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6311U -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6311U
CN208766311U CN201821579296.7U CN201821579296U CN208766311U CN 208766311 U CN208766311 U CN 208766311U CN 201821579296 U CN201821579296 U CN 201821579296U CN 208766311 U CN208766311 U CN 208766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emote receiver
shell
detection device
infrared trans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92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92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6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6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6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检测装置和空调器,其中,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基板,基板上设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外壳对应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壁面呈透光设置;基板和外壳的其中之一向其中另一延伸设有挡光结构,基板和外壳的其中之一的挡光结构与基板和外壳的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设于不同的遮挡腔内,或者,红外发射器或红外接收器设于遮挡腔内。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通过使得外壳和基板围合形成遮挡腔,使得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通过遮挡腔相互隔离开来,从而避免红外发射器的信号在检测装置内部直接发送至红外接收器,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工作精度。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空调器的智能化,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如此,使得信息采集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红外检测装置,是信息采集装置的一种,其包括发射头和接收头,由于接收头接收的和发射头发送的都为红外线,经常出现发射头将红外线直接发送至接收头的现象,使得红外检测装置所检测的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检测装置,旨在提高检测装置的工作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壁面呈透光设置;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向其中另一延伸设有挡光结构,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的所述挡光结构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不同的所述遮挡腔内,或者,所述红外发射器或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所述遮挡腔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所述挡光结构,所述基板上设有供所述挡光结构插接的遮光凸缘。
优选地,所述遮光凸缘的形状与所述红外发射器或所述红外接收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的形状呈相似设置。
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分设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两侧,所述红外接收器与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在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包括在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两侧对称分布的两组红外发射器组;所述红外发射器组包括在远离所述红外接收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的排布呈辐射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周围的所述遮光凸缘呈椭圆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外壳呈外凸弧形设置,所述基板上凸设有支座,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所述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挡光结构的内径在光线的射出方向上呈减小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检测装置,其中,该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壁面呈透光设置;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向其中另一延伸设有挡光结构,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的所述挡光结构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或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所述遮挡腔内。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所述柜式空调器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通过使得外壳和基板的其中之一向其中另一延伸设置挡光结构,并使得基板与外壳的其中之一的挡光结构与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且通过使得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设置在不同的遮挡腔内,或者使得红外发射器或者红外接收器设置在遮挡腔内,如此,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便通过遮挡腔相互隔离开来,从而避免红外发射器的信号在检测装置内部直接传递至红外接收器,避免了信号误传递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工作精度。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只通过基板及外壳的结构即能够实现避免红外发射器的信号直接传递至红外接收器,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检测装置 21 支座 7 遮光凸缘
1 外壳 3 红外发射器 8 红外发射器组
11 前壳 4 红外接收器 81 第一红外发射器
12 后盖 5 挡光结构 82 第二红外发射器
2 基板 6 遮挡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检测装置100,包括外壳1及设于外壳1内的基板2,基板2上设有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外壳1对应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的壁面呈透光设置;基板2和外壳1的其中之一向其中另一延伸设有挡光结构5,基板2和外壳1的其中之一的挡光结构5与基板2和外壳1的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6,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设于不同的遮挡腔6内,或者,红外发射器3或红外接收器4设于遮挡腔6内。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挡光结构5可以与基板2或者外壳1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基板2或者外壳1上。挡光结构5的形状不做限定,其截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方形等形状,只需其为空腔设置,能够与基板2或者外壳1围合形成遮挡腔6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当基板2向外壳1延伸有挡光结构5时,该挡光结构5与外壳1的壁面围合形成遮挡腔6;当外壳1向基板2延伸有挡光结构5时,该挡光结构5与基板2的壁面围合形成遮挡腔6。
挡光结构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挡光腔的数量为一个时,使得红外接收器4或红外发射器3设置在遮挡腔6中,如此,挡光腔将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隔离开来,进而能防止红外发射器3的信号在检测装置100的内部直接传递给红外接收器4,使得两者之间必须通过外部物体反射才能实现信号传递,从而避免信号误传递,进而提高了检测精度。当遮挡腔6的数量为多个时,将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分别置于不同的遮挡腔6内,则使得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之间的遮挡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此时可以将多个红外发射器3或多个红外接收器4置于一个遮挡腔6内,也可以使得多个红外发射器3置于不同的遮挡腔6内以及多个红外接收器4置于不同的遮挡腔6内。
在此,外壳1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长条形,弧形等,只需其具有容纳腔,能够容纳基板2及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即可。外壳1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壳1的整体为半透明状,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设置在壳体内。外壳1需要通过控制色母来控制其透光率,如此,不能够保证外壳1透光率的一致性,且外壳1的厚度较厚,在外壳1为圆弧状时,不便于控制外壳1透光厚度的均匀性。同时,使得外壳1内的红外发射器3的发射信号易在外壳内反射及折射,造成信号衰减,从而降低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采用不透光的塑料制成,可以由ABS加黑色色母制成,在外壳1上对应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的位置开设透光孔,且在外壳1的外表面覆盖一层透光膜,该透光膜至少遮盖该透光孔。如此,透光孔对应遮挡腔6,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在遮挡腔6内集中的光线能直接通过透光孔及透光膜传递,透光膜的透光率高,厚度薄,则使得整体的透光效果更好,检测精度高。
可以通过将外壳1对应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的壁面设置为透明的塑料件实现透光,以使红外发射器3发射的信号传递到外壳1外面以及使得红外接收器4接收从外壳1外传送回来的信号。当然,还可以在外壳1对应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的壁面开设透光孔,并在透光孔的外侧覆盖一层透光膜等方式实现外壳1对应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的壁面呈透光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前壳11和后盖12,前壳11具有一侧开口的安装腔,后盖12对应该安装腔的开口侧与前壳11可拆卸连接,以封堵该开口,形成密闭的安装腔,基板2、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容纳在安装腔内。通过前壳11和后盖12的配合,形成密闭的安装腔,以使空气中的水分、光线、气流不能影响到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的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的工作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精度。前壳11与后盖12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卡槽连接等。其中,基板2安装在外壳1内的方式很多,如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粘接连接等。
基板2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方形、长条形、圆形、椭圆形等。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接收器4的形状在此也不做限定。基板2可以包括安装板及电路板,电路板具有控制电路,且与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电连接,安装板用于固定红外发射器3及红外接收器4的位置及安装角度。
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100通过在外壳1和基板2的其中之一设有挡光结构5,且该挡光结构5与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6,红外发射器3和/或红外接收器4设于遮挡腔6内,如此,使得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通过遮挡腔6相互隔离开来,从而避免红外发射器3的信号在检测装置100内部直接传递至红外接收器4,避免了信号误传递的现象,进而提高检测装置100的工作精度。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100只通过基板2及外壳1的结构即能够实现避免红外发射器3的信号直接传递至红外接收器4,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进一步地,外壳1上设有挡光结构5,基板2上设有供挡光结构5插接的遮光凸缘7。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凸缘7的形状与挡光结构5的形状相适配,挡光结构5可以插接在遮光凸缘7的内壁面或者遮光凸缘7的外壁面,只需两者相互插接形成部分重叠即可。如此,挡光结构5与遮光凸缘7相互插接后相互伸入一部分,从而使得遮光腔的挡光性能更好;同时,遮光凸缘7还能够对挡光结构5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外壳1与基板2之间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优选地,遮光凸缘7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挡光结构5的长度。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4,遮光凸缘7的形状与红外发射器3或红外接收器4在基板2上的投影的形状呈相似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3或红外接收器4可以以任何角度安装在基板2上,使得遮光凸缘7的形状与红外接收器4的形状在基板2上的投影的形状呈相似设置,则使得遮光凸缘7与挡光结构5插接后能够更好更完全的遮挡住红外接收器4或红外发射器3。
进一步地,红外发射器3设有多个,多个红外发射器3分设于红外接收器4的两侧,红外接收器4与多个红外发射器3在基板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红外发射器3使得检测装置100的检测范围更广,从而检测效果更好。多个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之间呈间隔设置一方面使得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在基板2长度方向上的距离更远,从而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之间的信号更不易直接进行传递,进一步避免了信号误传递。红外接收器4与红外发射器3之间呈间隔设置另一方面可设置多个遮光凸缘7及挡光结构5同时围合红外接收器4及红外发射器3,从而使得挡光性能更好,检测精度更高。
进一步地,多个红外发射器3包括在红外接收器4的两侧对称分布的两组红外发射器组8;红外发射器组8包括在远离红外接收器4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发射器82,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82的排布呈辐射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使得两组红外发射器3对称的设置在红外接收器4的两侧,则使得检测范围更加均匀,同时易于红外接收器4接收反射信号。使得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82的排布呈辐射状设置指的是第二红外发射器82呈角度的安装在基板2上,从而使得多个红外发射器3的排布大致呈辐射状。如此,能够大幅度的增大检测范围。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射器82周围的遮光凸缘7呈椭圆形设置。第二红外发射器82的排布大致呈辐射状,使得遮光凸缘7呈椭圆形设置更够更好的包围第二红外发射器82,使得其与挡光结构5插接时形成的密封腔更完全的包裹住第二红外发射器82,进而提高挡光性能,有效的减小了信号干扰。
进一步地,第一红外发射器81与红外接收器4的距离大于第二红外发射器82与第一红外发射器81的距离。如此,使得靠近红外接收器4的第一红外发射器81与红外接收器4之间的距离更远,从而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之间的信号更不易直接进行传递,进一步避免了信号误传递。
进一步地,外壳1呈外凸弧形设置,基板2上凸设有支座21,红外接收器4设于支座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21可以为凸台或者支架等,只需能够为红外接收器4提供支撑平台即可。使得外壳1呈外凸弧形设置,则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接收器4位于外壳1的中部,将红外接收器4设置在支架上,一方面使得红外接收器4更加贴近呈透光设置的外壳1壁面,缩短了红外接收器4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使得红外光线在反射回来的过程中衰减更少;另一方面使得红外接收器4的高度高于红外发射器3的高度,则使得红外发射器3发射的信号更不易直接传递到信号接收器中,导致红外接收器4误接收,进而有效的减小了信号干扰,有利于提高红外检测的精度。
进一步地,挡光结构5的内径在光线的射出方向上呈减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挡光结构5为延伸凸缘,使得挡光结构5的内径在信号的射出方向上呈减小设置,使得发射信号及接收信号更不易扩散,从而使得红外接收器4及红外发射器3之间的传递信号更不易直接进行传递,造成干扰信号,进而提高红外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如图5所示,该空调器包括检测装置100,该检测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空调器设置有出风口,该检测装置100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出风口处可以设置一个该检测装置100也可以设置多个该检测装置100。该空调器使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100,使得红外发射器3与红外接收器4之间的信号更不易直接进行传递,进而检测精度更高。
具体地,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出风口,出风口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检测装置100。
在本实施例中,在柜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设置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00,则该检测装置100检测到出风口处的障碍物(人体)时,能够调节风向或者风速,避免风对着人体直吹或者风速过大,造成用户不适,从而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更好。当设置多个检测装置1时,则检测范围广、从而检测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出风口包括多个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子出风口,相邻两子出风口之间设有一个安装槽,每一安装槽中可拆卸地设有一个检测装置100。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0可以通过卡接、螺钉连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在安装槽内。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检测装置1,使得不同的高度均设有检测装置100,如此,使得不同高度的人均能够检测到,然后可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空调器的出风模式、出风方向或风速等。
具体地,该柜式空调器为贯流空调柜机,该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呈柱状设置,该壳体上形成出风口。如此,检测装置100对应的安装在壳体的出风口处,对应地检测装置100的外壳1呈圆弧面,如此能增大透光角度,使得检测装置100的检测范围更大。
优选地,检测装置100为两个,一个位于出风口的上端,另一个位于出风孔的下端。如此,两个检测装置1的设置高度不同,则可以将上面一个检测装置100设置为检测成人,将下面一个检测装置100设置为检测儿童的形式,进而防止出风口的风直对着人吹。此处以防止冷风直对着儿童吹为例,进行说明柜式空调器的儿童防冷风的检测过程。空调器上下两个检测装置100工作,上面一个检测装置100未检测到障碍物,下面一个检测装置100检测到障碍物,在空调制冷工况下,开启儿童防冷风功能,使得位于下端的子出风口处的风速下降或者改变风向,从而避免冷风直接对着儿童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壁面呈透光设置;
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向其中另一延伸设有挡光结构,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的所述挡光结构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的其中另一围合形成遮挡腔,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不同的所述遮挡腔内,或者,红外发射器或红外接收器设于所述遮挡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所述挡光结构,所述基板上设有供所述挡光结构插接的遮光凸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凸缘的形状与所述红外发射器或所述红外接收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的形状呈相似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分设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两侧,所述红外接收器与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在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包括在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两侧对称分布的两组红外发射器组;所述红外发射器组包括在远离所述红外接收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的排布呈辐射状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周围的所述遮光凸缘呈椭圆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外凸弧形设置,所述基板上凸设有支座,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所述支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结构的内径在光线的射出方向上呈减小设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所述柜式空调器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
CN201821579296.7U 2018-09-26 2018-09-26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Active CN208766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9296.7U CN208766311U (zh) 2018-09-26 2018-09-26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9296.7U CN208766311U (zh) 2018-09-26 2018-09-26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6311U true CN208766311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9296.7U Active CN208766311U (zh) 2018-09-26 2018-09-26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6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336A (zh) * 2021-02-10 2021-06-04 深圳市云视机器人有限公司 探测装置及自移动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336A (zh) * 2021-02-10 2021-06-04 深圳市云视机器人有限公司 探测装置及自移动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66311U (zh)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TW201833816A (zh) 一種傳感器組件和終端
CN105258226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418911B (zh) 电子装置
CN208936432U (zh)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CN108534227B (zh) 空调器
CN108954740A (zh)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CN218006484U (zh) 一种控制仓及骨传导耳机
CN209894787U (zh) 一种用于室内有毒气体检测的气体传感器
CN216053110U (zh) 指静脉识别装置
CN210165526U (zh) 红外接收器及加湿器
CN211210189U (zh) 电子装置
CN210094961U (zh) 镜子
CN212692074U (zh) 光敏器件安装结构、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9040572B (zh) 摄像头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JP4601222B2 (ja) 撮像装置
CN107366974B (zh) 空调柜机
CN107355957B (zh)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CN208253752U (zh) 空调壁挂机及空调器
CN108518824B (zh)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6074405U (zh) 灰尘检测装置及空调器
CN220287697U (zh) 线控器及暖通设备
CN211822721U (zh) 空调室内机
JP534007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7355959B (zh) 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