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3145U -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3145U
CN208763145U CN201821459542.5U CN201821459542U CN208763145U CN 208763145 U CN208763145 U CN 208763145U CN 201821459542 U CN201821459542 U CN 201821459542U CN 208763145 U CN208763145 U CN 208763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cabinet
sewage
control system
pip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595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东
谢涛
罗南
胡长英
李维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cience Mapuniverse Tchndogy Co Ltd
Ningbo Din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cience Mapuniverse Tchndogy Co Ltd
Ningbo Din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cience Mapuniverse Tchndogy Co Ltd, Ningbo Din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cience Mapuniverse Tchnd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595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3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3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3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涉及雨污管网改造技术领域。包括箱体、PLC控制系统和雨量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溢流壁,所述溢流壁的左侧箱体为雨污拦截区,溢流壁的右侧箱体为雨污分流区,雨量计、液位计、电闸门和潜水排污泵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通过雨量计、液位计采集的信号发送至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系统根据信号控制电闸门和潜水排污泵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污水的二次收集;实现了对初期雨水收集,减少了污染物入河;实现了雨水和污水的自动分流,同时也不影响行洪及排水。

Description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污管网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大部分老城区采用的是合流制,污水直排入河流,导致水体黑臭。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成为河道控源截污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工作量大、工期长,给居民生活和交通带来不便。尤其老城区的管网陈旧、复杂,改造耗资巨大。实践证明,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商业街区实施这样的工程,其工程量大、工期长,将会给居民生活和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
此外如果单纯地进行雨污分流,放弃对初期雨水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将会使高污染的初期雨水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初期雨水指从降雨形成地面径流开始,前12.55mm降雨形成的径流量,初期雨水已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降雨形成的初期径流携带有大量污染物,其浓度与城市污水厂的进水水质相近,且某些重金属浓度甚至超过城市污水厂的进水水质。所以如果单纯地进行雨污分流,放弃对初期雨水的处理,将会使高污染的初期雨水成为河流水体重要污染源,因此需要对初期雨水处理污染进行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箱体、PLC控制系统和雨量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溢流壁,所述溢流壁的左侧箱体为雨污拦截区,所述溢流壁的右侧箱体为雨污分流区,所述雨污拦截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泥收集器,雨水进口与所述雨污拦截区连接;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下部设置有潜水排污泵,所述潜水排污泵与排污管连接,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上部与雨污合流管连接,所述雨污合流管与所述雨污分流区的连接处设置有电闸门,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上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雨量计、所述液位计、所述电闸门和所述潜水排污泵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流壁的中部和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口。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部。
优选地,所述雨量计和所述PLC控制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
优选地,雨水进口位于所述雨污拦截区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溢流壁顶部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空间,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空间与所述溢流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箱体、PLC控制系统和雨量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溢流壁,所述溢流壁的左侧箱体为雨污拦截区,溢流壁的右侧箱体为雨污分流区,雨量计、液位计、电闸门和潜水排污泵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通过雨量计、液位计采集的信号发送至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系统根据信号控制电闸门和潜水排污泵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污水的二次收集;实现了对初期雨水收集,减少了污染物入河;实现了雨水和污水的自动分流,同时也不影响行洪及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溢流口;2-排污管;3-雨水进口;4-污泥收集器;5-PLC控制系统;6-溢流壁;7-导流口;8-雨量计;9-液位计;10-电闸门;11-雨污合流管;12-潜水排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箱体、PLC控制系统5和雨量计8,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溢流壁6,所述溢流壁6的左侧箱体为雨污拦截区,所述溢流壁6的右侧箱体为雨污分流区,所述雨污拦截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泥收集器4,雨水进口3与所述雨污拦截区连接;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下部设置有潜水排污泵12,所述潜水排污泵12与排污管2连接,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上部与雨污合流管11连接,所述雨污合流管11与所述雨污分流区的连接处设置有电闸门10,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上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9,所述雨量计8、所述液位计9、所述电闸门10和所述潜水排污泵12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5连接。
上述结构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工作原理为:
1、污泥收集
雨水从雨水进口进入雨污拦截区后,形成污水旋流,雨水中夹带的污泥在重力和离心的作用下,会沉积到雨污拦截区下部的污泥收集器中。不含污泥或含有少量污泥的雨水则通过溢流壁进入雨污分流区。
2、污水收集
晴天时,雨污合流管与雨污分流区的连接处设置的电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雨污分流区的生活污水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液位计感应,PLC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潜水排污泵开启,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将生活污水提升到污水管网中,当液位降低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液位计感应,PLC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潜水排污泵停止工作。如此往复运行,实现生活污水的收集。
3、初期雨水收集
雨天时,当雨量较小时,箱体可以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其工作模式与晴天时相同,当水位快速升高,通过液位计感应,PLC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潜水排污泵连续工作,潜水排污泵工作流量大致与模型计算初雨流量相当,或者出现特殊情况,雨量较小,雨时时间长,潜水排污泵将按照晴天时工作流程,但可以提高频率,即控制潜水排污泵多次起停,则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可以保证初雨20min左右含大量污染物的雨水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这可以实现初期雨水的收集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实现初期雨水的净化处理。
4、雨污分流
雨天时,当雨量计感应到降雨量较大时,箱体内的水位逐渐升高,当水位升高至某一高度后,可以控制潜水排污泵进入雨时模式,PLC控制系统控制电闸门开启,并控制潜水排污泵关停,使得雨水由雨污合流管排走。当雨量计检测到雨量已不再增加(雨停)或者接入气象APP如墨迹天气显示当地已停雨的情况下,随着水位的降低,通过液位计感应,PLC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电闸门关闭,潜水排污泵启动,即使得装置运行状态恢复到晴天时的工作模式。如此循环从而实现晴雨天的雨污分流。
所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可实现污水的二次收集;
2、可收集初期雨水,减少污染物入河;
3、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雨水和污水的自动分流;
4、不影响行洪及排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壁6的中部和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口7。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雨污拦截区的雨水和污水通过导流口进入到雨污分流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2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部。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排口设置于堰墙高度之上,可实现泥水分离和污水的有效收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雨量计8和所述PLC控制系统5均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
上述结构中,将雨量计和PLC控制系统安装于箱体上部可以减少信号传输距离,信息更加实时有效,同时整个系统看上去整洁美观。
本实施例中,雨水进口3可以位于所述雨污拦截区的上部。
上述结构中,雨水进口位于污泥收集筒上部,雨水进入拦截区后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及在污泥收集筒中的爬坡运行可以实现泥水的快速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壁6顶部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空间,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1,所述溢流空间与所述溢流口1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溢流壁高度可以略高于河道内的常水位,溢流壁顶部到井体顶部预留溢流空间,当发生特大暴雨时或在突发状态下,当电闸门未能及时打开时,箱体中水位超过液位警戒线时,可通过箱体的溢流口,将不能及时排出的水体溢流出箱体,防止雨污分流系统遭到破坏。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箱体、PLC控制系统和雨量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溢流壁,所述溢流壁的左侧箱体为雨污拦截区,溢流壁的右侧箱体为雨污分流区,雨量计、液位计、电闸门和潜水排污泵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通过雨量计、液位计采集的信号发送至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系统根据信号控制电闸门和潜水排污泵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污水的二次收集;实现了对初期雨水收集,减少了污染物入河;实现了雨水和污水的自动分流,同时也不影响行洪及排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PLC控制系统和雨量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溢流壁,所述溢流壁的左侧箱体为雨污拦截区,所述溢流壁的右侧箱体为雨污分流区,所述雨污拦截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泥收集器,雨水进口与所述雨污拦截区连接;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下部设置有潜水排污泵,所述潜水排污泵与排污管连接,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上部与雨污合流管连接,所述雨污合流管与所述雨污分流区的连接处设置有电闸门,所述雨污分流区的上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雨量计、所述液位计、所述电闸门和所述潜水排污泵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壁的中部和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和所述PLC控制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进口位于所述雨污拦截区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壁顶部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空间,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空间与所述溢流口连通。
CN201821459542.5U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Active CN208763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9542.5U CN208763145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9542.5U CN208763145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3145U true CN208763145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59542.5U Active CN208763145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31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383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智能雨污调蓄池监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383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智能雨污调蓄池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4723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CN105780906B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109797830B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107605006A (zh) 一种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CN104763038B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系统及其弃流方法
CN114457890B (zh) 一种市政排水雨污分流处理装置
CN210636507U (zh) 一种新型建筑物雨水收集装置
CN210104906U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08726822U (zh) 前期雨水净化系统
CN205296362U (zh) 带有滤水桶的雨水口结构
CN208763145U (zh)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CN109208731A (zh) 一种管网雨污智能分流装置
CN207331915U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206385597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N107059989A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4781261U (zh) 工业污水检测井
CN209494027U (zh) 一种雨污分离构筑物
CN206616616U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0857471U (zh) 一种新型截流井
CN206396858U (zh) 一种城市分流排污装置
CN205804474U (zh) 雨水安全分流弃流器
CN205637033U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204570883U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系统
CN108314137A (zh) 一种高低槽式油污浮动收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