在位于一挡主动齿轮G11与二挡主动齿轮G12之间的一轴S11上通过花键配合安装有一二挡花键毂H11,在位于三挡主动齿轮G13及四挡主动齿轮G14之间的一轴S11上通过花键配合安装有三四挡花键毂H12,一轴S11与一二挡花键毂H11、三四挡花键毂H12固接传动,一二挡花键毂H11上设置有用于一二挡拨叉H31插入的一二挡结合套H21,三四挡花键毂H12上设置有用于三四挡拨叉H32插入的三四挡结合套H22,一二挡花键毂H11与一二挡结合套H21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三四挡花键毂H12与三四挡结合套H22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一二挡结合套H21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一二挡拨叉H31插入一二挡结合套H21的拨槽以限制一二挡结合套H21的轴向位置,三四挡结合套H22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三四挡拨叉H32插入三四挡结合套H22的拨槽以限制三四挡结合套H22的轴向位置;二轴S2两端分别通过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4安装在主箱体B1上,二轴S2上依次设置有一挡从动齿轮G21、二挡从动齿轮G22、三挡从动齿轮G23及四挡从动齿轮G24,动力从二轴S2的三挡从动齿轮G23输出;一轴S11与二轴S2上分别设置有挡圈X6与轴套X7;
差速转向组件P2包括HST输入轴S12、HST输出轴S13、转向轴S3、主动锥齿轮G31、行星齿轮G32、从动锥齿轮G33、左转向齿轮G34、右转向齿轮G35、转向从动齿轮G36、行星齿轮轴P21、连接轴P22、推力轴承X23、滚针轴承X24、有孔端盖X31、无孔端盖X32、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及卡环X8,其中,转向轴S3一端通过推力轴承X23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安装在主箱体B1上,且此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G31,转向轴S3另一端通过推力轴承X23安装在主箱体B1上,且此端设置有右转向齿轮G35与转向从动齿轮G36;连接轴P22通过滚针轴承X24与推力轴承X23安装在转向轴S3上,并在连接轴P22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G31啮合的从动锥齿轮G33,连接轴P22另一端设置有左转向齿轮G34;行星齿轮轴P21固定在差速转向端盖上,行星齿轮G32安装在行星齿轮轴P21上,主动锥齿轮G31、行星齿轮轴P21、行星齿轮G32及从动锥齿轮G33组成反方向传动机构;与转向从动齿轮G36常啮合的转向主动齿轮G25通过花键、卡环X8安装在HST输出轴S13上;
HST输入轴S12与一轴S11连接, HST输出轴S13驱动转向主动齿轮G25,进而驱动转向从动齿轮G36,转向从动齿轮G36驱动转向轴S3,进而驱动右转向齿轮G35、主动锥齿轮G31,由于右转向齿轮G35与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常啮合,右转向齿轮G35转动带动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转动,使得右齿圈架P34转动;
主动锥齿轮G31转动带动行星齿轮G32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G33转动,从动锥齿轮G33带动连接轴P22转动,进而带动左转向齿轮G34,由于行星齿轮轴P21固定在差速转向端盖上,因此从动锥齿轮G33与主动锥齿轮G31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即左转向齿轮G34的转速与右转向齿轮G35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
由于左转向齿轮G34与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常啮合,左转向齿轮G34转动,带动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转动,使得左齿圈架P32转动;
由于左转向齿轮G34的转速与右转向齿轮G35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左齿圈架P32与右齿圈架P34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动力在经过双流驱动汇合后,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与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出现转向差,实现差速转向;
双流驱动组件P3包括驱动输入轴S4、输入齿轮G46、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左行星齿轮G421、右行星齿轮G422、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左太阳轮G441、右太阳轮G442、左齿圈G451、右齿圈G452、左行星齿轮架P31、左齿圈架P32、右行星齿轮架P33、右齿圈架P34、深沟球轴承X21、法兰轴承X22、滚针轴承X24、无孔端盖X32、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及卡环X8,驱动输入轴S4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右副箱体B2与左副箱体B3上,在伸出主箱体B1外的驱动输入轴S4上安装有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和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与三挡从动齿轮G23常啮合的输入齿轮G46通过内齿啮合安装在驱动输入轴S4中部,左太阳轮G441安装或直接加工在位于输入齿轮G46一侧的驱动输入轴S4上,右太阳轮G442安装或直接加工在位于输入齿轮G46另一侧的驱动输入轴S4上,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通过花键、卡环X8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架P31上,左行星齿轮G421通过左行星齿轮架P31均布在左太阳轮G441周围,左行星齿轮G421数量为n(n为2,3,4中的任意一个),左齿圈架P32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输入齿轮G46与左行星齿轮架P31上,左齿圈架P32内侧设置有左齿圈G451,左齿圈架P32外侧设置有与左转向齿轮G34常啮合的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通过花键、卡环X8安装在右行星齿轮架P33上,右行星齿轮G422通过右行星齿轮架P33均布在右太阳轮G442周围,右行星齿轮G422数量为n(n为2,3,4中的任意一个),右齿圈架P34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输入齿轮G46与右行星齿轮架P33上,右齿圈架P34内侧设置有右齿圈G452,右齿圈架P34外侧设置有与右转向齿轮G35常啮合的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
左驱动组件P4包括驱动输入轴S4、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左惰轮轴S51、左惰轮G51、左倒挡轴S61、左倒挡输入齿轮G61、左倒挡输出齿轮G62、左驱动输出轴S71、左驱动输出齿轮G71、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左驱动花键毂H13、左驱动结合套H23、左驱动拨叉H33、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法兰轴承X22、有孔端盖X31、无孔端盖X32、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挡圈X6、轴套X7及卡环X8,左惰轮G51通过轴套X7空套在左惰轮轴S51上,左惰轮轴S51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左副箱体B3上,左惰轮轴S51另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卡环X8安装在主箱体B1上;左倒挡输入齿轮G61与左倒挡输出齿轮G62通过轴套X7安装在左驱换向轴S61上,左倒挡轴S61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左副箱体B3上,左倒挡轴S61另一端通过法兰轴承X22安装在主箱体B1上;左驱动输出轴S71一端通过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有孔端盖X31上,有孔端盖X31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左副箱体B3上,左驱动输出轴S71另一端通过法兰轴承X22安装在主箱体B1上;同时在左驱动输出轴S71上通过轴套X6空套安装有左驱动输出齿轮G71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在位于左驱动输出齿轮G71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之间的左驱动输出轴S71上通过花键配合安装有左驱动花键毂H13,左驱动花键毂H13上设置有用于左驱动拨叉H33插入的左驱动结合套H23,左驱动花键毂H13与左驱动结合套H23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左驱动结合套H23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左驱动拨叉H33插入左驱动结合套H23的拨槽以限制左驱动结合套H23的轴向位置;左惰轮G51与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左倒挡输入齿轮G61、左驱动输出齿轮G71常啮合,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与左倒挡输出齿轮G62常啮合;
右驱动组件P6包括驱动输入轴S4、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右惰轮轴S52、右惰轮G52、右倒挡轴S62、右倒挡输出齿轮G63、右倒挡输入齿轮G64、右驱动输出轴S72、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右驱动输出齿轮G74、右驱动花键毂H14、右驱动结合套H24、右驱动拨叉H34、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法兰轴承X22、有孔端盖X31、无孔端盖X32、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挡圈X6、轴套X7及卡环X8,右惰轮G52通过轴套X7空套在右惰轮轴S52上,右惰轮轴S52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右副箱体B2上,右惰轮轴S52另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卡环X8安装在主箱体B1上;右倒挡输出齿轮G63与右倒挡输入齿轮G64通过轴套X7安装在右倒挡轴S62上,右倒挡轴S62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无孔端盖X32上,无孔端盖X32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在右副箱体B2上,右倒挡轴S62另一端通过法兰轴承X22安装在主箱体B1上;右驱动输出轴S72一端通过油封X1、深沟球轴承X21安装在有孔端盖X31上,有孔端盖X31通过紧固螺钉X4、密封垫X5安装右副箱体B2上,右驱动输出轴S72另一端通过法兰轴承X22安装在主箱体B1上;同时在右驱动输出轴S72上通过轴套X6空套安装有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与右驱动输出齿轮G74,在位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与右驱动输出齿轮G74之间的右驱动输出轴S72上通过花键配合安装有右驱动花键毂H14,右驱动花键毂H14上设置有用于右驱动拨叉H34插入的右驱动结合套H24,右驱动花键毂H14与右驱动结合套H24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动,右驱动结合套H24外部周向设置有拨槽,右驱动拨叉H34插入右驱动结合套H24的拨槽以限制右驱动结合套H24的轴向位置;右惰轮G52与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右倒挡输入齿轮G64、右驱动输出齿轮G74常啮合,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与右倒挡输出齿轮G63常啮合;
换向组件P5包括左驱动花键毂H13、右驱动花键毂H14、左驱动结合套H23、右驱动结合套H24、左驱动拨叉H33、右驱动拨叉H34、左驱动拨叉轴H41、支撑座H42、换向杆H43、右驱动拨叉轴H44、自锁机构Z及密封圈X9,左驱动拨叉H33安装在左驱动拨叉轴H41上,右驱动拨叉H34安装在右驱动拨叉轴H44上,左驱动拨叉轴H41与右驱动拨叉轴H44通过自锁机构Z、密封圈X9安装在主箱体B1和左副箱体B3上,左驱动拨叉轴H41与右驱动拨叉轴H44通过换向杆H43连接,换向杆H43通过支撑座H42安装在左副箱体B3上。
自锁机构Z包括自锁螺栓Z1、自锁力调节螺栓Z2、自锁弹簧Z3、自锁钢球Z4及自锁座Z5,自锁座Z5通过自锁螺栓Z1安装在箱体B1上,自锁力调节螺栓Z2、自锁弹簧Z3、自锁钢球Z4安装在自锁座Z5上,旋转自锁力调节螺栓Z2用于调节自锁压力,当左驱动拨叉轴H41、右驱动拨叉轴H44,在空挡、前进挡、倒车挡时,自锁钢球Z4落入左驱动拨叉轴H41、右驱动拨叉轴H44的环槽中,实现自锁,防止自动跳挡。
1)动力传动路线:
一挡:一二挡拨叉H31带动一二挡结合套H21左移,动力由一轴S11经一二挡花键毂H31传递至一二挡结合套H21、一挡主动齿轮G11、一挡从动齿轮G21传递至二轴S2,从三挡从动齿轮G23输出;
二挡:一二挡拨叉H31带动一二挡结合套H21右移,动力由一轴S11经一二挡花键毂H31传递至一二挡结合套H21、二挡主动齿轮G12、二挡从动齿轮G24传递至二轴S2,从三挡从动齿轮G23输出;
三挡:三四挡拨叉H32带动三四挡结合套H22左移,动力由一轴S11经三四挡花键毂H12传递至三四挡结合套H22、三挡主动齿轮G13,由三挡从动齿轮G23输出;
四挡:三四挡拨叉H32带动三四挡结合套H22右移,动力由一轴S11经三四挡花键毂H12传递至三四挡结合套H22、四挡主动齿轮G14、四挡从动齿轮G24传递至二轴S2,从三挡从动齿轮G23输出;
2)前进直线行驶
前进行驶时,换向杆H43向箱体内侧拨动,置于前进挡,以带动左驱动拨叉轴H41左移,右驱动拨叉轴H44右移;
左驱动拨叉轴H41左移带动左驱动拨叉H33左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H23左移与左驱动输出齿轮G71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H44右移带动右驱动拨叉H34右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H24右移与右驱动输出齿轮G74结合;
HST输出轴S13不旋转,由于HST输出轴S13不旋转,安装在转向轴S3上的全部齿轮都不旋转,而左转向齿轮G34与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啮合,右转向齿轮G35与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啮合,故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和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不旋转,左齿圈G451与右齿圈G452不旋转;动力经变速传动至输入齿轮G46,而后分两路,一路传递至左驱动组件P4,另一路传递至右驱动组件P6;
左驱动组件P4的动力由左太阳轮G441至左行星齿轮G421,经左行星齿轮架P31、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左惰轮G51、左驱动输出齿轮G71、左驱动结合套H23、左驱动花键毂H13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S71,驱动左侧履带;
右驱动组件P6的动力由右太阳轮G442至右行星齿轮G422,经右行星齿轮架P33、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至右惰轮G52、右驱动输出齿轮G74、右驱动结合套H24、右驱动花键毂H14传递至右驱动输出轴S72,驱动右侧履带;
由于左转向齿轮G34与右转向齿轮G35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通过左转向齿轮G34与右转向齿轮G35作用在转向轴S3上的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转向轴S3自锁,履带车辆前进直线行驶;
3)前进转向行驶
将换向杆H43向箱体内侧拨动,置于前进挡,带动左驱动拨叉轴H41左移,右驱动拨叉轴H44右移;
左驱动拨叉轴H41左移带动左驱动拨叉H33左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H23左移与左驱动输出齿轮G71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H44右移带动右驱动拨叉H34右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H24右移与右驱动输出齿轮G74结合;
当需要转向时,控制HST输出轴S13在液压作用下旋转,HST输出轴S13驱动安装在转向轴S3上的全部齿轮旋转,左转向齿轮G34与右转向齿轮G35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由于左转向齿轮G34与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啮合,右转向齿轮G35与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啮合,而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与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左齿圈G451与右齿圈G452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动力经过双流汇合后使得左行星齿轮架P31与右行星齿轮架P33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最终促使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S71与右驱动输出轴S72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以使得左侧履带和右侧履带出现转速差,履带车辆前进转向行驶;
4)后退直线行驶
将换向杆H43向箱体外侧拨动,置于后退挡,带动左驱动拨叉轴H41右移,右驱动拨叉轴H44左移;
左驱动拨叉轴H41右移带动左驱动拨叉H33右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H23右移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H44左移带动右驱动拨叉H34左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H24左移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结合;
HST输出轴S13不旋转,由于HST输出轴S13不旋转,安装在转向轴S3上的全部齿轮都不旋转,而左转向齿轮G34与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啮合,右转向齿轮G35与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啮合,故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和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不旋转,左齿圈G451与右齿圈G452不旋转;动力经变速传动至输入齿轮G46,而后分两路,一路传递至左驱动组件P4,另一路传递至右驱动组件P6;
左驱动组件P4的动力由左太阳轮G441至左行星齿轮G421,经左行星齿轮架P31、左驱动主动齿轮G411、左惰轮G51、左倒挡输入齿轮G61、左倒挡输出齿轮G62、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左驱动结合套H23、左驱动花键毂H13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S71,驱动左侧履带;
右驱动组件P6的动力由右太阳轮G442至右行星齿轮G422,经右行星齿轮架P33、右驱动主动齿轮G412、右惰轮G52、右倒挡输入齿轮G64、右倒挡输出齿轮G63、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右驱动结合套H24、右驱动花键毂H14传递至右驱动输出轴S72,驱动右侧履带;
由于左转向齿轮G34与右转向齿轮G35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通过左转向齿轮G34与右转向齿轮G35作用在转向轴S3上的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转向轴S3自锁,履带车辆后退直线行驶;
5)后退转向行驶
将换向杆H43向箱体外侧拨动,置于后退挡,带动左驱动拨叉轴H41右移,右驱动拨叉轴H44左移;
左驱动拨叉轴H41右移带动左驱动拨叉H33右移,进而带动左驱动结合套H23右移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2结合;
右驱动拨叉轴H44左移带动右驱动拨叉H34左移,进而带动右驱动结合套H24左移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G73结合;
当需要转向时,HST输出轴S13在液压作用下旋转,HST输出轴S13驱动安装在转向轴S3上的全部齿轮旋转,且左转向齿轮G34与右转向齿轮G35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由于左转向齿轮G34与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啮合,右转向齿轮G35与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啮合,而左转向从动齿轮G431和右转向从动齿轮G432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故左齿圈G451和右齿圈G452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动力经过双流汇合后使得左行星齿轮架P31与右行星齿轮架P33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最终促使传递至左驱动输出轴S71与右驱动输出轴S72的转速一个升高而另一个降低,以使得左侧履带和右侧履带出现转速差,履带车辆后退转向行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组件内的变速传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双流驱动组件、左驱动组件、换向操作组件及右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如下:
箱体组件包括主箱体、右副箱体及左副箱体;
变速传动组件中,主箱体上安装有一轴与二轴,一轴上依次空套安装有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及四挡主动齿轮,且在一轴上安装有一二挡花键毂与三四挡花键毂,一二挡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一二挡拨叉插入的一二挡结合套,三四挡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三四挡拨叉插入的三四挡结合套,一二挡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用于一二挡拨叉插入的拨槽,三四挡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用于三四挡拨叉插入的拨槽;二轴上依次设置有与一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一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二挡从动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三挡从动齿轮及与四挡主动齿轮啮合的四挡从动齿轮;
差速转向组件中,转向轴安装在主箱体上,且转向轴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转向轴另一端设置有右转向齿轮与转向从动齿轮;连接轴安装在转向轴上,并在连接轴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连接轴另一端设置有左转向齿轮;行星齿轮轴固定在差速转向端盖上,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
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的HST输入轴与一轴连接,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的HST输出轴上安装有与转向从动齿轮常啮合的转向主动齿轮;
双流驱动组件中,驱动输入轴安装在右副箱体与左副箱体上,在伸出主箱体外的驱动输入轴上安装有左驱动主动齿轮与右驱动主动齿轮,与三挡从动齿轮常啮合的输入齿轮安装在驱动输入轴中部,左太阳轮安装或直接加工在位于输入齿轮一侧的驱动输入轴上,右太阳轮安装或直接加工在位于输入齿轮另一侧的驱动输入轴上,左驱动主动齿轮安装在左行星齿轮架上,多个左行星齿轮通过左行星齿轮架均布在左太阳轮周围,左齿圈架安装在输入齿轮与左行星齿轮架上,左齿圈架内侧设置有左齿圈,左齿圈架外侧设置有与左转向齿轮常啮合的左转向从动齿轮;右驱动主动齿轮安装在右行星齿轮架上,多个右行星齿轮通过右行星齿轮架均布在右太阳轮周围,右齿圈架安装在输入齿轮与右行星齿轮架上,右齿圈架内侧设置有右齿圈,右齿圈架外侧设置有与右转向齿轮常啮合的右转向从动齿轮;
左驱动组件中,左惰轮空套在左惰轮轴上,左惰轮轴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惰轮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左倒挡输入齿轮与左倒挡输出齿轮安装在左倒挡轴上,左倒挡轴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倒挡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左驱动输出轴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驱动输出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同时在左驱动输出轴上安装有左驱动输出齿轮、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及左驱动花键毂,左驱动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左驱动拨叉插入的左驱动结合套,左驱动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用于左驱动拨叉插入拨槽;左惰轮同时与左驱动主动齿轮常啮合、左倒挡输入齿轮常啮合及左驱动输出齿轮常啮合;
右驱动组件中,右惰轮空套在右惰轮轴上,右惰轮轴一端安装在右副箱体上,右惰轮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右倒挡输出齿轮与右倒挡输入齿轮安装在右倒挡轴上,右倒挡轴一端安装在右副箱体上,右倒挡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右驱动输出轴一端安装右副箱体上,右驱动输出轴另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同时在右驱动输出轴上安装有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右驱动输出齿轮及右驱动花键毂,右驱动花键毂上设置有用于右驱动拨叉插入的右驱动结合套,右驱动结合套外部周向设置有用于右驱动拨叉插入的拨槽;右惰轮同时与右驱动主动齿轮常啮合、右倒挡输出齿轮常啮合及驱动输出齿轮常啮合;
左驱动拨叉安装在换向组件的左驱动拨叉轴上,右驱动拨叉安装在换向组件的右驱动拨叉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二挡花键毂安装在位于一挡主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一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三四挡花键毂安装在位于三挡主动齿轮与四挡主动齿轮之间的一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三挡从动齿轮常啮合的输入齿轮通过内齿啮合安装在驱动输入轴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行星齿轮数量为2、3、4中的任意一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右行星齿轮数量为2、3、4中的任意一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驱动花键毂安装在位于左驱动输出齿轮与左驱动倒挡输出齿轮之间的左驱动输出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右驱动花键毂安装在位于右驱动输出齿轮与右驱动倒挡输出齿轮之间的右驱动输出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驱动拨叉轴和右驱动拨叉轴通过自锁机构安装在左副箱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换向组件中,左驱动拨叉轴和右驱动拨叉轴的一端安装在主箱体上,左驱动拨叉轴和右驱动拨叉轴的另一端安装在左副箱体上,左驱动拨叉轴与右驱动拨叉轴通过换向杆连接,换向杆安装在左副箱体上。
CN201821458538.7U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31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8538.7U CN208831631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8538.7U CN208831631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1631U true CN208831631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5853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31631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1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9851A (zh) * 2018-09-06 2019-01-04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双流转向的履带车辆变速传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9851A (zh) * 2018-09-06 2019-01-04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双流转向的履带车辆变速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8989B (zh) 直控式履带车辆用无级变速器
CN105151120B (zh) 一种双动力输入式履带车辆变速器
EP0636814B1 (en) A mechnical transmission for drive wheels, especialy for mobile work machines
CN206468767U (zh) 一种履带式收割机用比例转向式变速器
CN105042049B (zh) 一种双动力输入式内置制动装置的履带车辆变速器
CN108999949A (zh) 一种差速转向的履带车辆变速传动装置
CN109058412A (zh) 一种履带车辆双流转向的变速传动方法
US10856467B2 (en) Autonomous mower cutting systems
CN208831631U (zh)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双流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
CN106741170B (zh) 一种履带式收割机用变速器
CN106594221B (zh) 一种履带式收割机用比例转向式变速器
CN106594260B (zh) 一种用于履带装备的免操作离合器换挡式变速器
CN109139851A (zh) 一种双流转向的履带车辆变速传动装置
CN108843787A (zh) 一种用于履带运输车的变速传动装置
CN208793533U (zh) 一种动力双流输入的履带车辆变速器
CN110104060A (zh) 一种两履带驱动拖拉机比例式转向装置
CN206456435U (zh) 一种履带式收割机用变速器
CN108843788B (zh) 一种履带车辆置有倒挡的变速控制方法
CN206468799U (zh) 一种用于履带装备的免操作离合器换挡式变速器
CN108825740A (zh) 一种后置倒挡的履带车辆变速器
CN208793551U (zh)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双流驱动变速传动装置
CN108916346B (zh) 一种用于履带运输车的变速传动方法
CN106741171B (zh) 液控比例差速传动方法
CN106870692B (zh) 双输出取力方法
CN106809276B (zh) 液控差速转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