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2932U - 一种多音色琴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音色琴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2932U
CN208752932U CN201821379713.3U CN201821379713U CN208752932U CN 208752932 U CN208752932 U CN 208752932U CN 201821379713 U CN201821379713 U CN 201821379713U CN 208752932 U CN208752932 U CN 208752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head
chord plane
plane
h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97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营彬
董建
卞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songlan Musical Instrument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sical Instrument Co Ltd Le 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sical Instrument Co Ltd Le Hai filed Critical Musical Instrument Co Ltd Le Hai
Priority to CN2018213797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2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2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2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多音色琴竹由竹杆、竹头和包履料层所组成。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至少固定或插接有2个竹头和至少有3个位于各竹头上的击弦面,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凸点或凹点。第一竹头的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且前后宽度均匀过渡,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延长面的夹角为169°~173°,第一击弦面与第二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一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本实用新型能满足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的需要,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多音色变化,携带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音色琴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多音色琴竹。
背景技术
扬琴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扬琴需用琴竹弹奏。如图1所示,传统的琴竹结构是竹杆2的前端下侧设竹头3,竹头的下壁沿上包裹不同硬度的包履料层4,与竹杆平行的包履料层外端面为击弦面,琴竹的击弦面只有一个,竹杆的另一端下侧设手柄1。演奏家弹奏时,手握琴竹的手柄,用竹头上的击弦面敲击扬琴上的不同音弦,使音弦产生振动发音。显然,琴竹是琴弦的激励体,是扬琴发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琴的弹奏中,琴竹的型制、材质等因素,对音源发出的音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琴竹整体采用单一材质,如竹头用竹制成,包履料层用尼毡,且只有一个击弦面,使用者在演奏一个曲目过程中,很难通过快速操作琴竹来产生音色变化。限制了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对扬琴乐器也不能充分驾驭。在传统使用中,虽然一个琴竹的手持弹性、硬度感觉适中,但在对弹奏扬琴四个半八度音域跨度的琴弦变化时只能通过演奏家的演奏力度和技巧来控制其音色。从高音区一个音位的5支0.35mm直径的琴弦到低音区一个音位1支2.5~3mm直径的琴弦,很难通过一个琴竹在弹奏中得到音量、音色相对平衡的效果,从而限制其发展。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320010578,公开了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虽采用双面琴竹方式,即在竹杆的一端头的上、下侧各设有竹头,且各包裹不同硬度的击打层,但实际上只是由一个击弦面,变为二个击弦面,仍不能满足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多音色琴竹,能满足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的需要,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多音色变化,携带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由竹杆、竹头和包履料层所组成,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至少固定或插接有2个竹头和至少有3个位于各竹头上的击弦面。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凸点或凹点。
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2个竹头。2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和第二竹头。第一、第二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竹头的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且前后宽度均匀过渡。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延长面的夹角为169°~173°。第一击弦面与第二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一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第二竹头的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第二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二竹头上设有第三击弦面和第四击弦面,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三击弦面的延长面与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5°~170°。第三击弦面与第四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二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
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击弦面的包履料层分别为麂皮、橡胶管、尼毡、2~4mm厚的薄尼毡。
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3个竹头。3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第三击弦面与第四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二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第三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三竹头的包履料层的外端面为第五击弦面,第三竹头为半圆型。
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4个竹头。4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第一、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四等分面上,第四竹头上设有第六击弦面。
所述的第一竹头、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分别为通用竹头、低音竹头和高音竹头。
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5个竹头,5个竹头分别为第一至第五竹头,第一至第五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五等分面上,第五竹头上设有第七击弦面和第八击弦面。
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插接有3~5个竹头。竹杆的前部设有插接部。插接部的周壁上设有呈纵向且间隔距离分布的数根燕尾轨槽,各燕尾轨槽的开口端位于插接部的后侧。数个独立竹头的一端面设有能插入燕尾轨槽中的燕尾轨条。
所述的插接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竹杆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的竹头用竹、桐木、竹和桐木制成,竹头的中部上设有数个贯通孔。
上述结构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能满足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的需要,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多音色变化,携带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竹头,多击弦面,并在包覆材料、材质、形制规格上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只需用一根琴竹即可形成多种高、低音变化。使演奏者在弹奏乐曲时,通过翻转使用竹头不同的击弦面、调换不同的竹头方式,简单快速地得到细腻的音色变化,极大丰富了扬琴的声音表现力,极大拓展了琴竹的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演奏家或专业学生等高水平人群独奏表演,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琴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有2个竹头和4个击弦面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有3个竹头和多个击弦面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有4个竹头和多个击弦面的竹头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有5个竹头和多个击弦面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立竹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竹杆的前部设有插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D-D剖面结构与独立竹头插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竹头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多音色琴竹由竹杆2、竹头3和包履料层4所组成。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至少固定或插接有2个竹头和至少有3个位于各竹头上的击弦面,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1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凸点或凹点7。
实施例1: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2个竹头。2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31和第二竹头32。第一、第二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竹头的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且前后宽度均匀过渡,形成前后两侧对称的斜面。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5和第二击弦面51;即第一竹头对应外侧壁上设有的包履料层的外侧面为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延长面的夹角为169°~173°。第一击弦面位于第二击弦面的前端为斜面。第一击弦面与第二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一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6。
第二竹头的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且上下宽度均匀过渡,形成上下两侧对称的斜面。第二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二竹头上设有第三击弦面52和第四击弦面53。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三击弦面的延长面与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5°~170°。第三击弦面位于第四击弦面的前端为斜面。第三击弦面与第四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二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
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击弦面的包履料层分别为麂皮、橡胶管、尼毡、2~4mm厚的薄尼毡。
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的包履料层分别为麂皮、橡胶管,形成高音击弦面。第三击弦面和第皿击弦面的包履料层分别为尼毡、2~4mm厚的薄尼毡,形成低音击弦面。
为便于演奏者的区别可在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的上端前部设有一个凸点或凹点7,提示为与高音击弦面对称的手柄面;在该设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的下端前部设有二个凸点或凹点,提示为与低音击弦面对称的手柄面,(后述多个竹头时,依次类推,故不再累述)。
使用时,演奏者在击打高音琴弦时,可用第一竹头上的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击打高音琴弦。用第二击弦面高音琴弦时,第二击弦面与琴弦的接触面小,利于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由于第一击弦面后部宽度偏宽,使演奏者在用其击打琴弦时,第一击弦面与琴弦的接触面大,利于发出浑厚深沉的声音,均衡了高低声音的音色。
演奏者在击打高音琴弦时,竹头前部下压,第一竹头前部接触琴弦的部分即第二击弦面与一个音位的弦组(由多根琴弦并排排列组成)有一个角度。第一竹头前部第二击弦面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二击弦面可以力度均匀地击打弦组的每根琴弦,利于发出均衡的声音。第一竹头后部的第一击弦面与竹杆平行。演奏者在用其击打琴弦时,使第一竹头接近水平,即使竹杆接近水平,第一竹头后部的第一击弦面也可以均匀地击打弦组的每根琴弦,发出高低均衡的声音。
同理,演奏者在击打低音琴弦时,可翻转竹杆,使用第二竹头上的第三击弦面和第四击弦面击打低音琴弦。故不再累述。
各竹头外层的包履料层,也就是琴竹各击弦面的材料,可按通用、高音、低音等不同琴竹型号,分别采用尼毡,或麂皮,或用橡胶管等相互组合。各竹头可使用同一种包履料层,也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相互组合。
为满足不同声部、多种技巧的演奏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不同型号的琴竹组成系列,通过下面表格列出:
实施例2: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3个竹头,3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33。第一、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三等分面上。
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9°~173°。
第二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二竹头上设有第三击弦面和第四击弦面,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三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5°~170°。
第三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三竹头的包履料层的外端面为第五击弦面54,第三竹头为半圆型。第五击弦面外形轮廓为平滑曲线。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不同数量的凹点。第一、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上可分别通用琴竹的竹头、低音琴竹的竹头和高音琴竹的竹头。3个竹头可形成至少4个击弦面。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累述。
实施例3:如图8所示,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4个竹头。4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34。第一、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四等分面上。第四竹头上设有第六击弦面55。
所述的第一竹头、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分别为通用竹头、低音竹头和高音竹头,其中可设2个高音竹头。第四竹头可根据需要设定用途。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累述。
实施例4:如图9、图10和图14所示,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5个竹头,5个竹头分别为第一至第五竹头35。第一至第五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五等分面上。第五竹头上设有第七击弦面56和第八击弦面57。第七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八击弦面位于第七击弦面的前端为斜面。第七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八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70°,第一击弦面与第二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五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
八个击弦面形成的音阶,可根据需要设定。且五个竹头也可根据需要设定,如图14所示,可使一个竹头的前端至该竹头中部位置高度平滑过渡,中部位置至后端高度基本相同,下方击弦面外形轮廓可为平滑曲线。竹头高度:前端为7~9mm,中部位置为12~14mm,前端至竹头中部位置高度平滑过渡,可形成两个击弦面。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累述。
实施例5: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插接有3~5个竹头。竹杆的前部设有插接部92。插接部的周壁上设有呈纵向且间隔距离分布的数根燕尾轨槽9,各燕尾轨槽的开口端91位于插接部的后侧。各燕尾轨槽的前侧为封闭面。数个独立竹头36的一端面设有能插入燕尾轨槽中的燕尾轨条8。
独立竹头可形成各种形式的、贯穿各音域、有各击弦面的数个独立竹头。
演奏前,演奏者根据所奏乐曲,选定不同适应的独立竹头,将各独立竹头的燕尾轨条从燕尾轨槽的开口端插固在插接部上的燕尾轨槽中,相邻的独立竹头的夹角应不小于70°,以免相互影响演奏。
所述的插接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竹杆的横截面直径。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累述。
所述的竹头用竹、桐木、竹和桐木制成,竹头的中部上设有数个贯通孔10,以降低竹头重量。竹杆亦可选用竹、桐木、合金铝等材料。
总之,本实用新型能满足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的需要,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多音色变化,携带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多音色琴竹,由竹杆、竹头和包履料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至少固定或插接有2个竹头和至少有3个位于各竹头上的击弦面,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凸点或凹点。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2个竹头,2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和第二竹头,第一、第二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第一竹头的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且前后宽度均匀过渡,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延长面的夹角为169°~173°,第一击弦面与第二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一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
第二竹头的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第二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二竹头上设有第三击弦面和第四击弦面,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三击弦面的延长面与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5°~170°,第三击弦面与第四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二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击弦面的包履料层分别为麂皮、橡胶管、尼毡、2~4mm厚的薄尼毡。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3个竹头,3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第一、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三等分面上;
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9°~173°;
第二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二竹头上设有第三击弦面和第四击弦面,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三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5°~170°;
第三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三竹头的包履料层的外端面为第五击弦面,第三竹头为半圆型。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4个竹头,4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第一、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四等分面上,第四竹头上设有第六击弦面。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竹头、第二竹头、第三竹头和第四竹头分别为通用竹头、低音竹头和高音竹头。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5个竹头,5个竹头分别为第一至第五竹头,第一至第五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五等分面上,第五竹头上设有第七击弦面和第八击弦面。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插接有3~5个竹头,竹杆的前部设有插接部,插接部的周壁上设有呈纵向且间隔距离分布的数根燕尾轨槽,各燕尾轨槽的开口端位于插接部的后侧;
数个独立竹头的一端面设有能插入燕尾轨槽中的燕尾轨条。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竹杆的横截面直径。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头用竹、桐木、竹和桐木制成,竹头的中部上设有数个贯通孔。
CN201821379713.3U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多音色琴竹 Active CN208752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9713.3U CN208752932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多音色琴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9713.3U CN208752932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多音色琴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2932U true CN208752932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8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9713.3U Active CN208752932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多音色琴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2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6641A (zh) * 2018-08-27 2018-11-13 乐海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音色琴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6641A (zh) * 2018-08-27 2018-11-13 乐海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音色琴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56521A1 (en) Guitar Pick
US20170011720A1 (en) Guitar pick
CN208752932U (zh) 一种多音色琴竹
Dilworth The violin and bow–origins and development
CN104778940A (zh) 一种回声古筝
CN207397687U (zh) 一种24孔重音口琴
US20080178725A1 (en) Guitar Pick
CN108806641A (zh) 一种多音色琴竹
CN104464691A (zh) 双箱古琴
KR100828997B1 (ko) 티자형 오카리나
CN201242853Y (zh) 可调弦及转调的竹筒琴
CN202720881U (zh) 垂直音板小提琴
KR101057277B1 (ko) 악기의 공명강화방법
CN207038147U (zh) 一种24孔中音口琴
CN104835481A (zh) 一种打槌及打琴
CN211124991U (zh) 一种低音巴松手风琴音槽
CN220821067U (zh) 一种设有导音槽的古琴底板
CN201698743U (zh) 一种新型乐器
CN202996265U (zh) 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
CN103377644A (zh) 垂直音板小提琴
US8624095B2 (en) Musical instrument
CN213635331U (zh) 一种模仿沙桶和军鼓声音的新型鼓
CN212724670U (zh) 一种可以实现多种演奏方式的胡琴
CN216388729U (zh) 一种共鸣箱及箜篌
KR102507438B1 (ko) 악기용 마우스피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9

Address after: 062350 North side of Xinghai Road, Suning County,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East side of Wufu Street

Patentee after: Yinsonglan Musical Instrument (Hebei) Co.,Ltd.

Address before: 062350 Lehai Musical Instrument Co., Ltd. in Shisuo Town Industrial Zone, Sun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EHAI MUSICAL INSTRU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