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0501U - 理疗器 - Google Patents

理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0501U
CN208770501U CN201720822647.1U CN201720822647U CN208770501U CN 208770501 U CN208770501 U CN 208770501U CN 201720822647 U CN201720822647 U CN 201720822647U CN 208770501 U CN208770501 U CN 208770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connecting plate
physical therapy
therapy equipmen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226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臣
杨永东
张士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226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0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0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0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理疗器,该理疗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两端开口的罐体、连接板、连接轴和置于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其中,壳体的开口端与罐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罐体的第二端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连接板可移动地置于罐体内,并且,连接板与罐体的内壁相接触;驱动机构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板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通过连接轴驱动连接板在罐体内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罐体内连接板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体积不断变化,进而改变罐体内的压力,实现了负压理疗的效果,并且无需他人辅助操作,使用者可以独立进行罐疗;此外,壳体的开口端与罐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更换不同直径的罐体,从而实现不同的罐疗效果。

Description

理疗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罐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理疗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并且,各种慢性病逐渐侵蚀人体的健康,以及“未病先治”概念的普及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老式的医疗器械,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家庭的需要,各种简单实用、功能齐全的新型家庭用医疗器械也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家用医疗器械区别于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操作简单和容易掌握判断病情是其主要特征。近几年,拔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节亚健康、养生保健等方面。在使用传统的罐体拔罐时,需要对罐体进行抽真空,从而使罐体吸附在人体上。然而,现有的抽气真空拔罐需要他人辅助操作,使用者不能独立进行,不方便根据自身需要随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理疗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抽气真空拔罐无法使得使用者独立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理疗器,该理疗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两端开口的罐体、连接板、连接轴和置于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其中,壳体的开口端与罐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罐体的第二端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连接板可移动地置于罐体内,并且,连接板与罐体的内壁相接触;驱动机构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板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通过连接轴驱动连接板在罐体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还包括:底板和连接机构;其中,底板与壳体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罐体的第一端与底板可拆卸连接;连接轴可移动地穿设于底板且与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与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连接机构可移动地置于罐体内,连接机构与罐体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中,底板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底板厚度的第一开口,各第一开口沿底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各第一开口均具有预设深度;罐体的第一端的端面凸设有至少两个可合件,各可合件与各第一开口一一对应且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中,每个卡合件均包括:第一卡合体和第二卡合体;其中,第一卡合体的第一端与罐体的第一端的端面相连接,第一卡合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卡合体相连接,第一卡合体与第二卡合体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第一卡合体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卡合体与底板的顶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中,连接机构包括:环形板;其中,环形板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板的外壁与罐体的内壁相接触,环形板的顶壁对应于环形槽处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各第二开口均与环形槽相连通,各第二开口沿环形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接板的直径小于等于环形板的内径;连接板的侧壁向外延设有至少两个凸块,各凸块与各第二开口一一对应,每个凸块均用于穿设对应的第二开口后旋转预设角度以置于环形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其中,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接轴相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中,传动机构包括:相咬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第一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齿轮套设于连接轴的外部,并且,第二齿轮与连接轴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还包括:电加热片、输入装置、以及置于壳体内的供电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输入装置连接于壳体的外壁,用于接收加热启动信号;电加热片连接于连接板的底壁,并且,电加热片与供电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与输入装置和供电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加热启动信号,并根据加热启动信号控制供电装置为电加热片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还包括:网状板,连接于电加热片,用于承载艾绒。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还包括:震动装置;其中,震动装置连接于底板且与供电装置相连接,用于带动罐体震动;输入装置还用于接收震动启动信号;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震动启动信号,并根据震动启动信号控制供电装置为震动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还包括:连接管和压力测量装置;其中,连接板开设有通孔,压力测量装置通过连接管与通孔相连接,压力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罐体内的压力;输入装置还用于接收压力选项;控制装置还与压力测量装置和驱动机构相连接,用于接收压力选项和罐体内的压力,并根据压力选项和罐体内的压力调整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器还包括:显示装置;其中,控制装置还与显示装置相连接,还用于向显示装置发送待显示的内容;显示装置连接于壳体的外壁,用于接收并显示待显示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板在罐体内上下移动,使得罐体内连接板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体积不断变化,进而改变罐体内的压力,实现了负压理疗的效果,并且无需他人辅助操作,使用者可以独立进行罐疗,解决了现有的抽气真空拔罐无法使得使用者独立操作的问题,能够便于使用者的随时使用,简单方便;此外,壳体的开口端与罐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更换罐体,使得不同直径的罐体均试用,从而实现不同的罐疗效果,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去掉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中,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中,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的又一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的又一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疗器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理疗器包括:壳体1、罐体2、连接板3、连接轴4和驱动机构5。其中,壳体1的一端开口,罐体2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壳体1的内部和罐体2 的内部均中空。壳体1的开口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罐体2的第一端(图1 所示的上端)可拆卸连接,罐体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
连接板3可移动地置于罐体2内,并且,连接板3与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驱动机构5置于壳体1内,驱动机构5通过连接轴4与连接板3相连接,驱动机构5用于通过连接轴4驱动连接板3在罐体2内上下(相对于图1而言)移动。具体地,连接板3的形状与罐体2的形状相匹配,连接板3的侧壁与罐体 2的内壁紧密接触。连接板3在罐体2内可沿罐体2的高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上下(相对于图1而言)移动,以使连接板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压力不断变化。由于壳体1和罐体2的内部均为中空的,所以,连接轴4 穿设了壳体1和罐体2,连接轴4的部分置于壳体1内,部分置于罐体2内,连接轴4置于壳体1内的部分与驱动机构5相连接,连接轴4置于罐体2内的部分与连接板3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为了保持罐体2内的压力,可以在连接板3的侧壁与罐体2 的内壁相接触处设置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时,壳体1内还应设置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驱动机构5进行供电。当然,也可以是,驱动机构5与外部的电源设备相连接,电源设备为驱动机构5进行供电。
使用时,将罐体2的第二端置于人体待罐疗的皮肤处,驱动机构5在供电后带动连接轴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3在罐体2内上下移动,使得罐体 2内连接板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体积不断改变,从而改变罐体2内的压力,对人体待罐疗的位置进行负压理疗。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连接板3在罐体2内上下移动,使得罐体2内连接板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体积不断变化,进而改变罐体2 内的压力,实现了负压理疗的效果,并且无需他人辅助操作,使用者可以独立进行罐疗,解决了现有的抽气真空拔罐无法使得使用者独立操作的问题,能够便于使用者的随时使用,简单方便;此外,壳体1的开口端与罐体2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更换罐体2,使得不同直径的罐体2 均试用,从而实现不同的罐疗效果,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参见图1至图7,上述实施例中,该理疗器还可以包括:底板6和连接机构7。其中,底板6与壳体1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罐体2的第一端与底板6 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底板6的侧壁与壳体1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实施时,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螺纹连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罐体2的第一端与底板6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罐体2的第一端与壳体1 的开口端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实施时,罐体2的第一端与底板6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驱动机构5置于壳体1内,连接轴4可移动地穿设于底板6且与连接板3 相连接。具体地,底板6将壳体1与罐体2分隔开,使得壳体1与罐体2形成两个空间,连接轴4穿设于底板6,并且,连接轴4可相对于底板6上下(相对于图1而言)移动,进而带动置于罐体2内的连接板3的上下移动。驱动机构5可以连接于底板6,也可以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连接板3与连接机构7可拆卸连接,连接机构7可移动地置于罐体2内,连接机构7与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具体地,连接板3在连接轴4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机构7在罐体2内上下移动。并且,连接机构7与罐体 2的内壁紧密接触,进而使得连接板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体积不断变化。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板6与罐体2第一端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更换不同直径的罐体2,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增大了使用范围;当罐体2的直径更换时,为了确保连接板3能够与不同直径的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则设置连接机构7,并且连接机构7与连接板 3可拆卸连接,使得在更换不同直径的罐体2时,只需更换相应的连接机构7 即可,确保了连接板3的正常工作,更换操作简单便捷,便于实施。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罐体2的第一端与底板6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下面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底板6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61,该第一开口61贯穿底板6的厚度。各第一开口61沿底板6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各第一开口61均具有预设深度。具体地,每个第一开口61均是由底板6的侧壁向底板6的中心处开设,并且,每个第一开口61均沿底板6的厚度方向贯穿底板6,使得底板6的侧壁形成了至少两个缺口。每个第一开口61均具有相同的预设深度,也就是说,每个第一开口61由底板6的侧壁向底板6的中心处延伸的深度均相同。具体实施时,该预设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罐体2的第一端的端面凸设有至少两个卡合件8,各卡合件8与各第一开口61一一对应且卡合连接。具体地,罐体2第一端的端面向壳体1的方向(图 1所示的向上)凸设有卡合件8,卡合件8的数量与第一开口61的数量相同,并且,卡合件8设置的位置与第一开口61开设的位置一一对应的。每个卡合件8均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开口61且与第一开口61卡合连接,以使罐体2与底板6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每个第一开口61的宽度均可以与对应的卡合件8的尺寸相匹配,以使第一开口61与卡合件8相卡合。优选的,每个第一开口61的宽度略小于对应的卡合件8的尺寸,以通过过盈配合更好地实现第一开口61与卡合件8的卡合连接,防止卡合件8脱离第一开口61。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罐体2第一端凸设的卡合件8与底板6开设的第一开口61相卡合连接,实现了罐体2与壳体1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各第一开口61在底板6上均匀分布,能够使得罐体2与壳体1的连接更为均衡,避免第一开口61的位置不均匀导致罐体2与壳体1的连接不稳定,确保了罐体2的正常工作;同时,每个开口均具有预设深度,能够更好地与不同直径的罐体2上的卡合件8相卡合,无需更换底板6,只需更换罐体2即可,简单方便。
参见图3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卡合件8均可以包括:第一卡合体 81和第二卡合体82。其中,第一卡合体81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罐体2的第一端的端面相连接,第一卡合体81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上端)与第二卡合体8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卡合体8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卡合体81与第二卡合体82之间具有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可以为锐角或直角。
第一卡合体81穿设于对应的第一开口61,第二卡合体82与底板6的顶壁相接触,以使第二卡合体82与底板6相挂接。具体地,底板6夹设于第一卡合体81与第二卡合体82之间。优选的,第一卡合体81具有预设径向距离,该预设径向距离应与第一开口61的宽度相等,以使得第一卡合体81夹设于第一开口61内,防止第一卡合体81在第一开口61内的晃动,避免第一卡合体 81脱离第一开口61。更为优选的,该预设径向距离略大于第一开口61的宽度,使得第一卡合体81与对应的第一开口6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更好地实现第一卡合体81夹设于第一开口61内。
为了使得卡合件8与对应的第一开口61更好地卡合连接,防止在罐疗过程中卡合件8由对应的第一开口61中脱离,则当第一卡合体81与第二卡合体 82之间为直角时,第一卡合体81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应使得底板6夹设于第二卡合体82与罐体2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则该预设长度应与底板6 的厚度相匹配,优选的,该预设长度略小于底板6的厚度,以使第二卡合体82 与罐体2的第一端更好地夹设底板6。当第一卡合体81与第二卡合体82之间为锐角时,第一卡合体81与第二卡合体82之间的夹角应能够更好地夹设底板 6,使得底板6与第一卡合体81和第二卡合体82相对固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卡合件8的结构简单,实现了与第一开口61的卡合连接,便于实施。
参见图1、图2、图5至图6,连接板3与连接机构7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机构7包括:环形板71。其中,环形板71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711,则环形槽711向环形板 71的内部凹设。环形板71的外壁与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环形板71的顶壁 713对应于环形槽711处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712,各第二开口712均与环形槽711相连通,各第二开口712沿环形板7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具体地,罐体2为环形,环形板71的外壁与罐体2的内壁紧密接触。环形板71的顶壁713沿环形板71的厚度方向(图6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开设有第二开口712,每个第二开口712均是与环形槽711相连通。
连接板3的直径小于等于环形板71的内径,以使连接板3置于环形板71 的内部中空部分,而不是置于环形槽711内。
连接板3的侧壁向外延设有至少两个凸块9,各凸块9与各第二开口712 一一对应,每个凸块9均用于穿设对应的第二开口712后旋转预设角度以置于环形槽711内。具体地,每个凸块9沿连接板3的侧壁向罐体2的内壁处延伸,则每个凸块9均是与连接板3处于同一个平面。凸块9设置的数量与第二开口 712开设的数量相同,并且,凸块9设置的位置与第二开口712开设的位置一一对应。凸块9的厚度与环形槽711的高度相匹配,以使凸块9更好地置于环形槽711内。优选的,凸块9的厚度小于环形槽711的高度,则凸块9与环形槽711形成过盈配合,使得凸块9更好地置于环形槽711内,避免在罐疗过程中凸块9在环形槽711内转动进而转动至第二开口712处而脱离环形槽711,确保连接板3与环形板71的稳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环形板71的外壁沿环形板71的厚度方向至少开设两圈凹槽,每个凹槽内均设置一个密封环11,则环形板71的外壁与罐体2的内壁接触处通过密封环11进行密封,能够更好地确保罐体2内的密封效果,防止罐体2 内的压力泄漏,保证罐疗的效果。
具体实施时,当更换不同直径的罐体2时,只需更换不同外径的环形板71,以确保环形板71与罐体2紧密接触,并且,各不同外径的环形板71均应具有相同的内径,这样,无需更换连接板3,简单方便。
使用时,连接板3上的各凸块9与各第二开口712一一对应,每个凸块9 穿设对应的第二开口712后与环形槽711的底部相接触,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凸块9置于环形槽711内且与对应的第二开口712相错设置,这样,连接板3 与环形板71通过凸块9连接在一起。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板3的凸块9置于环形板71的环形槽 711内,能够使得连接板3与环形板71相连接,进而实现了连接板3与连接机构7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各第二开口712在环形板71 上均匀分布,能够使得连接板3与环形板71的连接更为均衡,避免第二开口 712的位置不均匀导致连接板3与环形板71的连接不稳定,确保了罐体2的正常工作。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 和传动机构。其中,驱动电机51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接轴4相连接,驱动电机 51用于驱动传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4的上下移动。具体地,驱动电机 51和传动机构均置于壳体1内,驱动电机51可以连接于底板6,也可以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驱动电机51驱动传动机构转动,传动机构将转动转变为上下移动,带动连接轴4上下移动。
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2。其中,第一齿轮(图中未示出)与第二齿轮52相咬合连接。第一齿轮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齿轮52套设于连接轴4的外部,并且,第二齿轮52与连接轴4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一齿轮套设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并且,第一齿轮与驱动电机 51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齿轮5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轴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匹配且相螺接。连接轴4外壁的第二螺纹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即连接轴4为螺纹轴。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第三齿轮53,第三齿轮53置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52之间,并且,第三齿轮53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2均咬合,减少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更好地带动连接轴4上下移动。当然,第三齿轮53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对第三齿轮53的数量不做任何限制。
工作时,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52相咬合,所说,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2转动。又由于第二齿轮52与连接轴4螺纹连接,所以第二齿轮52转动带动连接轴4的上下移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便于操作。
参见图1、图2和图8,上述各实施例中,该理疗器还可以包括:电加热片10、输入装置12、供电装置13和控制装置14。其中,输入装置12连接于壳体1的外壁,输入装置12用于接收加热启动信号。具体地,输入装置12可以设置有罐疗选项和加热选项。输入装置12可以为按键选择器,也可以是触摸屏。
电加热片10置于罐体2内,电加热片10连接于连接板3的底壁,则电加热片10跟随连接板3的移动而移动。该电加热片10可以为远红外光加热片,不仅具有加热的功能,还能发出对人体有益的红外光。
具体实施时,电加热片10为圆形,并且,电加热片10的直径小于环形板 71的内径,则环形板71的内壁凸设有环形的连接件19,以使电加热片10与连接件相接触。该连接件19与连接板3底部的部分接触,并且,连接件19与连接板3相接触处开设有环形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圈15,该橡胶圈 15起到密封作用,更好地防止罐体2内压力的泄漏。
供电装置13和控制装置14均置于壳体1内,电加热片10与供电装置13 相连接,供电装置13为电加热片10供电,以使电加热片10进行工作。
控制装置14与输入装置12和供电装置13相连接,输入装置12用于接收加热启动信号,并向控制装置14发送加热启动信号。控制装置14用于接收该加热启动信号,并根据该加热启动信号控制供电装置13为电加热片10进行供电。
具体实施时,驱动机构5中的驱动电机51与供电装置13相连接,供电装置13为驱动电机51供电,以使驱动电机51带动连接板3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罐疗目的。输入装置可以接收罐疗启动信号,控制装置14用于接收该罐疗启动信号,并根据该罐疗启动信号控制供电装置13为驱动电机51进行供电。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输入装置12,可以选择对罐体2内的温度进行调整,通过控制装置14控制供电装置13为电加热片10进行供电,使得电加热片10能够加热罐体2内的空气,提高罐体2内的温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该理疗器的舒适度和使用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该理疗器还可以包括:网状板。其中,网状板连接于电加热片10,网状板用于承载艾绒。具体地,网状板为开设有多个通孔的承载板,承载板通过支撑架与电加热片10的底部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在网状板上放置艾绒,这样在电加热片10的炙烤下进行艾灸治疗,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扩展了理疗器的理疗方式。
上述各实施例中,该理疗器还可以包括:震动装置,其中,震动装置置于壳体1内,震动装置与底板6相连接,并且,震动装置与供电装置13相连接,供电装置13用于为震动装置供电。震动装置用于在通电后进行震动,带动罐体2震动。具体地,震动装置可以为偏心电机。
输入装置12还用于接收震动启动信号,并向控制装置14发送该震动启动信号。具体地,输入装置12可以设置有震动选项。
控制装置14还用于接收输入装置12发送的震动启动信号,并根据该震动启动信号控制供电装置13为震动装置进行供电,震动装置在供电后进行震动,进而带动罐体2震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震动装置,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提高该理疗器的舒适度和使用范围。
参见图5、图6和图9,上述各实施例中,该理疗器还可以包括:连接管和压力测量装置17。其中,连接板3开设有通孔,压力测量装置17通过连接管与通孔相连接,压力测量装置17用于测量罐体2内的压力。具体地,连接板3开设的通孔与罐体2的内部相连通,该通孔对应于电加热片10与橡胶圈 15之间的缝隙处。连接管的一端与通孔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力测量装置17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设置有连接体16,该连接体16开设有贯穿该连接体16厚度方向的通孔,该连接体16对应于电加热片10与橡胶圈15之间的缝隙处,该通孔与罐体2的内部相连通,并且,连接体16通过连接管与压力测量装置17相连接。
输入装置12还用于接收压力选项,具体地,输入装置12上可以设置有压力选项,该压力选项可以包括:最大压力值、最小压力值、压力间歇时间、压力变化速度,如升压速度和降压速度,等。具体实施时,压力选项可以为已经设置好的选项,也可以为使用者直接输入的数值。
控制装置14还可以与压力测量装置17和驱动机构5相连接,控制装置14 还用于接收压力选项和压力测量装置17测量出的罐体2内的压力,并根据该压力选项和罐体2内的压力调整驱动机构5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的启动时间、工作转速等。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力测量装置17能够实时监测罐体2 内压力的变化,进而提高了控制装置14的控制精确度,并为使用者根据罐体2 内的压力制定理疗方案提供了硬件基础。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装置12 输入所需的压力选项,控制装置14通过控制驱动机构5的工作状态调整罐体2 内的压力,使得罐体2内的压力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当压力选项为压力变化速度时,控制装置14对驱动机构5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能够实现传统拔罐器中的留罐和闪罐的功能,增加了理疗的效果和范围。
参见图10,上述各实施例中,该理疗器还可以包括:显示装置18。其中,控制装置14还与显示装置18相连接,控制装置14还用于向显示装置18发送待显示的内容。
显示装置18连接于壳体1的外壁,显示装置18用于接收并显示该待显示内容。该待显示内容可以是:罐体2内的压力、压力输入值、理疗类型等,理疗类型可以包括:罐疗、加热、艾灸、震动等。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装置18,能够直观地显示待显示的内容,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理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驱罐体2内连接板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体积不断变化,进而改变罐体2内的压力,实现了负压理疗的效果,并且无需他人辅助操作,使用者可以独立进行罐疗,能够便于使用者的随时使用,简单方便;此外,壳体1的开口端与罐体2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更换罐体2,使得不同直径的罐体2均试用,从而实现不同的罐疗效果,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1)、两端开口的罐体(2)、连接板(3)、连接轴(4)和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驱动机构(5);其中,
所述壳体(1)的开口端与所述罐体(2)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罐体(2)的第二端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
所述连接板(3)可移动地置于所述罐体(2)内,并且,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驱动机构(5)通过所述连接轴(4)与所述连接板(3)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用于通过所述连接轴(4)驱动所述连接板(3)在所述罐体(2)内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6)和连接机构(7);其中,
所述底板(6)与所述壳体(1)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罐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6)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轴(4)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底板(6)且与所述连接板(3)相连接;
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连接机构(7)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7)可移动地置于所述罐体(2)内,所述连接机构(7)与所述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6)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底板厚度的第一开口(61),各所述第一开口(61)沿所述底板(6)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各所述第一开口(61)均具有预设深度;
所述罐体(2)的第一端的端面凸设有至少两个卡合件(8),各所述卡合件(8)与各所述第一开口(61)一一对应且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合件(8)均包括:第一卡合体(81)和第二卡合体(82);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体(81)的第一端与所述罐体(2)的第一端的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卡合体(8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合体(82)相连接,所述第一卡合体(81)与所述第二卡合体(82)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所述第一卡合体(81)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61),所述第二卡合体(82)与所述底板(6)的顶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环形板(71);其中,
所述环形板(71)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711),所述环形板(71)的外壁与所述罐体(2)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环形板(71)的顶壁对应于所述环形槽(711)处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712),各所述第二开口(712)均与所述环形槽(711)相连通,各所述第二开口(713)沿所述环形板(7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连接板(3)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环形板(71)的内径;
所述连接板(3)的侧壁向外延设有至少两个凸块(9),各所述凸块(9)与各所述第二开口(71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凸块(9)均用于穿设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712)后旋转预设角度以置于所述环形槽(7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和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驱动电机(51)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连接轴(4)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1)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接轴(4)的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咬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2);其中,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52)套设于所述连接轴(4)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二齿轮(52)与所述连接轴(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片(10)、输入装置(12)、以及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供电装置(13)和控制装置(14);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12)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用于接收加热启动信号;
所述电加热片(10)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的底壁,并且,所述电加热片(10)与所述供电装置(13)相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14)与所述输入装置(12)和所述供电装置(13)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加热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加热启动信号控制所述供电装置(13)为所述电加热片(10)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状板,连接于所述电加热片(10),用于承载艾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震动装置;其中,
所述震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板(6)且与所述供电装置(13)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罐体(2)震动;
所述输入装置(12)还用于接收震动启动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14)还用于接收所述震动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震动启动信号控制所述供电装置(13)为所述震动装置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和压力测量装置(17);其中,
所述连接板(3)开设有通孔,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7)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孔相连接,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7)用于测量所述罐体内的压力;
所述输入装置(12)还用于接收压力选项;
所述控制装置(14)还与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7)和所述驱动机构(5)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压力选项和所述罐体内的压力,并根据所述压力选项和所述罐体内的压力调整所述驱动机构(5)的工作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18);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14)还与所述显示装置(18)相连接,还用于向所述显示装置(18)发送待显示的内容;
所述显示装置(18)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待显示的内容。
CN201720822647.1U 2017-07-07 2017-07-07 理疗器 Active CN208770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2647.1U CN208770501U (zh) 2017-07-07 2017-07-07 理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2647.1U CN208770501U (zh) 2017-07-07 2017-07-07 理疗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0501U true CN208770501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4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22647.1U Active CN208770501U (zh) 2017-07-07 2017-07-07 理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0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0096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同济大学 拔罐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0096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同济大学 拔罐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3007U (zh) 砭石颈椎按摩仪
CN201019888Y (zh) 便携式颈椎治疗仪
CN202154891U (zh) 带有辅助功能的吸奶器
CN107374882A (zh) 一种便于移动和固定的医用理疗床
CN106473912A (zh) 经络振动按摩仪
CN208770501U (zh) 理疗器
CN108175674A (zh) 颈部按摩美容仪
CN208096965U (zh) 肌肉放松器
CN107126632A (zh) 一种具有光动力理疗和艾灸功能的按摩仪
CN103301012A (zh) 一种按摩记忆枕
CN204910085U (zh) 艾灸理疗器
CN209678998U (zh) 便携式砭石刮痧按摩器
CN206453967U (zh) 一种护理按摩器具
CN208456281U (zh)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门把手
CN103284874A (zh) 热气动丰胸美乳按摩仪
JP2000069898A (ja) 精米機能を備えた食品加工装置および精米装置
CN20295040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枕头
CN111792205A (zh) 容器瓶和护理仪
CN209464287U (zh) 一种手臂康复训练床
CN204601072U (zh) 一种用于足浴器的可拆装按摩组件
CN108403366A (zh) 一种智能判断人体穴位的砭石养生床
CN203988924U (zh) 便携式多功能按摩器
CN106236500A (zh) 新型按摩器
CN209074713U (zh) 一种家用脸部除皱美容仪
CN208405335U (zh) 一种新型艾灸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