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1376U -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1376U
CN208711376U CN201820598384.5U CN201820598384U CN208711376U CN 208711376 U CN208711376 U CN 208711376U CN 201820598384 U CN201820598384 U CN 201820598384U CN 208711376 U CN208711376 U CN 208711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ank
tail gas
air
wate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983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uclear (dali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uclear (dali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uclear (dali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uclear (dali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983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1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1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1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排气管束,排气管束下部与排气管束外侧的装置本体空间相连通,排气管束上部联通至燃烧尾气接口,所述排气管束完全浸没在装置内部的水面以下。本实用新型将燃烧尾气携带的热量传递给装置内的水,再利用获得热量的水进行换热,以进一步利用热量,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溶解除去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多采用燃烧获得能量或动力,燃烧后产生的尾气多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多采用化学方法除去有毒物质,在废气净化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尾气带有的热量,使得热量散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设计一种在净化尾气的同时还可以对废气中燃烧产生的热能进一步加以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目的是净化尾气的同时还可以对废气中燃烧产生的热能进一步加以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排气管束,排气管束下部与排气管束外侧的装置本体空间相连通,排气管束上部联通至燃烧尾气接口,所述排气管束完全浸没在装置内部的水面以下。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整个排气管束是浸没在水面以下的,这样可以将金属的排气管束表面的热量、燃烧产生气体的热量完全的吸收。提高燃烧产生热量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燃烧尾气接口为涡喷燃烧机的排气端,涡喷燃烧机包括法兰、尾部涡轮、燃料供给系统、喷嘴、点火系统、设备外壳、进气涡扇、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主轴、中心通风道套筒、外通风道套筒;所述设备外壳通过法兰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设备外壳中心穿过主轴,主轴外部设置中心通风道套筒,中心通风道套筒与主轴之间空间为中心通风道,中心通风道套筒外部设置外通风道套筒,外通风道套筒与中心通风道套筒之间空间为燃烧室,燃烧室内设置燃料供给系统、喷嘴及点火系统,外通风道套筒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空间为外通风道,中心通风道套筒两侧分别设置进气涡扇、尾部涡轮;进气涡扇、尾部涡轮均设置在所述主轴上,在所述进气涡扇的进气端设置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储气室上。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针对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内部燃烧不需要猛烈,但需要燃烧充分,可调控火力则更佳,采用上述结构的涡喷燃烧机,燃烧室内的燃料供给系统通过喷嘴喷出燃料,点火系统点火,气体燃烧膨胀,尾部涡轮旋转带动主轴转动,带动前端的进气涡扇转动,膨胀气体及火焰由尾部涡轮从燃烧尾气接口排出,此过程中,气体从外界或者储气室不断从进气涡扇进入燃烧室、中心通风道及外通风道。此涡喷燃烧机将壳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了燃烧室、中心通风道及外通风道三部分,后部的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可分别对进入这三个通道的空气进行进气量调节;燃烧室进行点火燃烧,由于隔离出了中心通风道,可通过调节中心通风道的进风量,从而使得燃烧室未被充分燃烧的燃料在喷出至尾部涡轮时,被由中心通风道通入的空气进行二次燃烧,降低焰心的温度;同理可利用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对外通风道的进风量进行调节,以控制外焰以外的二次燃烧及外焰温度。经过这样结构的特殊设置,不仅可以均衡火焰的焰心、内焰及外焰的温度,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进风量,按照需要控制火焰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束上靠近燃烧机的排气端的位置设置启闭器。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束下部连接至装置本体底部设置的潆射盘,潆射盘为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的带有透气孔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进水系统及出水系统。
进一步的,配药系统由所述进水系统连接至回收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系统为内壁周向设置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为环形水管,其上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周向均布若干射水孔。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布水器不断向中心的排气管束射水,由排气管束下部出来的不断上升的高温气泡与布水器射出的水接触传热,更好的利用热量。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系统为临近装置本体内壁插入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内壁一侧设置有气泡隔板。
进一步的,在装置本体外部的所述的进水系统与出水系统之间设置换热器。
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溢水管,所述溢水管高于排气管束最高点。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部空间设置空气预热系统,所述空气预热系统包括若干管束,每个管束一端与装置外部空气相连通,另一端联通至所述涡喷燃烧机的储气室,所述若干管束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部设置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包括压缩机,一个或多个冷气循环腔室,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每个冷气循环腔室的两端通过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相联通,每个冷气循环腔室内部设置有风扇及蒸发器,所述冷凝管束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所述冷凝管束外围空间联通至装置本体上的排气烟囱,蒸发器连接至压缩机。
优选的,所述冷气循环腔室设置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系统还包括冷凝水回流管,冷凝水回流管连接至装置本体上设置的进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换热装置,其内通有待加热介质。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是:燃烧尾气的装置还未工作的时候,装置本体内置有水,由于排气管束内与其外侧空间联通,排气管束内、外的水位高度持平水位在燃烧机底部。当燃烧尾气的装置工作时,燃烧尾气由燃烧尾气接口进入装置,排气管束上部靠近燃烧尾气接口位置的气体膨胀,压力逐渐增大,起初气体会由启闭器位置释放出来,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启闭器受压力作用闭合,气体会沿着排气管束自上而下下压排气管束内的液面,水由排气管束内流向排气管束外,排气管束外侧的液面会逐渐上升,直至上升至溢水管,其会将排气管束完全浸没在水面以下,在此过程中,由于燃烧机的喷气压力作用,排气管束内的水会逐渐被排出,液位升高直至浸没燃烧机,相应的排气管束受热温度升高,与其接触的外部水温也会不断升高,相较外置或加热装置不完全浸没于水中的装置,本装置的排气管束获得的热量会完全传递给水,热效率更高。在释放燃烧尾气的装置不断工作过程中,排气管束内部会不断(进入)产生气体,气体会沿着排气管束自上而下至潆射盘后进入排气管束外围的装置内部的水内,气泡不断上升,此过程中气泡携带的热量也不断传至装置内部的水。与此同时,由于释放燃烧尾气的装置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有害废气,在其由装置底部不断上升过程中会逐渐被水溶解,部分的废气会被除去。
当气泡不断上升至水面以上,气泡破裂,排出的气体仍然有部分热量未被吸收,其进入空气预热系统,空气预热系统的管束由装置外直接引入释放燃烧尾气的装置的储气室,管束外围上升的气泡对管束中的空气进行传热,被预热的空气进入释放燃烧尾气的装置的储气室,则不但进一步利用了排除废气的热量还可以使得释放燃烧尾气的装置的储气室内气体初温上升,更容易被点燃,燃烧更充分。
经过空气预热系统后的废气气体进入冷凝系统,对气体进行冷凝,被冷凝后气体由排气烟囱排出。
在利用装置吸收的热量时,可以在装置外部的进水系统与出水系统之间设置换热器,以进行换热;或者直接将换热装置内置在装置内部的溢流管下部,其内通有待加热介质,如此设置,直接在内部进行热量交换,换热效率更高。
装置水是通过装置本体连接的进水系统(布水器)不断进水的,并且通过与装置本体连接的出水系统不断出水,实现其内部内部水的不断循环,在出水系统周围设置的气泡隔板可以有效的挡住气泡不由出水系统外泄。
所述的布水器为环形水管,其上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周向均布若干射水孔。水由进水系统的入水口不断进入,从出水口及周向分布的若干射水孔流入,会与底部正在上升的高温气泡接触,进行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燃烧尾气携带的热量传递给装置内的水,再利用获得热量的水进行换热,以进一步利用热量,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溶解除去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涡喷燃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排气管束,3、法兰,4、尾部涡轮,5、燃料供给系统, 6、喷嘴,7、点火系统,8、设备外壳,9、进气涡扇,10、燃烧尾气接口,11、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12、主轴,13、中心通风道套筒,14、外通风道套筒,15、燃烧室,16、储气室,17、启闭器,18、潆射盘,19、布水器,20、入水口,21、出水口,22、射水孔,23、出水管,24、气泡隔板,25、溢水管,26、空气预热系统,27、冷凝系统,28、压缩机,29、冷气循环腔室,30、冷凝管束,31、风扇,32、蒸发器,33、排气烟囱,34、换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例进行阐述。
实施例1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排气管束2,排气管束2下部与排气管束2外侧的装置本体1空间相连通,排气管束2上部联通至燃烧尾气接口10,所述排气管束2完全浸没在装置内部的水面(水中可以加入能够吸收有害气体的药剂)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束2上靠近燃烧机的排气端的位置设置启闭器17。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束2下部连接至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的潆射盘18。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置进水系统及出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系统为内壁周向设置的布水器19,所述布水器19为环形水管,其上设有入水口20及出水口21,周向均布若干射水孔22。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布水器19不断向中心的排气管束2射水,由排气管束2下部出来的不断上升的高温气泡与布水器19射出的水接触传热,更好的吸收热量。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系统为临近装置本体内壁插入的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远离内壁一侧设置有气泡隔板24。
进一步的,在装置本体1外部的所述的进水系统与出水系统之间设置换热器。
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溢水管25,所述溢水管25高于排气管束2最高点。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部空间设置空气预热系统26,所述空气预热系统26包括若干管束,每个管束一端与装置外部空气相连通,另一端联通至所述涡喷燃烧机的储气室16,所述若干管束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部设置冷凝系统27,所述冷凝系统27包括压缩机28,一个或多个冷气循环腔室29,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30;每个冷气循环腔室29的两端通过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30相联通,每个冷气循环腔室29内部设置有风扇31及蒸发器32,所述冷凝管束30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所述冷凝管束30外围空间联通至装置本体1上的排气烟囱33,蒸发器32连接至压缩机28。
优选的,所述冷气循环腔室29设置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系统还包括冷凝水回流管,冷凝水回流管连接至装置本体1上设置的进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换热装置34,其内通有待加热介质。
实施例2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排气管束2,排气管束2下部与排气管束2外侧的装置本体1空间相连通,排气管束2上部联通至燃烧尾气接口10,所述排气管束2完全浸没在装置内部的水面(水中可以加入能够吸收有害气体的药剂)以下。
优选的,所述燃烧尾气接口10为涡喷燃烧机的排气端,涡喷燃烧机包括法兰3、尾部涡轮4、燃料供给系统5、喷嘴6、点火系统7、设备外壳8、进气涡扇9、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11、主轴12、中心通风道套筒13、外通风道套筒14;所述设备外壳8通过法兰3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1,设备外壳8中心穿过主轴12,主轴12外部设置中心通风道套筒13,中心通风道套筒与主轴12之间空间为中心通风道,中心通风道套筒13外部设置外通风道套筒14,外通风道套筒14与中心通风道套筒13之间空间为燃烧室15,燃烧室15内设置燃料供给系统5、喷嘴6及点火系统7,外通风道套筒14与所述设备外壳8之间空间为外通风道,中心通风道套筒13两侧分别设置进气涡扇9、尾部涡轮4;进气涡扇9、尾部涡轮4均设置在所述主轴12上,在所述进气涡扇9的进气端设置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11;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11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的储气室16上。
在壳体空腔内以主轴为分界,依次分别设有隔层结构,所述壳体内腔分成三层通道形式,包括外通风道、燃烧室及中心通风道;
从燃料供给系统5向燃烧室15内喷油,通过点火系统7点火,燃烧室15内燃烧,气体急剧膨胀,膨胀后从尾端排出,由于尾部涡轮4扇数量小于进气涡扇9的数量,使膨胀后的气体克服阻力被迫向尾部涡轮4方向排出做功,形成涡轮,气体推动涡轮旋转;涡轮旋转起来后,进气涡扇9从外部吸收空气,当空气吸入到燃烧室15内,燃烧室15内为混合空气,大量的气体及火带动涡轮旋转喷出形成中焰;当空气被吸收到中心通风道,中心通风道为冷空气,不完全燃烧,氧气已经耗尽,但里面还有部分燃料,在通过尾部涡轮4之后至壳体排边缘位置之前时,剩余燃料被二次引燃,由于通入的是冷空气,引燃的温度很低,因此,由中心通风道通过的内焰温度不高;当空气从外通风道吸收到达尾部涡轮4后,与内焰原理相同,在通过尾部涡轮4之后至壳体排气端边缘位置之前时,进行二次引燃,从而形成外焰,最终导致焰心、内焰、外焰温度保持平衡,进而实现火焰温度大小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11设计成百叶窗形式,分别控制中心通风道、燃烧室15及外通风道,百叶窗通过设置调节杆调节百叶窗的升降开关,同时调节叶片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束2上靠近燃烧机的排气端的位置设置启闭器17。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束2下部连接至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的潆射盘18。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置进水系统及出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系统为内壁周向设置的布水器19,所述布水器19为环形水管,其上设有入水口20及出水口21,周向均布若干射水孔22。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布水器19不断向中心的排气管束2射水,由排气管束2下部出来的不断上升的高温气泡与布水器19射出的水接触传热,更好的利用热量。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系统为临近装置本体内壁插入的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远离内壁一侧设置有气泡隔板24。
进一步的,在装置本体1外部的所述的进水系统与出水系统之间设置换热器。
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溢水管25,所述溢水管25高于排气管束2最高点。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部空间设置空气预热系统26,所述空气预热系统26包括若干管束,每个管束一端与装置外部空气相连通,另一端联通至所述涡喷燃烧机的储气室16,所述若干管束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部设置冷凝系统27,所述冷凝系统27包括压缩机28,一个或多个冷气循环腔室29,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30;每个冷气循环腔室29的两端通过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30相联通,每个冷气循环腔室29内部设置有风扇31及蒸发器32,所述冷凝管束30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所述冷凝管束30外围空间联通至装置本体1上的排气烟囱33,蒸发器32连接至压缩机28。
优选的,所述冷气循环腔室29设置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系统还包括冷凝水回流管,冷凝水回流管连接至装置本体1上设置的进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换热装置34,其内通有待加热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排气管束,排气管束下部与排气管束外侧的装置本体空间相连通,排气管束上部联通至燃烧尾气接口,所述排气管束完全浸没在装置内部的水面以下;所述装置本体上部设置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包括压缩机,一个或多个冷气循环腔室,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每个冷气循环腔室的两端通过一个或多个冷凝管束相联通,每个冷气循环腔室内部设置有风扇及蒸发器,所述冷凝管束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所述冷凝管束外围空间联通至装置本体上的排气烟囱,蒸发器连接至压缩机;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换热装置,其内通有待加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尾气接口为涡喷燃烧机的排气端,涡喷燃烧机包括法兰、尾部涡轮、燃料供给系统、喷嘴、点火系统、设备外壳、进气涡扇、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主轴、中心通风道套筒、外通风道套筒;所述设备外壳通过法兰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设备外壳中心穿过主轴,主轴外部设置中心通风道套筒,中心通风道套筒与主轴之间空间为中心通风道,中心通风道套筒外部设置外通风道套筒,外通风道套筒与中心通风道套筒之间空间为燃烧室,燃烧室内设置燃料供给系统、喷嘴及点火系统,外通风道套筒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空间为外通风道,中心通风道套筒两侧分别设置进气涡扇、尾部涡轮,进气涡扇、尾部涡轮均设置在所述主轴上,在所述进气涡扇的进气端设置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三组进气量调节风门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储气室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束下部连接至装置本体底部设置的潆射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进水系统及出水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系统为内壁周向设置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为环形水管,其上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周向均布若干射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系统为临近装置本体内壁插入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内壁一侧设置有气泡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配药系统由所述进水系统连接至回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溢水管,所述溢水管高于排气管束最高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部空间设置空气预热系统,所述空气预热系统包括若干管束,每个管束一端与装置外部空气相连通,另一端联通至所述涡喷燃烧机的储气室,所述若干管束外壁与上升的烟气接触。
CN201820598384.5U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Active CN208711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8384.5U CN208711376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8384.5U CN208711376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1376U true CN208711376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98384.5U Active CN208711376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13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0926B (zh) * 2018-04-25 2024-01-19 大连恒通和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0926B (zh) * 2018-04-25 2024-01-19 大连恒通和科技有限公司 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0926B (zh) 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CN204554840U (zh) 一种工业废气燃烧装置
CN208711376U (zh) 一种燃烧尾气处理及热量回收装置
CN107014085A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壁挂炉
CN106838937B (zh) 一种甲醛尾气燃烧及热回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8269398U (zh) 一种全热潆射式热水炉
CN204693805U (zh) 一种节能减排环保锅炉
CN107289428A (zh) 用于溴水生产中焚硫余热利用及蒸汽制取的设备及方法
CN105841139A (zh) 固体燃料、熔盐一体化锅炉热分离物质的装置
CN206905317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壁挂炉
CN208269415U (zh) 一种锅炉用冷凝系统
CN105066434B (zh) 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常压一体炉
CN207661988U (zh) 一种多枪燃烧水冷预混真空锅炉
CN100394122C (zh) 空气预热溴冷机火管群冷剂蒸汽再生方法和装置
CN108489083B (zh) 全热潆射式热水炉
CN103196162B (zh) 一种能够回收燃气余热的燃气灶
CN207193582U (zh) 一种定型机热能环保设备
CN103512191B (zh) 微分式动态热交换节能环保锅炉
CN206222340U (zh) 一种甲醛尾气燃烧及热回收系统
CN200970706Y (zh) 燃油燃气回燃辐射喷流热管热风炉
CN105927954B (zh) 固体燃料、熔盐一体化蒸汽锅炉
CN204694025U (zh) 一种生物质导热油炉尾气利用处理装置
CN108036509A (zh) 多枪燃烧水冷预混真空锅炉
CN104848240B (zh) 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
CN108444106A (zh) 锅炉用冷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