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9311U -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9311U
CN208809311U CN201820308259.6U CN201820308259U CN208809311U CN 208809311 U CN208809311 U CN 208809311U CN 201820308259 U CN201820308259 U CN 201820308259U CN 208809311 U CN208809311 U CN 208809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connecting hole
clamping mechanism
casing
low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82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勐
张均
徐浩杰
纪五丰
曹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ue Fa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ue Fa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ue Fa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ue Fa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082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9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9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9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包括外壳、内壳以及控制机构,外壳上设置有第三卡合孔,内壳包括:上壳内设置有一腔体结构,腔体结构上还开设有开口,上壳上还设置有第一卡合孔和第二卡合孔;下壳为与开口相配合板状结构,下壳的边缘处设置有与第一卡合孔相配合的第一卡合机构以及与第二卡合孔以及第三卡合孔相配合的第二卡合机构,且第一卡合机构以及第二卡合机构均朝向垂直于下壳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卡合机构和第二卡合机构,进而实现了上壳与下壳之间的二次卡合,进而使得两者固定更加的牢固,同时拆卸时,进行二次拆卸,起缓冲作用,防止直接拆卸导致零件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治疗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背景技术
当前如今伴随着工作、生活压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越来越多,头疼是困扰人们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对于常见的头疼等症状,现在主要都是采用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安全性不是很高,所以近年来有一些通过电刺激头部来治疗头疼的电刺激贴产生。
现有的电刺激贴内结构复杂,不容易拆卸,由于电刺激贴内均设置有精密的控制部件,因此需要对内部部件进行固定,因此电刺激贴包括外壳和内壳,而内壳嵌设在内壳中,而控制部件设置在内壳中,由于现有的技术中,控制部件安装在内壳中,而内壳体的包括了内上壳和下壳,两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因此拆卸十分复杂,不易对控制部件中的电池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固定牢固,防止内壳在外壳中晃动,安装拆卸方便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包括外壳、内壳以及控制机构,其中所述内壳嵌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三卡合孔,所述内壳包括:
上壳,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一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上壳上还设置有第一卡合孔和第二卡合孔;
下壳,所述下壳为与开口相配合板状结构,所述下壳的边缘处设置有与第一卡合孔相配合的第一卡合机构以及与第二卡合孔以及第三卡合孔相配合的第二卡合机构,且第一卡合机构以及第二卡合机构均朝向垂直于所述下壳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机构朝与上壳配合方向延伸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
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配合处设置有若干弹性件。
较佳的,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合单元,每一所述卡合单元均包括:
第二卡合片,所述第二卡合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壳的边缘,所述第二卡合片与所述上壳配合一端还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开口朝向所述上壳的外表面;
第一卡合组件,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第二卡合孔以及第三卡合孔相配合;
第二卡合组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组件中,并与所述上壳的外壁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条以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合条的一端活动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合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相连。
较佳的,所述第一卡合条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卡合槽,所述限位凸起活动嵌设在所述卡合槽中。
较佳的,所述第一卡合条设置有限位凸起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卡合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并与所述上壳的外壁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第二卡合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分设在对应的限位孔中的第二卡合条以及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条活动嵌设在所述限位孔中,并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限位孔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卡合条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孔中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配合的卡槽,进而防止所述第二卡合条脱离所述限位孔。
较佳的,所述下壳上还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壳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壳相抵。
较佳的,所述第二卡合条脱离限位孔的一端的端部均为圆弧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包括第一卡合片,所述第一卡合片的一端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壳边缘,另一端设置有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指向与第一卡合孔配合的方向凸起,进而当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相配合时,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孔壁相抵,进而对所述下壳的运动进行限位。
较佳的,当所述第一卡合片上的限位凸起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顶壁相抵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卡设入所述第二卡合孔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卡合机构和第二卡合机构,进而实现了上壳与下壳之间的二次卡合,进而使得两者固定更加的牢固,同时拆卸时,进行二次拆卸,起缓冲作用,防止直接拆卸导致零件掉落。
(2)此外,第二卡合机构包括第一卡合组件以及第二卡合组件,所述第一组卡合组件用以与第二卡合孔以及第三卡合孔卡合,进而将上壳与下壳相连、内壳与外壁相连,而第二卡合组件的设置,与上壳外壁相配合,防止所述第一卡合组件与所述第三卡合孔脱离的同时,与第二卡合孔脱离。
(3)而第三弹簧的设置,用以协助上壳与下壳分离,同时使得第一卡合组件与第二卡合孔分离后卡合凸起与第一卡合孔的下壁紧贴,防止下壳与上壳直接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的内壳与外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D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中第一卡合组件位于容置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中第一卡合组件伸出容置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卡合机构与外壳以及内壳相配合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壳;11、第三卡合孔;21、上壳;210、第一卡合孔;211、第二卡合孔;22、下壳;231、第一卡合片;232、卡合凸起;241、第二卡合片;242、凸起结构;243、第一卡合条;2431、卡槽;2432、限位孔;244、卡合槽;245、容置腔;246、限位凸起;25、第二卡合组件;251、第二卡合条;2511、限位条;252、第二弹簧;26、第一弹簧;3、第三弹簧;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的内壳与外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D部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中第一卡合组件位于容置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中第一卡合组件伸出容置内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卡合机构与外壳以及内壳相配合的机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包括外壳1、内壳以及控制机构,其中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中,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其中,所述内壳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卡合,所述上壳21内设置有一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下壳22为与开口相配合板状结构,进而将所述腔体结构封闭。所述下壳2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卡合机构以及第二卡合机构,且第一卡合机构以及第二卡合机构均朝向垂直于所述下壳22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卡合机构的延伸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所述上壳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相配合的第一卡合孔210,以及与第二卡合机构相卡合的第二卡合孔211,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合机构配合的第三卡合孔11,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相配合处设置有若干弹性件4,进而用以协助上壳21与下壳22之间的分离拆卸。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过程:当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配合时,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以及第二卡合机构进入所述上壳21中,由于第一卡合机构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卡合机构,所述第一卡合机构首先进入第一卡合孔210,进行初步卡合,随后持续推动所述下壳22向上壳21封闭端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在第一卡合孔210中移动,直至第二卡合机构与第二卡合孔211卡合。随后将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第二卡合机构与外壳1中的第三卡合孔11卡合,使得内壳与外壳1固定。当对电刺激帖进行拆卸时,首先按压第二卡合机构,使第二卡合机构与第三卡合孔11脱离,当内壳与外壳1脱离后,去除内壳,随后按压第二卡合机构,使得第二卡合机构与第二卡合孔211脱离,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下壳22朝向与所述上壳21脱离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卡合机构在所述第一卡合孔210中运动,直至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210中的下壁相抵,防止所述下壳22与上壳21直接脱离,对内壳中的零件进行保护,随后进行二次脱离,按压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使得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210脱离,进而上壳21与下壳22脱离,进而完成了二次脱离。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卡合机构和第二卡合机构,进而实现了上壳21与下壳22之间的二次卡合,进而使得两者固定更加的牢固,同时拆卸时,进行二次拆卸,起缓冲作用,防止直接拆卸导致零件掉落。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合单元,每一所述卡合单元均包括第二卡合片241,第一卡合组件以及第二卡合组件25,所述第二卡合片241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壳22的边缘,所述第二卡合片241与所述上壳21配合一端还设置有凸起结构242,进而与所述第二卡合孔211相卡合,所述凸起结构242上设置有一容置腔245,所述容置腔245开口朝向所述上壳2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45中,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可完全进入所述容置腔245中也可以伸出所述容置腔245,进而与所述外壳1上的第三卡合孔11相配合。所述第二卡合组件25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组件中,并与所述上壳21的外壁相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条243以及第一弹簧26,所述第一卡合条243的一端活动嵌设在所述容置腔245内,所述第一弹簧26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45中,且一端与所述容置腔245的底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合条243位于所述容置腔245内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卡合条243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246,所述容置腔24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46相配合的卡合槽244,所述限位凸起246活动嵌设在所述卡合槽244中,防止所述第一卡合条243脱离所述容置腔245。
此外,所述第一卡合条243设置有限位凸起246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限位孔2432,所述第二卡合组件25设置在所述限位孔2432中,并与所述上壳21的外壁相配合,防止向上壳21内部方向按压所述第一卡合条243时,将所述第一卡合条243按压入所述上壳21中。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卡合组件25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分设在对应的限位孔2432中的第二卡合条251以及第二弹簧252,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条251活动嵌设在所述限位孔2432中,并通过第二弹簧252与所述限位孔2432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卡合条251上设置有限位条2511,所述限位孔2432中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条2511相配合的卡槽2431,进而防止所述第二卡合条251脱离所述限位孔2432。
其中,第二卡合条251的长度长于所述卡槽2431的长度,进而防止所述第二卡合条251进入限位孔2432中时,与卡槽2431相抵卡合,导致第二卡合条251无法伸出限位孔2432。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22上还设置有第三弹簧3,所述第三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下壳2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壳21相抵,用以辅助上下壳22分离。
此外,所述第二卡合条251脱离限位孔2432的一端的端部均为圆弧形结构,进而方便所述第二卡合条251进入或者脱离所述限位孔2432。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包括第一卡合片231,所述第一卡合片231的一端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壳22边缘,另一端设置有卡合凸起232,所述卡合凸起232指向与第一卡合孔210配合的方向凸起,进而当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210相配合时,所述卡合凸起232与所述第一卡合孔210的孔壁相抵,进而对所述下壳22的运动进行限位。
此外,当所述第一卡合片231上的限位凸起246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卡合孔210的顶壁相抵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25卡设入所述第二卡合孔211中。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过程:所述下壳22与所述上壳21相配合,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二卡合机构分别进入所述上壳21的腔体中,所述第二卡合组件25上的第一卡合条243受到挤压进而收缩进入容置腔245中,而所述第二卡合条251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条243中,随第一卡合条243同步运动,进而当所述第一卡合条243进入容置腔245时,第二卡合条251也受到了容置腔245侧壁的挤压,随后进入限位孔2432中,随着运动的继续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210的下壁扣合,实现可初步的卡合,随后下壳22持续向与上壳21相配合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卡合片231的长度小于第二卡合片241的长度,进而第一卡合片231上的卡合凸起232首先进入第一卡合孔210中,并与第一卡合孔210的底壁相卡合,随着上壳21与下壳22的持续配合,所述卡合凸起232随第一卡合片231在所述第一卡合孔210中移动,当第二卡合机构与所述第二卡合孔211相配合时,所述第一卡合条243没有了上壳21内壁的挤压,进而在第一弹簧26的作用下伸出容置腔245,而伸出容置腔245后,第二卡合条251可没有了容置腔245内壁的挤压,进而在第二弹簧252的作用下伸出限位孔2432,所述第二卡合条251穿过第二卡合孔211与上壳21的外壁相配合,防止第一卡合条243在外力的挤压下进入容置内,此时,第一卡合片231上的卡合凸起232与所述第一卡合孔210的顶壁相抵,第三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上壳21与下壳22相卡合形成内壳,所述内壳容置于外壳1中,且第一卡合条243卡设入第三卡合孔11中,在卡设过程中,所述第二卡合条251始终与所述上壳21的外壁相配合,防止所述第一卡合条243完全进入所述容置腔245中,随后将下外壳1安装在上外壳1上,进而完成了整个安装步骤。
拆卸时,首先将下外壳1拆卸,随后按压第一卡合条243,第一卡合条243收缩,进而与所述第三卡合孔11脱离。从而使得内壳与外壳1解除连接。随后按压第一卡合条243,在按压第一卡合条243的同时按压第二卡合条251,使得第二卡合条251进入限位孔2432中,进而挤压第一卡合条243,使得第一卡会条进入容置腔245中,从而使得第二卡合机构与第二卡合孔211脱离,随后第三弹簧3伸展,下壳22持续朝与所述上壳21分离的方向运动,第一卡合片231上的卡合凸起232与第一卡合孔210的下壁相抵。进而再一次将上壳21与下壳22相连,防止两者脱离过快,防止零件掉落,随后按压卡合凸起232,使得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210脱离,进而将内壳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卡合机构和第二卡合机构,进而实现了上壳21与下壳22之间的二次卡合,进而使得两者固定更加的牢固,同时拆卸时,进行二次拆卸,起缓冲作用,防止直接拆卸导致零件掉落。此外,第二卡合机构包括第一卡合组件以及第二卡合组件25,所述第一组卡合组件用以与第二卡合孔211以及第三卡合孔11卡合,进而将上壳21与下壳22相连、内壳与外壁相连,而第二卡合组件25的设置,与上壳21外壁相配合,防止所述第一卡合组件与所述第三卡合孔11脱离的同时,与第二卡合孔211脱离。而第三弹簧3的设置,用以协助上壳21与下壳22分离,同时使得第一卡合组件与第二卡合孔211分离后卡合凸起232与第一卡合孔210的下壁紧贴,防止下壳22与上壳21直接分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包括外壳、内壳以及控制机构,其中所述内壳嵌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三卡合孔,所述内壳包括:
上壳,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一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上还开设有开口,所述上壳上还设置有第一卡合孔和第二卡合孔;
下壳,所述下壳为与开口相配合板状结构,所述下壳的边缘处设置有与第一卡合孔相配合的第一卡合机构以及与第二卡合孔以及第三卡合孔相配合的第二卡合机构,且第一卡合机构以及第二卡合机构均朝向垂直于所述下壳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机构朝与上壳配合方向延伸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
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配合处设置有若干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合单元,每一所述卡合单元均包括:
第二卡合片,所述第二卡合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壳的边缘,所述第二卡合片与所述上壳配合一端还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开口朝向所述上壳的外表面;
第一卡合组件,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第二卡合孔以及第三卡合孔相配合;
第二卡合组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组件中,并与所述上壳的外壁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条以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合条的一端活动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合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条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卡合槽,所述限位凸起活动嵌设在所述卡合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条设置有限位凸起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卡合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并与所述上壳的外壁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分设在对应的限位孔中的第二卡合条以及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条活动嵌设在所述限位孔中,并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限位孔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卡合条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孔中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配合的卡槽,进而防止所述第二卡合条脱离所述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上还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壳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壳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条脱离限位孔的一端的端部均为圆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包括第一卡合片,所述第一卡合片的一端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壳边缘,另一端设置有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指向与第一卡合孔配合的方向凸起,进而当所述第一卡合机构与第一卡合孔相配合时,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孔壁相抵,进而对所述下壳的运动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卡合片上的限位凸起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顶壁相抵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卡设入所述第二卡合孔中。
CN201820308259.6U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Active CN208809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8259.6U CN208809311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8259.6U CN208809311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9311U true CN208809311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8259.6U Active CN208809311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9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86298U (zh) 按摩头以及按摩器
CN208809311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CN208710812U (zh) 一种新型电刺激贴
CN108418046A (zh) 一种快速连接的sma连接器
CN209359762U (zh) 一种劳保鞋
CN208433433U (zh) 一种遥控器电池盖结构
CN108815701A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刺激贴
CN207967109U (zh) 一种冲击理疗枪电池固定结构
CN205429302U (zh) 一种按压弹出式新型插排
CN205564844U (zh) 方便拆卸的电池盒结构
CN108355240A (zh) 一种新型电刺激贴
CN108465154A (zh) 一种电刺激贴
CN102903476A (zh) 一种新型器身弹性压紧装置
CN105536080A (zh) 一种多功能拔罐器
CN105251066A (zh) 一种负压施治器
CN202078533U (zh) 人体穴位银针发射装置
CN206482571U (zh) 一种新型气压式微丝电极
CN105943232B (zh) 一种用于踝部骨折定位设备
CN205560476U (zh) 一种可快速装拆反射灯罩的led面板灯
CN205831249U (zh) 能调节松紧的皮带板扣
CN207411374U (zh)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套
CN211300534U (zh) 一种新型颈部理疗器
CN105268037A (zh) 一种体表负压施治装置
CN209771115U (zh) 一种负压磁疗装置
CN211132707U (zh) 一种多功能光子理疗贴的皮肤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