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1438U -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1438U
CN208761438U CN201821575434.4U CN201821575434U CN208761438U CN 208761438 U CN208761438 U CN 208761438U CN 201821575434 U CN201821575434 U CN 201821575434U CN 208761438 U CN208761438 U CN 208761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ing pipe
butt tube
sealing ring
powder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54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登峰
张镇
郭成虎
李瑞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54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1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1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1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体输送装置,包括承接管和用于与承接管对接的对接管,承接管的上端面设有用于与对接管挤压以实现密封对接的软体密封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对接管可直接与生产粉体的设备连接,承接管可直接与存储粉体的容器连接,且承接管的上端面设有软体密封圈,对接管可通过挤压软体密封圈与承接管形成密封对接,从而保证了输送通道的密闭性,避免外界对粉体产生污染,保证了粉体输送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粉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粉体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粉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药领域中,通常需要将生产出来的药粉输送至无菌的容器中保存,在输送粉体的时候要尽可能保证粉体输送过程的无菌性,保证粉体不被污染,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目前,制药领域的粉体输送一般采用人工倾倒的方式,人体是比较大的污染源,也容易掉落头发、皮屑等污染物,这会对药粉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无菌的输送方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无菌的粉体输送装置,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对粉体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粉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体输送装置,包括承接管和用于与承接管对接的对接管,所述承接管的上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对接管挤压以实现密封对接的软体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对接管上端还连接有用于控制粉体的输送通道开闭的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对接管与所述控制阀通过卡箍连接。
优选的,所述对接管与所述控制阀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承接管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软体密封圈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软体密封圈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软体密封圈为硅胶件。
优选的,所述对接管的外侧壁中部设有沿径向延展、用于挤压所述软体密封圈的环形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对接管的下端侧壁呈倒锥形结构,以便于所述对接管的下端插入所述承接管中。
优选的,所述承接管的上端侧壁呈倒锥形结构,以使所述承接管的上端与所述对接管的下端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油缸,所述油缸控制连接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为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包括对接管与承接管,对接管可直接与生产粉体的设备连接,承接管可直接与存储粉体的容器连接,且承接管的上端面设有软体密封圈,对接管可通过挤压软体密封圈与承接管形成密封对接,从而保证了输送通道的密闭性,避免了外界对粉体产生污染,保证了粉体输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对接管与承接管对接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1-对接管、2-凸台、3-软体密封圈、4-承接管、5-阀体、6-阀板、7-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安全无菌的粉体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粉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设备。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对接管与承接管对接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包括承接管4和用于与承接管4对接的对接管1,承接管4的上端面设有用于与对接管1挤压以实现密封对接的软体密封圈3。
其中,承接管4具有管状结构,可与存储粉体的容器连接,以使粉体经承接管4流入存储粉体的容器中;为了方便粉体从承接管4中流入存储粉体的容器中,提高粉体流通的顺畅性,可将承接管4设置为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小的漏斗状结构,以提高粉体输送的效率。
考虑到软体密封圈3放置的位置,可在承接管4上端面设置沿其径向延展的凸缘7,则可将软体密封圈3放置于凸缘7的上端面,凸缘7的宽度应当大于软体密封圈3的宽度,以便在对接管1与承接管4挤压软体密封圈3时,凸缘7可以完全挤压软体密封圈3,以保证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的密封性。
相应的,对接管1也应当具有管状结构,并且对接管1的下端可设置为能够插入承接管4上端的结构,当对接管1的下端插入到承接管4的上端时,对接管1插入承接管4的部分便可挡住对接管1与承接管4连接处的缝隙,以便粉体经对接管1流入承接管4时,粉体不会残留在对接管1与承接管4连接处的缝隙里。
可以理解的是,对接管1的侧壁上还应当设置有与承接管4上端面相配合、用于挤压软体密封圈3的结构,以便当对接管1与承接管4管进行对接时,对接管1能够压紧承接管4上端面设置的软体密封圈3,保证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密封的可靠性。
当然对接管1也可设置为不插入承接管4的结构,例如,可将对接管1下端面与承接管4的上端面设置为相匹配的结构,则可通过对接管1的下端面挤压承接管4的上端面的软体密封圈3,以实现密闭的粉体输送通道的效果。
软体密封圈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软体密封圈3可为环状结构,软体密封圈3可以为横截面为O型的圆环,当然软体密封圈3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矩形、梯形或椭圆形等。当对接管1与承接管4进行对接挤压软体密封圈3时,软体密封圈3应当与对接管1和承接管4充分接触,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软体密封圈3应当具有一定的厚度,当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其进行挤压时,可使对接管1与承接管4的上端面不产生接触,通过软体密封圈3来支撑对接管1,以实现对接管1对软体密封圈3的充分挤压,从而可提高软体密封圈3对粉体输送通道的密封效果,防止外界对对接管1与承接管4所连接构成的粉体输送通道进行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包括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管1可直接与生产粉体的设备连接,承接管4可直接与存储粉体的容器连接,且承接管4的上端面设有软体密封圈3,对接管1可通过挤压软体密封圈3与承接管4形成密封对接,从而保证了输送通道的密闭性,避免外界对粉体产生污染,保证了粉体输送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对粉体输送过程的灵活控制,还可在对接管1上方连接用于控制粉体的输送通道开闭的控制阀,控制阀包括阀板6与阀体5,对接管1与阀体5连接。
阀板6可设置于阀体5内的通路中,阀板6可与阀体5内的通路的内壁贴合,控制阀可通过控制阀板6的旋转来实现对粉体输送通道开闭的控制,当阀板6旋转至大体竖直向下时,阀体5内的通路导通,以实现粉体输送通路的导通,当阀板6旋转至大体水平时,阀板6与阀体5内的通路的内壁贴合,阀体5内的通道关闭,从而实现粉体输送通道的关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对接管1与阀体5的连接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对接管1与阀体5可通过卡箍连接,可在对接管1的上端侧壁设置用于与卡箍连接的径向凸起,相应的阀体5与对接管1的连接处也应当设置用于与卡箍连接的凸起,然后便可通过卡箍将对接管1上的凸起与阀体5上的凸起进行连接,优选的,卡箍可以为卫生级卡箍,当然,对接管1与阀体5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对接管1与阀体5可通过丝口或者螺栓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对接管1与阀体5连接时的密封性,可在对接管1与阀体5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环,以保证对接管1与阀体5连接处的安全可靠性,以避免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到粉体的输送通道中;密封环的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密封环可以为硅胶件或者橡胶件,密封环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方形、梯形或者椭圆形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承接管4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软体密封圈3的凹槽,且凹槽的深度小于密封圈的厚度。
考虑到软体密封圈3在承接管4上的固定方式,可在承接管4的上端面设置用于放置软体密封圈3的凹槽的,凹槽的形状应当与软体密封圈3的形状相适应,且凹槽的宽度可略小于软体密封圈3的宽度,以便将软体密封圈3放置于凹槽中时,凹槽可卡住软体密封圈3,对软体密封圈3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凹槽的深度应当小于软体密封圈3的厚度,以免影响软体密封圈3在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时的密封性。
此外,软体密封圈3也可以不固定在承接管4上,软体密封圈3可以放置于其他位置,承接管4与对接管1需要对接时,再将软体密封圈3放置于承接管4的上端面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软体密封圈3的选材问题,软体密封圈3可以为硅胶件,当然软体密封圈3也可以为其他的材料,例如橡胶件或者具有弹性的塑料件等。
软体密封圈3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承接管4与对接管1对接时进行密封,因此,软体密封圈3的形状与选材都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软体密封圈3能够起到在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处的密封作用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对接管1与承接管4挤压软体密封圈3的方式,可在对接管1的外侧壁中部设置沿径向延展、用于挤压软体密封圈3的环形的凸台2,凸台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凸台2可以为圆环形凸台2,凸台2的下端面可以与承接管4的上端平行,在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时,凸台2应当能够覆盖软体密封圈3,以保证凸台2在挤压软体密封圈3时的密封性。
当然,也可在凸台2的下端面设置与软体密封圈3相适应的凹槽,以提高凸台2对软体密封圈3的挤压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凸台2下端面的凹槽的深度与承接管4上端面凹槽的深度之和应当小于软体密封圈3的厚度,以免当对接管1与承接管4对接时,凸台2下端面的凹槽与对接管1上端面的凹槽将软体密封圈3包含在二者形成的空间中,而未对软体密封圈3产生挤压效果,从而影响软体密封圈3的密封性。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方便对接管1与承接管4的对接配合,可将对接管1下端侧壁设置为倒锥形结构,即沿其轴向向下渐缩的结构,对接管1下端较小,便于将对接管1插入到承接管4中,以提高对接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承接管4的上端内侧壁也可设置为倒锥形结构,并与对接管1相配合套接的结构,即承接管4也可设置为沿其轴向向下渐缩的结构。
对接管1的侧壁沿其轴向向下渐缩,则对接管1的下端的外侧壁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状,相应的,承接管4的上端侧壁的横截面也可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状,以便对接管1的下端的小口对接承接管4上端的大口,便于对接管1插入到承接管4进行对接。
除了上述粉体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粉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设备,包括油缸,油缸可通过控制对接管1的上下移动来实现与承接管4的对接,该输送设备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体输送装置及输送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管(4)和用于与所述承接管(4)对接的对接管(1),所述承接管(4)的上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对接管(1)挤压以实现密封对接的软体密封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上端还连接有用于控制粉体的输送通道开闭的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与所述控制阀通过卡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与所述控制阀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软体密封圈(3)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软体密封圈(3)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密封圈(3)为硅胶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的外侧壁中部设有沿径向延展、用于挤压所述软体密封圈(3)的环形的凸台(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的下端侧壁呈倒锥形结构,以便所述对接管(1)的下端插入所述承接管(4)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的上端内侧壁呈倒锥形结构,以使所述承接管(4)的上端与所述对接管(1)的下端相配合套接。
10.一种输送设备,包括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控制连接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粉体输送装置。
CN201821575434.4U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Active CN208761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5434.4U CN208761438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5434.4U CN208761438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1438U true CN208761438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5434.4U Active CN208761438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14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04585A1 (en) * 2020-06-30 2021-12-30 Wilmarc Holdings, Llc Sanitary Fitt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04585A1 (en) * 2020-06-30 2021-12-30 Wilmarc Holdings, Llc Sanitary Fitting
US11555567B2 (en) * 2020-06-30 2023-01-17 Wilmarc Holdings, Llc Sanitary fitt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61438U (zh) 一种输送设备及其粉体输送装置
CN203852685U (zh) 输氧装置
CN201618135U (zh) 双软管输液袋
CN206013407U (zh) 一种盖口密封结构
CN208355764U (zh) 软袋用自闭式接口
CN201469766U (zh) 带硬双接口的输液袋
CN205087262U (zh) 一种兽药封存装置
CN204713675U (zh) 一种药水瓶
CN209528280U (zh) 一种溶液类化妆品包装瓶
CN204864012U (zh) 大输液塑瓶用密封盖
CN107696764A (zh) 一种防倒翻墨汁瓶
CN201469663U (zh) 带双胶塞组合盖的输液袋
CN213620730U (zh) 一种用于化妆品包装的双腔滴管瓶
CN203507135U (zh) 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
CN206407333U (zh) 一种包装瓶瓶盖
CN212448776U (zh) 一种自密封瓶盖
CN203647709U (zh) 一种输液袋用瓶盖
CN201719548U (zh) 用于大输液软包装的单胶塞组合盖
CN201591758U (zh) 用于大输液软包装的单胶塞组合盖
CN205169201U (zh) 一种药液包装袋
CN203819699U (zh) 一种高弹性密封包装瓶
CN201591773U (zh) 用于大输液软包装的单胶塞组合盖
CN201591754U (zh) 用于大输液软包装的单胶塞组合盖
CN201591761U (zh) 用于大输液软包装的单胶塞组合盖
CN105106015A (zh) 新型输液用口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