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4917U - 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 Google Patents
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04917U CN208804917U CN201821375094.0U CN201821375094U CN208804917U CN 208804917 U CN208804917 U CN 208804917U CN 201821375094 U CN201821375094 U CN 201821375094U CN 208804917 U CN208804917 U CN 2088049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ing line
- control component
- pump
- refrigeration
- temperature st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汽捕集泵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所述的工作管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工作管路及第二工作管路,所述的第一工作管路和第二工作管路分别由另一端至一端依次设置有化霜控制组件和制冷控制组件,且所述的化霜控制组件和制冷控制组件之间串联回路手阀之后分两路联通至工作管路的一端及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其优点在于:在设备本身制冷面积,制冷量和制冷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连接两组输出管路,实现分别控制,制冷和除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汽捕集泵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背景技术
本领域目前使用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存在以下缺点:
1.设备无法实现双回路输出,在有些应用场景,比如一个腔体需要除霜而扩散泵需要持续制冷的情况下,需要两台设备才能满足需求。
2.工厂内部空间不够,只能够安装一台设备,而设备需要在两个不同位置处进行制冷,并且相互之间距离较大时,需要搬移设备,其使用非常不方便。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能够实现双回路输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所述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内设有5级制冷组件,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一端口通过串接的水冷交换器、干燥过滤器与压缩机的高压端波纹管连接,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通过铜制管道串接工作管路的一端,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三端口通过铜质管道与压缩机的低压端波纹管连接,所述的工作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油分离器连接至压缩机的高压端波纹管,所述的工作管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工作管路及第二工作管路,所述的第一工作管路和第二工作管路分别由另一端至一端依次设置有化霜控制组件和制冷控制组件,且所述的化霜控制组件和制冷控制组件之间串联回路手阀之后分两路联通至工作管路的一端及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
所述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的缓冲组件由缓冲电磁阀、储气罐组成,缓冲电磁阀的一端通过铜质制管道与第三级相分离器相连,缓冲电磁阀的另一端过铜质管道与储气罐串接,储气罐的另一端通过毛细管与第一级热交换器回路管相连。
所述的化霜控制组件包括化霜电磁阀及化霜手阀。
所述的制冷控制组件包括制冷电磁阀及制冷手阀。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其优点在于:在设备本身制冷面积,制冷量和制冷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连接两组输出管路,实现分别控制,制冷和除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水冷换热器热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夹紧板与热交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压缩机,2. 水冷交换器,3. 干燥过滤器,4. 第一级热交换器,5. 第一级相分离器,6. 第二级热交换器,7. 第二级相分离器,8. 第三级热交换器,9. 第三级相分离器,10. 第四级热交换器,11. 第五级热交换器,12. 第一路制冷电磁阀,13. 第一路制冷手阀,14. 油分离器一,15. 油分离器二,16. 第一路化霜电磁阀,17. 第一路化霜手阀, 18. 回路手阀,19.缓冲电磁阀,20. 储气罐,21. 安全阀,22. 第二路制冷电磁阀,23.第二路制冷手阀,24. 第二路化霜电磁阀,25. 第二路化霜手阀,26.热交换组件,27.安装孔,28.延伸段,29.边沿壁面,图中所有虚线均为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述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内设有5级制冷组件,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一端口通过串接的水冷交换器、干燥过滤器与压缩机的高压端波纹管连接,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通过铜制管道串接工作管路的一端,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三端口通过铜质管道与压缩机的低压端波纹管连接,所述的工作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油分离器连接至压缩机的高压端波纹管,所述的工作管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工作管路及第二工作管路,所述的第一工作管路由另一端至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化霜电磁阀、第一化霜手阀、第一制冷手阀及第一制冷电磁阀,所述的第二工作管路由另一端至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化霜电磁阀、第二化霜手阀、第二制冷手阀及第二制冷电磁阀,且所述的第一化霜手阀与第一制冷手阀之间、第二化霜手阀和第二制冷手阀之间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回路手阀后分两路联通至工作管路的一端及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
所述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的缓冲组件由缓冲电磁阀、储气罐组成,缓冲电磁阀的一端通过铜质制管道与第三级相分离器相连,缓冲电磁阀的另一端过铜质管道与储气罐串接,储气罐的另一端通过毛细管与第一级热交换器回路管相连。
本实施方式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并且以第一工作管路为制冷管路,以第二工作管路为除霜管路。使用时,制冷剂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成为高压状态下的气态制冷剂,部分气态的制冷剂依次经过水冷交换器和干燥过滤器后进入5级制冷组件,制冷剂在经过第一级热交换器后部分经冷却转化为液态,在经过第一级相分离器时,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管路流回至第一热交换器中以作为冷却工质为后续的制冷剂提供冷量,其余气态的制冷剂继续前进并经过第二级热交换器,此时又有部分制冷剂经过第二级热交换器的换热后经冷却转化为液态,在经过第二级相分离器时,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管路流回至第二热交换器中以作为冷却工质为后续的制冷剂提供冷量,且在为经过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提供冷凉后,该部分制冷剂继续流通至第一级热交换器,继续作为冷却工质为后续流经第一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提供冷量。同样地,根据同样的工作流程,剩余制冷剂继续流经第三级热交换器和第三级相分离器,此后,剩余的制冷剂继续依次流经第四热交换器和第五热交换器继续获取冷量以成为超低温状态的制冷剂,由于此时第一工作管路的第一制冷电磁阀及第一制冷手阀是打开的,因此,制冷剂流入第一工作管路,并向回路手阀方向流动,第一工作管路与回路手阀之间的管路为冷却区域,用于为外界提供冷量,经过回路手阀后,该部分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五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一热交换器,为后续进入的制冷剂提供剩余的冷量,其中液体的制冷剂部分还发生相变由液体变为气体以吸收后续进入的制冷剂的热量,此后通过5级制冷剂的第三端口经安全阀时,所有回流的制冷剂均已变为低压高温的气体,流回至压缩机的进口端。
此时,第二工作管路设置为除霜管路,及打开第二工作管路的除霜手阀及除霜电磁阀,而关闭第二工作管路的制冷手阀及制冷电磁阀,制冷剂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成为高压状态下的气态制冷剂,部分气态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油分离器一和油分离器二后从第二工作管路的另一端流入第二工作管路,油分离器一和油分离器二用于将随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流出的油送回至压缩机。制冷剂进入第二工作管路后,依次经过第二化霜电磁阀和第二化霜手阀后流向回路手阀方向,回路手阀与第二工作管路之间的部分即为除霜管路,通过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的流过,使得该部分管路能够转变为常温,以为后续操作提供条件。制冷剂在通过该处管路时,吸收外界及该处管路的冷量,温度开始下降,经过回路手阀后,回路手阀后的管路分两路联通至工作管路的一端及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对于这部分制冷剂,根据其温度情况的不同,能够使其通入第二端口,并依次流经第五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一热交换器,为后续进入的制冷剂提供剩余的冷量,也能够打开另一路的阀门,使其流入工作管路的前段,并进入第一工作管路作为低温的制冷剂使用。
由此,实现了两组管路的分别控制,使得第一工作管路作实现制冷效果,而第二工作管路实现除霜效果,大大提升设备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并且不降低设备本身制冷效率。并且还能对第二工作管路输出的制冷剂二次进行利用。此外,还能够在打开第一工作管路的制冷控制组件的同时,打开第二工作管路的制冷控制组件,实现两处的同时制冷;或者在打开第一工作管路的除霜控制组件的同时,打开第二工作管路的除霜控制组件,实现两处的同时除霜;或者在打开第一工作管路的除霜控制组件的同时,打开第二工作管路的制冷控制组件,实现两处的分别进行除霜和制冷工作。当两处工作管路均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原本制冷面积为2平方米的设备,在采用了双回路设计后,可以输出两组面积为1平方米的低温管路。此设计在提升应用范围的同时不降低设备使用效率,具有更大的适用性。设备能够实现双回路输出,在有些应用场景,比如一个腔体需要除霜而扩散泵需要持续制冷的情况下,只需一台设备即能满足需求。在工厂内部空间不够的情况下,只需要安装一台设备,即可实现两个不同位置的制冷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设备刚启动时内部温度在常温,所以高压端压力非常高,当超过一定数值之后,会向储气罐内放气,降低压力以达到缓冲目的。这样做可有效防止设备高压端压力过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时候高压端压力会变得非常高,超过了一定数值后设备向储气罐内放气,降低压力以达到缓冲目的。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图1中所述的所有水冷交换器的客体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由若干层叠设置的热交换板构成的热交换组件,相邻的所述热交换板之间形成板间流道,所述的热交换组件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所述的热交换组件的夹紧板,所述的夹紧板上设有管道连接口用于与介质进水管和介质出水管相连,所述的夹紧板呈与所述的热交换板相适应的长方形,且所述的长方形的四角及长边的中部分别设有向外的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的外沿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从而在所述的夹紧板的边沿形成波浪形结构,所述的长方形的四角及长边的中部分别设有的向外的延伸段处设有安装孔,两块夹紧板之间通过六根连接杆分别穿过所述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实现两块夹紧板之间的连接,保证其连接稳固,沿所述的夹紧板的边沿设有向热交换组件的层叠方向的边沿壁面,所述的长方形的四角及长边中部的延伸段之间的边沿壁面用于夹持所述的热交换组件的边沿,在保证热交换组件的稳定的同时,使得连接杆尽量的远离热交换组件,防止影响换热并避免连接杆及螺母受到热交换组件的影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长方形的短边为中段内凹的弧形,所述的长方形的四角及长边中部的延伸段之间的边沿壁面、及长方形的短边的中段处的边沿壁面用于夹持所述的热交换组件的边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夹紧板和所述的热交换板的顶端对应设有顶端凹槽,用于与顶端导杆相配合,所述的夹紧板和所述的热交换板的底端对应设有底端凹槽,用于与底端导杆相配合,顶端导杆和底端导杆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两块夹紧板上。通过顶端导杆和底端导杆的导向,实现便于热交换板的装配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内设有5级制冷组件,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一端口通过串接的水冷交换器、干燥过滤器与压缩机的高压端波纹管连接,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通过铜制管道串接工作管路的一端,所述的5级制冷组件的第三端口通过铜质管道与压缩机的低压端波纹管连接,所述的工作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油分离器连接至压缩机的高压端波纹管,所述的工作管路包括并联的第一工作管路及第二工作管路,所述的第一工作管路和第二工作管路分别由另一端至一端依次设置有化霜控制组件和制冷控制组件,且所述的化霜控制组件和制冷控制组件之间串联回路手阀之后分两路联通至工作管路的一端及5级制冷组件的第二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的缓冲组件由缓冲电磁阀、储气罐组成,缓冲电磁阀的一端通过铜质制管道与第三级相分离器相连,缓冲电磁阀的另一端过铜质管道与储气罐串接,储气罐的另一端通过毛细管与第一级热交换器回路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霜控制组件包括化霜电磁阀及化霜手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控制组件包括制冷电磁阀及制冷手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75094.0U CN208804917U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75094.0U CN208804917U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04917U true CN208804917U (zh) | 2019-04-30 |
Family
ID=6623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7509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4917U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04917U (zh) |
-
2018
- 2018-08-24 CN CN201821375094.0U patent/CN20880491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2851B (zh)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3175344B (zh) |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9103571B2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CN102032705B (zh) | 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
CN101576327B (zh) | 一种双温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3090470B (zh) | 空调器 | |
KR101212681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7024031B (zh) |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的三压力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 |
CN107356007B (zh) | 一种自复叠三温变容量输出制冷系统 | |
CA3066275C (en) |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 |
CN105180489B (zh) | 一种适应变工况运行的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及其制冷方法 | |
WO2015063846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01407856Y (zh) | 一种双温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1338951B (zh) | 水冷热泵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 |
CN105202793A (zh) | 一种带涡流管的co2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201935467U (zh)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9737622B (zh) | 双级喷射器增效的两级自复叠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 |
CN201909490U (zh) | 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
CN212339692U (zh) | 一种空气制冷机组 | |
CN206113408U (zh) | 一种可化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6403347B (zh) | 低温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208804917U (zh) | 双回路输出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 | |
CN201255527Y (zh) | 水冷热泵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 |
CN207729861U (zh) | 一种跨临界co2双级压缩增压制冷系统 | |
CN105953337B (zh) | 冰蓄热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