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9968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9968U
CN208819968U CN201821509957.9U CN201821509957U CN208819968U CN 208819968 U CN208819968 U CN 208819968U CN 201821509957 U CN201821509957 U CN 201821509957U CN 208819968 U CN208819968 U CN 208819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unit
auxiliary section
battery
interconnecting piece
battery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99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传炼
高汉卿
胡晓玮
黄仰枝
蔡圣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99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9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9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9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第一汇流构件以及盖板,第一汇流构件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汇流构件包括第一配合部;盖板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配合部,主体部设置于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及第一汇流构件的上侧,第二配合部连接于第一配合部。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的连接,盖板可直接固定于电池模组中的汇流构件,无需在盖板和电池之间设置连接构件,从而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通常包括多个电池以及设置在电池上侧的汇流构件,而汇流构件将所述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实现串并联。同时,为了保护电池和汇流构件,电池模组还在电池的上侧设置盖板;而现有技术通常在电池和盖板之间设置连接构件,从而将盖板固定到电池上,但这样会导致盖板的固定机构复杂,降低装配效率,同时,连接构件也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影响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能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第一汇流构件以及盖板,第一汇流构件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汇流构件包括第一配合部;盖板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配合部,主体部设置于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及第一汇流构件的上侧,第二配合部连接于第一配合部。
第一汇流构件包括第一汇流条和设置于第一汇流条的第一绝缘体,第一配合部设置于第一绝缘体上侧。优选地,第一绝缘体和第一配合部为一体构件。
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固定于第一电池单元,第二连接部固定于第二电池单元,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绝缘体至少包覆第三连接部的一部分。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三电池单元,第三电池单元位于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之间,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三电池单元的上侧。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四电池单元和第二汇流构件,第一电池单元位于第三电池单元和第四电池单元之间。第二汇流构件包括第二汇流条和设置于第二汇流条的第二绝缘体。第二汇流条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以及第六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固定于第四电池单元,第五连接部固定于第三电池单元且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第六连接部连接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且位于第三连接部下侧。第二绝缘体将第二汇流条和第一汇流条隔开。
第一配合部卡接于第二配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一突部,第一突部位于第一臂部的靠近第二配合部的一侧;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臂部和第二突部,第二臂部连接于主体部下侧,第二突部位于第二臂部的靠近第一配合部的一侧;第一突部位于第二突部的上侧且与第二突部上下贴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主体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基体区和第一延伸区,第一基体区贴合于主体部且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一延伸区位于第一基体区下侧,且第一延伸区和第一基体区围成凹部。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卡接区、第二卡接区以及第二延伸区,第一卡接区位于主体部上侧,第二延伸区与第一卡接区相连且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卡接区位收容于凹部并与第二延伸区相连。优选地,第一配合部在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将凹部露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的连接,盖板可直接固定于电池模组中的汇流构件,无需在盖板和电池之间设置连接构件,从而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池模组的分解图。
图3为电池和汇流构件的装配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第一汇流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盖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5圆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第一汇流构件和盖板的装配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为图8的第一汇流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第二配合部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汇流构件和盖板的装配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第一汇流构件的分解图。
图14为图12的第二汇流构件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池 32第二配合部
11第一电池单元 321第二臂部
12第二电池单元 322第二突部
13第三电池单元 323第一卡接区
14第四电池单元 324第二卡接区
2第一汇流构件 325第二延伸区
21第一配合部 4第二汇流构件
211第一臂部 41第二汇流条
212第一突部 411第四连接部
213第一基体区 412第五连接部
214第一延伸区 413第六连接部
22第一汇流条 42第二绝缘体
221第一连接部 H1第一通孔
222第二连接部 H2第二通孔
223第三连接部 T1正极端子
23第一绝缘体 T2负极端子
3盖板 R1凹部
31主体部 R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电池1、框架、汇流构件及盖板3。电池1为多个并依次排列,各电池1在顶部设有两个电极端子,即正极端子T1和负极端子T2。汇流构件将所述多个电池1电连接(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以实现多个电池1的充放电。框架(未示出)用于收容和固定所述多个电池1。盖板3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池3的上侧。
参照图3和图4,汇流构件包括设有第一配合部21的第一汇流构件2,第一汇流构件2可为一个或多个,各第一汇流构件2电连接多个电池1。
以一个第一汇流构件2为例,该第一汇流构件2可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1和第二电池单元12,其中,第一电池单元1由一个或多个电池1组成,第二电池单元12由一个或多个电池1组成。该第一汇流构件2可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1的负极端子T2和第二电池单元12的正极端子T1,以将第一电池单元11和第二电池单元12串联。当然,该第一汇流构件2也可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1的正极端子T1和第二电池单元12的正极端子T1,以将第一电池单元11和第二电池单元12并联。
参照图5至图7,盖板3包括主体部3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31的第二配合部32,主体部31位于所述多个电池1和第一汇流构件2的上侧,且第二配合部32连接于第一配合部21。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二配合部32和第一配合部21的连接,盖板3可直接固定于电池模组中的汇流构件,无需在盖板3和电池1之间设置连接构件,从而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参照图5,主体部31具有凹槽R2,第一汇流构件2及所述多个电池的电极端子收容于凹槽R2内。凹槽R2可为电极端子、第一汇流构件2及第二配合部32提供空间,从而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高度,提高能量密度。主体部31由绝缘材料制成。
第一汇流构件2包括第一汇流条22和设置于第一汇流条22的第一绝缘体23,第一配合部21设置于第一绝缘体23上侧。第一汇流条22通常由铝或铜制成,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极端子。
第一绝缘体23和第一配合部21为一体构件,且第一绝缘体23和第一配合部21可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与第一汇流条22连为一体。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汇流条22包括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以及第三连接部223,第一连接部221固定于第一电池单元11,第二连接部222固定于第二电池单元12,第三连接部223连接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第一绝缘体23至少包覆第三连接部223的一部分。当第一电池单元11由多个电池1组成时,第一连接部221将第一电池单元11的多个电池1并联;当第二电池单元12由多个电池1组成时,第二连接部222将第二电池单元12的多个电池1并联。
第一电池单元11和第二电池单元12之间设有第三电池单元13(第三电池单元13由一个或多个电池1组成),第一绝缘体23位于第三电池单元13的上侧。通过设置第三电池单元13,可以增大第三连接部223延伸的长度,以便于在第三连接部223上注塑第一绝缘体23和第一配合部21。另外,第一绝缘体23还可将第三连接部223与第三电池单元13的电极端子隔开。
参照图2,汇流构件还可包括不设置第一配合部21的第二汇流构件4,第一汇流构件2和第二汇流构件4共同将所有的电池1连接在一起。
在本申请的电池模组中,第一配合部21卡接于第二配合部32。卡接结构成型简单,拆装方便。
参照图4至图7,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一臂部211和第一突部212,第一臂部211连接于第一绝缘体23,第一突部212位于第一臂部211的靠近第二配合部32的一侧。第二配合部32包括第二臂部321和第二突部322,第二臂部321连接于主体部31下侧,第二突部322位于第二臂部321的靠近第一配合部21的一侧。第一突部212位于第二突部322的上侧且与第二突部322上下贴合。第一突部212和第二突部322上下卡接,从而将盖板3和第一汇流构件2连接一起。
其中,为了便于装配,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32具有弹性,第一突部212和第二突部322也可设置导向斜面。
优选地,第二配合部32与主体部31一体成型。
参照图8至图11,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32的结构。
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主体部31具有第一通孔H1。参照图9,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一基体区213和第一延伸区214,第一基体区213贴合于主体部31且具有第二通孔H2,第二通孔H2与第一通孔H1连通;第一延伸区214位于第一基体区213下侧,且第一延伸区214和第一基体区213围成凹部R1。参照图10,第二配合部32包括第一卡接区323、第二卡接区324以及第二延伸区325,第一卡接区323位于主体部31上侧,第二延伸区325与第一卡接区323相连且穿过第一通孔H1和第二通孔H2,第二卡接区324位收容于凹部R1并与第二延伸区325相连。
装配时,将主体部31的第一通孔H1与第一基体区213的第二通孔H2对齐,然后将第二配合部32插入第一通孔H1和第二通孔H2;第二卡接区324为弹性的倒扣结构,插入第一通孔H1和第二通孔H2时收缩,当第二卡接区324进入凹部R1后张开,从而将主体部31和第一基体区213夹持在第一卡接区323和第二卡接区324之间。
第一配合部21在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将凹部R1露出。当需要拆下盖板3时,第二配合部32可能会被破坏,导致第二卡接区324残留在凹部R1内,而本申请通孔在第一配合部21设置开口,可以方便地将残留在凹部R1内的杂质取出。
参照图12至图14,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汇流构件2和第二汇流构件4的结构。
具体地,参照图12,第一汇流构件2可与第二汇流构件4部分重叠。
下面以一个第一汇流构件2及与该第一汇流构件2重叠的第二汇流构件4为例来说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四电池单元14,第一电池单元11位于第三电池单元13和第四电池单元14之间。参照图14,第二汇流构件4包括第二汇流条41和设置于第二汇流条41的第二绝缘体42。第二汇流条41包括第四连接部411、第五连接部412以及第六连接部413,第四连接部411固定于第四电池单元14,第五连接部412固定于第三电池单元13且位于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之间,第六连接部413连接第四连接部411和第五连接部412且位于第三连接部223下侧。第二绝缘体42将第二汇流条41和第一汇流条22隔开。第一汇流条22的第三连接部223与第二汇流条41的第六连接部413上下重叠。
第一绝缘体23可为片状并粘接于第一汇流条22的上表面,第二绝缘体42可为片状并粘接于第二汇流条41的上表面。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单元(11)、第二电池单元(12)、第一汇流构件(2)以及盖板(3),第一汇流构件(2)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1)和第二电池单元(12);
第一汇流构件(2)包括第一配合部(21);
盖板(3)包括主体部(3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31)的第二配合部(32),主体部(31)设置于第一电池单元(11)、第二电池单元(12)及第一汇流构件(2)的上侧,第二配合部(32)连接于第一配合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汇流构件(2)包括第一汇流条(22)和设置于第一汇流条(22)的第一绝缘体(23),第一配合部(21)设置于第一绝缘体(23)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体(23)和第一配合部(21)为一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第一汇流条(22)包括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以及第三连接部(223),第一连接部(221)固定于第一电池单元(11),第二连接部(222)固定于第二电池单元(12),第三连接部(223)连接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第一绝缘体(23)至少包覆第三连接部(223)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三电池单元(13),第三电池单元(13)位于第一电池单元(11)和第二电池单元(12)之间,第一绝缘体(23)位于第三电池单元(13)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四电池单元(14)和第二汇流构件(4),第一电池单元(11)位于第三电池单元(13)和第四电池单元(14)之间;
第二汇流构件(4)包括第二汇流条(41)和设置于第二汇流条(41)的第二绝缘体(42);
第二汇流条(41)包括第四连接部(411)、第五连接部(412)以及第六连接部(413),第四连接部(411)固定于第四电池单元(14),第五连接部(412)固定于第三电池单元(13)且位于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之间,第六连接部(413)连接第四连接部(411)和第五连接部(412)且位于第三连接部(223)下侧;
第二绝缘体(42)将第二汇流条(41)和第一汇流条(22)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21)卡接于第二配合部(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一臂部(211)和第一突部(212),第一突部(212)位于第一臂部(211)的靠近第二配合部(32)的一侧;
第二配合部(32)包括第二臂部(321)和第二突部(322),第二臂部(321)连接于主体部(31)下侧,第二突部(322)位于第二臂部(321)的靠近第一配合部(21)的一侧;
第一突部(212)位于第二突部(322)的上侧且与第二突部(322)上下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主体部(31)具有第一通孔(H1);
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一基体区(213)和第一延伸区(214),第一基体区(213)贴合于主体部(31)且具有第二通孔(H2),第二通孔(H2)与第一通孔(H1)连通;第一延伸区(214)位于第一基体区(213)下侧,且第一延伸区(214)和第一基体区(213)围成凹部(R1);
第二配合部(32)包括第一卡接区(323)、第二卡接区(324)以及第二延伸区(325),第一卡接区(323)位于主体部(31)上侧,第二延伸区(325)与第一卡接区(323)相连且穿过第一通孔(H1)和第二通孔(H2),第二卡接区(324)位收容于凹部(R1)并与第二延伸区(325)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21)在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将凹部(R1)露出。
CN201821509957.9U 2018-09-14 2018-09-14 电池模组 Active CN208819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9957.9U CN208819968U (zh) 2018-09-14 2018-09-14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9957.9U CN208819968U (zh) 2018-09-14 2018-09-14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9968U true CN208819968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9957.9U Active CN208819968U (zh) 2018-09-14 2018-09-14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9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324A1 (zh) * 2019-12-09 2021-06-17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324A1 (zh) * 2019-12-09 2021-06-17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N113036299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JP2022516594A (ja) * 2019-12-09 2022-03-01 東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
JP7282877B2 (ja) 2019-12-09 2023-05-29 東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08146U (zh) 多功能高压连接器及电池产品
CN201008026Y (zh) 插接式的光伏元件接线结构
EP3048657A3 (en) No-welding type battery pack using forced-inserting type rivet
CN208256788U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WO2009051388A3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excellent energy density and pcm assembly therefor
KR20140136869A (ko) 배터리 모듈
CN208690572U (zh) 插接端子、多功能高压连接器及电池产品
CN209401936U (zh) 一种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CN206685445U (zh) 电池模组
CN21269526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208819968U (zh) 电池模组
CN108666462A (zh) 动力电池模组
CN116569405A (zh) 电池组和用电装置
CN206076354U (zh) 电池模组
CN212907887U (zh) 一种电池模块、电池模组及电气设备
CN209709051U (zh) 一种高集成软包电池模组
CN209418633U (zh) 二次电池极柱组件及其二次电池顶盖
CN110176559A (zh) 二次电池顶盖
CN205944219U (zh) 负极无焊接正极自熔断保护成套模组
CN111463373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16529236U (zh) 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
CN217768656U (zh) 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2089576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300145U (zh) 电池装置
CN114566722B (zh) 一种长寿命铅酸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