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8250U -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8250U
CN208798250U CN201821025098.6U CN201821025098U CN208798250U CN 208798250 U CN208798250 U CN 208798250U CN 201821025098 U CN201821025098 U CN 201821025098U CN 208798250 U CN208798250 U CN 208798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infrared lamp
capacitor
infrared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250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胜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250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8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8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825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光线传感器、虹膜摄像头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第三红外灯和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光线传感器实时检测虹膜摄像头周围的环境光并输出对应的光信号;中央处理器检测虹膜摄像头打开时,判断光信号小于亮阈值时输出双灯启动信号,光信号大于或等于亮阈值时输出单灯启动信号;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根据双灯启动信号点亮第一红外灯和第三红外灯,根据单灯启动信号点亮第二红外灯。根据虹膜摄像头周围环境光的明暗程度自动选择点亮一颗还是两颗红外灯、来给虹膜摄像头提供红外光源,解决了单颗灯产生的红外光太弱影响虹膜识别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及国际市场的虹膜识别技术发展势头强劲,虹膜识别广泛应用在智能解锁、门禁考勤、金融证券、电子护照、电子商务、公安司法等行业中,虹膜识别产业将会越来越好。
为了进一步让虹膜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上出现了一款集娱乐、商业、工业应用的虹膜平板电脑,可以用来拍照、远程视频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单颗灯不能很好的为虹膜摄像头提供红外光源,即红外光太弱,影响虹膜识别的效果,导致虹膜识别不灵敏、严重的甚至不能识别,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软硬件结合,设计了三个IR_LED来解决红外光不够,用户体验不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单颗灯产生的红外光太弱影响虹膜识别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和第三红外灯,其包括双灯控制单元、双灯驱动单元、单灯控制单元和单灯驱动单元;
所述双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的双灯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输出对应的双灯控制信号,所述双灯驱动单元根据所述双灯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的亮灭;
所述单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的单灯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输出对应的单灯控制信号,所述单灯驱动单元根据所述单灯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红外灯的亮灭;
所述双灯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双灯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所述单灯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单灯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外灯,所述双灯控制单元和所述单灯控制单元均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所述双灯驱动单元对所述双灯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后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的亮灭;
所述单灯驱动单元对所述单灯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后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灯的亮灭。
可选地,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所述双灯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升压芯片、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升压芯片的VIN脚连接电源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升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第一升压芯片的GND脚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电阻接地;第一升压芯片的BOOST脚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升压芯片的SW脚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双灯驱动单元,第一升压芯片的FB脚连接双灯驱动单元。
可选地,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所述双灯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升压芯片的VIN脚,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升压芯片的SW脚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所述双灯驱动单元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一红外灯的ANODE脚和第三红外灯的ANODE脚;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红外灯的CATHODE脚、第三红外灯的CATHODE脚和第一升压芯片的FB脚;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地。
可选地,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所述单灯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升压芯片、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第六电容、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二升压芯片的VIN脚连接电源端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升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第二升压芯片的GND脚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五电阻接地;第二升压芯片的BOOST脚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升压芯片的SW脚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单灯驱动单元,第二升压芯片的FB脚连接单灯驱动单元。
可选地,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所述单灯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稳压管、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
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端、第八电容的一端和第二升压芯片的VIN脚,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和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升压芯片的SW脚和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光线传感器、虹膜摄像头和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第三红外灯和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
所述光线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周围的环境光并输出对应的光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打开时,判断当前的光信号小于亮阈值时输出双灯启动信号,所述光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亮阈值时输出单灯启动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双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根据所述单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二红外灯;
所述中央处理器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关闭时输出关闭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关闭信号熄灭所述第一红外灯、所述第二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
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红外灯、所述第二红外灯、所述第三红外灯和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和所述虹膜摄像头。
可选地,所述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二红外灯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灯与所述第三红外灯的中间;所述第二红外灯与所述第一红外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灯与所述第三红外灯之间的距离均为1.5cm。
可选地,所述的移动终端中,在所述第一红外灯、所述第二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的周围分布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包括光线传感器、虹膜摄像头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第三红外灯和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所述光线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周围的环境光并输出对应的光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打开时,判断当前的光信号小于亮阈值时输出双灯启动信号,所述光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亮阈值时输出单灯启动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双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根据所述单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二红外灯。能根据虹膜摄像头周围环境光的明暗程度自动选择点亮一颗红外灯还是两颗红外灯、来给虹膜摄像头提供红外光源,解决了单颗灯产生的红外光太弱影响虹膜识别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双灯控制单元和双灯驱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虹膜照明控制电路中单灯控制单元和单灯驱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和第三红外灯在电路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光线传感器30、虹膜摄像头40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第一红外灯LED1、第二红外灯LED2、第三红外灯LED3和中央处理器20。所述光线传感器30与所述虹膜摄像头40相邻设置(如与虹膜摄像头40的镜头并排设置,采集镜头前方的环境光),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连接所述第一红外灯LED1、所述第二红外灯LED2、所述第三红外灯LED3和所述中央处理器20,所述中央处理器20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30和所述虹膜摄像头40。
所述光线传感器30实时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40周围的环境光并输出对应的光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20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打开时,判断当前的光信号小于亮阈值时输出双灯启动信号,光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亮阈值时输出单灯启动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根据所述双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一红外灯LED1和所述第三红外灯LED3,根据所述单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二红外灯LED2。红外灯点亮后提供红外光源给所述虹膜摄像头40,使所述虹膜摄像头40能采集到人的眼睛的虹膜数据并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20中进行保存和比对(与历史采集数据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实现虹膜识别。当所述中央处理器20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40关闭时输出关闭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根据所述关闭信号熄灭所述第一红外灯LED1、所述第二红外灯LED2和所述第三红外灯LED3。此时无需虹膜识别则对应关闭红外灯,以减少电能消耗。
基于所述虹膜摄像头40的数据信息采集必须有红外灯提供光源。在光线充足明亮的环境中只需要中间的第二红外灯LED2即可满足虹膜摄像头的光源需求。在光线不充足或比较暗的环境中,一颗红外灯不能满足虹膜摄像头的光源需求,也就不能正常读取人的虹膜数据,此时需要两个红外灯(LED1和LED3)同时工作来为虹膜摄像头提供充足的光源,满足对灯光的需求。本实施例能根据虹膜摄像头周围环境光的明暗程度自动选择点亮一颗红外灯还是两颗红外灯、来给虹膜摄像头40提供红外光源,在满足不同光环境下虹膜摄像头的光源需求的同时,还能节省电能,解决了单颗灯产生的红外光太弱影响虹膜识别效果的问题。
基于光线较暗的情况比较少,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中央处理器20检测虹膜摄像头打开时,还可默认输出单灯启动信号来控制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点亮第二红外灯LED2。若此时光线较暗导致虹膜摄像头40无法采集虹膜数据,则中央处理器20检测预设时间到达时仍没有获取到虹膜数据,输出双灯启动信号来控制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点亮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用两颗红外灯来增强亮度,向虹膜摄像头提供更亮的光源。此时无单灯启动信号输出或将单灯启动信号拉低。这样能在点亮红外灯的同时进行光线亮度判断,加快红外灯的点亮时间;先选择低亮以节省电能,检测不能获取到虹膜数据后自动切换为高亮,实现了智能化切换并确保了虹膜识别效果,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可选为虹膜平板电脑;在具体实施时,其还可选为带虹膜摄像头的门禁装置、智能手机等需要虹膜识别的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10包括双灯控制单元110、双灯驱动单元120、单灯控制单元130和单灯驱动单元140;所述双灯驱动单元120连接双灯控制单元110、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单灯驱动单元140连接单灯控制单元130和第二红外灯LED2,双灯控制单元110和单灯控制单元130均连接中央处理器20。
所述双灯控制单元110根据双灯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输出对应的双灯控制信号,双灯驱动单元120对双灯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后控制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的亮灭;单灯控制单元130根据单灯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输出对应的单灯控制信号,单灯驱动单元140对单灯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后控制第二红外灯LED2的亮灭。
在具体实施时,各单元的处理过程为:所述双灯控制单元110接收中央处理器20输出的高电平的双灯启动信号IRLED_EN2时,生成高电平的双灯控制信号V1。双灯驱动单元120对所述双灯控制信号V1进行滤波后给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供电,从而点亮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
所述双灯控制单元110接收中央处理器20输出的关闭信号(此时的关闭信号相当于低电平的双灯启动信号IRLED_EN2)时,无双灯控制信号V1输出(相当于双灯控制信号V1为低电平或0V)。双灯驱动单元120对低电平或0V的双灯控制信号V1滤波(相当于对其内部的剩余电能(来自之前的双灯控制信号V1)进行泄放),从而使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的供电为电平或0V而熄灭。
所述单灯控制单元130接收中央处理器20输出的高电平的单灯启动信号IRLED_EN1时,生成高电平的单灯控制信号V2。双灯驱动单元120对所述单灯控制信号V2进行滤波后给第二红外灯LED2供电,从而点亮第二红外灯LED2。
所述单灯驱动单元140接收中央处理器20输出的关闭信号(此时的关闭信号相当于低电平的单灯启动信号IRLED_EN1)时,无单灯控制信号V2输出(相当于单灯控制信号V2为低电平或0V)。单灯驱动单元140对低电平或0V的单灯控制信号V2滤波(相当于对其内部的剩余电能(来自之前的单灯控制信号V2)进行泄放),从而使第二红外灯LED2的供电为电平或0V而熄灭。
需要理解的是,若点亮两个红外灯仍不能满足虹膜识别的红外光亮度要求,所述双灯启动信号和单灯启动信号还可同时输出以同时点亮三个红外灯。即中央处理器20判断当前的光信号小于预设的最低亮阈值时,同时输出高电平的双灯启动信号IRLED_EN2和高电平的单灯启动信号IRLED_EN1。双灯控制单元110、双灯驱动单元120、单灯控制单元130和单灯驱动单元140接收对应的启动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过程与上述各单元的处理过程相同,此处不作赘述,区别仅在于此时是同时进行处理。这样能在较暗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红外光,进一步确保虹膜识别效果的有效性。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双灯控制单元110包括第一升压芯片U1、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升压芯片U1的VIN脚连接电源端VBAT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升压芯片U1的EN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20;第一升压芯片U1的GND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升压芯片U1的BOOST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升压芯片U1的SW脚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双灯驱动单元120,第一升压芯片U1的FB脚连接双灯驱动单元120。
其中,第一升压芯片U1的型号为LM3405XMK/NOPB,第二电阻R2为0Ω电阻。当双灯启动信号IRLED_EN2(高电平)输入时第一升压芯片U1启动,将电源端VBAT输入的供电电压升压为5V的双灯控制信号V1,双灯控制信号V1作为工作电压输出至双灯驱动单元120。第一电感L1为升压贮能电感,在工作电压稳定后再将其输出以确保红外灯的供电稳定性。当关闭信号(低电平)输入时第一升压芯片U1停止工作,无双灯控制信号V1输出(或双灯控制信号V1为低电平)。
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双灯控制单元110还包括第一稳压管ZD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源端VBAT、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一升压芯片U1的VIN脚,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地,第一稳压管ZD1的负极连接第一升压芯片U1的SW脚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接地。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滤波使电源端VBAT的供电电压更加稳定,还能滤波外部干扰。第一稳压管ZD1对输出的双灯控制信号V1进行稳压。
所述双灯驱动单元120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一红外灯LED1的ANODE脚和第三红外灯LED3的ANODE脚;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红外灯LED1的CATHODE脚、第三红外灯LED3的CATHODE脚和第一升压芯片U1的FB脚;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地。
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对高电平的双灯控制信号V1进行滤波后给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供电。第三电阻R3为限流控制电阻,用于限制流向红外灯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烧坏红外灯。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可采用欧司朗品牌的红外LED灯,其能提供特殊红外光源。无双灯控制信号V1输出(或双灯控制信号V1为低电平)时,第一红外灯LED1和第三红外灯LED3无供电而熄灭。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单灯控制单元130包括第二升压芯片U2、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六电容C6、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二升压芯片U2的VIN脚连接电源端VBAT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升压芯片U2的EN脚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20;第二升压芯片U2的GND脚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二升压芯片U2的BOOST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二升压芯片U2的SW脚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单灯驱动单元140,第二升压芯片U2的FB脚连接单灯驱动单元140。
其中,第二升压芯片U2的型号为LM3405XMK/NOPB,第五电阻R5为0Ω电阻。当单灯启动信号IRLED_EN1(高电平)输入时第二升压芯片U2启动,将电源端VBAT输入的供电电压升压为5V的单灯控制信号V2,单灯控制信号V2作为工作电压输出至双灯驱动单元120。第二电感L2为升压贮能电感,在工作电压稳定后再将其输出以确保红外灯的供电稳定性。当关闭信号(低电平)输入时第二升压芯片U2停止工作,无单灯控制信号V2输出(或单灯控制信号V2为低电平)。
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单灯控制单元130还包括第二稳压管ZD2、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源端VBAT、第八电容C8的一端和第二升压芯片U2的VIN脚,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和地,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连接第二升压芯片U2的SW脚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接地。通过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的滤波使电源端VBAT的供电电压更加稳定,还能滤波外部干扰。第二稳压管ZD2对输出的单灯控制信号V2进行稳压。
所述单灯驱动单元140包括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和第二红外灯LED2的ANODE脚;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二红外灯LED2的CATHODE脚和第二升压芯片U2的FB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地。
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对高电平的单灯控制信号V2进行滤波后给第二红外灯LED2供电。第六电阻R6为限流控制电阻,用于限制流向红外灯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烧坏红外灯。第二红外灯LED2可采用欧司朗品牌的红外LED灯,其能提供特殊红外光源。无单灯控制信号V2输出(或单灯控制信号V2为低电平)时,第二红外灯LED2无供电而熄灭。
请一并参阅图4,在电路板上,第二红外灯LED2设置在第一红外灯LED1与第三红外灯LED3的中间。第二红外灯LED2与第一红外灯LED1之间、第二红外灯LED2与第三红外灯LED3之间的距离均为1.5cm。基于红外灯的发热量可以达60度以上,为此在第一红外灯LED1、第二红外灯LED2和第三红外灯LED3的周围分布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散热器(即图4中的黑色方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能根据虹膜摄像头周围环境光的明暗程度自动选择点亮一颗红外灯还是两颗红外灯、来给虹膜摄像头提供红外光源,在满足不同光环境下虹膜摄像头的光源需求的同时,还能节省电能,解决了单颗灯产生的红外光太弱影响虹膜识别效果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和第三红外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灯控制单元、双灯驱动单元、单灯控制单元和单灯驱动单元;
所述双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的双灯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输出对应的双灯控制信号,所述双灯驱动单元根据所述双灯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的亮灭;
所述单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的单灯启动信号和关闭信号输出对应的单灯控制信号,所述单灯驱动单元根据所述单灯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红外灯的亮灭;
所述双灯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双灯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所述单灯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单灯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红外灯,所述双灯控制单元和所述单灯控制单元均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灯驱动单元对所述双灯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后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的亮灭;
所述单灯驱动单元对所述单灯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后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灯的亮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灯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升压芯片、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升压芯片的VIN脚连接电源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升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第一升压芯片的GND脚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电阻接地;第一升压芯片的BOOST脚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升压芯片的SW脚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双灯驱动单元,第一升压芯片的FB脚连接双灯驱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灯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升压芯片的VIN脚,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升压芯片的SW脚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灯驱动单元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一红外灯的ANODE脚和第三红外灯的ANODE脚;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红外灯的CATHODE脚、第三红外灯的CATHODE脚和第一升压芯片的FB脚;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灯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升压芯片、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第六电容、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二升压芯片的VIN脚连接电源端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升压芯片的EN脚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第二升压芯片的GND脚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五电阻接地;第二升压芯片的BOOST脚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升压芯片的SW脚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单灯驱动单元,第二升压芯片的FB脚连接单灯驱动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灯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稳压管、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
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端、第八电容的一端和第二升压芯片的VIN脚,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和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升压芯片的SW脚和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光线传感器、虹膜摄像头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第三红外灯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虹膜照明控制电路;
所述光线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周围的环境光并输出对应的光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打开时,判断当前的光信号小于亮阈值时输出双灯启动信号,所述光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亮阈值时输出单灯启动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双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一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根据所述单灯启动信号点亮所述第二红外灯;
所述中央处理器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关闭时输出关闭信号,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关闭信号熄灭所述第一红外灯、所述第二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
所述虹膜照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红外灯、所述第二红外灯、所述第三红外灯和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和所述虹膜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灯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灯与所述第三红外灯的中间;所述第二红外灯与所述第一红外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灯与所述第三红外灯之间的距离均为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红外灯、所述第二红外灯和所述第三红外灯的周围分布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散热器。
CN201821025098.6U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98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5098.6U CN208798250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5098.6U CN208798250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8250U true CN208798250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2509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98250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82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249A (zh) * 2018-06-29 2018-11-13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249A (zh) * 2018-06-29 2018-11-13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811249B (zh) * 2018-06-29 2024-04-23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1780A (zh) 背光系统、采用该背光系统的液晶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256066A (zh) 红外高速球及其智能调节红外灯亮度的方法
CN208798250U (zh)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811249A (zh)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1836421B (zh) 太阳能路灯系统和其自动调节色温的方法
CN109462919B (zh) 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设备
CN201637994U (zh) 微型投影仪亮度调节系统
CN211959629U (zh) 室内直流保健照明智控系统
CN203162644U (zh) Led智能照明装置
CN106817805A (zh) 指示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9608906U (zh) 智能照明控制器及照明系统
CN207947922U (zh)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04559958U (zh) 非线性光源控制装置
CN202979368U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07010699U (zh) 一种基于poe供电的安防照明控制系统
CN106375705B (zh) 防止红外摄像机重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210606405U (zh) 一种众屏显示灯带
CN212115724U (zh) 一种用于led的亮度调节电路
CN205647755U (zh) 带有led灯的液晶电视壳体
CN205491330U (zh) 一种led寿命检测及恒定照度控制系统
CN204634127U (zh) 一种红外光补偿装置
CN204966014U (zh) 一种智能户外点阵显示屏
CN210491286U (zh) 一种照明灯的控制装置及照明系统
CN218301699U (zh) 一种单极性低成本级联led线条灯控制电路
CN210606406U (zh) 一种众屏显示灯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