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0372U -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0372U
CN208720372U CN201821216900.XU CN201821216900U CN208720372U CN 208720372 U CN208720372 U CN 208720372U CN 201821216900 U CN201821216900 U CN 201821216900U CN 208720372 U CN208720372 U CN 208720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annular protrusion
air
reinforcing rib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69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宏达
刘武祥
卢超群
杨霄
田振
林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69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20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0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0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所述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和泵脚螺栓,所述底盘本体上靠近前面板一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底盘本体通过泵脚螺栓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结构利用泵脚螺栓将前面板和底盘连接起来,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通过挤压泵脚螺栓来实现前面板和底盘与泵脚螺栓的一体式连接,提高了前面板和底盘连接的稳固性;通过在底盘本体上靠近室外机前面板一侧增设了加强筋,以提高底盘与前面板的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底盘与前面板的连接处在运输或工作过程中不易因振动等因素发生形变,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室外机中,底盘与前面板之间通常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在空调室外机长时间使用后,连接底盘与前面板的螺纹紧固件会出现滑丝现象,使得底盘与前面板的连接出现松动,久而久之,前面板脱落,影响室外机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底盘结构,以解决空调室外机在长时间使用后,底盘与前面板的固定连接存在松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和泵脚螺栓,所述底盘本体上靠近前面板一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底盘本体通过所述泵脚螺栓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泵脚螺栓包括圆台和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圆台的下端,且在受到压力作用时,所述环形凸起发生形变,向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为中空圆环,所述圆台与所述环形凸起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凸起。
进一步的,随着与所述圆台距离的增加,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径逐渐增加。
进一步的,随着与所述圆台距离的增加,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上增设有插条,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底盘本体的底盘底面和/或所述底盘本体长度方向的底盘第一边框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边缘沿所述底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加强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结构采用在泵脚螺栓上设置环形凸起,利用泵脚螺栓将前面板和底盘连接起来,并通过挤压泵脚螺栓的环形凸起来实现前面板和底盘与泵脚螺栓无焊点连接,实现了前面板和底盘的一体式连接,避免出现松动,提高了前面板和底盘连接的稳固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结构在底盘成型过程中即完成底盘与前面板的一体式连接,减少了底盘与前面板的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结构还在底盘本体上靠近室外机前面板一侧增设了加强筋,以提高底盘与前面板的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底盘与前面板的连接处在运输或工作过程中不易因振动等因素发生形变,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空调室外机的使用过程中,底盘与前面板的固定连接存在松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盘结构。
所述空调室外机与上述底盘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室外机的使用过程中,底盘与前面板的固定连接存在松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空调室外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泵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环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图中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的环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的环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图中B-B线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所述的环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所述的底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和实施例14中的底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的底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所述的底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所述的加强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2中另一种情况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所述的加强筋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1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7至30所述的导流斜面处的局部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1所述的导流斜面沿底盘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2所述的导流斜面处的局部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4所述的导流斜面沿底盘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5所述的底盘防虫结构的局部等轴测视图;
图28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9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7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0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8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1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9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9中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0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4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5为图27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1中另一种情况的局部放大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2中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3中隔片安装在隔风立板上时的正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3中隔片安装在隔风立板上时的侧视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4中底盘防虫结构的局部等轴测视图;
图40为图39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5和实施例4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1为图39中Ⅰ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7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8中的渗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9中的插接槽在渗水孔处的俯视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9中的另一种情况的插接槽在渗水孔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1-底盘本体,2111-底盘底面,2112-底盘第一边框,2113-底盘第二边框,2118-排水面,2119-排水孔,213-加强筋,2131-第一加强筋,2132-第二加强筋,2133-加强条,2134-横截面,2135-凹陷部,2136-筋板,214-导流斜面,2141-溢水孔,215-支撑凸包,216-过道,2161-插接槽,2162-渗水孔,2163-插接槽侧壁,217-翻折片,2171-第七通孔,2172-卡接槽,23-隔风立板,233-隔片,2331-加强板,2332-插条,2333-卡槽,2334-第三加强筋,25-泵脚螺栓,251-螺栓本体,252-圆台,253-环形凸起,2531-空心部,2532-弧形件,2533-倾斜面,2534-压控件,2535-抵靠部,2536-挤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所有方向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附图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坐标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便于描述,将构成空调室外机外壳的五个面分别称为:底盘、顶盖板、前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前面板是空调室外机出风口所在板体;左侧板是正视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时,前面板左侧的板体;右侧板是正视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时,前面板右侧的板体;底盘是空调室外机正常放置时位于底部的板体;顶盖板是空调室外机正常放置时位于顶部的板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泵脚螺栓25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泵脚螺栓25包括圆台252和环形凸起253,环形凸起253设置在圆台252的下端,且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环形凸起253发生形变,向环形凸起253的径向延伸。
底盘成型过程中,环形凸起253插入底盘孔,底盘上模压住圆台252,并向下运行,下模顶住环形凸起253,上模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通过圆台252对环形凸起253进行挤压,使环形凸起253发生形变,环形凸起253四周的材料向其径向延伸,环形凸起253被压扁至与底盘底面贴合,底盘成型后,泵脚螺栓25也完成与底盘连接。
这样,由于环形凸起253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泵脚螺栓25具有在底盘成型过程中即完成泵脚螺栓25与底盘连接的功能,减少了底盘与泵脚螺栓25的成型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挤压过程中,压力会对环形凸起253内部应力结构产生冲击,由于环形凸起253插入底盘孔,底盘孔会产生反作用力,抵消环形凸起253应力结构受到的一部分冲击,减小了环形凸起253在挤压过程中结构断裂的风险。且环形凸起253设置在圆台252的下端,环形凸起253发生形变后不会影响泵脚螺栓25的主体结构,进而不会影响泵脚螺栓25作为紧固件的连接、固定作用,泵脚螺栓25的适用性较强。
另外,该环形凸起253为中空结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对加工设备的要求低,容错性高;在压扁过程中,环形凸起253沿径向向外延伸,应力结构变化较小,减少了结构断裂的风险。
实施例2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泵脚螺栓25包括螺栓本体251、圆台252和环形凸起253。圆台252为实心圆柱体,环形凸起253为中空圆环,环形凸起253的空心结构使得环形凸起253在受力时更易发生形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53包括空心部2531,空心部2531为圆柱形,环形凸起253四周的材料分布均匀,便于材料在挤压过程中向径向均匀延伸。
圆台252的上端与螺栓本体251的下端一体成型,圆台252的下端与环形凸起253的上端一体成型,这样螺栓本体251、圆台252、环形凸起253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结构较为稳定。圆台252的直径大于环形凸起253,这样,在环形凸起253插入底盘孔后,圆台252可抵靠在底盘的上表面,从而对环形凸起253进行定位;且在挤压过程中,压住圆台252就可以固定环形凸起253的位置。圆台252与环形凸起253的轴线重合,使得环形凸起253在挤压过程中受力较为均匀,能够较为均匀的向径向延伸。
这样,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53的空心部2531为圆柱形,可使环形凸起253四周的材料在挤压过程中向径向均匀延伸,从而泵脚螺栓25与底盘之间的连接也较为牢固。
实施例3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53内部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与空心部2531的内壁一体成型。在挤压过程中,加强筋可防止环形凸起253在受压后沿径向向内侧延伸。加强筋均匀分布于环形凸起253内部,两两互相平行,加强筋所在平面垂直于环形凸起253的横截面,这样设置可保证使用较少数量的加强筋且能充分发挥加强筋的防止环形凸起253在受压后沿径向向内侧延伸的作用。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效果。
实施例4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53内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环形凸起253一体成型,支撑架的端部均固定于空心部2531的内壁。在挤压过程中,支撑架可进一步防止环形凸起253在受压后沿径向向内延伸。这样,可进一步保证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支撑架为十字架结构,十字架结构的端部均与空心部2531的内壁一体成型,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架所在平面平行于环形凸起253的横截面,可最大化支撑架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5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3所示,随着与圆台252距离的增加,环形凸起253的内径逐渐增加,外径保持不变。所述内径为空心部2531横截面的直径,所述外径为环形凸起253横截面外圆的直径。由于环形凸起253的内径逐渐增加,空心部2531呈喇叭状,环形凸起253在受力时能较为容易的向径向外侧延伸,减小了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对加工设备的要求低,降低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难度,容错性高。
实施例6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4所示,随着与圆台252距离的增加,环形凸起253的内径与外径均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53与空心部2531均呈喇叭状,环形凸起253在受力时能够更加容易的向径向外侧延伸,进一步减小了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对加工设备的要求低,更大程度的降低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难度。
实施例7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5所示,环形凸起253上设置有细缝,所述细缝将环形凸起253分割为多个弧形件2532。环形凸起253上的细缝可以消除环形凸起253细缝两侧的弧形件2532之间的力学连接,弧形件2532在受力时更易产生形变,从而环形凸起253在受力时也更易产生形变,进一步减小了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进一步的降低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难度。
实施例8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6所示,环形凸起253远离圆台252的一端的内侧为倾斜面2533,所述倾斜面2533向环形凸起253的径向倾斜。在环形凸起253受力过程中,由于环形凸起253远离圆台252的一端的内侧为倾斜面2533,环形凸起253的下端与底盘下模的接触面的面积较小,底盘下模施加给环形凸起253下端的摩擦力较小,所述摩擦力具有阻碍环形凸起253向环形凸起253的径向延伸的作用。这样,环形凸起253在受力时能够更加容易的向径向外侧延伸,进一步减小了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进一步降低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难度。
实施例9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弧形件2532远离圆台252的一端向环形凸起253的径向弯曲。这样,弧形件2532在受力时能够更加容易的向径向外侧延伸,从而环形凸起253在受力时也更易向径向外侧延伸,进一步减小了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进一步的降低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难度。
实施例10
如上述所述的泵脚螺栓25,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7所示,环形凸起253内还设置有压控件2534,压控件2534包括挤压部2536和若干抵靠部2535,挤压部2536从环形凸起253的轴线处伸出环形凸起253,抵靠部2535分别固定在各个弧形件2532的内侧且与弧形件2532一体成型。在挤压过程中,下模先顶住挤压部2536,挤压部2536受力以后,将作用力通过抵靠部2535传递给弧形件2532,使得弧形件2532向环形凸起253的径向或四周弯曲。这样,由于压控件2534的作用,弧形件2532能够更加容易的向径向外侧延伸,进一步减小了在底盘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挤压力,进一步的降低了泵脚螺栓25与底盘的成型难度。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结构用于解决底盘本体211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之间成型工艺效果不佳的问题。如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211和泵脚螺栓25,底盘本体211通过泵脚螺栓25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10主要解决泵脚螺栓25与底盘之间成型工序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实施例1-10中的底盘可替换为本实施例中的底盘本体211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的整体。
这样,底盘本体211通过泵脚螺栓25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相连,在底盘本体211成型时即可完成泵脚螺栓25与底盘本体211的连接以及底盘本体211与前面板的一体化,减少了底盘本体211与前面板之间的成型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底盘本体211与前面板一体化,与现有的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相比,底盘本体211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会松动,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空调室外机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12
如上述所述的底盘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9所示,底盘包括底盘本体211,底盘本体211包括翻折边217,翻折边217垂直于底盘本体211且与底盘本体211一体成型。翻折边217上设有圆形第七通孔2171,第七通孔2171的直径略大于环形凸起253的直径,便于环形凸起253刚好插入第七通孔2171,防止环形凸起253产生晃动。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与第七通孔2171对应的位置设有配合孔。
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与底盘本体211成型过程中,环形凸起253先插入第七通孔2171,再插入前面板的配合孔中。用来成型的第一模具压住圆台252,并向左运行(如图8所示的左边),第二模具顶住环形凸起253,第一模具在向左运动过程中通过圆台252对环形凸起253进行挤压,使环形凸起253发生形变,环形凸起253四周的材料向其径向延伸,环形凸起253被压扁至与前面板的左侧面贴合,底盘本体211成型后,底盘本体211也完成与前面板的连接。
实施例13
如上述所述的底盘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53的外壁设有插条,第七通孔2171内设有与所述插条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条与环形凸起253一体成型,形成的结构稳定。在挤压过程中,压力可能使环形凸起253在第七通孔2171内转动,影响前面板与泵脚螺栓25之间的成型过程。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插条与所述插槽的配合,可保证环形凸起253不出现转动的情况,继而确保了前面板与泵脚螺栓25成型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条可设于第七通孔2171的内壁且与第七通孔2171一体成型、所述插槽可设于环形凸起253的外壁。
实施例14
如上述所述的底盘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9所示,翻折边217上设有与圆台252相适配的卡接槽2172。如图10所示,卡接槽2172的形状、尺寸均与圆台252相同,圆台252嵌入卡接槽2172中,圆台252的侧面与翻折片217的表面平齐,所述侧面为圆台252远离环形凸起253的一侧面。在挤压过程中,过大的压力可能破坏圆台25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圆台252嵌入卡接槽2172,减小了圆台252受到的压力,卡接槽2172起到保护圆台252结构的作用,可避免圆台252的结构损伤。且圆台252嵌入卡接槽2172增强了底盘结构的牢固程度,可避免泵脚螺栓25在第七通孔2171中晃动。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底盘主要用于解决空调室外机底盘在靠近前面板一侧因强度不足而容易发生形变的问题,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空调室外机底盘包括底盘本体211,底盘本体211上靠近室外机前面板一侧设有加强筋213。通过设置加强筋213来增强室外机底盘在靠近前面板一侧的强度。
实施例16
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包括第一加强筋2131和第二加强筋2132,第一加强筋2131和第二加强筋213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优选一体成型,这使得加强筋213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底盘本体211为长方体结构,包括底盘底面2111和垂直于底面2111的底盘第一边框2112,且边框2112位于底盘本体21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加强筋2131位于底盘底面2111上,且垂直于底盘第一边框2112,第二加强筋2132位于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且垂直于底盘底面2111,即加强筋213由底盘第一边框2112的上边沿延伸到底盘底面2111上。这样,不仅加强了底盘底面2111的强度,还增加了底盘第一边框2112的强度。由于底盘与室外机前面板在底盘第一边框2112处固定连接,所以加强筋213的设置也提高了底盘与室外机前面板的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底盘与室外机前面板的连接处受到冲击时不易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加强筋213由底盘本体211延伸至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上与底盘本体的连接处,即在室外机前面板上与底盘本体211上的加强筋213对应位置增设加强筋213,以增强室外机前面板与底盘本体211连接处的强度。
对底盘本体211上的加强筋213改进时,室外机前面板上的加强筋213均做适应性改进,以保证底盘本体211与室外机前面板的连接处的强度得到提高。
实施例17
结合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的横截面2134为底边敞开的梯形结构,且加强筋213的凸起棱边均倒圆角。倒圆角处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强筋213弯折处的集中应力,防止加强筋213在受到冲击时,加强筋213的弯折处因产生较大的集中应力而发生断裂;另一方面,倒圆角这一操作消除了加强筋213的棱角,使得加强筋213上的各个面均为圆滑过渡连接,这样不仅提高了加强筋213的美观程度,还能防止在组装或拆卸室外机的过程中发生割伤的情况,提高了组装或拆卸操作的安全性。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之间的间隔相等,这样设置不仅美观,还使得底盘能够均匀的吸收所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底盘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变形。
实施例19
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设置在底盘底面2111上,而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没有设置。仅在底盘底面2111上设置加强筋213,也能够实现增强底盘本体211在靠近前面板一侧的强度,同时还减少加工步骤,节省原材料,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0
结合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倾斜设置在底盘底面2111上。加强筋213可以是向左倾斜设置,也可以是向右倾斜设置。由于受结构的限制,底盘本体211上靠近前面板一侧的空间通常比较小,将加强筋213倾斜设置,可形成较长的加强筋213,从而进一步提高底盘本体211的强度。
同理,加强筋213还可以倾斜设置在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或者底盘底面2111和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
实施例21
结合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设置在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而底盘底面2111上没有设置。仅在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设置加强筋213,也能够实现增强底盘本体211在靠近前面板一侧的强度,同时还减少加工步骤,节省原材料,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2
结合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的边缘增设有加强条2133。加强条2133用于提高加强筋213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底盘本体211的强度。具体地,加强条2133是由第一加强筋2131的边缘沿底盘本体211长度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增加了加强条2133的加强筋213呈十字结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使得底盘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也不容易发生形变。
同理,加强条2133也可以是由第二加强筋2132的边缘沿底盘本体211长度方向延伸所形成的。
进一步的,结合图18所示,相邻加强筋213之间的加强条2133相互连接在一起。将加强筋213通过加强条2133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加强筋213的强度,进而也提高了底盘本体211的强度。
实施例23
结合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焊接在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加强筋213与底盘第一边框2112形成四面包围的封闭结构,这加强了加强筋213与底盘本体211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底盘本体211在受到冲击时,加强筋213与底盘本体211的连接处不容易发生向外扩张的形变。另外,将加强筋213与底盘本体211的连接方式设置为焊接,可让底盘本体211做成通用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机型的底盘本体211上焊接不同数量的加强筋211,或者在不同机型的底盘本体211的不同位置焊接加强筋213,这样不仅增强了底盘本体211的强度,还扩大了底盘本体211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底盘本体211的通用性。
同理,加强筋213也可以焊接在底盘底面2111上,或者在底盘底面2111和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均焊接。
实施例24
结合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的横截面2134为U型结构,U型结构可以是弯折而成,也可以是通过倒圆角形成,本实施例优选弯折而成,通过弯折形成加强筋213的U型结构,可以省去倒圆角这一操作,简化了底盘本体211的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5
结合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13在凹陷部2135内设有筋板2136,以提高加强筋213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底盘本体211的强度。
实施例26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底盘主要用于解决底盘上的积水难以排干净的问题,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底盘本体211上设有导流斜面214,且导流斜面214由底盘本体211宽度方向的底盘第二边框2113朝向底盘本体211的底盘底面2111方向倾斜。
导流斜面214用于引导冷凝水沿导流斜面214流入水道,而将导流斜面214设置为一倾斜面,则可以加快滴落到导流斜面214上的冷凝水的流入水道的水流速度,使得冷凝水能够顺畅的沿着水道流入排水孔中排出。
实施例27
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斜面214设置于冷凝器在底盘本体211宽度方向的下落处,以便盛接冷凝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底盘本体211整体呈长方体状,且设有宽度方向的底盘第二边框2113和底盘底面2111。导流斜面214的最高处与底盘第二边框2113相连,导流斜面214的最低处与底盘底面2111相连,且导流斜面214上连接最高处和最低处的侧边与底盘第一边框2112相连,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冷凝器在整段底盘本体211宽度方向上产生的冷凝水都可以滴落到导流斜面214上,有效的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和导流,减少了底盘上的积水。
实施例28
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底盘本体211上还设有冷凝器支撑凸包215,支撑凸包215将导流斜面214分割成若干个。支撑凸包215用于支撑冷凝器,让冷凝器能够平稳的搁置在底盘本体211上。
具体的,位于底盘本体211宽度方向的支撑凸包215将导流斜面214分割成若干个,使得底盘第二边框2113处的支撑凸包215和导流斜面214交叉布置,这样既可以让冷凝器平稳的放置在底盘本体211上,又能够引导冷凝水快速流入水道。
支撑凸包215上与导流斜面214相连的侧表面朝向导流斜面倾斜。这样,滴落到支撑凸包215上的冷凝水能够快速的顺着支撑凸包215的侧表面流入导流斜面214上,进一步提高了底盘本体211的排水效率。
实施例29
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底盘本体211还设有排水面2118,排水面2118与导流斜面214固定连接。排水面2118用于汇集和排出从导流斜面214上流入的冷凝水,而将排水面2118与导流斜面214设置为固定连接,以便提高导流斜面214与底盘本体211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30
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排水面2118上设有排水孔2119,排水孔2119排出流到排水面2118上的冷凝水。增设排水孔2119以便进一步的排出底盘上的积水。
支撑凸包215的侧表面还与排水面2118相连,且与排水面2118相连的侧表面朝向排水面2118倾斜,如此,滴落到支撑凸包215上的冷凝水能够快速的顺着支撑凸包215的侧表面流入排水面2118上,并从排水孔2119排出,进一步提高了底盘本体211的排水效率。
实施例31
结合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斜面214上增设有溢水孔2141。通过增设溢水孔2141,可以让导流斜面214上的冷凝水在流经溢流孔2141时,便从溢流孔2141中排出,使得流经溢水孔2141的冷凝水无需再流入排水面2118经排水孔2119排出,达到进一步将底盘本体211上的积水排净的目的。
实施例32
结合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斜面214为阶梯面,阶梯面上设有溢水孔2141。这样不仅加快了滴落到导流斜面214上的冷凝水的流入排水面2118的水流速度,使得冷凝水能够顺畅的沿着排水面2118流入排水孔2119中排出,还增加了导流斜面214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导流斜面214与底盘第二边框2113、支撑凸包215的侧表面、底盘第一边框2112和排水面2118均固定连接,这样也提高了底盘本体211的强度。
实施例3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排水面2118由底盘本体211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底盘第一边框2112倾斜。如此设置,使得排水面2118与承载空调室外机底盘的承载面形成一个倾斜角度,加快了从导流斜面214上流入到排水面2118上的冷凝水流入排水孔2119中的速度,并且将排水孔2119设置于排水面2118的最低处,以进一步将冷凝水彻底排净。
实施例34
结合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斜面214由底盘本体211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距离较近一侧的底盘第一边框2112方向倾斜,且溢水孔2141位于导流斜面214的最低处。这样,滴落到导流斜面214上的冷凝水便沿着导流斜面214流入溢水孔2141中排出,无需再流入到排水面2118经排水孔2119排出,加快了排水的效率,避免底盘本体211上产生积水。
实施例35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底盘防虫结构主要用于解决空调室外机底盘不能防虫的问题,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底盘防虫结构包括隔风立板23,隔风立板23上设有隔片233,隔片233插入底盘本体211上的过道216内。通过在隔风立板23上增设隔片232来将隔风立板23延伸至底盘本体211上的过道216内,以实现压缩机的全密封,避免虫类进入压缩机,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工作。
实施例36
结合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片232的形状与过道216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这样隔片232与底盘本体211上的过道之间密封得更好,防虫效果更佳。
实施例37
结合图2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片233的两侧面上设有加强板2331,加强板2331连接隔片233和过道。加强板2331用于提高隔片233的强度,以减少隔片233随压缩机振动时产生的晃动,从而避免隔片233在振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失去防虫作用。
实施例38
结合图3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片233的下端与过道216相接触,且隔片233的下端为锯齿结构。这样,冷凝水可以从锯齿之间的空隙通过,同时隔片233与底盘本体211上的过道之间形成接触密封,密封效果更好,防虫效果更佳。
实施例39
结合图3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片233上增设有插条2332,隔风立板23上增设有卡槽2333,插条2332插入卡槽2333中。这样,隔片233与隔风立板23形成活动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匹配不同过道形状的隔片233,提高了隔风立板23的通用性。
具体的,结合图32所示,卡槽2333为L型槽,由隔片233凹陷而成,通过将插条2332插入卡槽2333中来实现隔风立板23与过道216的密封,达到防虫的目的。
实施例40
结合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卡槽2333为焊接于隔板上的U型槽。这样,可将隔风立板23做成通用结构,以减少开模,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隔风立板23上的不同位置焊接卡槽2333,或者是在隔风立板23上焊接不同数量的卡槽2333,以适应不同的室外机机型。
实施例41
结合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片233上设有第三加强筋2334,第三加强筋2334由隔片233冲压成型。第三加强筋2334的设置提高了隔片233的强度,避免了隔片233随压缩机振动时产生剧烈晃动而发生断裂,从而失去防虫作用;第三加强筋2334采用冲压成型制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进一步的,第三加强筋2334不仅仅只在隔片233上设有,还可以是从隔风立板23的下端延伸至隔片233上,结合图35所示,如此设置,即增强了隔片233的强度,同时也增强了隔风立板23下端的强度,减少隔片233的晃动。
实施例42
结合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片233上设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设置增大了隔片233与过道216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隔风立板23在底盘上的垂直固定更为稳固。
实施例43
结合图3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隔风立板23下设有若干个隔片233,隔片233与隔风立板23活动连接,且隔片233插在隔风立板23上的高度位置可调。如此设置,不仅能达到防虫效果,还实现了隔片233对不同过道216形状的自适应调整,这样,可将隔风立板23可以制作成通用结构,通过调整隔片233来适应不同形状的过道216,提高了隔风立板23的通用性。
结合图38所示,隔片233为左右对称的夹片结构,且在隔片233上设有异形豁口,异形豁口的上端呈V型,便于引导隔风立板23插入隔片233中,异形豁口中间部分的间距小于两端的间距,且中间部分的最小间距小于隔风立板23的厚度,这使得隔风立板23插入隔片233时能被异形豁口中间距最小处夹住而不会滑落,异形豁口的深度能够满足隔片233在过道216上不同位置的需求,以实现自适应调节。
隔片233实现自适应调节的原理为:在安装隔风立板23时,根据过道216的宽度,在隔风立板23上插上相应数量的隔片233,隔风立板23插入隔片233的深度能够满足隔风立板23刚好被隔片233夹住即可,将带有隔片233的隔风立板23垂直插入过道216,在这个过程中,隔片233随隔风立板23向下运动,与过道216侧壁距离最小的隔片233最先接触到过道216,并受过道216侧壁的阻碍而停留在过道216侧壁上,随着隔风立板23的向下运动,隔片233陆陆续续的停留在过道216上,直至位于过道216底面上方的隔片233下降至过道216的底面上,此时隔风立板23还未安装到位,需要继续施加压力促使隔风立板23继续向下运动,随着隔风立板23的向下运动,隔风立板23插入隔片233中的深度也相应增加,即隔片233在隔风立板23上的高度也增加,直至隔风立板23的安装翻边与底盘上的安装面接触,即安装到位,此时隔片233在隔风立板23上的高度由过道216两端向过道216底面递减,形成图37中状态,即完成调节。
进一步的,隔片233的棱边倒圆角,如此,各个隔片233之间形成间隙,以供冷凝水通过。隔片23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减,以保证隔片233与过道216之间的密封,以及形成的间隙不足以让虫类进入,达到防虫效果。
实施例44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底盘防虫结构主要用于解决空调室外机底盘不能防虫的问题。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底盘防虫结构包括过道216,过道216上设有插接槽2161。插接槽2161用于隔片233的插入,使得隔片233与过道216形成全密封结构,有效的防止了虫类进入压缩机所在区域,影响压缩机工作。
实施例45
结合图4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插接槽2161由过道216凹陷而成。如此,隔片233在插入过道216后进一步插入插接槽2161中,使得隔风立板在底盘垂直方向上的固定更为牢固,在室外机工作过程中还能起到限制隔片233在过道216的长度方向上的晃动,降低了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隔片233的损害。
实施例46
结合图4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插接槽2161的槽底设有渗水孔2162。渗水孔2162用于排出从隔片233与过道216之间的间隙渗入进去的冷凝水,以免在插接槽2161中形成积水,对插在插接槽2161中的隔片233造成腐蚀,降低隔片233的强度等性能。
实施例47
结合图4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插接槽2161包括槽底面和插接槽侧壁2163,槽底面与过道216的底面平齐,插接槽侧壁2163高出过道216的底面。如此设置,通过插接槽侧壁2163来限制隔片233在过道216长度方向的晃动,减少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隔片233的损害。
具体的,插接槽侧壁2163与过道216两侧的凸包相连,增强了过道216的强度,插接槽侧壁2163与过道216的连接处为圆弧面,圆弧面与过道216的底面和侧面均相切,这样,一方面减小了插接槽侧壁2163与过道216的连接处的集中应力,另一方面将插接槽侧壁2163与过道之间形成面与面的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得插接槽侧壁2163与过道216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和稳定。
实施例48
结合图4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渗水孔2162为锯齿状。锯齿状的渗水孔2162连续而密集,不仅保证了插接槽侧壁2163与过道216的底面相接触,使得插接槽侧壁2163在过道216中的固定更为稳固,还便于冷凝水的快速通过。
实施例49
结合图4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渗水孔2162在插接槽侧壁2163上交错布置。将渗水孔2162设置为交错布置,一方面保证了冷凝水能够从交错的渗水孔2162中流出插接槽2161,另一方面,交错布置的渗水孔2162在插接槽上不透光,可以阻碍虫类的视线,让虫类认为前路不通而放弃爬入,达到防虫效果。
具体的,渗水孔2162在插接槽侧壁2163上交错且倾斜布置,两个插接槽侧壁2163上的渗水孔2162的倾斜方向相反,渗水孔2162的横截面为方形、U型、V型、半圆形或者梯形等常见形状,且渗水孔2162的横截面积较小,能够保证虫类不能进入。
插接槽侧壁2163与隔片233为相同材质制作的薄钢板,厚度较小,若在一个插接槽侧壁2163上设置交错状的渗水孔2162,操作复杂,故将渗水孔2162交叉布置在两个插接槽侧壁2163上,以确保插接槽侧壁2163的使用强度。而对于有一定厚度的插接槽侧壁2163,则可采用在一个插接槽侧壁2163上设置交错的渗水孔2162,以更好的阻碍虫类爬入。
同理,还可以将渗水孔2162的倾斜方向设置为相同,这样也能够达到过冷凝水穿过插接槽2161的目的和防虫作用。
进一步的,结合图44所示,渗水孔2162还可以垂直于插接槽侧壁2163布置,垂直的渗水孔2162易加工,效率高,还缩短了冷凝水在插接槽2161中的流动路径,便于冷凝水的通过。
实施例5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底盘结构。所述空调室外机在底盘本体成型过程中即可完成底盘本体与泵脚螺栓的连接以及底盘本体与前面板的一体式连接,减少了成型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底盘本体与前面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底盘上靠近前面板一侧,以及前面板上相应位置设置加强筋213,增强了底盘与前面板的连接处的强度;并在过道216处设置隔片233来实现压缩机的全密封结构,达到防虫效果,以保证室外机压缩机正常工作。
实施例5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通过管路连通。通过减少空调室外机的成型工序和制作工艺来提高空调器的生产效率,还通过增强室外机结构的稳定性,以达到延长空调器使用寿命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211)和泵脚螺栓(2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211)上靠近前面板一侧设有加强筋(213),所述底盘本体(211)通过所述泵脚螺栓(25)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脚螺栓(25)包括圆台(252)和环形凸起(253),所述环形凸起(253)设置在所述圆台(252)的下端,且在受到压力作用时,所述环形凸起(253)发生形变,向所述环形凸起(253)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53)为中空圆环,所述圆台(252)与所述环形凸起(253)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252)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凸起(25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随着与所述圆台(252)距离的增加,所述环形凸起(253)的内径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随着与所述圆台(252)距离的增加,所述环形凸起(253)的外径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3)位于所述底盘本体(211)的底盘底面(2111)和/或所述底盘本体(211)长度方向的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3)位于所述底盘本体(211)的底盘底面(2111)和/或所述底盘本体(211)长度方向的底盘第一边框(21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3)的边缘沿所述底盘本体(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出加强条(2133)。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结构。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管路连通。
CN201821216900.XU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720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6900.XU CN208720372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6900.XU CN208720372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0372U true CN208720372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6900.XU Active CN208720372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203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134A (zh) * 2018-07-30 2018-11-02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134A (zh) * 2018-07-30 2018-11-02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731134B (zh) * 2018-07-30 2024-02-02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20372U (zh)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720371U (zh)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6054299U (zh) 一种具有防变形结构的涡旋压缩机
CN109973438B (zh) 一种离心风机蜗壳
CN208735765U (zh)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566921U (zh) 一种泵脚螺栓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566920U (zh) 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1440809B (zh) 用于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US11971036B2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with an oil return channel having a first relative distance to an inner-side wall
CN205197848U (zh) 密封圈和料理机
CN104791251A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热泵系统、空调系统
CN108731134A (zh)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731137A (zh)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731131A (zh) 一种底盘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731132A (zh) 一种泵脚螺栓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731135A (zh) 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7120745B (zh) 防水盒和具有其的室外机、空调器
CN20888693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底盘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735766U (zh) 一种底盘防虫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145493B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离心风机蜗壳
CN208886938U (zh) 一种底盘防虫结构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87173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底盘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224291A (zh) 一种能改善旋涡泵内流体流动状况的泵体结构
CN210068551U (zh) 一种叶轮及水泵
CN110056534B (zh) 一种叶轮及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