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2510U -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2510U
CN208792510U CN201821103828.XU CN201821103828U CN208792510U CN 208792510 U CN208792510 U CN 208792510U CN 201821103828 U CN201821103828 U CN 201821103828U CN 208792510 U CN208792510 U CN 208792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structional column
tie beam
collar tie
expansion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38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怡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Modern Construction Ministr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Modern Construction Ministr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Modern Construction Ministr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Modern Construction Ministr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38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2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2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25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构造柱、圈梁和连接件,所述构造柱位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所述圈梁位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顶部且与构造柱垂直连接,所述连接件位于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设有马牙槎,所述马牙槎的边缘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筋;所述构造柱位于马牙槎内,所述构造柱包括纵向钢筋和构造柱箍筋,所述构造柱箍筋呈纵向均匀分布在纵向钢筋的表面且与纵向钢筋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件,提高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固定杆之间设有转动套筒,提高连接件安装的方便性,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申请号为:201721135320.3公开了“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构造柱包括设在圈梁下方的纵筋和与纵筋绑好的构造柱箍筋,圈梁内设有横筋和与横筋绑好的圈梁箍筋,构造柱与圈梁接触的部位设有Z形拉筋,Z形拉筋一端绑在构造柱箍筋上,Z形拉筋另一端绑在圈梁箍筋上”,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圈梁与构造柱之间的整体性更强、更加牢固,进而可以提高砌体墙的坚固程度。
但是,构造柱和圈梁在制作过程中箍筋的位置存在偏差,不能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不方便Z形拉筋安装到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处,Z形拉筋缺乏一定范围的调节能力,导致Z形拉筋固定不稳定或无法安装,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通过在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件,提高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固定杆之间设有转动套筒,便于调节转动杆之间的距离,提高连接件安装的方便性,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构造柱、圈梁和连接件,所述构造柱位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所述圈梁位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顶部且与构造柱垂直连接,所述连接件位于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设有马牙槎,所述马牙槎的边缘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筋;所述构造柱位于马牙槎内,所述构造柱包括纵向钢筋和构造柱箍筋,所述构造柱箍筋呈纵向均匀分布在纵向钢筋的表面且与纵向钢筋焊接连接,所述圈梁包括横向钢筋和圈梁箍筋,所述圈梁箍筋呈横向均匀分布在横向钢筋的表面且与横向钢筋的焊接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杆、转动套筒、第一伸缩螺杆、第二伸缩螺杆和扣件座,所述扣件座分别位于第一伸缩螺杆、第二伸缩螺杆的外侧端部,所述扣件座的表面设有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侧与扣件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螺杆和第二伸缩螺杆中部设有转动套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横向钢筋、构造柱箍筋连接,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有挂钩,所述挂钩与固定杆呈锐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钢筋与纵向钢筋垂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钢筋浇筑固定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伸缩螺杆和第二伸缩螺杆的表面设有对称的螺纹,所述第一伸缩螺杆和第二伸缩螺杆与转动套筒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伸缩螺杆和第二伸缩螺杆与扣件座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一伸缩螺杆和第二伸缩螺杆与固定板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件,便于对横向钢筋和构造柱箍筋进行固定,提高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固定杆之间设有转动套筒,便于调节转动杆之间的距离,缩紧固定杆之间的间距,使横向钢筋和构造柱箍筋连接更加稳定,提高连接件安装的方便性,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构造柱-3,圈梁-4,连接件-5,马牙槎-6,固定钢筋-7,纵向钢筋-8,构造柱箍筋-9,横向钢筋-10,圈梁箍筋-11,固定杆-12,转动套筒-13,第一伸缩螺杆-14,第二伸缩螺杆-15,扣件座-16,挂钩-17,螺纹-18,固定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构造柱3与圈梁4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构造柱3、圈梁4和连接件5,所述构造柱3位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所述圈梁4位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顶部且与构造柱3垂直连接,所述连接件5位于构造柱3与圈梁4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设有马牙槎6,所述马牙槎6的边缘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筋7;所述构造柱3位于马牙槎6内,所述构造柱3包括纵向钢筋8和构造柱箍筋9,所述构造柱箍筋9呈纵向均匀分布在纵向钢筋8的表面且与纵向钢筋8焊接连接,所述圈梁4包括横向钢筋10和圈梁箍筋11,所述圈梁箍筋11呈横向均匀分布在横向钢筋10的表面且与横向钢筋10的焊接连接;所述连接件5包括固定杆12、转动套筒13、第一伸缩螺杆14、第二伸缩螺杆15和扣件座16,所述扣件座16分别位于第一伸缩螺杆14、第二伸缩螺杆15的外侧端部,所述扣件座16的表面设有对称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内侧与扣件座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的中部设有转动套筒13。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固定杆12分别与横向钢筋10、构造柱箍筋9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端部设有挂钩17,所述挂钩17与固定杆12呈锐角,通过在固定杆12的端部设有呈锐角的挂钩17,提高固定杆12与横向钢筋10和构造柱箍筋9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固定钢筋7与纵向钢筋8垂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钢筋7浇筑固定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内,通过使固定钢筋7与纵向钢筋8垂直焊接连接,便于提高构造柱3在马牙槎6内连接的稳定性,便于对构造柱3进行浇筑。
具体改进地,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的表面设有对称的螺纹18,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转动套筒13通过螺纹18旋合连接,通过在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的表面设有对称的螺纹18,使转动套筒13转动时,同时对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进行伸缩调节。
更具体改进地,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扣件座16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19,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固定板19焊接连接,通过在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扣件座16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19,便于提高扣件座16与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构造柱-3、圈梁-4、连接件-5、马牙槎-6、固定钢筋-7、纵向钢筋-8、构造柱箍筋-9、横向钢筋-10、圈梁箍筋-11、固定杆-12、转动套筒-13、第一伸缩螺杆-14、第二伸缩螺杆-15、扣件座-16、挂钩-17、螺纹-18、固定板-1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构造柱3与圈梁4的连接处设有连接件5,便于对横向钢筋10和构造柱箍筋9进行固定,提高构造柱3与圈梁4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固定杆12之间设有转动套筒13,便于调节转动杆之间的距离,缩紧固定杆12之间的间距,使横向钢筋10和构造柱箍筋9连接更加稳定,提高连接件5安装的方便性,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构造柱3放置在马牙槎6内,将固定钢筋7与构造柱3焊接连接,然后将圈梁4放置在构造柱3的顶部,然后将连接件5放置在构造柱3与圈梁4的连接处,使固定杆12上端的挂钩17勾在横向钢筋10的表面,并且使固定杆12下端的挂钩17勾在构造柱箍筋9的表面,然后使用工具旋转转动套筒13,使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收缩,使连接件5与构造柱3、圈梁4固定连接,完成构造柱3与圈梁4的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构造柱(3)、圈梁(4)和连接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3)位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所述圈梁(4)位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顶部且与构造柱(3)垂直连接,所述连接件(5)位于构造柱(3)与圈梁(4)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设有马牙槎(6),所述马牙槎(6)的边缘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筋(7);
所述构造柱(3)位于马牙槎(6)内,所述构造柱(3)包括纵向钢筋(8)和构造柱箍筋(9),所述构造柱箍筋(9)呈纵向均匀分布在纵向钢筋(8)的表面且与纵向钢筋(8)焊接连接,所述圈梁(4)包括横向钢筋(10)和圈梁箍筋(11),所述圈梁箍筋(11)呈横向均匀分布在横向钢筋(10)的表面且与横向钢筋(10)的焊接连接;
所述连接件(5)包括固定杆(12)、转动套筒(13)、第一伸缩螺杆(14)、第二伸缩螺杆(15)和扣件座(16),所述扣件座(16)分别位于第一伸缩螺杆(14)、第二伸缩螺杆(15)的外侧端部,所述扣件座(16)的表面设有对称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内侧与扣件座(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的中部设有转动套筒(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2)分别与横向钢筋(10)、构造柱箍筋(9)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端部设有挂钩(17),所述挂钩(17)与固定杆(12)呈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筋(7)与纵向钢筋(8)垂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钢筋(7)浇筑固定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的表面设有对称的螺纹(18),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转动套筒(13)通过螺纹(18)旋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扣件座(16)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19),所述第一伸缩螺杆(14)和第二伸缩螺杆(15)与固定板(19)焊接连接。
CN201821103828.XU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92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3828.XU CN208792510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3828.XU CN208792510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2510U true CN208792510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38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92510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2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0765U (zh) 一种超高压变电站opgw单杆双缆引下紧固装置
CN104912342A (zh) 钢柱对接调节装置
CN208792510U (zh)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CN206020764U (zh) 一种高压变电站opgw双缆引下紧固装置
CN204492004U (zh) 一种新型钢构檩条调节斜拉条
CN205207384U (zh) 新型螺帽
CN204754253U (zh) 钢柱对接调节器
CN108060721A (zh) 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
CN109989533A (zh) 一种房屋建筑钢筋连接结构
CN210530131U (zh) 一种钢结构屋面檀条之间的拉结结构
CN208578160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箱梁连接节点
CN209398928U (zh) 一种泵管附墙固定支架
CN21045952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c型钢
CN202710067U (zh) 倒垂浮力调整装置
CN209227903U (zh) 一种建筑专用钢筋马凳
CN207761122U (zh) 一种采光顶幕墙框连接结构
CN208934141U (zh) 一种超高层钢棒连接装置
CN209323832U (zh) 钢筋排距控制装置
CN208303747U (zh) 圆形箍筋加工装置
CN210066805U (zh) 一种四组地脚螺栓偏心调整工具
CN204871182U (zh) 一种用于连接车架和车桥的长度可调的横拉杆装置
CN104164934A (zh) 简易式nz内置管模抗浮拉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48519U (zh) 构造柱侧模加固装置
CN204711067U (zh) 双头螺杆联动搓丝装置
CN204143969U (zh) 新型刚性悬挂绝缘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