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4346U - 锅具及烹饪系统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84346U CN208784346U CN201721325034.3U CN201721325034U CN208784346U CN 208784346 U CN208784346 U CN 208784346U CN 201721325034 U CN201721325034 U CN 201721325034U CN 208784346 U CN208784346 U CN 208784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bilizer blade
- heat dissipation
- dissipation channel
- pan
- cookwa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和烹饪系统。该锅具包括锅本体和导磁膜。锅本体包括相连接的锅底壁和锅侧壁,且锅本体为陶瓷锅本体;导磁膜设置在锅本体上;其中,锅底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7.5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通过控制锅底壁的厚度、并在锅底壁上设置支脚、支脚上开设散热通道,且控制支脚的高度及散热通道的尺寸,提高锅具的导热性能,从而降低电磁炉线圈盘的温度,提升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多电磁炉使用陶瓷锅具,但陶瓷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差,锅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很难及时传入锅内,有一部分热量通过电磁炉微晶面板导入到电磁炉内部结构中,特别是线圈盘内,在加热工作时电磁炉线圈盘温度容易超过145℃而超标,导致线圈盘工作时温度过高,使得线圈盘等元器件使用寿命缩短,甚至还可能因温度过高发生损坏或安全事故,给电磁炉的使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锅具的烹饪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系统,所述锅具包括:锅本体,包括相连接的锅底壁和锅侧壁,其中所述锅本体为陶瓷锅本体;和导磁膜,设置在所述锅本体上;其中,所述锅底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7.5mm。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陶瓷锅本体,由于陶瓷锅本体不具有电磁加热功能,需要在陶瓷锅本体上贴导磁膜实现电磁加热功能,实现陶瓷锅本体在电磁炉上的应用。优选地,导磁膜至少部分位于锅底壁上,且锅底壁的底壁面(外表面)和顶壁面(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有导磁膜。锅本体限定出上端开口的烹饪腔,锅本体包括锅底壁和连接在锅底壁边沿的锅侧壁,锅底壁和锅侧壁的连接处呈圆弧形。当锅底壁的厚度大于7.5mm时,锅底壁厚度过大导致锅底壁导热慢,使得导磁膜在加热时有很大一部分热量会通过电磁炉的微晶面板传递到电磁炉内部,尤其是传递到线圈盘内,导致线圈盘等元器件温度升高,缩短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锅底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7.5mm,能够提高锅底壁的导热速度,避免电磁炉的线圈盘等元器件温度过高,从而提高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底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mm,避免锅底壁的厚度小于3mm导致陶瓷坯体在高温烧结时容易发生严重变形的现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底壁向下延伸形成用于支撑在所述烹饪系统的电磁炉上的支脚。
锅底壁直接支撑在电磁炉的微晶面板上会导致锅底壁与微晶面板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锅本体上更多的热量传递到电磁炉内。为减小锅底壁与电磁炉的接触面积,锅底壁向下延伸形成支脚,支脚的横截面积小于锅底壁的横截面积,支脚支撑在电磁炉上,从而减小锅底壁传递到电磁炉内的热量。
优选地,支脚靠近锅底壁的边缘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脚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mm;和/或,所述支脚的高度小于或等于7mm。
支脚的高度小于2mm时,导致锅本体与电磁炉之间的距离过小,陶瓷锅本体底部的导磁膜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辐射到电磁炉内部导致元器件温度升高,特别是线圈盘,缩短了元器件寿命甚至引起安全事故,同时还有可能出现烹饪腔内食物达到电磁炉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点时而导致电磁炉停止加热,出现误保护,给用户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支脚的高度大于7mm时,锅本体与电磁炉之间的距离过大,会降低加热功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底壁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环形支脚,环形支脚的轴线与锅底壁的轴线重合,此时锅底壁上可以设有一个环形支脚或相互嵌套的多个环形支脚;或者,所述锅底壁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支脚,多个支脚位于同一圆上且该圆的轴线与锅底壁的轴线重合,即多个支脚所在的圆为同心圆。
当然,支脚呈环形时,环形支脚的轴线与锅底壁的轴线也可以不重合。或者,当锅底壁设有多个支脚时,多个支脚为非同心圆,或者多个支脚为同心圆,但该同心圆的轴线与锅底壁的轴线不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脚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支脚内侧空间与外界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限定出散热通道。
环形支脚或多个支脚围设出位于支脚内侧的圆形空间(内侧空间)。为及时将圆形空间内的热量传递到外界,避免锅本体上更多的热量传递到电磁炉,在支脚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沿锅底壁的径向贯穿支脚,从而使得散热槽限定出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圆形空间相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使得锅本体上传递到圆形空间内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通道及时传递到外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mm,避免散热通道的长度过短导致锅本体上的热量无法及时通过散热通道传递至外界;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0mm,避免散热通道过长导致的加热效率降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脚上设有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S/C≥0.1和/或S/C≤0.5,其中,S为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和,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在同一圆上,且C为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所在的圆的周长;和/或,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均匀分布。
散热通道设置在支脚上,优选地,锅底壁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环形支脚,或者,锅底壁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支脚,因此,支脚上设置的至少3个散热通道均位于同一圆周上,并满足所有散热通道的长度和与所有散热通道所在的圆的周长的比值大于等于0.1并小于等于0.5,避免两者比值过小导致的散热通道不够长,使得锅底壁的热量无法通过散热通道及时穿出,同时避免两者比值过大导致的支脚强度变小、加热效率降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散热槽下端开口,且所述散热槽的高度与所述支脚的高度相同,最大程度增大散热通道的高度,高度指的锅本体水平放置时,散热槽、支脚沿上下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系统,包括:电磁炉;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系统,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锅具,由于该烹饪系统包括第一个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具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本体,11锅底壁,111支脚,112散热通道,12锅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具和烹饪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用于烹饪系统,锅具包括:锅本体1和导磁膜。锅本体1包括相连接的锅底壁11和锅侧壁12,且锅本体1为陶瓷锅本体1;导磁膜设置在锅本体1上;其中,锅底壁11的厚度H1小于或等于7.5mm。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陶瓷锅本体1,由于陶瓷锅本体1不具有电磁加热功能,需要在陶瓷锅本体1上贴导磁膜实现电磁加热功能,实现陶瓷锅本体1在电磁炉上的应用。优选地,导磁膜至少部分位于锅底壁11上,且锅底壁11的底壁面(外表面)和顶壁面(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有导磁膜。锅本体1限定出上端开口的烹饪腔,锅本体1包括锅底壁11和连接在锅底壁11边沿的锅侧壁12,锅底壁和锅侧壁的连接处呈圆弧形。当H1大于7.5mm时,H1过大导致锅底壁11导热慢,使得导磁膜在加热时有很大一部分热量会通过电磁炉的微晶面板传递到电磁炉内部,尤其是传递到线圈盘内,导致线圈盘等元器件温度升高,缩短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H1小于或等于7.5mm,能够提高锅底壁11的导热速度,避免电磁炉的线圈盘等元器件温度过高,从而提高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锅底壁11的厚度H1大于或等于3mm,避免锅底壁11的厚度小于3mm导致陶瓷坯体在高温烧结时容易发生严重变形的现象。
优选地,H1为3mm、4mm、5mm、6mm、7mm、7.5mm。
优选地,如图1所示,锅底壁11向下延伸形成用于支撑在烹饪系统的电磁炉上的支脚111。
锅底壁11直接支撑在电磁炉的微晶面板上会导致锅底壁11与微晶面板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锅本体1上更多的热量传递到电磁炉内。为减小锅底壁11与电磁炉的接触面积,锅底壁11向下延伸形成支脚111,支脚的横截面积小于锅底壁的横截面积,支脚111支撑在电磁炉上,从而减小锅底壁11传递到电磁炉内的热量。
优选地,支脚靠近锅底壁的边缘设置或者设置在锅底壁与锅侧壁的连接处。
优选地,如图1所示,支脚111的高度H2大于或等于2mm;和/或,支脚111的高度H2小于或等于7mm。
H2小于2mm时,导致锅本体1与电磁炉之间的距离过小,陶瓷锅本体1底部的导磁膜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辐射到电磁炉内部导致元器件温度升高,特别是线圈盘,缩短了元器件寿命甚至引起安全事故,同时还有可能出现烹饪腔内食物达到电磁炉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点时而导致电磁炉停止加热,出现误保护,给用户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H2大于7mm时,锅本体1与电磁炉之间的距离过大,会降低加热功率。
优选地,H2为2mm、3mm、4mm、5mm、6mm、7mm。
优选地,如图2所示,锅底壁11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环形支脚111,环形支脚111的轴线与锅底壁11的轴线重合,此时锅底壁11上可以设有一个环形支脚111或相互嵌套的多个环形支脚111;或者,锅底壁11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支脚111,多个支脚111位于同一圆上且该圆的轴线与锅底壁11的轴线重合,即多个支脚111所在的圆为同心圆。
当然,支脚111呈环形时,环形支脚111的轴线与锅底壁11的轴线也可以不重合。或者,当锅底壁11设有多个支脚111时,多个支脚111为非同心圆,或者多个支脚111为同心圆,但该同心圆的轴线与锅底壁11的轴线不重合。
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脚111上设有用于连通支脚111内侧空间与外界的散热槽,散热槽限定出散热通道112。
环形支脚111或多个支脚111围设出位于支脚111内侧的圆形空间(内侧空间)。为及时将圆形空间内的热量传递到外界,避免锅本体1上更多的热量传递到电磁炉,在支脚111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沿锅底壁的径向贯穿支脚,从而使得散热槽限定出散热通道112,散热通道112的一端与圆形空间相连通,散热通道112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使得锅本体1上传递到圆形空间内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通道112及时传递到外界。
优选地,支脚111上设有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如图2所示,环形支脚上设有3个散热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当锅底壁上设有多个支脚时,支脚111上设有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指的是所有支脚上设有的散热通道的总数量大于等于3个,对每一支脚上设有的散热通道的数量没有要求。
优选地,如图2所示,散热通道112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20mm,避免散热通道112的长度过短导致锅本体1上的热量无法及时通过散热通道112传递至外界;和/或,散热通道112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50mm,避免散热通道112过长导致的加热效率降低。
优选地,L为20mm、30mm、40mm、50mm。
优选地,S/C≥0.1和/或S/C≤0.5,其中,S为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的长度和,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在同一圆上,且C为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所在的圆的周长;和/或,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均匀分布。
散热通道112设置在支脚111上,优选地,锅底壁11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环形支脚111,或者,锅底壁11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支脚111,因此,支脚111上设置的至少3个散热通道112均位于同一圆周上,并满足所有散热通道112的长度和与所有散热通道112所在的圆的周长的比值大于等于0.1并小于等于0.5,避免两者比值过小导致的散热通道112不够长,使得锅底壁11的热量无法通过散热通道112及时穿出,同时避免两者比值过大导致的支脚111强度变小、加热效率降低。
优选地,S/C等于0.1、0.2、0.3、0.4、0.5。
优选地,如图2所示,散热槽下端开口,且散热槽的高度与支脚的高度相同,最大程度增大散热通道112的高度,高度指的锅本体1水平放置时,散热槽、支脚沿上下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系统,包括电磁炉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系统,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锅具,由于该烹饪系统包括第一个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锅具,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控制锅底壁11的厚度、并在锅底壁11上设置支脚111、支脚111上开设散热通道112,且控制支脚111的高度及散热通道112的尺寸,提高锅具的导热性能,从而降低电磁炉线圈盘的温度,提升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锅具,用于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本体,包括相连接的锅底壁和锅侧壁,且所述锅本体为陶瓷锅本体;和
导磁膜,设置在所述锅本体上;
其中,所述锅底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底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底壁向下延伸形成用于支撑在所述烹饪系统的电磁炉上的支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mm;和/或,所述支脚的高度小于或等于7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底壁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环形支脚;或者,所述锅底壁沿其周向向下延伸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支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支脚内侧的空间与外界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限定出散热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mm;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上设有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S/C≥0.1和/或S/C≤0.5,其中,S为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和,且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在同一圆上,C为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所在的圆的周长;和/或,所述至少3个所述散热通道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槽的下端开口,且所述散热槽的高度与所述支脚的高度相同。
11.一种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炉;和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5034.3U CN208784346U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锅具及烹饪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5034.3U CN208784346U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锅具及烹饪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84346U true CN208784346U (zh) | 2019-04-26 |
Family
ID=6619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25034.3U Active CN208784346U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锅具及烹饪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84346U (zh) |
-
2017
- 2017-10-16 CN CN201721325034.3U patent/CN2087843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35433Y (zh) | 红外电磁一体炉 | |
CN208222587U (zh) | 一种防电磁泄露的电磁炉加热装置 | |
CN208784346U (zh) | 锅具及烹饪系统 | |
CN203723877U (zh) | 一种节能电热锅 | |
CN203857502U (zh) | 一种节能高效电陶炉 | |
CN201429123Y (zh) | 装置温度采集板的电磁炉 | |
CN203349322U (zh) | 一种加热区域是凹底的红外辐射炉 | |
CN103371719A (zh) | 一种能够自动保温的水煲 | |
CN203837043U (zh) | 一种改进的电磁炉 | |
CN103371717A (zh) | 一种电饭锅 | |
CN206381065U (zh) | 一种电火锅 | |
CN205514023U (zh) | 一种一体式电热器具 | |
CN20516283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202765U (zh) |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 |
CN203059340U (zh) | 一种炒锅 | |
CN202525912U (zh) |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电压力锅 | |
CN201104802Y (zh) | 电磁鏊子 | |
CN201964482U (zh) | 具有多个同心感应线圈的电磁灶 | |
CN207350391U (zh) | 一种可加热非导磁锅具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3615377U (zh) | 灶头 | |
CN204187683U (zh) | 电炉灶的电热管和圆孔台面板组合件 | |
CN212204638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磁炉 | |
CN211625351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磁炉 | |
CN214964458U (zh) | 一种容器与电炉的新型组合 | |
CN106166029A (zh) | 一种电火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