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5905U - 新型氢气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新型氢气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5905U
CN208735905U CN201821407284.6U CN201821407284U CN208735905U CN 208735905 U CN208735905 U CN 208735905U CN 201821407284 U CN201821407284 U CN 201821407284U CN 208735905 U CN208735905 U CN 208735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il
furnace body
furnace
insulatio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72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浩
李维
张刚
王凤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neng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ne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neng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ne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72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5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5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5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氢气加热炉包括有炉体,炉体的上部设有烟囱,烟囱内部与炉体内部连通,烟囱的出口处设有插板阀,炉体内部设有竖直的隔火罩,隔火罩与炉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隔火罩的外壁上设有换热螺旋管,换热螺旋管与炉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换热螺旋管的中轴线与隔火罩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换热螺旋管的进气端位于顶部,换热螺旋管的出气端位于底部,炉体的底部设有燃烧器,燃烧器的火焰出口与隔火罩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采用换热螺旋管和隔火罩的设计,换热螺旋管增加了换热管的膨胀系数,隔火罩起到一定均温的作用,使换热螺旋管受热均匀,避免高温火焰与换热螺旋管直接接触造成换热螺旋管的破裂。

Description

新型氢气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氢气加热炉。
背景技术:
氢气加热炉是指通过内设的燃烧器内燃料气和空气的燃烧对氢气换热管加热,氢气必须加热到600℃才能供工艺装置使用。
现有氢气炉体为圆筒立式结构,内部设有火焰辐射段,炉底部设有燃烧器,氢气由炉体上部引入,经辐射段引出进入工艺系统。燃料气和空气在燃烧器点燃,产生高温火焰在辐射段对换热管进行加热,经对流段换热管后从炉体顶部烟囱排入大气中。由于换热管采用列管式,上下间的膨胀系数较小,且高温火焰直接与氢气换热管接触,所以对换热管的材质要求较高,使换热管受热均匀,不易造成局部高温换热管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气换热管受热均匀的新型氢气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新型氢气加热炉,包括有立式炉体,所述炉体的上部设有烟囱,所述烟囱内部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烟囱的出口处设有插板阀,所述炉体内部竖直设有隔火罩,所述隔火罩与所述炉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火罩的外壁上设有换热螺旋管,所述换热螺旋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炉体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换热螺旋管的中轴线与所述隔火罩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所述换热螺旋管的进气端位于顶部,所述进气端穿过所述炉体置于所述炉体外侧,所述换热螺旋管的出气端位于底部,所述出气端穿过所述炉体置于所述炉体外侧,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火焰出口与所述隔火罩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隔火罩与所述炉体内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炉体的炉壁与螺母螺接,所述换热螺旋管与所述炉体内侧壁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设有调节阀,所述出气端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内壁上设有耐火浇注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新型氢气加热炉采用换热螺旋管和隔火罩组合的方式,使得换热螺旋管增加了换热管膨胀系数,隔火罩起到一定均温的作用,换热螺旋管受热均匀,避免了高温火焰与换热螺旋管直接接触,造成换热螺旋管局部高温导致的换热螺旋管破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示意图。
图中:烟囱-1,炉体-2、插板阀-3、隔火罩-4、换热螺旋管-5、进气端-6、出气端-7、燃烧器-8、点火器-9、螺栓-10、螺母-11、耐火浇注料-12、燃料气入口-13、压缩空气入口-14、调节阀-15、温度传感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新型氢气加热炉,包括有立式炉体2,炉体2的上部设有烟囱1,烟囱1内部与炉体2内部连通,烟囱1的出口处设有插板阀3,插板阀3用以控制燃料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的排放量和炉体2内部的压力,保证炉体2内燃料气的充分燃烧,避免热量损失。炉体2内部设有竖直的隔火罩4,隔火罩4避免了高温火焰与换热螺旋管5的直接接触,隔火罩4起到一定均温的作用,避免了换热螺旋管5局部高温,隔火罩4与炉体2内壁底部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螺栓10穿过炉体2的炉壁与螺母11螺接,隔火罩4的外壁上设有换热螺旋管5,换热螺旋管5增加了换热面积、换热效率高,同时提高了换热管的膨胀系数,换热螺旋管5的外侧壁与炉体2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换热螺旋管5的中轴线与隔火罩4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换热螺旋管5的进气端6位于顶部,换热螺旋管5的出气端7位于底部,炉体2的底部设有燃烧器8,燃烧器8的火焰出口与隔火罩4内部连通。
换热螺旋管5的进气端6设有调节阀15,换热螺旋管5的出气端7设有温度传感器16。调节阀15可以调节氢气进入换热螺旋管5的进气量,温度传感器16可以检测经换热螺旋管5换热后从出气端7排出的氢气的温度。
炉体2内壁上设有耐火浇注料12,耐火浇注料12有效避免炉体2内部热能的损失。
燃烧器8包括有点火器9、燃料气入口13、压缩空气入口14。燃烧器8将燃料气与压缩空气合理混合,使燃料气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
该实施例具体的操作步骤:
1、氢气由进气端6经调节阀15进入换热螺旋管5中;
2、燃料气通过燃烧器8的燃料气入口13进入燃烧器8内,压缩空气通过燃烧器8的压缩空气入口14进入燃烧器8内;
3、点火器9在燃烧器8中点燃燃料气,在隔火罩4内产生高温火焰;
4、高温火焰在隔火罩4的内部对换热螺旋管5中的氢气进行加热;
5、经换热后的高温氢气从出气端7经温度传感器16排出;
6、燃料气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通过插板阀3的调节经烟囱1的出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新型氢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立式炉体,所述炉体的上部设有烟囱,所述烟囱内部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烟囱的出口处设有插板阀,所述炉体内部竖直设有隔火罩,所述隔火罩与所述炉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火罩的外壁上设有换热螺旋管,所述换热螺旋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炉体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换热螺旋管的中轴线与所述隔火罩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所述换热螺旋管的进气端位于顶部,所述进气端穿过所述炉体置于所述炉体外侧,所述换热螺旋管的出气端位于底部,所述出气端穿过所述炉体置于所述炉体外侧,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火焰出口与所述隔火罩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氢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罩与所述炉体内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炉体的炉壁与螺母螺接,所述换热螺旋管与所述炉体内侧壁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氢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设有调节阀,所述出气端设有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氢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壁上设有耐火浇注料。
CN201821407284.6U 2018-08-28 2018-08-28 新型氢气加热炉 Active CN208735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7284.6U CN208735905U (zh) 2018-08-28 2018-08-28 新型氢气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7284.6U CN208735905U (zh) 2018-08-28 2018-08-28 新型氢气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5905U true CN208735905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3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7284.6U Active CN208735905U (zh) 2018-08-28 2018-08-28 新型氢气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5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722A (zh) 一种充分利用烟气余热的锅炉
CN208735905U (zh) 新型氢气加热炉
CN100443820C (zh) 采用稀薄-无焰燃烧方式的燃气或燃油锅炉
WO2005070586A1 (fr) Dispositif de rechauffement de sable de fonderie
CN101338944A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11091553U (zh) 一种二次热交换式隧道炉
CN208238578U (zh) 化铁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9558673U (zh) 一种带有水预热功能的燃油空气加热器
CN107218619A (zh) 一种烟气余热兼顾利用的锅炉
CN208431758U (zh) 工业燃气自加温节能燃烧器
CN206958979U (zh) 一种节能采暖装置
CN108362135B (zh) 化铁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7299482U (zh) 燃气热水器
CN2505769Y (zh) 间接加热热风炉
CN206280959U (zh) 一种蓄热式多管束辐射管燃烧装置
CN217559808U (zh) 节能蒸汽过热炉
CN204630363U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熔铝炉
CN101338891A (zh) 远红外热管式汽水两用加热炉及其使用方法
CN217541526U (zh) 一种带有回燃室的热风炉结构
CN109650390A (zh) 一种制备二硫化碳的新型反应炉
CN219083069U (zh) 一种燃气辐射管用节能型换热器
CN109028563A (zh) 一种热效率高的醇基燃料锅炉
CN215175186U (zh) 氧化还原反应炉高温烟气换热系统
CN208269413U (zh) 一种中心回燃式全湿背真空热水机组
CN208222823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燃气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