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3063U -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3063U
CN208793063U CN201820852526.6U CN201820852526U CN208793063U CN 208793063 U CN208793063 U CN 208793063U CN 201820852526 U CN201820852526 U CN 201820852526U CN 208793063 U CN208793063 U CN 208793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s engine
heating
heating device
lubricati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25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述智
洪亲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iy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iy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iy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25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3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3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3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包括加热装置、预润滑油泵和预润滑油管道;在所述预润滑油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的预润滑油泵和加热装置;所述预润滑油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燃气发动机和油底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发动机,包括上述所述预热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的预热系统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燃气发动机外,方便了加热装置的安装、解决了保养和维修不便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使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润滑油首先进入燃气发动机机体内,对机体进行加热,然后才进入到油底壳,这样燃气发动机的缸套、活塞和中冷器等部件的温度上升更快。

Description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背景技术
燃气发动机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常常存在难以启动的问题。因为当温度低时,润滑油的粘度变得很大,启动燃气发动机的阻力比常温下大很多,启动马达的功率会有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克服阻力,启动非常困难。另外温度过低时缸套和活塞的间隙过大,燃气发动机运转时,活塞环的刮油效果不是很理想,留在燃气发动机气缸内的润滑油超标,润滑油在气缸内燃烧,导致缸内积碳增加、燃气发动机排放超标以及润滑油损耗过大。还有燃气发动机的燃气温度过低,会导致燃气在气缸内燃烧不充分。
现有预热系统如图1所示: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属于燃气发动机,位于燃气发动机的底部,它是燃气发动机润滑油的容器。加热器装在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内,对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直接加热。
温度传感器检测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内润滑油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润滑油的温度信号来控制加热器对润滑油加热。
由于加热器装在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内,并且埋在润滑油中,导致安装、保养和维护及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以解决现在预热系统安装、保养和维护及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预润滑油泵和预润滑油管道;
在所述预润滑油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的预润滑油泵和加热装置;
所述预润滑油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燃气发动机和油底壳。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内设置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两端分别与预润滑油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润滑油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预润滑油泵和加热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预润滑油泵开启和关闭;且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主体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容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沿所述润滑油道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介质为润滑油,所述润滑油道与所述容腔连通。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的上端低于所述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的油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发动机,包括上述所述预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的预热系统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燃气发动机外,解决了加热装置的安装、保养和维修不便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使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润滑油首先进入燃气发动机机体内,对机体进行加热,然后才进入到油底壳,这样燃气发动机的缸套、活塞和中冷器等部件的温度上升更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燃气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润滑油通道与加热元件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控制器;200-燃气发动机;300-油底壳;400-温度传感器;500-加热装置;600-预润滑油泵;700-预润滑油管道;800-润滑油道;900-加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500、预润滑油泵600和预润滑油管道700;
在所述预润滑油管道700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的预润滑油泵600和加热装置500;
所述预润滑油管道700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燃气发动机200和油底壳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发动机200和油底壳300分别与预润滑油管道700连接;且预润滑油管道700与燃气发动机200连接处高于与油底壳连接处;润滑油在预润滑油泵600的作用下,从油底壳300处经过预润滑油管道700流入到燃气发动机200的上端。
加热装置500能够实现对预润滑油管道700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从而润滑油进入到燃气发动机200的机体内,对机体内进行加热,然后才进入燃气发动机200的油底壳300内,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燃气发动机200的缸套、活塞和中冷器等部件的温度上升会加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气发动机200油底壳300内的润滑温度升高后,热量慢慢往上传导对燃气发动机200机体的缸套、活塞和中冷器等部件的加热,燃气发动机200机体的缸套、活塞和中冷器等部件的温度上升慢的问题。
现在的加热装置500设置在燃气发动机200外,燃气发动机200内的润滑油在预润滑油泵600的作用下,经过预润滑油管道700进入到加热装置500加热,加热后再回流到燃气发动机200内,这样实现对燃气发动机200的预热。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加热装置500设置在燃气发动机200内,安装、保养和维修不便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0,所述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5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加热装置500上,加热装置500对润滑油加热的时候,温度传感器400能够实时将加热装置500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防止润滑油的温度过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500内设置有润滑油道800,所述润滑油道800的两端分别与预润滑油管道7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00内有润滑油道800,预润滑油管道700内的润滑油经过润滑油道800的时候,在润滑油道800内进行热交换,从而经过加热装置500的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其粘度也变小;高温的润滑油进入到燃气发动机200内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的润滑油再次从油底壳300上的预润滑油管道700流入到加热装置500内;这样循环,从而实现对燃气发动机200的预热。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所述润滑油道8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00测量润滑油道800内润滑油的温度,一般温度传感器400位于润滑油道800靠上的位置,测量即将从加热装置500流出的润滑油的温度;这样能够更准确的测量进入燃气发动机200内的润滑油的温度,防止此润滑油温度过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100,所述控制器10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400、预润滑油泵600和加热装置500连接;
所述控制器100用于控制预润滑油泵600开启和关闭;且控制器100根据温度传感器400传送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500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润滑油的温度低于设置的温度的时候,控制器100控制加热装置500进行加热,从而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当温度传感器400传给控制器100的信号,润滑油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控制器100控制加热装置500,停止其加热。
控制器100控制预润滑油泵600的开启和关闭,一般在预热期间,控制器100控制预润滑油泵600每隔一段时间运行一次,每次运行的时间为“预润滑油泵600单次运行时间”规定的时间;每两次运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预润滑油泵600运行时间间隔”规定的时间。
当预润滑油泵600运行,润滑油从燃气发动机200的油底壳300进入预润滑油管道700,先后通过预通过预润滑油泵600。加热装置500和燃气发动机200机体,最后返回到燃气发动机200的油底壳300内。循环的润滑油能够将加热器内的高温润滑油带到燃气发动机200机体内,对燃气发动机200加热。
预润滑油泵600带有止回阀,止回阀具有单向流通性,润滑油只能从燃气发动机200油底壳300流向加热装置500,而不能反向流动。因为预润滑油泵600和发动机的油路相通,燃气发动机200运行起来后预润滑油管道700内的压力会比较大,止回阀能防止润滑油通过预润滑油泵600直接返回燃气发动机200油底壳300。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500包括加热主体和加热元件900;所述加热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容腔;所述加热元件900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00的加热主体内有加热元件900,加热元件900能够将传热介质加热,从而高温的传热介质和润滑油道800内低温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的润滑油流入到预润滑油管道700内,这样完成对润滑油的加热。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900沿所述润滑油道800周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滑油道800周向设置有加热元件900,加热元件900在对传热介质加热的时候,能够使润滑油道800周向的传热介质优先温度升高,这样有利于对润滑油道800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加热装置500对润滑油的加热效率,进而缩短燃气发动机200的预热时间。
加热元件900可以为电阻加热。
加热装置装在燃气发动机200的外面,包括润滑油道800、加热元件900和加热主体的外壳组成,加热元件包裹在润滑油道800的外壁上,加热元件900直接加热润滑油道800的外壁来实现对润滑油的加热。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传热介质为润滑油,所述润滑油道800与所述容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热介质为润滑油,润滑油道800与容腔连通,这样加热元件900将加热装置500内的润滑油加热以后,油底壳300内润滑油从预润滑油管道700进入到加热装置500内,直接将加热装置500内的高温润滑油挤入到预润滑油管道700,这样低温的润滑油在加热装置500内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润滑油的加热。
润滑油道800可以仅为加热元件900形成的通路,这样能够使低温的润滑油进入加热装置500内后能够充分与加热元件900接触,从而达到使润滑油升温的目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加热装置500的上端低于所述油底壳300内的润滑油的油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00的上端低于油底壳300内的润滑油的油位,这样保证在加热装置500加热的时候,加热元件900始终被润滑油包裹,防止其干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发动机200,包括上述所述预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200的预热系统的加热装置500设置在燃气发动机200外,解决了加热装置500的安装、保养和维修不便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使加热装置500加热后的润滑油首先进入燃气发动机200机体内,对机体进行加热,然后才进入到油底壳300,这样燃气发动机200的缸套、活塞和中冷器等部件的温度上升更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预润滑油泵和预润滑油管道;
在所述预润滑油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的预润滑油泵和加热装置;
所述预润滑油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燃气发动机和油底壳;
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内设置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两端分别与预润滑油管道连接;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预润滑油泵和加热装置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润滑油道上;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预润滑油泵开启和关闭;且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且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燃气发动机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主体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容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沿所述润滑油道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为润滑油,所述润滑油道与所述容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的上端低于所述燃气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的油位。
6.一种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预热系统。
CN201820852526.6U 2018-06-01 2018-06-01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Active CN208793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2526.6U CN208793063U (zh) 2018-06-01 2018-06-01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2526.6U CN208793063U (zh) 2018-06-01 2018-06-01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3063U true CN208793063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2526.6U Active CN208793063U (zh) 2018-06-01 2018-06-01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30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388A (zh) * 2019-07-04 2019-08-23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油水单元结构
CN113623523A (zh) * 2021-08-09 2021-11-09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柴油机预润滑油泵控制系统及采用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388A (zh) * 2019-07-04 2019-08-23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油水单元结构
CN113623523A (zh) * 2021-08-09 2021-11-09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柴油机预润滑油泵控制系统及采用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9548A (zh)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利用暖机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47897A (zh) 发动机冷启动预热方法及预热系统
CN105841936A (zh) 一种节温器冷热冲击试验系统
CN105888808A (zh) 由可控水泵与可变水阻回路构成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
CN104806414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预热装置及预热控制方法
CN101915187B (zh) 具有自动加热及油位显示一体式装置的汽车燃油箱
CN110044066A (zh) 储水式燃气采暖热水炉及控制方法
CN208793063U (zh) 预热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CN204212832U (zh) 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
CN203547824U (zh) 具有第二换热器的车辆
CN207380576U (zh) 发动机分解摩擦功试验机油温控系统
CN206409323U (zh) 集成式燃油加热装置
CN104533671A (zh) 柴油机车的柴油加热器、柴油机车
CN104747342A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恒温控制的内燃机车预热装置
CN103412582A (zh) 防爆柴油机性能试验台的机油温控循环系统
CN109901640A (zh) 一种试验室台架用变速箱油温控制水循环装置
CN207740113U (zh) 一种装载机极寒预热系统
CN205807599U (zh) 一种复合型相变储热式采暖热水系统
CN205503940U (zh) 一种变速箱油温控制系统及汽车
CN113482831A (zh) 一种冷启动智能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5180256B (zh) 油热式采暖热水燃气壁挂炉
CN106762324A (zh) 一种发电机组强制循环加热装置
CN209385227U (zh) 一种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机
CN208458271U (zh) 一种油温机加热筒油泵筒
CN208102931U (zh) 一种尿素加注机使用防爆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000 Office Building 101, No. 289 Luyun Road, Changsha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L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Office Building 101, No. 289 Luyun Road, Changsha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