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9253U -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9253U
CN208769253U CN201721487399.6U CN201721487399U CN208769253U CN 208769253 U CN208769253 U CN 208769253U CN 201721487399 U CN201721487399 U CN 201721487399U CN 208769253 U CN208769253 U CN 208769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course
backbone
straight
channel
un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73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ushi smart hom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omfo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omfo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omfo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73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9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9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9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垫层、中垫层以及下垫层,所述中垫层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上设有若干第一沟道,所述第一沟道将中垫层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支撑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脊柱刚好处于平直舒展状态,增强了人躺在床垫上的舒适度,避免了脊椎骨节产生移位而刺激内部神经、导致神经所控制的器官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情况发生,人体重量得到了平衡的支撑,不会出现弯腰驼背。

Description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尤其是既能够保证人体脊柱平直舒展,又能够提高睡眠质量的床垫。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随着物质文明和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人们使用的床垫种类逐渐趋向多元化,主要有:弹簧床垫、棕榈床垫、乳胶床垫、水床垫、气床垫、磁床垫等,在这些床垫中,弹簧床垫占较大的比重。
虽然现有的床垫一般采用两面设计,一面较硬,另一面较软,但是位于同一面的软硬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人躺在较硬的一面时,头、背、臀、脚跟这四个点承受压强,身体其他部位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脊柱实际上处于僵挺紧张状态,不仅达不到最佳休息效果,而且睡这样的床垫时间长了还会对健康有损;而当人躺在较软的一面时,人一躺全身就凹陷下去,脊柱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对内脏造成压迫,时间长了,同样不利于健康,并且也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解决现有的床垫存在不利于人体脊柱保持平直舒展,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甚至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垫层、中垫层以及下垫层,所述中垫层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上设有若干第一沟道,所述第一沟道将中垫层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支撑面。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支撑面上均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面固定于中垫层的上表面,支撑台的顶面与上垫层的接触。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台的顶面面积小于支撑台的底面面积。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台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纵截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垫层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沟道,第二沟道与第一沟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二沟道与第一沟道之间有夹角。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任意所述第二沟道与任意所述第一沟道之间成90度夹角。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垫层上设有若干纵向贯穿上垫层的通气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垫层上设有若干第三沟道,每个第三沟道横向贯穿下垫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沟道设置在下垫层的下底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异形切割结构,切割线的变化实现头、颈、肩、腰、臀、大腿、小腿七个区域的不同支撑(切的多的地方支撑软,切的少的地方支撑硬)。在人体承重部分保证支撑性,睡眠翻身不累,特别是对老人和小孩。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垫层上设置第一沟道,在第一沟道的作用下,中垫层的上表面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支撑面,人体不同部位同时施加在床垫上的压力对中垫层产生的形变能够使得脊柱刚好处于平直舒展状态,增强了人躺在床垫上的舒适度,避免了脊椎骨节产生移位而刺激内部神经、导致神经所控制的器官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情况发生,人体重量得到了平衡的支撑,不会出现弯腰驼背,另外,还不会压迫人体背部神经,确保血液正常循环,避免造成腰酸背痛及坐骨神经痛。由于脊柱始终处于平直舒展状态,且床垫的变形量适中,因此人体不会出现僵硬疼痛的情况,更利于人的睡眠过程中自然地翻身,提高睡眠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垫层上设置支撑台,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并进一步将支撑台设计为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纵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结构,不仅保证支撑台的支撑稳固性,同时也保证支撑台的支撑持久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垫层上设置通气孔,同时在下垫层上设置沟槽,有效提高了床垫的透气性,增强了床垫的舒适性。采用多维空气导流系统设计,透气性更好,解决了睡眠时的闷热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上垫层,2、中垫层,3、下垫层,4、通气孔,5、第三沟道,21、第一沟道,22、支撑台,23、第二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垫层1、中垫层2以及下垫层3,中垫层2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第一沟道21,第一沟道21将中垫层2的上表面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支撑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沟道21的作用下,中垫层2的上表面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支撑面,支撑面的大小决定了支撑力的大小,支撑面越大,支撑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基于此,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支撑力大小的需求,我们可对任意两个第一沟道21之间的距离进行设计,从而可得到大小相同或者不同的若干支撑面,例如,由于头、背、臀、脚跟四个部位承受的压强较大,我们可将这四个部位对应于床垫的独立支撑面设计得较大些,即是说将这些位置处的第一沟道21的间距设计得大一些,这样,在同等压力下,这些位置的中垫层2产生的形变量就小一些,同时,将头、背、臀、脚跟之外的其余部分的独立支撑面设计得相对小一些,即是说将第一沟道21的间距设计得小一些,这样在同等压力下,中垫层2产生的形变量就大一些,通过上述设计之后,当人躺在床垫上时,人体不同部位同时施加在床垫上的压力对中垫层2产生的形变能够使得脊柱刚好处于平直舒展状态,增强了人躺在床垫上的舒适度,避免了脊椎骨节产生移位而刺激内部神经、导致神经所控制的器官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情况发生,人体重量得到了平衡的支撑,不会出现弯腰驼背,另外,还不会压迫人体背部神经,确保血液正常循环,避免造成腰酸背痛及坐骨神经痛。再一个,由于脊柱始终处于平直舒展状态,且床垫的变形量适中,因此人体不会出现僵硬疼痛的情况,更利于人的睡眠过程中自然地翻身,提高睡眠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也可将第一沟道21设置在中垫层2的下底面,其原理与效果跟设置在中垫层2的上表面一致,在此就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床垫的要求,可以将本实施例的中垫层作为基本单元体,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中垫层并排组成一个更大的床垫结构,这里各个并排在一起的中垫层上的第一沟道的距离是不同的,这样得到的床垫便可实现在同一床垫上满足不同的受力、变形需求。以夫妻为例,由于男女体重以及身体结构的不同,使得对床垫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是统一结构,就会使得总有一方不能获得较好的舒适度,因此,我们可将床垫分成两半来设计,一半结构的中垫层适于女性,另一半结构的中垫层适于男性,这样,在同一个床垫上不同的人均可获得很好的舒适度。同理,还可分成三个结构,加入一个适于小孩的中垫层,三个中垫层并排设计,这样一家三口均可获得较佳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道21既起到了获得大小不同的支撑面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透气效果,增强了整个床垫的舒适性。
另外,为了增强床垫的透气性,本实施例还可在上垫层1上设置若干纵向贯穿上垫层1的通气孔4,同时还可在下垫层3上设置若干第三沟道5,每个第三沟道5横向贯穿下垫层3,第三沟道5既可设置在下垫层3的上表面,也可设置在下底面,优选的,将第三沟道5设置在下垫层3的下底面。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本实施例在每个支撑面上均设置支撑台22,支撑台22的底面固定于中垫层2的上表面,支撑台22的顶面与上垫层1的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台22与中垫层2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得到,支撑台22位于上垫层1与下垫层2之间,进一步起到了缓冲作用,而为了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本实施例可将支撑台22设计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形式,即支撑台22的顶面面积小于支撑台22的底面面积。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成型,本实施例可将支撑台22设计为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纵截面形状为梯形,这样既能保证支撑台22的支撑稳固性,同时能够保证支撑台22的支撑持久性。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本实施例在中垫层2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沟道23,第二沟道23与第一沟道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二沟道23与第一沟道21之间有夹角,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对支撑面进行了再次细分,这样可得到更为精确的支撑面,从而满足人体不同部分对床垫形变更精确的需求,其支撑原理及受力情况与实施例一中的情况一致,在此就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加工成型,同时基于大众审美考虑,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一沟道21设计为与床头靠背平行,而将第二沟道23设计为与床头靠背垂直,任意第二沟道23与任意第一沟道21之间成90度夹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垫层(1)、中垫层(2)以及下垫层(3),所述中垫层(2)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上设有若干第一沟道(21),所述第一沟道(21)将中垫层(2)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面上均设有支撑台(22),所述支撑台(22)的底面固定于中垫层(2)的上表面,支撑台(22)的顶面与上垫层(1)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2)的顶面面积小于支撑台(22)的底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纵截面形状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垫层(2)的上表面或者下底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沟道(23),第二沟道(23)与第一沟道(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二沟道(23)与第一沟道(21)之间有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第二沟道(23)与任意所述第一沟道(21)之间成90度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层(1)上设有若干纵向贯穿上垫层(1)的通气孔(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层(3)上设有若干第三沟道(5),每个第三沟道(5)横向贯穿下垫层(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沟道(5)设置在下垫层(3)的下底面。
CN201721487399.6U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Active CN208769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7399.6U CN208769253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7399.6U CN208769253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9253U true CN208769253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4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7399.6U Active CN208769253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9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96031A1 (en) Support pillows and mattresses for body alignment
JP4859445B2 (ja) 横臥姿勢用マットレス
KR101864769B1 (ko) 메모리 폼 베개
CN208769253U (zh) 一种确保脊柱平直舒展的床垫结构
CN202619120U (zh) 一种枕头
CN206151024U (zh) 充气垫结构
CN210144372U (zh) 一种多层复合枕头
CN204245782U (zh) 双蝶形护颈枕头
CN205568445U (zh) 功能型床垫
CN208988213U (zh) 多人床用分区式床垫
CN107157226A (zh) 一种仿生护颈气囊枕头
CN202179350U (zh) 一种健康枕头
CN208925583U (zh) 一种分区床垫
CN205072520U (zh) 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组合床垫
CN205597595U (zh) 一种舒适型床垫
CN208807952U (zh) 一种舒适性床垫
CN206182896U (zh) 一种按摩头部的天然乳胶枕
CN205267675U (zh) 一种多用枕芯
CN106617903A (zh) 一种床垫
CN206239004U (zh) 多功能保健枕
CN205831572U (zh) 一种缓压枕
CN205321950U (zh) 枕头
TWM577699U (zh) Cushion pillow
KR100649688B1 (ko) ‘ㄱ’자형 목 받침 베개
CN216417598U (zh) 一种分段式翻身气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07, 3 / F, unit 1, building 7, No. 1606, Fuhua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Shushi smart hom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7, 3 / F, unit 1, building 7, No. 1606, Fuhua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HUSHI HOM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