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9665U -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 Google Patents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9665U
CN208779665U CN201821218910.7U CN201821218910U CN208779665U CN 208779665 U CN208779665 U CN 208779665U CN 201821218910 U CN201821218910 U CN 201821218910U CN 208779665 U CN208779665 U CN 208779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p tray
water pan
pan component
component according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89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元浩
邓晶
陈博强
曹颖
孔环灵
林国游
刘小康
赵时俊
石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2189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9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9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9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漏水空间位置处设置第三接水盘,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凝露从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即便长时间不清理也不会腐蚀机组,提高机组运行寿命。

Description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背景技术
对于加湿量大的恒温恒湿机多采用电极加湿来满足加湿需求,多采用V型蒸发器、双向进风。由于采用V型蒸发器竖放的机组,因此,需要使用两个接水盘在分别在每个蒸发器的底部进行排水,同时通过接水盘对相应的蒸发器进行支撑,接水盘通过支撑件连接在恒温恒湿机的壳体上。
对于这样的机组,加湿装置需要设置在V型蒸发器的中间,在机组制冷运行时,加湿装置上会有凝露的产生。但由于目前采用两个接水盘,两个接水盘之间隔有一段距离,加湿装置上的凝露会通过两个水接盘之间的间隔直接滴落到机组上,为了解决凝露滴落问题,通常在两个接水盘之间通过粘贴海绵解决凝露滴落到机组内的问题,但是长时间运行后,海绵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凝露滴落问题,还会有部分凝露滴落至机组内部,长时间不清理会腐蚀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凝露滴落到机组内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一接水盘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水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一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一接水盘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一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接水盘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接水盘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水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二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二接水盘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二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板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接水盘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所在平面形成第一夹角α,且90°<α≤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上,且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所在平面形成第二夹角β,且90°<β≤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上,且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上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过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机,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自上而下相互靠近;还包括上述的接水盘组件,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底部,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底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湿装置,所述漏水空间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漏水空间位置处设置第三接水盘,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凝露从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即便长时间不清理也不会腐蚀机组,提高机组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接水盘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恒温恒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例:10、第一接水盘;20、第二接水盘;30、第三接水盘;41、第一导流板;42、第二导流板;50、壳体;60、第一换热器;70、第二换热器;80、加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10、第二接水盘20和第三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20位于第一接水盘10的一侧,第一接水盘10和第二接水盘20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一接水盘10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30设置在漏水空间位置处,第三接水盘30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漏水空间位置处设置第三接水盘30,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凝露从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即便长时间不清理也不会腐蚀机组,提高机组运行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板41,第一导流板41设置在第三接水盘30与第一接水盘10之间,第一导流板41用于将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第一接水盘10内,从而可以防止第三接水盘30的积水存满后溢出,提高接水盘组件整体的积水存储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位于与第一接水盘10相对应的一侧;第一导流板41与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相连,且第一导流板41向背离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第一接水盘10上方。当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盛满溢出后,可以第一导流板41流入第一接水盘10中,使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不会因为达到第三接水盘30的容量上限而溢出至机组内,提高了接水盘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板42,第二导流板42设置在第三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20之间,第二导流板42用于将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第二接水盘20内,从而可以防止第三接水盘30的积水存满后溢出,提高接水盘组件整体的积水存储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位于与第二接水盘20相对应的一侧;第二导流板42与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相连,且第二导流板42向背离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第二接水盘20上方。当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盛满溢出后,可以第二导流板42流入第二接水盘20中,使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不会因为达到第三接水盘30的容量上限而溢出至机组内,提高了接水盘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和/或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三接水盘30连接。从而方便安装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所在平面与第三接水盘30所在平面形成第一夹角α,且90°<α≤180°,通过设置第一夹角α,使第一接水盘10可以贴合在相对应的换热器底部,在接水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支撑换热器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接水盘30上,且第一接水盘10与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转动调节第一夹角α的大小,然后,第一接水盘10与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一接水盘10与第三接水盘30可转动地连接,例如铰接,可以在安装时根据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对应调节第一夹角α,使第一接水盘10与对应的换热器贴合,从而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20所在平面与第三接水盘30所在平面形成第二夹角β,且90°<β≤180°,通过设置第二夹角β,使第二接水盘20可以贴合在相对应的换热器底部,在接水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支撑换热器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20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接水盘30上,且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转动调节第二夹角β的大小,然后,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三接水盘30可转动地连接,例如铰接,可以在安装时根据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对应调节第二夹角β,使第二接水盘20与对应的换热器贴合,从而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上和/或第二接水盘20上设置有排水口。使凝露可以及时排出,防止溢出,提高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第二接水盘20和第三接水盘30为一体成型结构,更方便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与第三接水盘30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三接水盘30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接水盘组件的整体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上和/或第二接水盘20上设置有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接水盘组件的整体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筋上设置有过水孔。通过设置过水孔可以防止由于设置加强筋而引起的排水不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机,包括壳体50、第一换热器60、第二换热器70和上述的接水盘组件,第一换热器60位于壳体50内;第二换热器70位于壳体50内并与第一换热器60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器60与第二换热器70间形成夹角,且第一换热器60与第二换热器70自上而下相互靠近;第一接水盘10设置在第一换热器60底部,第二接水盘20设置在第二换热器70底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加湿装置80,漏水空间设置在加湿装置80的下方。由于第三接水盘30设置在漏水空间处,从而防止加湿装置产生的凝露通过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20)

1.一种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水盘(10);
第二接水盘(20),所述第二接水盘(20)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1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20)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之间形成漏水空间;
第三接水盘(30),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30)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
第一导流板(41),所述第一导流板(41)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41)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一接水盘(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相对应的一侧;
所述第一导流板(41)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板(41)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
第二导流板(42),所述第二导流板(42)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与所述第二接水盘(20)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板(42)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二接水盘(20)相对应的一侧;
所述第二导流板(42)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板(42)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所在平面形成第一夹角α,且90°<α≤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上,且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水盘(20)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所在平面形成第二夹角β,且90°<β≤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水盘(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上,且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上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上设置有排水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所述第二接水盘(20)和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为一体成型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上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上设置有加强筋。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过水孔。
19.一种恒温恒湿机,包括:
壳体(50);
第一换热器(60),位于所述壳体(50)内;
第二换热器(70),位于所述壳体(50)内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6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0)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换热器(6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0)自上而下相互靠近;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组件,所述第一接水盘(1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60)底部,所述第二接水盘(20)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70)底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恒温恒湿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湿装置(80),所述漏水空间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80)的下方。
CN201821218910.7U 2018-07-30 2018-07-30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Active CN208779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8910.7U CN208779665U (zh) 2018-07-30 2018-07-30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8910.7U CN208779665U (zh) 2018-07-30 2018-07-30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9665U true CN208779665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8910.7U Active CN208779665U (zh) 2018-07-30 2018-07-30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96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9060A (zh) * 2018-07-30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9060A (zh) * 2018-07-30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CN108759060B (zh) * 2018-07-30 2023-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730B (zh) 接水盘及包含该接水盘的空调器
CN104676868B (zh) 蒸发器的排水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514158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779665U (zh)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CN207815676U (zh) 冷凝水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276676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759060A (zh)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CN206803453U (zh) 一种空调存水装置
CN110068066A (zh) 移动空调
CN108548258A (zh) 冷风扇
CN105823194B (zh) 热泵空调及其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05227739U (zh) 空调及空调的接水盘
CN208238099U (zh) 冷风扇
CN208419155U (zh) 接水盘组件及空调
CN208419037U (zh) 管内布水的换热装置
CN207688392U (zh) 空调接水盘
CN20801187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612121U (zh) 接水盘及空调室内机
CN210399273U (zh) 一种分段排水的泳池除湿机组
CN108954535A (zh) 角型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068062B (zh)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11695336U (zh) 一种疏水挡片、疏水装置以及蒸发冷凝装置
CN203100118U (zh) 底盘结构和具有其的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7907376U (zh) 换热器淋水装置、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068071A (zh) 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