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2850U -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2850U
CN208732850U CN201820995432.4U CN201820995432U CN208732850U CN 208732850 U CN208732850 U CN 208732850U CN 201820995432 U CN201820995432 U CN 201820995432U CN 208732850 U CN208732850 U CN 208732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basin
fixed
filtering ponds
driving mo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54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 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i 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i 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i 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54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2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2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2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包括沉淀池、驱动电机、阻隔板、粗过滤板、细过滤板、鼓风机、曝气管和控制面板,所述沉淀池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排污口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内壁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对称滑动连接有排污块,所述排污块的一侧固定有齿条,所述沉淀池外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沉淀池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两个齿条相啮合,所述沉淀池的一侧设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靠近沉淀池的一侧固定有抽水泵,此装置能够将沉淀池内的污泥排出不需要人力,该装置通过火山岩生物滤料净化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过滤的方式很多,使用的物系也很广泛,固-液、固-气、大颗粒、小颗粒都很常见,现有的沉淀池,在沉淀过后污泥会停留在沉淀池内,清理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沉淀池进行人工清理费时费力,在沉淀池内工作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工作人员有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包括沉淀池、驱动电机、阻隔板、粗过滤板、细过滤板、鼓风机、曝气管和控制面板,所述沉淀池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排污口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内壁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远离滑轨的一端固定有排污块,所述沉淀池内设有伸缩胶管,所述伸缩胶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排污块固定连接,所述排污块的一侧固定有齿条,且齿条位于伸缩胶管内,所述沉淀池外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沉淀池与伸缩胶管位于伸缩胶管内,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沉淀池和伸缩胶管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两个齿条相啮合,所述沉淀池的一侧设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靠近沉淀池的一侧固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抽水端通过抽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过滤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内部从下到上依次固定有阻隔板、粗过滤板和细过滤板,所述过滤池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穿过过滤池的一侧内壁与过滤池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位于过滤池内的一段外侧等距安装有曝气盘,所述过滤池的一侧设有储水池,所述过滤池与储水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储水池外侧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抽水泵和鼓风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隔板与粗过滤板之间设有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粗过滤板与细过滤板之间设有火山岩生物滤料。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过滤池和储水池底部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外侧安装有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首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这时齿轮带动两个齿条移动,当两个齿条移动带动两个排污块移动,当两个排污块移动时能够将污泥推向排污口,打开密封塞污泥便从排污块流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曝气管和曝气盘能够将通入水中的气泡会更小更均匀,便于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提高火山岩生物滤料上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形成生物膜,提高火山岩生物滤料上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形成生物膜,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排污口;3、密封塞;4、滑轨;5、排污块;6、齿条;7、支撑板;8、驱动电机;9、齿轮;10、过滤池;11、抽水泵;12、抽水管;13、阻隔板;14、粗过滤板;15、细过滤板;16、鼓风机;17、曝气管;18、曝气盘;19、储水池;20、活性炭;21、火山岩生物滤料;22、支撑腿;23、单向阀;24、控制面板;25、连接板;26、伸缩胶管;2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包括沉淀池1、驱动电机8、阻隔板13、粗过滤板14、细过滤板15、鼓风机16、曝气管17和控制面板24,沉淀池1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污口2,排污口2内设置有密封塞3,密封塞3与排污口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沉淀池1底部内壁开设有滑轨4,滑轨4内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27,且滑块27远离滑轨4的一端固定有排污块5,沉淀池1内设有伸缩胶管26,伸缩胶管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排污块5固定连接,排污块5的一侧固定有齿条6,且齿条6位于伸缩胶管26内,沉淀池1外侧固定有支撑板7,支撑板7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穿过沉淀池1与伸缩胶管26位于伸缩胶管26内,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沉淀池1和伸缩胶管26转动连接,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齿轮9,齿轮9与两个齿条6相啮合,沉淀池1的一侧设有过滤池10,过滤池10靠近沉淀池1的一侧固定有抽水泵11,抽水泵11的抽水端通过抽水管12与沉淀池1连通,抽水泵1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过滤池10连通,过滤池10内部从下到上依次固定有阻隔板13、粗过滤板14和细过滤板15,过滤池10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顶部固定有鼓风机16,鼓风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7,曝气管17远离鼓风机16的一端穿过过滤池10的一侧内壁与过滤池10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曝气管17位于过滤池10内的一段外侧等距安装有曝气盘18,过滤池10的一侧设有储水池19,过滤池10与储水池19通过管道连通,当污水经过过滤池10过滤后,需要处理的污水在不断的抽入到过滤池10内,水位会上升,当水位过高时会通过管道流入到储水池19内,储水池19外侧固定有控制面板24,控制面板24与抽水泵11和鼓风机16电性连接。
阻隔板13与粗过滤板14之间设有活性炭20,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
粗过滤板14与细过滤板15之间设有火山岩生物滤料21,能够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沉淀池1、过滤池10和储水池19底部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22,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抽水管12外侧安装有单向阀23,能够防止污水倒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包括沉淀池(1)、驱动电机(8)、阻隔板(13)、粗过滤板(14)、细过滤板(15)、鼓风机(16)、曝气管(17)和控制面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底部中心开设有排污口(2),所述排污口(2)内设置有密封塞(3),所述密封塞(3)与排污口(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沉淀池(1)底部内壁开设有滑轨(4),所述滑轨(4)内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27),且滑块(27)远离滑轨(4)的一端固定有排污块(5),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伸缩胶管(26),所述伸缩胶管(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排污块(5)固定连接,所述排污块(5)的一侧固定有齿条(6),且齿条(6)位于伸缩胶管(26)内,所述沉淀池(1)外侧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穿过沉淀池(1)与伸缩胶管(26)位于伸缩胶管(26)内,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沉淀池(1)和伸缩胶管(26)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齿轮(9),所述齿轮(9)与两个齿条(6)相啮合,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设有过滤池(10),所述过滤池(10)靠近沉淀池(1)的一侧固定有抽水泵(11),所述抽水泵(11)的抽水端通过抽水管(12)与沉淀池(1)连通,所述抽水泵(1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过滤池(10)连通,所述过滤池(10)内部从下到上依次固定有阻隔板(13)、粗过滤板(14)和细过滤板(15),所述过滤池(10)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顶部固定有鼓风机(16),所述鼓风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7),所述曝气管(17)远离鼓风机(16)的一端穿过过滤池(10)的一侧内壁与过滤池(10)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17)位于过滤池(10)内的一段外侧等距安装有曝气盘(18),所述过滤池(10)的一侧设有储水池(19),所述过滤池(10)与储水池(19)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储水池(19)外侧固定有控制面板(24),所述控制面板(24)与抽水泵(11)和鼓风机(1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13)与粗过滤板(14)之间设有活性炭(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板(14)与细过滤板(15)之间设有火山岩生物滤料(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过滤池(10)和储水池(19)底部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12)外侧安装有单向阀(23)。
CN201820995432.4U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Active CN208732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5432.4U CN208732850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5432.4U CN208732850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2850U true CN208732850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5432.4U Active CN208732850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2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3896A (zh) 一种多孔多层中空ptfe-mbr膜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10127887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CN109020071A (zh) 一种污水三相接触生物处理工艺及一体化装置系统
CN206408055U (zh) 一种曝气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10127908A (zh) 一种工业生产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08104103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8732850U (zh) 一种逆流曝气式生物滤池
CN206735985U (zh) 一种可快速过滤污水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6624747U (zh) 一种水下污染物吸附过滤装置
CN214495899U (zh) 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用快速沉淀塔
CN208857053U (zh) 一种水电站污水过滤器
CN209442765U (zh) 一种饮用水高效吸附设备
CN211462238U (zh) 对污水过滤不会出现堵塞现象的污水处理池
CN113698035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膜生物反应器
CN208218493U (zh) 膜生物反应器
CN207659233U (zh) 一种催化脱硫剂生产工艺用过滤装置
CN208087411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06881296U (zh) 一种自动反洗酸性物质过滤装置
CN215559696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基坑水处理的生物滤淋塔
CN219950758U (zh) 一种净水处理装置
CN219194748U (zh) 生物膜水处理净化设备
CN204803074U (zh) 一种脱氮过滤滤池
CN210855554U (zh) 一种可多级净化的污水杂质吸附处理装置
CN219907180U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净化设备
CN214243986U (zh) 一种水生态修复中生态滤水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