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1233U -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1233U
CN208711233U CN201820597424.4U CN201820597424U CN208711233U CN 208711233 U CN208711233 U CN 208711233U CN 201820597424 U CN201820597424 U CN 201820597424U CN 208711233 U CN208711233 U CN 208711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route
route
plate
blast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974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清
陈忱
陈良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SHENG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SHENG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SHENG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SHENG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974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1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1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1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集成水路板组件包括:集成水路板,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水路板,每层水路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流道,相邻两层水路板的圆形流道相通,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及至少两个滤芯座,固定连接于集成水路板上,每个滤芯座内设有入水孔和与入水孔相对应的出水孔,入水孔与出水孔均与圆形流道相通。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由于圆形流道位于每层水路板的内部,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水路拆解,有利于充分清洗流道内长时间沉积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有利于应用。

Description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机在家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常净水机具有多个滤芯,为了简化净水机中各个滤芯及相关水路部件之间的连接,通常设置水路板以取代各个滤芯和相关水路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传统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包括水路板和滤芯座,其中,水路板为一个整体,长时间使用后,流道里积聚污垢无法有效清洗,会降低水质净化效果。因此,传统的集成水路板组件不利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集成水路板组件的清洗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清洗效果的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一种集成水路板组件,包括:
集成水路板,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水路板,每层所述水路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流道,相邻两层所述水路板的圆形流道相通,且相邻两层所述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以及至少两个滤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成水路板上,每个所述滤芯座内设有入水孔和与所述入水孔相对应的出水孔,所述入水孔与所述出水孔均与所述圆形流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由于圆形流道位于每层水路板的内部,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水路拆解,有利于充分清洗流道内长时间沉积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有利于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水路板包括两层水路板,分别为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
集成水路板组件包括两个滤芯座,分别为一级滤芯座和反渗透滤芯座;所述一级滤芯座和所述反渗透滤芯座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路板远离所述一级滤芯座的相对面上设有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与所述原水水路入水孔相对应的原水水路出水孔、粗滤水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粗滤水入水孔相对应的粗滤水出水孔、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相对应的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相对应的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
其中,所述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所述原水水路入水孔、所述粗滤水入水孔、所述原水水路出水孔、所述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所述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所述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所述粗滤水出水孔均与所述圆形流道相通,且沿自所述一级滤芯座向所述反渗透滤芯座的方向依次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路板的侧壁上设有与圆形流道相通的进水电磁阀入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相对应的进水电磁阀出水口,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和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电磁阀相连接;
所述第一水路板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圆形流道相通的废水电磁阀入水口、以及与所述废水电磁阀入水口相对应的废水电磁阀出水口,所述废水电磁阀入水口和所述废水电磁阀出水口分别与废水电磁阀相连接;
所述第一水路板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压力开关相连接的压力开关连接口;
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口、所述废水电磁阀入水口、所述废水电磁阀出水口以及所述压力开关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的同一侧,且开口方向均与滤芯座的入水孔、出水孔的开口方向形成垂直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滤芯座内形成有滤芯原水入水腔和滤芯粗滤水出水腔;
所述滤芯原水入水腔中设有滤芯原水入水孔,所述滤芯原水入水孔与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滤芯粗滤水出水腔中设有滤芯粗滤水出水孔,所述滤芯粗滤水出水孔与所述粗滤水入水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路板垂直于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所在平面的侧壁上设有原水入水口、废水出水口、水泵入水接口、水泵出水接口以及净化水出水口;
其中,所述原水入水口与所述废水出水口靠近所述一级滤芯座设置,所述水泵入水接口、所述水泵出水接口与所述净化水出水口靠近所述反渗透滤芯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滤芯座内设有滤芯粗滤水入水腔、滤芯净化水出水腔和滤芯废水出水腔;
所述滤芯粗滤水入水腔中设有滤芯粗滤水入水孔,所述滤芯粗滤水入水孔与水泵入水接口相连通;
所述滤芯净化水出水腔中设有滤芯净化水出水孔,所述滤芯净化水出水孔与净化水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滤芯废水出水腔中设有滤芯废水出水孔,所述滤芯废水出水孔与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滤芯座与所述第一水路板为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滤芯座平均分布或者对称分布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同一侧。
还提供一种集成水路系统,包括上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系统中,由于集成水路板组件的圆形流道位于每层水路板的内部,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水路拆解,有利于充分清洗流道内长时间沉积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有利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另一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水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水路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水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水路板的主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水路板的俯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水路板的背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水路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13,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组件100包括集成水路板以及至少两个滤芯座。
其中,集成水路板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水路板,每层水路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流道,相邻两层水路板的圆形流道相通,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其中,至少两个滤芯座固定连接于集成水路板上,每个滤芯座内设有入水孔和与入水孔相对应的出水孔,入水孔与出水孔均与圆形流道相通。
由于集成水路板内部的流道全部采用圆形设计,净水时能够极大增加流道的承压能力,不易破裂,还能够增加水流的流量,减小水流在流道里形成的涡流,从而使得产品使用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集成水路板包括两层水路板,分别为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集成水路板组件100包括两个滤芯座,分别为一级滤芯座5和反渗透滤芯座6。一级滤芯座5和反渗透滤芯座6对称分布在第一水路板1上,且位于第一水路板1的同一侧。
其中,请参见图2和图4,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若干个螺栓4固定而形成一个整体水路,同时通过若干个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由于螺栓4是可拆卸部件,因此主体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是可拆卸分开的,故可进行拆分清洁。同时,由于圆形流道位于主体水路板1或者第二水路板2的内部,只有开口部分通过若干个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因此,减少了易漏水点,不容易漏水。
当然,集成水路板的层数不限于两层,还可以为三层或者三层以上。也就是说,将水路拆解之后设置在这三层或者三层以上的可拆卸的集成水路板中,这样有利于充分清洗流道内长时间沉积的污垢。此外,一级滤芯座5和反渗透滤芯座6呈对称分布有利于使集成水路板组件100放置更加平稳,工作时噪音更低。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水路板1远离一级滤芯座5的相对面上设有原水水路入水孔171以及与原水水路入水孔171相对应的原水水路出水孔181、粗滤水入水孔191以及与粗滤水入水孔191相对应的粗滤水出水孔201、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211以及与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211相对应的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221、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231以及与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231相对应的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241。
其中,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241、原水水路入水孔171、粗滤水入水孔191、原水水路出水孔181、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231、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221、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211以及粗滤水出水孔201均与圆形流道相通,且沿自一级滤芯座5向反渗透滤芯座6的方向依次排布。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水路板1的侧壁上设有与圆形流道相通的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以及与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相对应的进水电磁阀出水口10。其中,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和进水电磁阀出水口10分别与进水电磁阀相连接。
第一水路板1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圆形流道相通的废水电磁阀入水口13、以及与废水电磁阀入水口13相对应的废水电磁阀出水口14。其中,废水电磁阀入水口13和废水电磁阀出水口14分别与废水电磁阀(未图示)相连接。
第一水路板1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压力开关(未图示)相连接的压力开关连接口8。
其中,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进水电磁阀出水口10、废水电磁阀入水口13、废水电磁阀出水口14以及压力开关连接口8位于第一水路板1的同一侧,且开口方向均与滤芯座的入水孔、出水孔的开口方向形成垂直夹角。其中,滤芯座为一级滤芯座5或者反渗透滤芯座6。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一级滤芯座5内形成有滤芯原水入水腔37和滤芯粗滤水出水腔38。
其中,滤芯原水入水腔37中设有滤芯原水入水孔32,滤芯原水入水孔32与进水电磁阀出水口10相连通。
其中,滤芯粗滤水出水腔38中设有滤芯粗滤水出水孔33,滤芯粗滤水出水孔33与粗滤水入水孔191相连通。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水路板1垂直于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所在平面的侧壁上设有原水入水口7、废水出水口15、水泵入水接口11、水泵出水接口12以及净化水出水口16。
其中,原水入水口7与废水出水口15靠近一级滤芯座5设置,水泵入水接口11、水泵出水接口12与净化水出水口16靠近反渗透滤芯座6设置。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反渗透滤芯座5内设有滤芯粗滤水入水腔39、滤芯净化水出水腔40和滤芯废水出水腔41。
其中,滤芯粗滤水入水腔39中设有滤芯粗滤水入水孔34,滤芯粗滤水入水孔34与水泵入水接口11相连通。
其中,滤芯净化水出水腔40中设有滤芯净化水出水孔35,滤芯净化水出水孔35与净化水出水口16相连通。
其中,滤芯废水出水腔41中设有滤芯废水出水孔36,滤芯废水出水孔36与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211相连通。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至少两个滤芯座与第一水路板1为一体成型。这样有利于减少漏水端口,从而降低漏水风险。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二水路板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水路板堵水孔301,第二水路板2还包括用于密封第二水路板堵水孔301的流道堵头3。流道堵头3与第二水路板2采用超声波、热板焊、胶水等工艺密封连接。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至少两个滤芯座平均分布或者对称分布于集成水路板的同一侧。有利于使集成水路板组件100放置更加平稳,工作时噪音更低。
请一并结合图2~图4、图12以及图13,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组件中,采用多个螺栓4将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通过主体水路板螺栓定位孔26与第二水路板螺栓定位孔25相互固定连接成整体。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分别设有多个圆形水路式流道。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固定连接后将闭合成一个完整的流道系统。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第一水路板1上的原水水路入水孔17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原水水路入水连接端口17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原水水路出水孔18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原水水路出水连接端口18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粗滤水入水孔19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粗滤水入水连接端口19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粗滤水出水孔20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粗滤水出水连接端口20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21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一废水水路入水连接端口21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22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一废水水路出水连接端口22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23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二废水水路入水连接端口23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一水路板1上的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241与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二废水水路出水连接端口24通过O型密封圈31密封连接。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二水路板堵水孔301与流道堵头3通过超声波密封连接。
将进水电磁阀的进水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连接、将进水电磁阀的出水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进水电磁阀出水口10相连接、将废水电磁阀的进水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废水电磁阀入水口13相连接、将废水电磁阀的出水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废水电磁阀出水口14相连接,以及将压力开关的接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压力开关连接口8相连接。将水泵上的入水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水泵出水接口12相连接,将水泵上的出水口与第一水路板1上的水泵入水接口11相连接。
请一并结合图1~图13,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的具体使用时的水路原理如下:
将净水设备的构件设置于集成水路板组件上,原水从原水入水口7进入,经由连通的压力开关连接口8上的压力开关管控水压,再经过原水水路入水孔171流入第二水路板2上的原水水路入水连接端口17,通过第二水路板原水水路27后从原水水路出水连接端口18流回第一水路板1上的原水水路出水孔181。
之后通过与之相连通的进水电磁阀入水口9流入进水电磁阀,在经过进水电磁阀后从进水电磁阀出水口10流入滤芯原水入水孔32,并进入滤芯原水入水腔37,通过与之相连接的粗过滤滤芯过滤后,从滤芯粗滤水出水腔38通过滤芯粗滤水出水孔33和相连通的粗滤水入水孔191流入第二水路板2上的粗滤水入水连接端口19,经由粗滤水水路29从粗滤水出水连接端口20流回第一水路板1上的粗滤水出水孔201。
然后通过相连通的水泵出水接口12流入水泵增压后回流入水泵入水接口11中。再经过与之相连接的滤芯粗滤水入水孔34流入滤芯粗滤水入水腔39,经过相连接的反渗透滤芯净化后,净化水通过滤芯净化水出水腔40和相通的滤芯净化水出水孔35,从净化水出水口16流出。而经过反渗透滤芯净化后的废水会通过滤芯废水出水腔41和与之连通的滤芯废水出水孔36,流入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211。再经过与之相连接的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一废水水路入水连接端口21,通过第二水路板第一废水水路28后,经由第一废水水路出水连接端口22流回第一水路板1上的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221。
废水再通过与其连通的废水电磁阀入水口13流入废水电磁阀,经过废水电磁阀再流回废水电磁阀出水口14。通过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231,经由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二废水水路入水连接端口23流入第二水路板第二废水水路。再经由第二废水水路出水连接端口24流回第一水路板1上的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241。最后通过与之相连通的废水出水口15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组件,由于圆形流道位于每层水路板的内部,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水路拆解,有利于充分清洗流道内长时间沉积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有利于应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具有结构简洁、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便于拆卸清洗、抗压高、易漏水点少的优点,能够克服水路流道不能清洗,水路不集中,水路强度不高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系统,包括上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系统中,由于集成水路板组件的圆形流道位于每层水路板的内部,且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水路拆解,有利于充分清洗流道内长时间沉积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有利于应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成水路板,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水路板,每层所述水路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流道,相邻两层所述水路板的圆形流道相通,且相邻两层所述水路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以及至少两个滤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成水路板上,每个所述滤芯座内设有入水孔和与所述入水孔相对应的出水孔,所述入水孔与所述出水孔均与所述圆形流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板包括两层水路板,分别为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
集成水路板组件包括两个滤芯座,分别为一级滤芯座和反渗透滤芯座;所述一级滤芯座和所述反渗透滤芯座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远离所述一级滤芯座的相对面上设有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与所述原水水路入水孔相对应的原水水路出水孔、粗滤水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粗滤水入水孔相对应的粗滤水出水孔、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相对应的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相对应的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
其中,所述第二废水水路出水孔、所述原水水路入水孔、所述粗滤水入水孔、所述原水水路出水孔、所述第二废水水路入水孔、所述第一废水水路出水孔、所述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以及所述粗滤水出水孔均与所述圆形流道相通,且沿自所述一级滤芯座向所述反渗透滤芯座的方向依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的侧壁上设有与圆形流道相通的进水电磁阀入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相对应的进水电磁阀出水口,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和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电磁阀相连接;
所述第一水路板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圆形流道相通的废水电磁阀入水口、以及与所述废水电磁阀入水口相对应的废水电磁阀出水口,所述废水电磁阀入水口和所述废水电磁阀出水口分别与废水电磁阀相连接;
所述第一水路板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压力开关相连接的压力开关连接口;
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口、所述废水电磁阀入水口、所述废水电磁阀出水口以及所述压力开关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的同一侧,且开口方向均与滤芯座的入水孔、出水孔的开口方向形成垂直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滤芯座内形成有滤芯原水入水腔和滤芯粗滤水出水腔;
所述滤芯原水入水腔中设有滤芯原水入水孔,所述滤芯原水入水孔与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滤芯粗滤水出水腔中设有滤芯粗滤水出水孔,所述滤芯粗滤水出水孔与所述粗滤水入水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垂直于所述进水电磁阀入水口所在平面的侧壁上设有原水入水口、废水出水口、水泵入水接口、水泵出水接口以及净化水出水口;
其中,所述原水入水口与所述废水出水口靠近所述一级滤芯座设置,所述水泵入水接口、所述水泵出水接口与所述净化水出水口靠近所述反渗透滤芯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座内设有滤芯粗滤水入水腔、滤芯净化水出水腔和滤芯废水出水腔;
所述滤芯粗滤水入水腔中设有滤芯粗滤水入水孔,所述滤芯粗滤水入水孔与水泵入水接口相连通;
所述滤芯净化水出水腔中设有滤芯净化水出水孔,所述滤芯净化水出水孔与净化水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滤芯废水出水腔中设有滤芯废水出水孔,所述滤芯废水出水孔与第一废水水路入水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芯座与所述第一水路板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芯座平均分布或者对称分布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同一侧。
10.一种集成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组件。
CN201820597424.4U 2018-04-25 2018-04-25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Active CN208711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7424.4U CN208711233U (zh) 2018-04-25 2018-04-25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7424.4U CN208711233U (zh) 2018-04-25 2018-04-25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1233U true CN208711233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97424.4U Active CN208711233U (zh) 2018-04-25 2018-04-25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1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4524A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
CN206447608U (zh) 一种双膜互反冲洗制水系统
CN105299368B (zh) 集成水路模块及软水机
CN102407041A (zh) 滤芯及其接座
CN105858937A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集成滤芯固定座
CN108371843A (zh)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CN204958472U (zh) Ro机整体式焊接水道结构
CN208454641U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器
CN208711233U (zh)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CN206156807U (zh) 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05676254U (zh) 一种集成滤芯接座
CN211470876U (zh) 一种双出水的反渗透净水系统
CN107930236A (zh) 净水器用一体化水路板的水路系统
CN205472992U (zh) 一种集成水路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净水装置
CN209005378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
CN207375850U (zh) 一种阶梯式注塑集成水路板
CN208678545U (zh)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CN206680224U (zh) 双线路反渗透净化系统
CN107758804A (zh) 一种带冲洗功能的滤芯
CN207950858U (zh) 净水器用一体化水路板的水路系统
CN207957930U (zh) 集成式水路板净水器
CN209872574U (zh) 一种纯水废水共用一管的水路板结构
CN208995242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03400633U (zh) Ro膜滤芯结构
CN205914027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净水器水路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