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7960U -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7960U
CN208827960U CN201821172290.8U CN201821172290U CN208827960U CN 208827960 U CN208827960 U CN 208827960U CN 201821172290 U CN201821172290 U CN 201821172290U CN 208827960 U CN208827960 U CN 208827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squab panel
panel ontology
back wall
wal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22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罗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ate Times Carbon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ate Times Carbon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ate Times Carbon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ate Times Carbon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722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7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7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7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其中,该后围板连接结构包括: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其中,后围板本体设置于车身后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后围板本体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一紧固件相配合,以在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与车身骨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并在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相配合,实现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第二密封胶层,进一步保证了后围板本体与车身固件的密封连接。

Description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轻量化是提高汽车动力性,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轻量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大车企推出了各种极致轻量化的汽车车身构造。但是,白车身后围板装置依然保留着传统汽车的技术形态,如:钣金冲压件内外板焊接加钣金加强梁、铝合金冲压件内外板焊接加铝合金加强梁,再加上内外饰专业的底护板装置及地毯总成装置,这就造成了后围板与车身骨架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后围板与车身连接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包括: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其中,后围板本体设置于车身后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后围板本体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一紧固件相配合,以在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与车身骨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胶槽,第一胶槽用以限制第一密封胶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第二紧固件从第一紧固件中脱出的第二密封胶层。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的第一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第二紧固件的第一防护套。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二连接部涂覆有第三密封胶层,第二连接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紧固件,后围板本体通过第四紧固件与第三紧固件相配合,以在第三密封胶层固化前与车身骨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胶槽,第二胶槽用以限制第三密封胶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第四紧固件从第三紧固件中脱出的第四密封胶层。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的第二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第四紧固件的第二防护套。
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为复合材料的单层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并在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相配合,实现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第二密封胶层,以防止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滑脱,进一步保证了后围板本体与车身固件的密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钣金件焊接或者铝合金焊接与焊缝密封胶相结合的连接方式而言,简化了装配流程、优化了装配工艺,并节省了作业时间与劳动力成本。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
由于后围板连接结构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后围板连接结构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的B-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后围板连接结构包括:后围板本体1和车身骨架2。其中,后围板本体1设置于车身后部,并且,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第一连接部A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a,第一连接部A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3,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第一紧固件3相配合以在第一密封胶层a固化前与车身骨架2相连接。
具体而言,后围板本体1可装设于车身后部,其与车身骨架2位于车身后部的部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后围板本体1可以由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粘接在一起的地毯层、第一金属层、第一复合材料层、第二金属层、第二复合材料层、第三金属层和耐磨层。每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定。地毯层可以选用以无纺布和PET泡沫材质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加工而成。耐磨层可以选用耐石子冲击的原料加工而成。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可以由具有一定刚强度的轻质金属制作而成,例如由铝、镁、钛、铝合金及铝镁合金等材料制成的具有微孔结构的金属片。优选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材质均为微孔铝箔。第二金属层可以由具有一定刚强度的轻质金属制作成的金属片,优选的,第二金属层为铝箔隔层。
第一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复合材料层的材质为低密度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WRT),其中,LWRT中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PP)与长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重量比例为(25-40)%。
具体实施时,后围板本体1可以选用德国劳士领的复合三明治原材料板材Stratura Hybrid Type1加工而成。由于该Stratura Hybrid Type1原材料板材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在料厚为4~17mm时,其弯曲模量为4900~740Mpa、弯曲强度为118~11Mpa、拉伸模量为5700~1100Mpa、拉伸强度为85~16Mpa,并且,该材料还具有较强的隔热、吸音与阻燃能力,因此,由该材料制成的后围板本体1也具有相应的优异性能,仅使用单层的StraturaHybrid Type1材料板即可具有吸音、降噪、隔热的功能,即可以替代传统的钣金或铝合金、隔热层零件、吸音层零件、填充快和装饰件的多层组合板,无需附加隔音隔热层零部件,可节约成本、降低重量、简化装配工艺。制作后围板本体1时,根据需要选用一定形状、尺寸的原材料板材,通过模压成型工艺热料冷模以制出不等料厚的零件,例如开一副热压模模具,通过5分钟热压成型,再切边钻孔,镶入嵌件,即可完成后围板本体1的制作,制成的后围板本体1具有底部抗冲击、隔音、隔热、隔水、阻燃和无气味等优异性能、并对白车身扭转刚度碰撞性能具有很大的贡献。
参见图4,第一连接部A可以为后围板本体1仅与车身骨架2的一侧相连接的位置,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一侧之间可以有多个第一连接部A,在该部位,后围板本体1叠置于车身骨架2上方,基于后围板本体1的材质,在第一连接部A可以通过涂覆第一密封胶层a实现该处的密封,由于第一密封胶层a的固化需要时间,在其固化前,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之间难以实现紧固,因此,在第一连接部A的预设位置处开设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穿设于该安装孔的第二紧固件4与夹设在第一连接部A中的第一紧固件3相配合,实现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预紧固,待第一密封胶层a中的密封粘接剂完全固化后,结合紧固件的紧固作用协同对第一连接部A起固定作用,实现了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之间的第一道密封。
具体实施时,第一密封胶层a的中间区域的附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3可以一端夹设在第一安装孔两侧,另一端嵌入车身骨架2上的安装孔中,该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其中,第一紧固件3可以为套筒、螺母等,第二紧固件4可以为螺栓,例如六角螺栓与平垫圈的组合件。
为了防止第二紧固件4受外力作用遭到破坏,后围板本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第二紧固件4的第一防护套c,第一防护套c可以包括筒体和连接在筒体上方的盖帽,盖帽中部开设有与筒体内径相当的开口,以供穿设第二紧固件4。第一防护套c可以选用具有较强刚度的材料,例如双相钢、复相钢、马氏体钢及硼钢等。安装时,螺栓可以套设于预先嵌入第一安装孔中的第一防护套c中,再经嵌设在车身骨架2中的第一紧固件3,即可实现紧固。
继续参见图4,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第一连接部A设置有第一胶槽5,第一胶槽5用以限制第一密封胶层a的厚度。具体的,第一胶槽5的尺寸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确定,第一胶槽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部A位于第一安装孔两侧的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胶槽5。
为了防止第一紧固件3与第二紧固件4之间由于密封不良而导致的两者之间产生滑脱的现象,第一紧固件3与第二紧固件4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第二紧固件4从第一紧固件3中脱出的第二密封胶层(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5,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第二连接部B涂覆有第三密封胶层b,第二连接部B预设位置处还夹设有第三紧固件8,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四紧固件6与第三紧固件8相配合,以在第三密封胶层b固化前与车身骨架2相连接。
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B可以为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位置。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另一侧之间可以有多个第二连接部B或多个第一连接部A。基于后围板本体1的材质,在第二连接部B可以通过涂覆第三密封胶层b实现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在该处的密封,由于第三密封胶层b的固化需要时间,在其固化前,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之间难以实现紧固,因此,在第二连接部B的预设位置处开设第二安装孔,并通过穿设过该安装孔的第四紧固件6与夹设在第二连接部B中的第三紧固件8相配合,实现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预紧固,待第三密封胶层b中的密封粘接剂完全固化后,结合紧固件的紧固作用协同对第二连接部B起固定作用,实现了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之间的第二道密封。显然,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之间的密封固定,可以在第二连接部B开设多个第二安装孔,相应的,设置多个第三紧固件8和多个第四紧固件6,通过第三密封胶层b与多个紧固件的协同作用实现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密封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三密封胶层b的中间区域的附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三紧固件8可以一端夹设在第二安装孔两侧,另一端嵌入车身骨架2上的安装孔中,该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配合。其中,第三紧固件8可以为套筒、螺母等,第四紧固件6可以为螺栓,例如六角螺栓与平垫圈的组合件。
为了防止第四紧固件6受外力作用遭到破坏,后围板本体1上的第二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第四紧固件6的第二防护套d。第二防护套d可以包括筒体和连接在筒体上方的盖帽,盖帽中部开设有与筒体内径相当的开口,以供穿设第四紧固件6。第二防护套d可以选用具有较强刚度的材料,例如双相钢、复相钢、马氏体钢及硼钢等。安装时,第四紧固件6可以套设于预先嵌入第二安装孔中的第二防护套d中,再经嵌设在车身骨架2中的第三紧固件8,即可实现紧固。
继续参见图5,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第二连接部B设置有第二胶槽7,第二胶槽7用以限制第三密封胶层b的厚度。具体的,第二胶槽7的尺寸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确定,第二胶槽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可以在第二连接部B位于第二安装孔两侧的区域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胶槽7。
为了防止第三紧固件8与第四紧固件6之间由于密封不良而导致的两者之间产生滑脱的现象,第三紧固件8与第四紧固件6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第四紧固件6从第三紧固件8中脱出的第四密封胶层。
参见图6,在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连接的部位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A和/多个第二连接部B,各第一连接部A和/各第二连接部B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胶层a和第三密封胶层b填充的密封粘结剂为聚氨酯结构胶和环氧树脂结构胶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选用陶氏的2850S系列的双组分聚氨酯结构胶。第二密封胶层和第四密封胶层中填充的密封粘结剂为焊缝密封胶,例如聚氨酯密封胶。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通过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并在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相配合,实现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第二密封胶层,以防止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滑脱,进一步保证了后围板本体与车身固件的密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钣金件焊接或者铝合金焊接与焊缝密封胶相结合的连接方式而言,简化了装配流程、优化了装配工艺,并节省了作业时间与劳动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后围板连接结构。
由于后围板连接结构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后围板连接结构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板本体(1)和车身骨架(2);其中,
所述后围板本体(1)设置于车身后部,所述后围板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2)的第一连接部(A)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a),所述第一连接部(A)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3),所述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所述第一紧固件(3)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层(a)固化前与所述车身骨架(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A)设置有第一胶槽(5),所述第一胶槽(5)用以限制所述第一密封胶层(a)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件(3)与所述第二紧固件(4)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所述第二紧固件(4)从所述第一紧固件(3)中脱出的第二密封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板本体(1)的第一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所述第二紧固件(4)的第一防护套(c)。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板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2)的第二连接部(B)之间涂覆有第三密封胶层(b),所述第二连接部(B)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紧固件(8),所述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四紧固件(6)与所述第三紧固件(8)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三密封胶层(b)固化前与所述车身骨架(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B)设置有第二胶槽(7),所述第二胶槽(7)用以限制所述第三密封胶层(b)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紧固件(8)与所述第四紧固件(6)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所述第四紧固件(6)从所述第三紧固件(8)中脱出的第四密封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板本体(1)的第二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所述第四紧固件(6)的第二防护套(d)。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板本体(1)为复合材料的单层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
CN201821172290.8U 2018-07-23 2018-07-23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8827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2290.8U CN208827960U (zh) 2018-07-23 2018-07-23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2290.8U CN208827960U (zh) 2018-07-23 2018-07-23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7960U true CN208827960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2290.8U Active CN208827960U (zh) 2018-07-23 2018-07-23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7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2174B1 (en) Structural support
US6207244B1 (en) Structural element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CN101678865B (zh) 运输车辆用复合材料整体式车身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128021A (ja) 車両ボデ―用の複合部材
EP1955899A1 (en)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 for vehicle
US20100327630A1 (en) Side structure of a vehicle
WO2010012348A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bauteils aus kunststoff,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s verbundbauteil und verwendung eines solchen
CN107107969B (zh) 复合地板、包含这种地板的车辆、该地板的制造方法和该车辆的制造方法
KR100394541B1 (ko) 자동차 차체 요소와 같은 평면 복합체
US8087719B2 (en) Sandwich panel
US20140159425A1 (en) Composite vehicle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CN209258263U (zh) 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
DE102011000450A1 (de) Träger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räger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KR20030082840A (ko) 자동차 프레임의 사이드 멤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6150287A (en) Vehicle headliner with burlap layers
CN208827960U (zh)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CN109131593A (zh) 地板及包括该地板的汽车
KR20230036150A (ko) 자동차용 충돌 에너지 흡수 부품, 당해 자동차용 충돌 에너지 흡수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CN208827957U (zh) 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8802060U (zh) 行李箱地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JP2007513836A (ja) 自己支持型車体部品
CN104527809B (zh) 一种双层密封的客车发动机罩
CN114889700A (zh) 一种梁体、顶盖及车辆
US20180141592A1 (en) Integral component of a motor vehicle frame
US7234387B2 (en) Face wall for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