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5142U - 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65142U CN208765142U CN201821079430.7U CN201821079430U CN208765142U CN 208765142 U CN208765142 U CN 208765142U CN 201821079430 U CN201821079430 U CN 201821079430U CN 208765142 U CN208765142 U CN 2087651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flow
- heat exchanger
- air conditioner
- flow
- pump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冷媒流路、第二冷媒流路、第三冷媒流路和流路控制装置;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冷媒流路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第四端和第五端连通;流路控制装置具有第七端、第八端和第九端;第七端和第二端连通,第八端和第五端连通。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可以使热交换器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流流路,两种流路分别针对蒸发和冷凝进行最佳流路设计,从而提高空调热泵的整体能效。进一步还减小了在制热模式下由于第三冷媒流路带来的压损,同时又兼顾了制冷模式第三冷媒流路带来的系统有利因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空调器送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背景技术
热泵空调器是将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所需要的最佳状态的装置。例如,夏天室内温度高时送出温度低的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冬天送出温度高的暖风来取暖。另外,热泵空调器的其它用途里还包括调节室内湿度及近来出现的空气净化等多种功能。热泵空调器大致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分体式热泵空调器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热交换装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分别设置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分体式热泵空调器按其室内机安装位置,又可分为壁挂式、落地式、吊顶式和嵌入式。目前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分流方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现有的热泵空调室外热交分流采用固定分流,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中流向刚好相反,无法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中都取得最佳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热泵空调器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中,使热交换器的流路不同,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媒流路、第二冷媒流路、第三冷媒流路和流路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冷媒流路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连通;
所述流路控制装置具有第七端、第八端和第九端;所述第七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五端连通;且
所述流路控制装置配置成:在所述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使冷媒经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流动至所述第五端,后经由所述第六端流出所述热交换器;以及在所述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使部分冷媒经所述第六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经由所述第五端进入所述第四端,后从所述第三端流出所述热交换器,且使其余部分冷媒经所述第九端、所述第二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后从所述第一端流出所述热交换器。
可选地,所述流路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五端之间的第一单向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九端和所述第七端之间的第二单向阀。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第一总端,所述第一总端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
第二总端,所述第二总端连通所述第六端和所述第九端。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翅片,每个所述翅片竖直延伸,且多个所述翅片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三冷媒流路均具有多个穿管,每个所述穿管水平贯穿多个所述翅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上侧;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上侧。
可选地,所有的所述穿管均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
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0.4至0.6。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为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的一半。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的下侧;
所述第三端处于所述第四端的上侧;
所述第五端处于所述第六端的上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器,包括热泵空调室外机,所述热泵空调室外机具有四通阀。特别地,所述热泵空调室外机还具有上述任一种热交换器;且所述四通阀的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
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中,因为具有流路控制装置,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可以使热交换器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流流路,两种流路分别针对蒸发和冷凝进行最佳流路设计,从而提高空调热泵的整体能效。进一步地,还减小了在制热模式下由于过冷管路(即第三冷媒流路)带来的压损,同时又兼顾了制冷模式过冷管路带来的系统有利因素。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其可包括第一冷媒流路23、第二冷媒流路24、第三冷媒流路25和流路控制装置30。第一冷媒流路2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冷媒流路24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冷媒流路25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第四端和第五端连通。流路控制装置30具有第七端、第八端和第九端;第七端和第二端连通,第八端和第五端连通。特别地,流路控制装置30配置成:在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使冷媒经第一端和第三端进入热交换器,从第二端和第四端流动至第五端,后经由第六端流出热交换器,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以及在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使部分冷媒经第六端进入热交换器,经由第五端进入第四端,后从第三端流出热交换器,且使其余部分冷媒经第九端、第二端进入热交换器,后从第一端流出热交换器,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流路控制装置3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可以使热交换器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流流路,即使换热器正反流向采用不同的分流流路,两种流路分别针对蒸发和冷凝进行最佳流路设计,从而提高空调热泵的整体能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分流方案制冷模式为两进一出分流,拥有过冷管路(即第三冷媒流路25),而制热模式由于流路控制装置30而改为两进两出分流,取消了过冷管路,减小了在制热模式下由于过冷管路带来的压损,同时又兼顾了制冷模式过冷管路带来的系统有利因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流路控制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第八端和第五端之间的第一单向阀31,以及设置于第九端和第七端之间的第二单向阀32。使用单向阀进行控制,不用控制,在冷媒压力下自动打开或关闭,使热泵空调器的控制简单。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两个电控两通阀门代替第一单向阀31和第二单向阀32进行控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电控三通阀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等,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总端22和第二总端26。第一总端22连通第一端和第三端。第二总端26连通第六端和第九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翅片27,每个翅片27竖直延伸,且多个翅片27平行设置。第一冷媒流路23、第二冷媒流路24和第三冷媒流路25均具有多个穿管,每个穿管水平贯穿多个翅片27。进一步地,所有的穿管均处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二冷媒流路24的穿管的数量与第一冷媒流路23的穿管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第三冷媒流路25的穿管的数量与第一冷媒流路23的穿管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0.4至0.6。具体地,第二冷媒流路24的穿管的数量与第一冷媒流路23的穿管的数量相等;第三冷媒流路25的穿管的数量为第一冷媒流路23的穿管的数量的一半。例如,第三冷媒流路25的穿管的数量可为2、3、4、5、8、12、10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媒流路24设置于第三冷媒流路25的上侧;第一冷媒流路23设置于第二冷媒流路24的上侧。优选地,第一端处于第二端的下侧;第三端处于第四端的上侧;第五端处于第六端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器,其包括热泵空调室外机和室内机。热泵空调室外机具有压缩机、四通阀和节流装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室内机可具有蒸发器。四通阀的一个端口连通第一端和第三端,节流装置的一个端口连通第六端和第九端。四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通压缩机的出气口和回气口。节流装置的另一个端口可连通蒸发器的一端,四通阀的其余一个端口可连通蒸发器的另一端。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媒流路、第二冷媒流路、第三冷媒流路和流路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冷媒流路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连通;
所述流路控制装置具有第七端、第八端和第九端;所述第七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五端连通;且
所述流路控制装置配置成:在所述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使冷媒经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流动至所述第五端,后经由所述第六端流出所述热交换器;以及在所述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使部分冷媒经所述第六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经由所述第五端进入所述第四端,后从所述第三端流出所述热交换器,且使其余部分冷媒经所述第九端、所述第二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后从所述第一端流出所述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八端和所述第五端之间的第一单向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九端和所述第七端之间的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总端,所述第一总端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
第二总端,所述第二总端连通所述第六端和所述第九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翅片,每个所述翅片竖直延伸,且多个所述翅片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三冷媒流路均具有多个穿管,每个所述穿管水平贯穿多个所述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媒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上侧;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有的所述穿管均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0.8至1.2;
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0.4至0.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相等;
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为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所述穿管的数量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的下侧;
所述第三端处于所述第四端的上侧;
所述第五端处于所述第六端的上侧。
10.一种热泵空调器,包括热泵空调室外机,所述热泵空调室外机具有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室外机还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且所述四通阀的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79430.7U CN208765142U (zh) | 2018-07-09 | 2018-07-09 | 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79430.7U CN208765142U (zh) | 2018-07-09 | 2018-07-09 | 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65142U true CN208765142U (zh) | 2019-04-19 |
Family
ID=6612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79430.7U Active CN208765142U (zh) | 2018-07-09 | 2018-07-09 | 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651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19901A (zh) * | 2021-08-26 | 2021-11-3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
-
2018
- 2018-07-09 CN CN201821079430.7U patent/CN2087651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19901A (zh) * | 2021-08-26 | 2021-11-3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
CN113719901B (zh) * | 2021-08-26 | 2023-09-19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3541B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2927715A (zh) | 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及控制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方法 | |
CN105222241B (zh) | 双冷源四管制空调系统 | |
CN103900174A (zh) | 一种可处理新风的双温辐射热泵型房间空调器 | |
CN106705489A (zh) | 结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的变制冷剂流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953755B (zh) | 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EP4379268A1 (en) | Heat-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dehumidification function | |
CN109210821B (zh) | 基于双缸双储液器的毛细管网与室内机并联的温控系统 | |
CN102435002A (zh) | 高效节能的户式中央空调的改进装置 | |
CN105318522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596148A (zh) | 一种具有定温除湿功能的房间空调器 | |
CN209558605U (zh) |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用新风除湿系统 | |
CN208967955U (zh) | 空调机组 | |
CN2826306Y (zh) | 具有恒温除湿功能的制冷制热空调器 | |
CN109341138A (zh) | 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124521U (zh) | 带免费冷却塔供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 |
CN208765142U (zh) | 热泵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空调器 | |
CN109357426A (zh) |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340960A (zh) | 机房和房间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861710U (zh) | 一种家用冷凝热回收双冷源新风调温调湿、热水机组 | |
CN206300381U (zh) | 带过冷回路的采暖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203785141U (zh) | 一种可处理新风的双温辐射热泵型房间空调器 | |
CN204494896U (zh) | 一种具有定温除湿功能的房间空调器 | |
CN202955800U (zh) | 热管热泵式热回收新风机组 | |
CN109357427A (zh) | 用于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