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6952U -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 Google Patents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6952U
CN208766952U CN201821166597.7U CN201821166597U CN208766952U CN 208766952 U CN208766952 U CN 208766952U CN 201821166597 U CN201821166597 U CN 201821166597U CN 208766952 U CN208766952 U CN 208766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latch closure
instruction
elastic portion
hook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65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湘龙
徐俊
林球英
胡元哲
杨勇
林国成
李雄均
徐强超
刁志汕
杨礼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65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6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6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6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上述的指示封带,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指示封带包括封带本体与两个固定座。各固定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和卡勾部,两个座体部分别用于连接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且两个座体部间隔设置;封带本体包括两个环扣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标识部及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的背离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上,第二弹性部的背离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环扣上;两个环扣与两个卡勾部一一对应,卡勾部穿设于环扣且与环扣抵持。上述的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指示封带容易拆装且不会掉落,而且可以实现变电二次屏的多种状态的指示。

Description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背景技术
变电站继保室内的变电二次屏众多,为了区分变电二次屏的工作区域、非工作区域与保供电区域,变电运行人员普遍使用红布及保供电封条。
目前的“运行中”红布封条分为带磁条和不带磁条两种,带磁条的红布是依靠磁条来吸附在二次屏上,但磁条会因为生产质量及时间等原因,渐渐失去磁性,无法使用而造成浪费;而且越来越多的二次设备屏柜门并不采用金属材质,磁条便无法吸附。而不带磁条的红布需要借助挂钩、磁石等辅助部件来布置,费时费力,且容易掉落。因此带磁条和不带磁条的“运行中”红布封条均存在重量过重、搬运不便、布置耗时、容易掉落、不够美观、适应性低、成本过高等缺点。
现在普遍使用的保供电封条都是一次性的,主要依靠胶布粘力来粘在变电二次屏上,粘力不够会导致封条掉落,此外,一些粘贴时间较久的封条由于胶水渗透凝固,很难清理干净,这样会影响设变电二次屏设备表面的美观。
因此传统的红布及保供电封条由于难以拆装且容易掉落,既加重了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又会由于已布置的封条的掉落而出现工作人员误动运行中设备或保供电设备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红布及保供电封条难以拆装且容易掉落的问题,提供一种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一种指示封带,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所述指示封带包括:
两个固定座,各所述固定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和卡勾部,两个所述座体部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屏体上,且两个所述座体部间隔设置;
封带本体,所述封带本体包括两个环扣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标识部及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上,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上;两个所述环扣与两个所述卡勾部一一对应,所述卡勾部穿设于所述环扣且与所述环扣抵持;所述标识部具有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所述第一标识面与所述第二标识面相背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朝背离所述标识部的方向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的纵截面呈圆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座体部一体成型,所述座体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卡勾部连接于所述通孔的一侧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勾部间隔排列于所述座体部上,多个所述卡勾部穿设于所述环扣且与所述环扣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勾部排列成一条与所述封带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所述环扣的远离所述标识部的一侧边呈直线状,多个所述卡勾部均与所述环扣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扣呈矩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的远离其中一个所述卡勾部的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的远离另一个所述卡勾部的一侧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电二次屏,包括屏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指示封带。
上述的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指示封带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指示封带包括封带本体和两个固定座,各固定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和卡勾部,两个座体部分别用于连接于屏体上,且两个座体部间隔设置;封带本体包括两个环扣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标识部及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的背离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上,第二弹性部的背离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环扣上;两个环扣与两个卡勾部一一对应,卡勾部穿设于环扣且与环扣抵持;标识部具有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第一标识面与第二标识面相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的两个座体部间隔设置,因此使得两个卡勾部也间隔设置;两个环扣与两个卡勾部一一对应,卡勾部穿设于环扣且与环扣抵持以使环扣套设于卡勾部上,并且第一弹性部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第二弹性部连接于另一个环扣,通过将封带本体两端的两个环扣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上,而封带本体具有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因此可实现封带本体的拉伸绷紧,而封带本体的拉伸绷紧又能使得两个环扣能够牢固地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上;同时,由于卡勾部连接于座体部上,而座体部连接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因此可以紧密牢固地将整个指示封带固定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而且当要拆下指示封带时,只需握住封带本体两端的环扣再往外拉伸,这样环扣就能脱离卡勾部,从而可以拆下指示封带的封带本体,因此使得指示封带容易拆装且不会掉落。由于标识部具有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第一标识面与第二标识面相背离,相对于传统的“运行中”红布封条及保供电封条分别只能指示变电二次屏的一种状态,上述标识部的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能够分别设置两种标识;当需要指示封带指示一种状态,例如“运行中”,将标识部的相应的一个标识面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朝向外边,从而显示“运行中”的状态指示;当需要指示封带指示另一种状态,例如“保供电”,只需握住两端的环扣再往外拉伸以拆下封带本体,然后翻转封带本体后再将两个环扣分别套上卡勾部,使得标识部的另一个标识面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朝向外边,从而显示“保供电”的状态指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指示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指示封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指示封带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指示封带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指示封带,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所述指示封带包括封带本体与两个固定座。例如,各所述固定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和卡勾部,两个所述座体部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且两个所述座体部间隔设置;例如,所述封带本体包括两个环扣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标识部及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上,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上;例如,两个所述环扣与两个所述卡勾部一一对应,所述卡勾部穿设于所述环扣且与所述环扣抵持;例如,所述标识部具有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所述第一标识面与所述第二标识面相背离。例如,一种指示封带,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所述指示封带包括封带本体与两个固定座。各所述固定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和卡勾部,两个所述座体部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且两个所述座体部间隔设置;所述封带本体包括两个环扣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标识部及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上,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上;两个所述环扣与两个所述卡勾部一一对应,所述卡勾部穿设于所述环扣且与所述环扣抵持;所述标识部具有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所述第一标识面与所述第二标识面相背离。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指示封带10,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所述指示封带10包括封带本体100与两个固定座200。同时参阅图3,各所述固定座200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210和卡勾部220,两个所述座体部210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屏体上,且两个所述座体部210间隔设置。所述封带本体100包括两个环扣110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120、标识部130及第二弹性部140,所述第一弹性部120的背离所述标识部130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110上,所述第二弹性部140的背离所述标识部130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110上。两个所述环扣110与两个所述卡勾部220一一对应,所述卡勾部220穿设于所述环扣110且与所述环扣110抵持。同时参阅图4,所述标识部130具有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所述第一标识面131与所述第二标识面132相背离。
上述的指示封带10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指示封带10包括封带本体100和两个固定座200,各固定座200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210和卡勾部220,两个座体部210分别用于连接于屏体上,且两个座体部210间隔设置;封带本体100包括两个环扣110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120、标识部130及第二弹性部140,第一弹性部120的背离标识部130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110上,第二弹性部140的背离标识部130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环扣110上;两个环扣110与两个卡勾部220一一对应,卡勾部220穿设于环扣110且与环扣110抵持;标识部130具有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第一标识面131与第二标识面132相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的两个座体部210间隔设置,因此使得两个卡勾部220也间隔设置;两个环扣110与两个卡勾部220一一对应,卡勾部220穿设于环扣110且与环扣110抵持以使环扣110套设于卡勾部220上,并且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110,第二弹性部140连接于另一个环扣110,通过将封带本体100两端的两个环扣110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220上,而封带本体100具有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因此可实现封带本体100的拉伸绷紧,而封带本体100的拉伸绷紧又能使得两个环扣110能够牢固地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220上;同时,由于卡勾部220连接于座体部210上,而座体部210连接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因此可以紧密牢固地将整个指示封带10固定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而且当要拆下指示封带10时,只需握住封带本体100两端的环扣110再往外拉伸,这样环扣110就能脱离卡勾部220,从而可以拆下指示封带10的封带本体100,因此使得指示封带10容易拆装且不会掉落。由于标识部130具有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第一标识面131与第二标识面132相背离,相对于传统的“运行中”红布封条及保供电封条分别只能指示变电二次屏的一种状态,上述标识部130的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能够分别设置两种标识;当需要指示封带10指示一种状态,例如“运行中”,将标识部130的相应的一个标识面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朝向外边,从而显示“运行中”的状态指示;当需要指示封带10指示另一种状态,例如“保供电”,只需握住两端的环扣110再往外拉伸以拆下封带本体100,然后翻转封带本体100后再将两个环扣110分别套上卡勾部220,使得标识部130的另一个标识面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朝向外边,从而显示“保供电”的状态指示。
具体地,所述座体部210连接所述屏体的方式可采用粘接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真空吸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螺接方式实现。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座体部210通过粘胶与所述屏体连接,一个实施例是,座体部210设置有真空吸盘,座体部210通过真空吸盘与所述屏体连接,通过真空吸盘可实现座体部210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座体部210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螺钉,通过螺钉实现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的连接,使得连接更为稳固。
为了实现环扣110在卡勾部220上的卡扣和拆卸,一个实施例中,卡勾部220弯曲设置,且卡扣部与座体部210之间形成卡扣口,这样,环扣110可通过该卡扣口进入卡扣部内侧,并且与卡扣部抵接,使得环扣110套上卡勾部220,由于两个环扣110分别位于封带本体100的两端,而两个卡勾部220与两个环扣110一一对应设置,环扣110套上卡勾部220使得封带本体100绷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110的远离其中一个所述卡勾部220的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140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110的远离另一个所述卡勾部220的一侧边,这样其中一个卡勾部220抵持于其中一个环扣110的一侧边,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110的另一相对的侧边,另一个卡勾部220抵持于另一个环扣110的一侧边,第二弹性部140连接于另一个环扣110的另一相对的侧边,从而便于卡勾部220穿设于环扣110并抵持于环扣110,同时便于第一弹性部120与其中一个环扣110连接以及第二弹性部140与另一个环扣110连接。
为了使得环扣110能够牢固地套在卡勾部22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220朝背离所述标识部130的方向弯曲,由于环扣110是套在卡勾部220上的,而且两个环扣110分别与第一弹性部120或第二弹性部140相连接,当两个环扣110分别受到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的拉力时,环扣110不容易从卡勾部220上脱落,因此使得环扣110能够牢固地套在卡勾部220上,即使得指示封带10能够牢固地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220的纵截面呈圆弧状,这样不仅便于封带本体100的拆装,同时不会因为卡勾部220有棱角而对工作人员的手造成伤害,此外,纵截面呈圆弧状的卡勾部220具有一定的线条美感;进一步地,所述卡勾部220的纵截面呈优弧状,这样即使环扣110朝远离座体部210的用于安装卡勾部220的一面的方向移位,环扣110也会被纵截面呈优弧状的卡勾部220的上沿限制位移,从而使得环扣110更加不容易从卡勾部220上脱落。
为了便于制造固定座2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220与所述座体部210一体成型,这样不但便于制造固定座200,而且使得固定座200的结构更加紧凑牢固;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部210开设有通孔211,所述卡勾部220连接于所述通孔211的一侧边缘,进一步地,固定座200经过冲压形成座体部210和卡勾部220,座体部210上的通孔211所在的位置即为冲压前卡勾部220所在的位置,这样不仅使得固定座200的制造简单,而且节约了制造固定座200所用的材料。
为了提高指示封带10封设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部220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勾部220间隔排列于所述座体部210上,多个所述卡勾部220穿设于所述环扣110且与所述环扣110抵持,由于卡勾部220设置了多个,这样多个卡勾部220共同承受环扣110的拉力,每个卡勾部220受力减小,延长了卡勾部220的使用寿命,即延长了指示封带10的使用寿命,而且多个卡勾部220间隔排列,使得环扣110不会出现晃动,能够稳定地套设在卡勾部220上,即提高了指示封带10封设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勾部220排列成一条与所述封带本体10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所述环扣110的远离所述标识部130的一侧边呈直线状,多个所述卡勾部220均与所述环扣110抵持,这样使得多个卡勾部220受力均等,也使得多个卡勾部220与环扣110的抵持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指示封带10封设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以及延长了指示封带10的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扣110呈矩形状,这样不仅环扣110可以和卡勾部220稳定地抵持,而且由于封带本体100的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具有一定的宽度,当两个环扣110分别与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连接的边框为矩形边框时,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分别与两个环扣110连接时不会出现扭曲,即指示封带10不会出现扭曲的现象。
为了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分别与两个环扣110的连接更加牢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120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40分别套接于两个所述环扣11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部120由第一弹性带对折后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带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110,且所述第一弹性带对折后其两个自由端均连接于标识部130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部140由第二弹性带对折后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带穿设于另一个所述环扣110,且所述第二弹性带对折后其两个自由端均连接于标识部130的另一端;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环扣110上,从而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分别与两个环扣110的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指示封带10上的标识以及提高指示封带10上的耐用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为橡胶弹力混合化纤布,所述标识部130为混纺布,这样在干、湿情况下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弹性都较好,第一弹性部120、第二弹性部140和标识部130的耐磨性都较好,而且具有尺寸稳定、缩水率小、挺拔、不易皱折、易干的特点,延长了指示封带10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标识部130采用的是传统的混纺布,不具有弹性,因此标识部130的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上的标识不会因为拉伸而扭曲,从而不会影响巡视检测工作人员的观察。为了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具有较佳弹性,并且具有绝缘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带本体100的材质为尼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120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40的长度相等,这样使得指示封带10的结构比较对称,也使得封带本体100两端的卡勾部220受力相等,保证了指示封带10能够更加稳定地封设于变电二次屏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120与所述标识部130的长度比值为(1:4)~(1:2),所述第二弹性部140与所述标识部130的长度比值为(1:4)~(1:2),这样标识部130的长度较长,不仅便于设置标识,而且标识部130的面积占比大,具有更加醒目的效果,同时,在保证封带本体100可以扣设在卡勾部220的情况下,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设置得较短可以节约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电二次屏,包括屏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指示封带10。
上述的指示封带10及变电二次屏,指示封带10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指示封带10包括封带本体100和两个固定座200,各固定座200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210和卡勾部220,两个座体部210分别用于连接于屏体上,且两个座体部210间隔设置;封带本体100包括两个环扣110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120、标识部130及第二弹性部140,第一弹性部120的背离标识部130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110上,第二弹性部140的背离标识部130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环扣110上;两个环扣110与两个卡勾部220一一对应,卡勾部220穿设于环扣110且与环扣110抵持;标识部130具有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第一标识面131与第二标识面132相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的两个座体部210间隔设置,因此使得两个卡勾部220也间隔设置;两个环扣110与两个卡勾部220一一对应,卡勾部220穿设于环扣110且与环扣110抵持以使环扣110套设于卡勾部220上,并且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其中一个环扣110,第二弹性部140连接于另一个环扣110,通过将封带本体100两端的两个环扣110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220上,而封带本体100具有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40,因此可实现封带本体100的拉伸绷紧,而封带本体100的拉伸绷紧又能使得两个环扣110能够牢固地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220上;同时,由于卡勾部220连接于座体部210上,而座体部210连接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因此可以紧密牢固地将整个指示封带10固定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而且当要拆下指示封带10时,只需握住封带本体100两端的环扣110再往外拉伸,这样环扣110就能脱离卡勾部220,从而可以拆下指示封带10的封带本体100,因此使得指示封带10容易拆装且不会掉落。由于标识部130具有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第一标识面131与第二标识面132相背离,相对于传统的“运行中”红布封条及保供电封条分别只能指示变电二次屏的一种状态,上述标识部130的第一标识面131和第二标识面132能够分别设置两种标识;当需要指示封带10指示一种状态,例如“运行中”,将标识部130的相应的一个标识面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朝向外边,从而显示“运行中”的状态指示;当需要指示封带10指示另一种状态,例如“保供电”,只需握住两端的环扣110再往外拉伸以拆下封带本体100,然后翻转封带本体100后再将两个环扣110分别套上卡勾部220,使得标识部130的另一个标识面背离变电二次屏的屏体朝向外边,从而显示“保供电”的状态指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座体部210分别连接于所述屏体的柜门的两侧的侧边缘,这样进行封设时只需选择长度尺寸等于或小于变电二次屏的宽度尺寸的指示封带10,无需更长的指示封带10,节约了材料。
为了使得指示封带10不会遮盖变电二次屏的屏面指示灯或者显示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带本体100的宽度为10cm~15cm,进一步地,所述封带本体100的宽度为12cm,这样,由于封带本体100的宽度比传统的红布的宽段小很多,因此本实施例的指示封带10具有轻便易携带的优点,而且安装与拆卸也比较方便,此外,因为指示封带10的宽度尺寸较小,面积较小,从而不会遮盖变电二次屏的屏面指示灯或者显示屏,因此不会影响巡视检测工作人员的观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封带10的自然长度为55cm~59cm,所述指示封带10拉伸后的最大长度为81cm~85cm,由于现有的变电二次屏的屏体的宽度的范围大致是60cm~80cm,这样,对于现有的变电二次屏的屏体,由于指示封带10的自然长度小于现有的所有变电二次屏的屏体的宽度,而指示封带10拉伸后的最大长度大于现有的所有变电二次屏的屏体的宽度,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变电二次屏的屏体,将本实施例的指示封带10拉伸后,即可将封带本体100两端的环扣110分别套设在两个卡勾部220上,这样指示封带10便牢牢地封设于该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指示封带,用于封设于变电二次屏的屏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封带包括:
两个固定座,各所述固定座包括相连接的座体部和卡勾部,两个所述座体部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屏体上,且两个所述座体部间隔设置;
封带本体,所述封带本体包括两个环扣和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部、标识部及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上,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背离所述标识部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上;两个所述环扣与两个所述卡勾部一一对应,所述卡勾部穿设于所述环扣且与所述环扣抵持;所述标识部具有第一标识面和第二标识面,所述第一标识面与所述第二标识面相背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部朝背离所述标识部的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部的纵截面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座体部一体成型,所述座体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卡勾部连接于所述通孔的一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勾部间隔排列于所述座体部上,多个所述卡勾部穿设于所述环扣且与所述环扣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勾部排列成一条与所述封带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所述环扣的远离所述标识部的一侧边呈直线状,多个所述卡勾部均与所述环扣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扣呈矩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环扣的远离其中一个所述卡勾部的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环扣的远离另一个所述卡勾部的一侧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的长度相等。
10.一种变电二次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屏体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示封带。
CN201821166597.7U 2018-07-23 2018-07-23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Active CN208766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6597.7U CN208766952U (zh) 2018-07-23 2018-07-23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6597.7U CN208766952U (zh) 2018-07-23 2018-07-23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6952U true CN208766952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2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6597.7U Active CN208766952U (zh) 2018-07-23 2018-07-23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6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66952U (zh) 指示封带及变电二次屏
CN211342702U (zh) 一种卡槽磁条纱窗
CN207623870U (zh) 内存条固定组件、内存条固定装置及电路板
CN209674792U (zh) 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户外led显示屏
CN217303157U (zh) 一种空调通风口专用固定装置
SE9700674L (sv) Ramanordning för infästning av bredvid varandra anordnade filterpåsar
CN210195638U (zh) 一种防尘透气多功能纳米纱窗
CN208848119U (zh) 一种磁吸面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04880629U (zh) 过滤网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09978283U (zh) 一种新风机
CN204945102U (zh) 一种具有防尘罩的气相色谱仪
CN207146659U (zh) 具有防尘盖的空气净化机
CN207835702U (zh) 一种喇叭网的支撑架、喇叭网组件及音箱
CN216418641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褶皱过滤布袋
CN210088560U (zh) 一种带显示屏智能台灯的显示屏安装结构
CN208475244U (zh) 一种防尘灯罩
CN214213764U (zh) 一种纤维检验用工具箱
CN21437579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投影布
CN101023854A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室
CN208075286U (zh) 空气净化器的滤芯安装结构
CN210251583U (zh) 一种烟尘过滤用除尘布袋
CN207881135U (zh) 一种带有隔尘网的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CN211061597U (zh) 一种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装置
CN211833870U (zh) 一种无胶热缝合防尘拉链门
CN221000255U (zh) 一种适配于晾衣杆的防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