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9232U - 储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9232U
CN208819232U CN201821419859.6U CN201821419859U CN208819232U CN 208819232 U CN208819232 U CN 208819232U CN 201821419859 U CN201821419859 U CN 201821419859U CN 208819232 U CN208819232 U CN 208819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antenna
storage device
cabinet body
latt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98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
胡龙耀
耿路
吴靖
范育宸
刘怀国
刘润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niq Digital Smart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YUNGANG QUATIUS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UNGANG QUATIUS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YUNGANG QUATIUS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98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9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9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9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物装置,包括柜体、储物栏、天线、RFID模块和通信模块。柜体用于放置携带相应RFID标签的各物品。柜体包括底板。储物栏位于柜体内,用于承载并分隔各物品。天线分别设置在储物栏和底板上,用于感应各物品相应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RFID模块位于柜体上并与各天线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各射频信号并识别得到各物品对应的物品信息。通信模块位于柜体上并与RFID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物品信息。通过在储物装置内的分隔部和底板上合理的布设天线,以及通信模块的协同设计,大幅提高储物装置内物品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储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使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缤彩纷呈。纵观生产和消费全链条,各个环节所应用的技术均在快速更新换代,向着智能化全速迈进,提供给人们日趋便利高效的生产生活工具,从而日益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
在上述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潮流中,消费领域已经从过去的传统实体销售模式,快速更新到当下的互联网+模式,且仍在持续高速换新升级。在消费领域中,超市是伴随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传统的超市也正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推进,无论是销售模式还是配套设备,都在逐渐升级换代,以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在超市等消费场所中,冷藏物品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且随着无人售卖模式的发展,储物装置,例如冰柜的应用数量日益增多。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的储物装置中,至少仍存在着物品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高物品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的储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装置,包括:
柜体,用于放置携带相应RFID标签的各物品,所述柜体包括底板;
储物栏,位于所述柜体内,用于承载并分隔各所述物品;
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储物栏和所述底板上,用于感应各所述物品相应所述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
RFID模块,位于所述柜体上并与各所述天线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各所述射频信号并识别得到各所述物品对应的物品信息;
通信模块,位于所述柜体上并与所述RFID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所述物品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的储物装置,通过在储物装置内的分隔部和底板上合理的布设天线,可以更有效地采集各物品的RFID标签上的射频信号,以反馈给RFID模块,RFID模块将根据射频信号得到的物品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实时发送给目标设备。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大容量储物装置中天线布设对RFID标签的识别盲区大、可靠性低和天线部署架构复杂等难题同时,实现天线布设架构大幅简化、安装方便、识别盲区较小且大幅提高储物装置内物品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冰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众多场所中,例如超市、生产车间和家庭等。冰柜是冷藏品存放和短途输送的重要承载工具,可以分为卧式冰柜和立式冰柜等类型。传统的冰柜设置有设定规格的柜体和制冷控制系统。制冷控制系统用于上电后提供对柜体的制冷和灯光控制等功能。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以储物装置为卧式冰柜为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储物装置还可以是其他封闭环境或半封闭环境的容物柜,例如试验柜或仓储箱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物装置100,包括柜体12、储物栏14、天线16、RFID模块18和无线通信模块20。柜体12用于放置携带相应RFID标签的物品。柜体12包括底板122。储物栏14位于柜体12内,用于承载并分隔各物品。天线16分别设置在储物栏14上和底板122上,用于感应各物品相应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RFID模块18位于柜体12上并分别与各天线16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各射频信号并识别得到各物品对应的物品信息。通信模块20位于柜体12上并与RFID模块18通信连接,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物品信息。
可以理解,上述的储物装置100中,柜体12为储物装置100的主承载结构,可以用于承载所需冷藏或常温存放的各类物品,以及承载上述的储物栏14、各天线16、RFID模块18和通信模块20等结构。上述的储物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组成部分,例如储物装置100的制冷系统和/或照明设备等,本说明书中不做展开描述。各类物品可以是但不限于食物、耗材或药品。各物品可以根据在柜体12内的储藏位置分为展示状态的物品和库存状态的物品。展示状态的物品是用户可以直接在柜体12中看到的上层物品,是相对于底板122上所放置的底层物品(也即库存状态的物品)而言的。RFID模块18可以固定在柜体12的内表面上,例如侧板表面、底板122下表面或者顶部柜门下表面上,也可以嵌入到柜体12的中,例如嵌入到柜体12体壁的夹层中,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方便接收天线16回传的射频信号,且便于传输到通信模块20来进行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中示出的RFID模块18设置的位置仅是为了表示RFID模块18与天线16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而不是限定RFID模块18的实际安装位置。上述的各天线16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天线16,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天线16,只要能够实现对RFID标签的感应即可。目标设备可以是储物装置100的上位机,也可以是与通信模块20无线绑定的用户终端,例如PC机、PDA设备或手机等。
具体地,需要储藏的物品可以(可分为上层展示状态的物品和下层库存状态的物品)分别贴上相应的RFID标签后,放置在柜体12内储物空间的各空间区域内,例如储物栏14划分出来的各个储物空间区域,以及放置在底板122上进行储藏。每一个RFID标签均唯一对应所贴附的物品。储物栏14上的天线16可以在通信连接的RFID模块18驱动下,向各物品发射射频信号,以接收各RFID标签反馈的射频信号并传递到相应的RFID模块18。RFID模块18则可以根据反馈的射频信号读取到各物品对应的物品信息,如物品名称、生产日期、品类、单价等信息。期间,底板122上的天线16也可以在所连接的RFID模块18驱动下,分别向储物空间内各物品发射射频信号,以接收底板122上各物品的RFID标签反馈的射频信号,并传输给相应的RFID模块18。从而,RFID模块18可以更全面地识别得到底层物品的物品信息。
RFID模块18可以在通信模块20的直接触发下进行工作,例如目标设备向通信模块20发送物品信息采集指令,通信模块20根据接收到的物品信息采集指令,控制通信连接的RFID模块18工作,如向RFID模块18发送启动信号,以启动RFID模块18工作,采集各物品的物品信息。RFID模块18采集得到的物品信息通过通信模块20,可以发送到目标设备,以便目标设备对储物装置100进行相应的物品管理。
上述的储物装置100中,通过在储物栏14和底板122上合理的布设天线16,可以更有效地采集各物品的RFID标签上的射频信号,以反馈给RFID模块18,RFID模块18将根据射频信号得到的物品信息,通过通信模块20实时发送给目标设备。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大容量储物装置中天线18布设对RFID标签的识别盲区大、可靠性低和天线部署架构复杂等难题同时,实现天线18布设架构大幅简化、安装方便、识别盲区较小且大幅提高储物装置100内物品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0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无线模块或RJ45模块。可以理解,上述的通信模块20还可以是前述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ZigBee无线模块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模块组合而成的复合无线通信模块,从而可以兼容多种通信方式的目标设备对物品信息的接收和管理。通信模块20还可以是RJ45模块或者RJ45模块与上述各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组合的混合通信模块,以实现与目标设备的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例如:各RFID模块18在采集得到各物品的物品信息后,可以通过WIFI模块,以无线局域网的方式传输到目标设备上。物品信息也可以通过蓝牙模块,以蓝牙网络的方式传输到目标设备上,还可以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传输到目标设备上。又例如,可以通过RJ45模块连接RFID模块18与目标设备,从而实现RFID模块18与目标设备之间的有线通信,可靠地上行传输物品信息。还可以将目标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传输到与RJ45模块相连的制冷系统和/或照明设备等,实现基础的环境控制等操作。通过应用上述通信模块20,可以可靠实现目标设备与储物装置100之间的无线或有线通信,提高冰柜系统200的运维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的通信模块20,各RFID模块18可以实现与目标设备的高效联动,便于储物装置100内的物品管理,提高物品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柜体12还包括柜门,以及柜体12周侧上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其中,柜门为电磁屏蔽材料制成的屏蔽门,例如,可以是采用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玻璃制成的柜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均可以包括两层屏蔽板以及夹于两层屏蔽板之间的保温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底板122具体可以包括ABS材质的两个外层以及夹于ABS材质的两个外层之间的保温层。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122构成柜体12,并提供上述的柜体12的储物空间。换言之,柜体12的外壳,也即上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122上远离储物空间一侧的各屏蔽板构成的壳体,可以是采用具备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制成的壳体,例如但不限于金属外壳。柜体12的内壳,也即上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122上靠近储物空间一侧的各屏蔽板构成的壳体,周侧的四面可以采用具备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制成,底板122可以采用透磁材料制成,例如,ABS材质底板122。在柜体12的外壳与内壳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采用电磁屏蔽的柜体12周侧可避免内部的电磁波外泄,柜体12的底板122采用透磁材料保证安装在底板122的天线16发射的电磁波能够无阻碍地传播到柜体12的储物空间中。
上述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也即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记载一定信息的电子标签。其中,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RFID标签中的数据,或者像RFID写入数据,射频识别技术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在一个示例中,RFID标签包括耦合元件以及芯片,耦合元件电连接芯片。进一步的,RFID标签为有源RFID标签、半有源RFID标签或无源RFID标签。优选的,上述物品的RFID标签采用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电子标签,对应的RFID模块采用超高频RFID模块。UHF电子标签属于无源电子RFID标签,当RFID模块在感应范围之外,UHF电子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当RFID模块在感应范围之内,UHF电子标签从RFID模块发出电磁波中提取工作所需的电源。UHF电子标签具备识别距离远、识别度高、放冲突能力强、可扩展性好的特点,使得冷藏设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物栏14包括分隔部142和支撑部144。储物栏14上的天线16设置在分隔部142或支撑部144上。
可以理解,支撑部144可以用于承载展示状态的各物品和分隔部142。分隔部142可与支撑部144结构连接,用于分隔展示状态的各物品。分隔部142和支撑部144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但不限于卡接或者螺接,也可以是一体化固定连接,例如但不限于一体化成型。
具体的,设置在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可以向分隔部142一侧或两侧方向发射射频信号,用于感应展示状态的各物品相应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并反馈给相连的RFID模块18。也可以通过在支撑部144上设置天线16,从而支撑部144上的天线16可以向支撑部144所承载的展示状态的各物品,以及支撑部144附件区域的库存状态的各物品发射射频信号,并反馈给相连的RFID模块18。
通过在分隔部142或者支撑部144,以及底板122上合理的布设天线16,可以更有效地采集各物品的RFID标签上的射频信号,天线18的射频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广且信号分布均匀性好,有效压缩识别盲区,大幅提高了储物装置100内物品信息的采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14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任一分隔部142或支撑部14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16。可以理解,分隔部142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柜体12的尺寸规格以及物品的种类数进行灵活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各类物品的放置需要即可。每一个分隔部142上可以设置一个天线16,实现对分隔部142一个侧面或者两侧面方向上物品的RFID标签的识别。每一个分隔部142上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数量的天线16,以满足对分隔部142一个侧面或者两侧面方向上物品的RFID标签的准确识别。分隔部142上天线16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天线16的有效辐射覆盖范围来确定,例如根据具体类型的天线16的波瓣宽度来确定所需设置的天线16数量。对于支撑部144,其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天线16,例如在每两个分隔部142之间的支撑部144上设置一个或两个天线16,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类型的天线16的波瓣宽度来确定。
如此,通过分隔部142的设置,以及在分隔部142或支撑部144上灵活设置天线16,可以大大提高对展示状态的各物品及附近区域中库存状态的各物品的识别效率,与底板122上的天线16相配合,可极大地压缩识别盲区,提高失效准确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天线16位于分隔部142的内部或设置在分隔部142的任一侧表面,且天线16的辐射方向朝向支撑部144上的物品。具体的,天线16在分隔部142上的设置位置可以是但不限于嵌入分隔部142内部,例如分隔部142内部的夹层中,或者是分隔部142任一侧向表面上,天线16的辐射方向朝向支撑部144上物品所在方向,只要能够使天线16有效地向分隔部142任一侧的空间区域或者两侧的空间区域中发射射频信号即可。优选的,分隔部142上天线16的辐射方向与支撑部144主平面平行,如此,可以确保对RFID标签的识别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天线16。底板122上的各天线16均位于底板122的内部且天线16的辐射方向朝向底板122上承载的物品。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底板122上的天线1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柜体12的尺寸规格以及物品的种类数进行灵活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底板122上各类物品的识别需要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板122上可以至少设置两个天线16,且天线16可以设置在底板122上靠近地平面一侧的表面上,例如将底板122上的各天线16贴附在底板122上靠近地平面一侧的表面上,还可以通过设置盖板将各天线16封装固定,使各天线16隔离外界环境,避免天线16裸露。或者将天线16嵌于底板122的夹层中。底板122上各天线16的辐射方向可以是按照辐射方向垂直于底板122主平面的方式,朝向底板122上承载的物品,也可以是天线16辐射方向与底板122主平面的垂直方向存在一定夹角的方式,朝向底板122上承载的物品,只要能够确保天线16发射的射频信号能够有效覆盖各物品上的RFID标签所在区域即可。
通过上述的底板122上的天线1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柜体12内物品的识别效率,压缩识别盲区。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天线16包括双面辐射天线16或单面辐射天线16。可以理解,设置在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其辐射方向可设置朝向分隔部142两侧空间区域中物品携带的RFID标签,使得天线16的效率最大化,例如将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设置为双面辐射天线16,如此,各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均可以分别向两侧空间区域发射射频信号,各天线16的射频信号覆盖区将可出现部分交叠,从而可进一步提升和保证天线16覆盖面积内信号强度均匀、更可靠地确保各RFID标签的准确识别。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也可以设置为单面辐射天线16,如此,各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可以均朝向同一侧的空间区域发射射频信号,实现支撑部144上各物品的RFID标签的射频覆盖和识别,且可以降低储物装置的整机成本。对于将天线16设置在支撑部144上时,可以同理理解,也即天线16为双面辐射天线16时,可以同时朝展示状态的各物品和库存状态的各物品发射射频信号。天线16为单面辐射天线16时,可以朝展示状态的各物品或者库存状态的各物品发射射频信号。
上述的天线16是RFID标签与RFID模块之间收发信号媒介。可通过以下参数来表征天线16的性能:增益、带宽、输入阻抗、反射系统、电压驻波比、入射功率/反射功率、波瓣宽度、前后比以及极化特征,其中,增益是用来衡量天线16朝一个特定方向收发信号的能力;带宽是指谐振点附近一定范围内频率;输入阻抗是指天线16输入端信号电压与信号电流之比;反射系数是指反射电压与入射电压的比值;电压驻波比是指波腹电压与波节电压的比值;波瓣宽度是指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3dB的两点之间的夹角,用于描述天线16辐射能量在主瓣方向的集中程度;前后比是指主瓣与后瓣最大辐射强度的比值;极化特征表示天线16发出的电磁波传播的方式,按照极化方式划分天线16,天线16的种类包括线极化、圆极化以及椭圆极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上述的天线16包括圆极化天线16或线极化天线16。可以理解,上述的各天线16可以均为圆极化天线16,也可以均为线极化天线16,还可以部分天线16为圆极化天线16,部分天线16则是线极化天线16。圆极化天线16发射的圆极化电磁波是等幅旋转场,可以感应任意极化方向的RFID标签上的射频信号,因此对物品的摆放方向要求较低,采用圆极化天线16,可以有效提高RFID标签的识别效率,降低储物装置的运维成本。
线极化天线16方向性好且成本低,可以通过搭配较低成本的无源线极化的RFID标签进行使用,例如采用线极化天线16时,可以按照线极化天线16的极化方向,来摆放物品,以使物品上的RFID标签的线极化方向与线极化天线16的极化方向相同,如此,可以实现较高的识别效率同时,大大降低储物装置的运维成本。又例如,若部分天线16可以是圆极化天线16,另一部分天线16为线极化天线16时,可以将各分隔部142上的天线16均使用圆极化天线16,底板122上的各天线16均使用线极化天线16,搭配无源线极化的RFID标签,可以降低柜体12中上层物品的摆放要求同时,提高物品的识别效率和降低柜体12的运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上述天线16为圆极化天线16。具体的,对于底板122上的天线16,可以选用5dbi至9dbi的圆极化天线16来进行部署,保证RFID标签的识别率。对于分隔部142或者支撑部144上的天线16,可以选用2-4dbi的圆极化近场天线16来进行部署。例如具体可以选用如下规格的天线16:对于底板122上的天线16,增益可以是5dbi至9dbi。输入阻抗可以是50Ω。波瓣宽度可以大于70度。极化特征为圆极化。天线16波长可以是32.7cm。对于分隔部142或者支撑部144上的天线16,增益可以是2dbi至4dbi。输入阻抗可以是50Ω。波瓣宽度可以大于70度。极化特征为圆极化。天线16波长可以是32.7cm。其中,天线16具体的增益大小可以根据布置环境中信号的衰减情况以及标签的数量确定。通过上述各天线16的规格选用,可以有效增大天线16射频信号的覆盖面积,降低硬件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柜体12内,各天线16在分隔部142、支撑部144或底板122上的安装位置远离冷凝管所在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冷凝管上产生结霜而损坏天线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44包括金属支撑部144、塑料支撑部144或玻璃支撑部144。可以理解,上述的支撑部144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支撑部144,例如铝质板、铁质板、铜质板或其他金属板,只要能够提供承载物品所需的强度以及满足储物装置整机的设计重量要求均可。对于设置天线16时,支撑部144也可以是塑料材质的支撑部144,例如但不限于高强度ABS材质的支撑部144。上述的支撑部144还可以是玻璃支撑部144,例如但不限于各种类型的钢化玻璃支撑部144。通过采用上述材质的支撑部144,可以兼顾结构强度同时,提高根据天线16布置方式的选择灵活度,降低储物装置的运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44包括网格状或镂空支撑部144。可以理解,上述的支撑部144可以是网格状的支撑部144,例如主平面上打阵列式分布孔形成的支撑部144或者由筋络构成主平面的支撑部144。上述的支撑部144还可以是镂空支撑部144,例如整体镂空或者局部镂空设计的支撑部144。通过采用网格状或镂空的支撑部144,可以有效提高物品承载同时,降低支撑部144重量,从而降低储物装置的整机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142包括网格状或镂空的分隔部142。可选的,上述的各分隔部142也可以是网格状或者镂空设计,且为非金属材质的分隔板,例如ABS材质、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其他合成非金属材质的分隔板。通过采用网格状或镂空的非金属分隔部142,可以有效透过射频信号的同时,降低分隔部142重量,从而降低储物装置的整机重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效率。可以理解,对于设置天线16时的分隔部142,也可以是平板、网格状或镂空的金属分隔部14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天线16包括UHF超高频天线16。RFID模块18包括UHF超高频RFID模块18。也即是说,上述的天线16可以是但不限于UHF超高频天线16,且具体型号可以根据RFID标签类型、物品信息采集速率或者柜体12内部环境条件来选用。相应的,RFID模块18也可以是但不限于UHF超高频RFID模块18,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采用的天线16,以及设计需要(如识别速率、精度、功耗或者成本等)来选用。通过采用上述的UHF超高频天线16和UHF超高频RFID模块18,可以提高对储藏物品的物品信息采集效率,提高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RFID模块18包括单通道或多通道RFID模块18。可以理解,上述的RFID模块18可以是支持单个天线16的单通道RFID模块18,例如单天线16端口的RFID读写器。如此,可以通过多个RFID模块18分别驱动相应的各天线16,实现对物品的识别。RFID模块18也可以是支持多个天线16的多通道RFID模块18,例如多端口的RFID读写器。如此,多个天线16可以搭配一个或者两个等较少数量的RFID模块18,即可实现对物品的识别,提高识别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运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物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二维码标签。二维码标签设置在储物装置100的外表面。二维码标签用于被用户终端扫描后,触发用户终端的显示页面跳转到储物装置100对应的后台服务号页面。
可以理解,二维码标签可以是但不限于纸质、塑料、漆膜或金属膜等材质或形式的二维码标签。可以设置在储物装置100的外表面,也即柜体12的外表面上,或者位于现场的目标设备的外表面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易于用户发现和使用用户终端进行扫码来设置。用户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后台服务号为对应于储物装置100预先开通的线上服务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号、银联服务号或者其他平台的服务号。
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扫描上述的二维码标签,进入到储物装置100对应的后台服务号,从而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在后台服务号进行会员注册、物品浏览、选购与支付、评价反馈、积分管理、物品或店家分享等操作。通过上述二维码标签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冰柜系统的使用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用于放置携带相应RFID标签的各物品,所述柜体包括底板;
储物栏,位于所述柜体内,用于承载并分隔各所述物品;
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储物栏和所述底板上,用于感应各所述物品相应所述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
RFID模块,位于所述柜体上并与各所述天线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各所述射频信号并识别得到各所述物品对应的物品信息;
通信模块,位于所述柜体上并与所述RFID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所述物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栏包括分隔部和支撑部,所述储物栏上的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分隔部或所述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分隔部或所述支撑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上的所述天线位于所述分隔部的内部或所述分隔部的任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天线,所述底板上的各所述天线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内部且辐射方向朝向所述底板上承载的各所述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双面辐射天线或单面辐射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圆极化天线或线极化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网格状或镂空支撑部,所述分隔部包括网格状或镂空的分隔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模块包括单通道或多通道RFID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无线模块或RJ45模块。
CN201821419859.6U 2018-08-31 2018-08-31 储物装置 Active CN208819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859.6U CN208819232U (zh) 2018-08-31 2018-08-31 储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859.6U CN208819232U (zh) 2018-08-31 2018-08-31 储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9232U true CN208819232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9859.6U Active CN208819232U (zh) 2018-08-31 2018-08-31 储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92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7838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连云港伍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储物装置、天线扫描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7838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连云港伍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储物装置、天线扫描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6812A (zh) 储物装置、天线扫描控制方法及冰柜系统
CN109297227A (zh) 储物装置和冰柜
CN109376813A (zh) 储物装置、天线扫描控制方法及冰柜系统
US9916485B1 (en) Method of managing objects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guided surface waves over a terrestrial medium
CN209101634U (zh) 储物装置和冰柜系统
US10049239B2 (en) Article management system
CN1973405B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电通信装置
CN208968122U (zh) 储物设备以及冷藏系统
JP5292991B2 (ja) 収納庫及び収納システム
CN109269215A (zh) 储物设备、储物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冷藏设备及系统
CN106877524A (zh) 无线传感器
CA2996049C (en) Objec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255273A (zh) 储物设备、储物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冷藏设备及系统
CN101216902A (zh) 无线频率识别系统
CN109388988A (zh) 储物装置、天线扫描控制方法及装置
US7733273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tenna for attaching to metal
CN208819232U (zh) 储物装置
CN206975682U (zh) 双频rfid电子标签
CN209915445U (zh) 储物装置和售货系统
CA2996050A1 (en) Objec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388987A (zh) 储物设备、储物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冷藏设备及系统
CN208901738U (zh) 储物设备以及冷藏系统
CN208901706U (zh) 储物装置
CN209027167U (zh) 储物设备以及冷藏系统
CN208819312U (zh) 储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5

Address after: Room 607, Building B, Lanjiangshan Phase I, No. 7, Lin Tong Mei Second Road, Meijing Community,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ONIQ DIGITAL SMART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222000 No.6, East Huanghai Avenue, Lingang Industrial Zone, Lianyung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NYUNGANG QUATIUS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