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5027U - 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15027U CN208715027U CN201820991722.1U CN201820991722U CN208715027U CN 208715027 U CN208715027 U CN 208715027U CN 201820991722 U CN201820991722 U CN 201820991722U CN 208715027 U CN208715027 U CN 2087150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rsion bar
- support
- mainboard
- adjustment device
- automotiv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及汽车座椅,所述扭力棒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仰卧器联动杆;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器组合以及第一主板,第一主板安装在第一调整器组合上;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整器组合和第二主板,第二主板安装在第二调整器组合上;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扭力棒,第一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板上,第一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扭力棒,第二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主板上,第二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或者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仰卧器调整杆。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棒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前排座椅,为了便于前排人员的舒适性,前排座椅设有靠背可调节结构,这种调节机构是在座椅靠背与座垫连接处设置扁簧机构,座椅通过扁簧可向前向后翻转,这种机构造价成本高,装配时不易操作,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出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同步解锁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扭力棒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所述扭力棒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仰卧器联动杆,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器组合以及第一主板,所述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整器组合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上;所述仰卧器联动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器背离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背离所述第二主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扭力棒,所述第一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板上,所述第一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扭力棒,所述第二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上,所述第二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仰卧器调整杆,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或者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扭力棒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扣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板上开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扭力棒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扣上。
优选地,还包括背弯管,所述背弯管为倒U型,所述背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仰卧器调整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调整杆扭簧,所述调整杆扭簧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和所述第一主板上,且与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侧焊接有第一扁簧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侧焊接有第二扁簧支架。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采用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扭力棒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仰卧器联动杆,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器组合以及第一主板,所述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整器组合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上;所述仰卧器联动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器背离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背离所述第二主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扭力棒,所述第一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板上,所述第一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扭力棒,所述第二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上,所述第二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仰卧器调整杆,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或者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上。具体地,手向上拉仰卧器调整杆,即第一调整器组合与第二调整器组合处于解锁状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整体可以绕仰卧器联动杆为轴自由转动;当松开仰卧器调整杆,即调整器组合与调整器组合处于止锁状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整体锁死不能转动,座椅靠背锁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设计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扭力棒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7,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17之间连接有仰卧器联动杆11,所述第一支架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架1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器组合4以及第一主板7,所述第一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4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整器组合15和第二主板14,所述第二主板14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15上;所述仰卧器联动杆11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器背离所述第一主板7和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15背离所述第二主板14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扭力棒9,所述第一扭力棒9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板7上,所述第一扭力棒9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17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扭力棒12,所述第二扭力棒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14上,所述第二扭力棒1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2上;所述第一支架2或者所述第一支架2的一侧安装仰卧器调整杆,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4或者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15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力棒机构能实现同步解锁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具体地,手向上拉仰卧器调整杆,即第一调整器组合4与第二调整器组合15处于解锁状态,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7整体可以绕仰卧器联动杆11为轴自由转动;当松开仰卧器调整杆,即调整器组合与调整器组合处于止锁状态,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7整体锁死不能转动,座椅靠背锁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板7上开设有第一卡扣8,所述第一扭力棒9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扣8上。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卡扣8实现将第一扭力棒9安装在所述第一主板7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板14上开设有第二卡扣13,所述第二扭力棒12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扣13上。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卡扣13实现将第一扭力棒9安装在所述第二主板14上。其中,所述第一卡扣8和所述第二卡扣13均为塑料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还包括背弯管1,所述背弯管1为倒U型,所述背弯管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17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仰卧器调整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4上。此外,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调整杆扭簧5,所述调整杆扭簧5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4和所述第一主板7上,且与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2上侧支架焊接有第一扁簧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17上侧焊接有第二扁簧支架16。
具体地,整体结构安装如下:分总成焊接:背弯管1焊接在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17上;第一扁簧支架3焊接在第一支架2上;第二扁簧支架16焊接在第二支架17上;第一主板7焊接在第一调整器组合4上;第二主板14焊接在第二调整器组合15;第一调整器组合4穿过第一支架2,第二调整器组合15穿过第二支架17,仰卧器联动杆11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调整器组合4与第二调整器组合15上,使第一调整器组合4与第二调整器组合15连接在一起;将第一卡扣8套在第一主板7上;第二卡扣13套在第二主板14;第一扭力棒9一端通过第一卡扣8连接在第一主板7上,第一扭力棒9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架17;第二扭力棒12一端通过第二卡扣13连接在第二主板14上,第二扭力棒1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架2上;调整杆扭簧5连接在第一调整器组合4与第一主板7上;仰卧器调整杆6焊接在第一调整器组合4这样就组成了扭力棒转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具体的由于本汽车座椅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棒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仰卧器联动杆,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器组合以及第一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整器组合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上;所述仰卧器联动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背离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背离所述第二主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扭力棒,所述第一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板上,所述第一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扭力棒,所述第二扭力棒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上,所述第二扭力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仰卧器调整杆,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或者所述第二调整器组合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扭力棒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扣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板上开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扭力棒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扣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弯管,所述背弯管为倒U型,所述背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器调整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调整杆扭簧,所述调整杆扭簧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器组合和所述第一主板上,且与所述仰卧器调整杆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侧焊接有第一扁簧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侧焊接有第二扁簧支架。
8.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91722.1U CN208715027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91722.1U CN208715027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15027U true CN208715027U (zh) | 2019-04-09 |
Family
ID=6597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9172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15027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15027U (zh) |
-
2018
- 2018-06-26 CN CN201820991722.1U patent/CN2087150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570039C (en) | Child safety seat, shell and harness | |
US9211818B2 (en) | Vehicle seat having a floor position | |
US8235463B2 (en) | Child seat tethering system | |
CN112776685B (zh) | 安全带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 | |
US10406943B2 (en) | Vehicle seat | |
CN208715027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用扭力棒机构和汽车座椅 | |
CN102275531A (zh) | 多功能儿童安全座椅 | |
US20020079729A1 (en) | Simplified linear recliner having a fixed pawl | |
CN209467023U (zh) |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固定结构 | |
EP2028037A2 (en) | Vehicle seat | |
US7011370B2 (en) | Vehicle seat recliner | |
JP201113169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ベルト取付構造 | |
US20240075857A1 (en) | Safety bel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safety seat using the same | |
CN208906701U (zh) |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 | |
CN110733387A (zh) | 儿童汽车座连接组件及儿童汽车座 | |
KR101654374B1 (ko) | 광역 시트백 폴딩타입 리클라이너 | |
CN209225111U (zh) | 一种改进型孕妇汽车安全带配件 | |
CN218228733U (zh) | 一种联动解锁翻折机构 | |
CN221162362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 |
CN207072270U (zh) | 优化锁止机构的汽车座椅滑轨 | |
US20150224897A1 (en) | Vehicle seat with a turning device | |
US20190263293A1 (en) | Lockin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 |
CN220662326U (zh) | 一种能够多维度翻折的后排汽车座椅 | |
CN220009545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车辆 | |
EP4190629A1 (en) | Seat comprising means for spacing apart harness strap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