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5402U - 一种饮用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饮用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5402U
CN208725402U CN201820917568.3U CN201820917568U CN208725402U CN 208725402 U CN208725402 U CN 208725402U CN 201820917568 U CN201820917568 U CN 201820917568U CN 208725402 U CN208725402 U CN 208725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avity
stomata
cup lid
dr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75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 Xiaoyi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Z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Z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Z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75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25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5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5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饮用容器。该饮用容器包括:外杯,外杯设有第一容腔;饮用杯,饮用杯设有第二容腔,饮用杯位于第一容腔内,且饮用杯的外壁与第一容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杯盖,饮用杯与外杯均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杯盖上,杯盖上设有密封防爆环,密封防爆环贴靠在外杯的开口边缘处的内壁上,杯盖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容腔相连通。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们利用器具盛放饮用液体进行饮用时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饮用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盛装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用容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运动行走过程中,由于人体对水分的需求,因为需要大量补充水分。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天气闷热、且人们在不断运动行走过程会大量出汗,此时,人们不仅需要补充水分,而且人们更想喝冷饮来降温解暑。一般地,人们将饮料、水放进冰箱或者加入冰块进行冷却。但是,冰箱冷却方式的冷却时间较长,而加入冰块的冷却方式则会稀释饮料而影响口感。
又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在饮用液体来补充水分的同时也需要补充热量来使身体获得温暖,此时则需将饮用液体进行加热,而加热的过程耗时也比较长,难以满足人们即时饮用的要求。
综上可见,人们利用器具盛放饮用液体进行饮用时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饮用容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们利用器具盛放饮用液体进行饮用时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饮用容器,包括:外杯,外杯设有第一容腔;饮用杯,饮用杯设有第二容腔,饮用杯位于第一容腔内,且饮用杯的外壁与第一容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杯盖,饮用杯与外杯均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杯盖上,杯盖上设有密封防爆环,密封防爆环贴靠在外杯的开口边缘处的内壁上,杯盖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容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饮用容器还包括内杯,内杯设有第三容腔,内杯位于第二容腔内,且内杯的外壁与第二容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内杯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杯盖上。
进一步地,杯盖上还设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第一气孔与第一容腔相连通,第二气孔与第三容腔相连通,其中,第一气孔、第二气孔与出料口三者呈一字型排列。
进一步地,外杯与杯盖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和/或,饮用杯与杯盖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内杯与杯盖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杯盖上还设有凹槽和入料口,第二气孔和入料口均设置于凹槽的槽底处,且第一气孔和出料口均设置于凹槽的外侧。
进一步地,凹槽的槽底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入料口设置于凹槽的槽底的最低处。
进一步地,杯盖还设有分隔壁,第二气孔和入料口分别位于分隔壁的两侧,分隔壁分隔凹槽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气孔设置于第一凹槽的最低处,入料口设置于第二凹槽的最低处。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的与出料口相邻槽壁上设有朝向分隔壁凸出的挡液缘。
进一步地,外杯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抓握部,两个抓握部相对设置,外杯与杯盖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使得两个抓握部始终定位设置于通过第一气孔的孔轴线和第二气孔的孔轴线的竖直面的两侧(也就是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外杯与杯盖时,特别是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通过双头螺纹连接方式使杯盖上的出料口始终定位在两个抓握部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人们使用该饮用容器盛放饮用液体时,将饮用液体盛装在饮用杯的第二容腔内,然后将饮用杯放置在外杯的第一容腔中,并在饮用杯的外壁与第一容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隔中盛放导热介质,然后盖上杯盖,此时,饮用液体则与导热介质进行换热。这样,在夏天时,导热介质是温度较低的冰块或冰水,从而对饮用液体进行冷却,使人们能够即时饮用到冷饮;在冬天时,导热介质是温度较高的热水,从而对饮用液体进行加热或保温,使人们能够即时饮用到温暖的热饮。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人们使用该饮用容器不仅方便而且能够即时饮用到适应时节要求的饮用液体,补充身体所需水分的同时也尽情享受到一份饮用时刻的惬意时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外杯、饮用杯、内杯的分解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杯盖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杯盖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10、外杯;11、第一容腔;12、抓握部;20、饮用杯;21、第二容腔;30、杯盖;31、密封防爆环;32、出料口;33、第一气孔;34、第二气孔;35、凹槽;350、槽底;351、第一凹槽;352、第二凹槽;36、入料口;37、分隔壁;40、内杯;41、第三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饮用容器包括外杯10、饮用杯20、杯盖30和内杯40,外杯10设有第一容腔11,饮用杯20设有第二容腔21,饮用杯20位于第一容腔11内,且饮用杯20的外壁与第一容腔1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饮用杯20与外杯10均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杯盖30上,杯盖30上设有密封防爆环31,密封防爆环31贴靠在外杯10的开口边缘处的内壁上,杯盖30上设有出料口32,出料口32与第二容腔21相连通,内杯40设有第三容腔41,内杯40位于第二容腔21内,且内杯40的外壁与第二容腔2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内杯40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杯盖30上。
应用该饮用容器进行盛装饮用液体进行饮用的过程中,饮用杯20的外壁与第一容腔11的腔壁之间的间隔以及内杯40的第三容腔41中均盛放有相应的导热介质。在夏天时,将水盛放在内杯40的第三容腔41中,然后将内杯40连接在杯盖30上,再将饮用杯20套在内杯40外连接在杯盖30上,接着将水盛放在外杯10的第一容腔11中并将外杯10套在饮用杯20外连接在杯盖30上。然后,将饮用容器放入冰箱的冷藏箱中进行冷冻,使得第一容腔11中的水和第三容腔41中的水均结冰。当人们需要使用饮用容器进行饮用液体时,将饮用容器从冰箱中取出,将饮用液体倒入第二容腔21中,此时,饮用液体即与第一容腔11中的冰块、第三容腔41中的冰块同时进行换热而快速被降温,使得人们能够即时地饮用到酣畅淋漓的冷饮,并且保持饮用液体的原汁原味口感。在冬天时,人们将热水盛放在内杯40的第三容腔41中,然后将内杯40连接在杯盖30上,再将饮用杯20套在内杯40外连接在杯盖30上,接着将热水盛放在外杯10的第一容腔11中并将外杯10套在饮用杯20外连接在杯盖30上,然后将饮用液体倒入第二容腔21中,此时饮用液体即与第一容腔11中的热水、第三容腔41中的热水同时进行换热而快速被加热,使得人们能够即时地饮用到温暖舒心的热饮,并且保持饮用液体的原汁原味口感。人们可以对着出料口32直接饮用,也可以将饮用液体从出料口32倒在杯子中进行饮用,使用方便。
特别地,针对夏天时节,人们享受一份冷饮显得更加心情愉悦。以下说明则从夏天饮用冷饮的角度为例进行阐述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杯盖30上密封防爆环31是凸出的独立环,并且在密封防爆环31与杯盖30的与外杯10配合的连接部分具有间隔空间,当在第三容腔41和第一容腔11中盛放水并连接完成放进冰箱进行冷藏过程中,由于第一容腔11中的水在结冰过程中,冰的体积相对水的体积会增大,在冰块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冰块进入间隔空间,从而对密封防爆环31进行挤压,从而将密封防爆环31紧紧抵压在外杯10的杯口处的内壁上,此时外杯10的杯口边缘部分被密封防爆环31和相应的杯盖30的连接部分所夹持住,解决了外杯10的杯口边缘因冰块的体积增大而被挤压变形导致外杯10被撑爆致使外杯10与杯盖30脱离的问题,从而使外杯10能够更加紧密、稳固地连接在杯盖30上。
结合参见图2至图4、图6所示,在连接外杯10和杯盖30、饮用杯20和杯盖30、内杯40和杯盖30时,优选地,外杯1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饮用杯2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内杯4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其中,外杯1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饮用杯2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内杯4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采用多头螺纹配合连接的方式对外杯10和杯盖30、饮用杯20和杯盖30、内杯40和杯盖30进行连接,使得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均能够连接得更加紧密稳固,而且使得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在连接完成之后的密封性更好。
当然,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仅只是外杯1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而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采用其余的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方式);或者仅仅是饮用杯2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而外杯10与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采用其余的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方式);又或者仅仅是内杯40与杯盖30之间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而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采用其余的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方式)。另外地,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组合地采用双头螺纹连接的方式: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同时采用双头螺纹配合连接,而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采用其余的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方式);或者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同时采用双头螺纹配合连接,而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采用其余的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方式);或者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同时采用双头螺纹配合连接,而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采用其余的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方式)。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杯盖30上还设有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第一气孔33与第一容腔11相连通,在第一容腔11中的水结冰过程中,冰块体积增大而将空气从第一气孔33挤出;第二气孔34与第三容腔41相连通,第三容腔41中的水结冰过程中,冰块体积增大而将空气从第二气孔34挤出。其中,第一气孔33、第二气孔34与出料口32三者呈一字型排列,这样,在人们倒出饮用液体的过程中,第一容腔11中由于换热降温饮用液体而融化的水不容易从第一气孔33中流出、第三容腔41中由于换热降温饮用液体而融化的水不容易从第二气孔34中流出(由于水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通过将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设计成小孔,水在自身表面张力的影响下而无法通过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即可保证能够顺畅通气的同时保证不会使水露出。当然,由于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均为小孔,即使流出少许水并掉入第二容腔21的饮用液体中,也不会影响到饮用液体的口感)。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5所示,杯盖30上还设有凹槽35和入料口36,当从冰箱中取出该饮用容器之后,可将饮用液体从入料口36倒入第二容腔21中。第二气孔34和入料口36均设置于凹槽35的槽底350处,且第一气孔33和出料口32均设置于凹槽35的外侧,具体地,凹槽35的槽底35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入料口36设置于凹槽35的槽底350的最低处。这样,人们只需将饮用液体直接倒在凹槽35中,饮用液体便自动地从入料口36流入第二容腔21中,在倒出饮用液体的过程中,饮用液体会直接从出料口32流出。
优选地,第一实施例的饮用容器的外杯10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抓握部12,便于人们对饮用容器进行抓握,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抓握部12相对设置,且两个抓握部12设置于通过第一气孔33的孔轴线和第二气孔34的孔轴线的竖直面的两侧,这样,当应用该饮用容器倒出饮用液体时,只需正确抓握住抓握部12,即可在倒出饮用液体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气孔33、第二气孔34、出料口32在一条直线上,饮用液体首先被倒出,而后续从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流出的水不会第一时间流出,从而减少了从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流出的水掉入饮用液体的量,有利于更加纯正地保持饮用液体的饮用口感。如图5和图6所示,在杯盖30的外围设置有摩擦纹,以增大拧动杯盖30的摩擦力,从而方便拆卸。并且,由于该饮用容器中优选采用外杯10和杯盖30之间、饮用杯20和杯盖30之间、内杯40和杯盖30之间均通过双头螺纹配合连接,由于双头螺纹配合连接的方式具有锁止定位功能,使得外杯10、饮用杯20、内杯40紧紧锁止连接在杯盖30上,特别地对于外杯10而言,双头螺纹配合连接的方式能够准确地定位杯盖30的出料口32相对于外杯10的位置,连接完成外杯10和杯盖30之后,使得出料口32始终位于两个抓握部12的中间位置,如此,人们在抓握饮用容器倒出饮用液体时会更加顺手。
在第一实施例中,内杯40、饮用杯20均采用食用级不锈钢进行制造,有利于饮用液体与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外杯10则采用食用级塑料注塑成型。
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饮用容器包括外杯10、饮用杯20和杯盖30,外杯10设有第一容腔11,饮用杯20设有第二容腔21,饮用杯20位于第一容腔11内,且饮用杯20的外壁与第一容腔1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饮用杯20与外杯10均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杯盖30上,杯盖30上设有密封防爆环31,密封防爆环31贴靠在外杯10的开口边缘处的内壁上,杯盖30上设有出料口32,出料口32与第二容腔21相连通。
人们使用该饮用容器盛放饮用液体时,将饮用液体盛装在饮用杯20的第二容腔21内,然后将饮用杯20放置在外杯10的第一容腔11中,并在饮用杯20的外壁与第一容腔11的腔壁之间的间隔中盛放导热介质,然后盖上杯盖30,此时,饮用液体则与导热介质进行换热。这样,在夏天时,导热介质是温度较低的冰块或冰水,从而对饮用液体进行冷却,使人们能够即时饮用到冷饮;在冬天时,导热介质是温度较高的热水,从而对饮用液体进行加热或保温,使人们能够即时饮用到温暖的热饮。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而言,在第二实施例中,杯盖30中并未设置第二气孔34,第二实施例除了以上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饮用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而言,第三实施例具有以下不同之处。在第三实施例中,杯盖30还设有分隔壁37,第二气孔34和入料口36分别位于分隔壁37的两侧,分隔壁37分隔凹槽35为第一凹槽351和第二凹槽352,第二气孔34设置于第一凹槽351的最低处,入料口36设置于第二凹槽352的最低处,并且,第二凹槽352的与出料口32相邻槽壁上设有朝向分隔壁37凸出的挡液缘,具体地,该挡液缘可以结合槽壁而设将槽壁设计为朝向出料口32凹陷的弧形槽壁。这样,在倒入饮用液体时,将饮用液体倒入第二凹槽352中,饮用液体即可全部地从入料口36流入第二容腔21中,在倒出饮用液体时,从第二气孔34流出的水会积在第二凹槽352的挡液缘所形成的槽中,当停止倒饮用液体时,所积的水会被分隔壁37挡住而再次从第二气孔34流进第三容腔41中。
第三实施例除了以上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杯(10),所述外杯(10)设有第一容腔(11);
饮用杯(20),所述饮用杯(20)设有第二容腔(21),所述饮用杯(20)位于所述第一容腔(11)内,且所述饮用杯(2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容腔(1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
杯盖(30),所述饮用杯(20)与所述外杯(10)均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所述杯盖(30)上,所述杯盖(30)上设有密封防爆环(31),所述密封防爆环(31)贴靠在所述外杯(10)的开口边缘处的内壁上,所述杯盖(30)上设有出料口(32),所述出料口(32)与所述第二容腔(21)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饮用容器还包括内杯(40),所述内杯(40)设有第三容腔(41),所述内杯(40)位于所述第二容腔(21)内,且所述内杯(4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容腔(2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内杯(40)可拆卸且密封地连接于所述杯盖(3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30)上还设有第一气孔(33)和第二气孔(34),所述第一气孔(33)与所述第一容腔(11)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孔(34)与所述第三容腔(41)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气孔(33)、所述第二气孔(34)与所述出料口(32)三者呈一字型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杯(10)与所述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
和/或,所述饮用杯(20)与所述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40)与所述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30)上还设有凹槽(35)和入料口(36),所述第二气孔(34)和所述入料口(36)均设置于所述凹槽(35)的槽底(350)处,且所述第一气孔(33)和所述出料口(32)均设置于所述凹槽(35)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5)的槽底(35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入料口(36)设置于所述凹槽(35)的槽底(350)的最低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30)还设有分隔壁(37),所述第二气孔(34)和所述入料口(36)分别位于所述分隔壁(37)的两侧,所述分隔壁(37)分隔所述凹槽(35)为第一凹槽(351)和第二凹槽(352),所述第二气孔(34)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351)的最低处,所述入料口(36)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352)的最低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52)的与所述出料口(32)相邻槽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分隔壁(37)凸出的挡液缘。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饮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10)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抓握部(12),两个所述抓握部(12)相对设置,所述外杯(10)与所述杯盖(30)之间通过多头螺纹配合连接使得两个所述抓握部(12)始终定位设置于通过所述第一气孔(33)的孔轴线和所述第二气孔(34)的孔轴线的竖直面的两侧。
CN201820917568.3U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饮用容器 Active CN208725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7568.3U CN208725402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饮用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7568.3U CN208725402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饮用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5402U true CN208725402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7568.3U Active CN208725402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饮用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254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4426A (zh) * 2019-10-30 2019-12-20 褚小双 一种多功能液体容器及控制饮用流量的方法
CN114391750A (zh) * 2022-01-25 2022-04-26 深圳市和义共赢电商有限公司 使用方便的饮料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4426A (zh) * 2019-10-30 2019-12-20 褚小双 一种多功能液体容器及控制饮用流量的方法
CN114391750A (zh) * 2022-01-25 2022-04-26 深圳市和义共赢电商有限公司 使用方便的饮料杯
CN114391750B (zh) * 2022-01-25 2024-01-30 深圳市和义共赢电商有限公司 使用方便的饮料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06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frozen comestibles
US5009083A (en) Beverage cooler
US5555746A (en) Two liter insulated cooler containers
CN208725402U (zh) 一种饮用容器
CN201920313U (zh) 可再加热的冷暖壶
TWM459790U (zh) 冷熱冰杯之改良(第五案)
CN217885807U (zh) 一种制作冷萃茶的真空保温容器和制冰密封盒
CN202843134U (zh) 冰杯
CN211380687U (zh) 一种电子显示温度的保温水杯
CN210810358U (zh) 一种便携式冰杯
CN208973236U (zh) 一种保温冷却两用塑料杯
US20160023795A1 (en) Combination Drink Bottle and Frozen Comestible Maker
CN216602389U (zh) 一种便于更换蓄冷剂的冰沙杯
CN210980465U (zh) 一种制冷冰壶
CN220423381U (zh) 一种便携式冷却水壶
CN215226831U (zh) 一种换热式咖啡速冷容器
CN215457096U (zh) 一种新型快速制冷杯
CN218683559U (zh) 一种新型速冻杯
CN207379159U (zh) 新型液体冷却容器
CN205758224U (zh) 保温杯
US20230064779A1 (en) Heat-exchange coffee quick-cooling vessel
CN216547692U (zh) 一种高效保鲜的保鲜盖
CN211130566U (zh) 一种速冷杯
CN203478778U (zh) 一种液体冷却棒
CN218859197U (zh) 容器盖和保温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3

Address after: No. 103, group 6, Minzhu village, Taoyuan Street, Ninghai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600

Patentee after: Pan Xiaoying

Address before: Room 2312, 51 Jinzang Road,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06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nz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