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9346U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09346U CN208709346U CN201820756991.XU CN201820756991U CN208709346U CN 208709346 U CN208709346 U CN 208709346U CN 201820756991 U CN201820756991 U CN 201820756991U CN 208709346 U CN208709346 U CN 208709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plate assembly
- cover
- pot
- interior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盖,包括内盖、盖板组件和限位结构,盖板组件位于内盖上并能在预设最高位置和预设最低位置之间上下活动,盖板组件向下活动至预设最低位置时,限位结构限制盖板组件继续向下活动;煲体,其内设有内锅,内锅具有锅沿,上盖与煲体盖合且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盖板组件处在预设最低位置的上方且从当前位置下移至预设最低位置的活动间距为A,盖板组件与锅沿的上下间隔距离为B,且A≥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内锅中从常压状态切换为负压状态时,盖板组件能下浮与内锅相向靠近形成更紧密的密封配合,且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盖板组件将内锅吸起的问题,可防止盖板组件在上盖中的连接部位过载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设备中,内锅锅内为负压状态时,用于封盖内锅的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会出现吸合现象,导致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向位移,对于现有烹饪设备来说,盖板组件与内锅盖合后,盖板组件的位置基本不变,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的相向位移具体体现在于,内锅被盖板组件向上提起,这时,内锅及其内食材的重力基本由盖板组件承担,会导致盖板组件在上盖中的连接部位因过载而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盖,包括内盖、盖板组件和限位结构,所述盖板组件位于所述内盖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内盖在预设最高位置和预设最低位置之间上下活动,其中,所述盖板组件向下活动至所述预设最低位置时,所述限位结构能与所述盖板组件配合并限制所述盖板组件继续向下活动;煲体,其内设有内锅,所述内锅具有锅沿,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且所述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所述盖板组件处在所述预设最低位置的上方且从当前位置下移至所述预设最低位置的活动间距为A,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锅沿的上下间隔距离为B,且A≥B。
值得说明的是,内锅中的常压状态是相对于当前外界大气压而言,具体可以理解为,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内锅中的气压值等于当前外界大气压值。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内锅中从常压状态切换为负压状态时,内锅中的吸力能驱动盖板组件下浮,使盖板组件能与内锅相向靠近并形成更加紧密的密封配合,这有利于提升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的密封紧密性,提升负压产生效率,且本设计中盖板组件在下浮直至被内锅锅沿支撑这一向下位移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盖板组件被限位结构限位使得内锅被盖板组件吸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盖板组件由于吸起内锅时负载过重所造成的盖板组件与限位结构连接部位遭到破坏的问题,也即可利于对上盖中的限位结构有效防护,避免其过载损坏的问题,提升产品可靠性。
更具体而言,本结构中,盖板组件在内盖上可以上下活动,且设计上盖与煲体盖合且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盖板组件与内锅锅沿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B小于等于盖板组件从当前位置下移至预设最低位置的活动间距A,也可以理解为,盖板组件从当前位置向下活动至预设最低位置时的位移量,大于盖板组件从当前位置向下活动至与锅沿抵靠时的位移量,这样,当内锅中从常压状态切换为负压状态(也即内锅中的气压值小于当前外界大气压值的状态)时,盖板组件在向下方向上具有值为B的向下可活动位移量,也即,盖板组件还可向下浮动B的位移距离直至与内锅锅沿抵靠使之被锅沿支撑,这样,盖板组件在内锅锅内吸力下可具有下浮位移量实现提升与内锅的密封效果,且由于B小于A,这样,盖板组件在下浮直至被锅沿支撑的该向下活动过程中,限位结构不会限制盖板组件向下的活动自由度,这样,在盖板组件与内锅抵靠之前,盖板组件在上盖中可持续保持向下活动的自由度,盖板组件不会受限位结构限位而将内锅吸起,从而也不会出现盖板组件由于吸起内锅时负载过重所造成的盖板组件与内盖连接部位遭到破坏的问题,可利于对限位结构有效防护,避免其过载损坏的问题,提升产品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及所述盖板上的固定环,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且所述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所述固定环与所述锅沿相对且上下间隔距离为所述B。
在本方案中,设置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固定环,使上盖与煲体盖合时固定环与锅沿相对,且当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固定环与锅沿的上下间隔距离为前述中的B,这样一来,随着锅内气压从常压切换为负压,盖板组件用于与锅沿进行抵靠的部位为固定环,该结构有利于保证盖板组件与内锅抵靠时盖板组件上的抗变形能力优异,也即盖板组件与内锅抵靠时不容易变形,可实现提升产品可靠性,且能够避免盖板组件受力变形时带来的A、B关系偏差的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实现提升产品长期使用时的负压密封效果及对内盖与盖板组件连接部位的防护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盖板密封圈,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时,所述盖板密封圈与所述内锅密封配合。
在本方案中,在盖板组件上设有盖板密封圈用于与内锅密封配合,有利于提升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的密封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时,所述盖板密封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锅沿之间,其中,当所述内锅中为负压状态时,所述盖板密封圈位于所述锅沿与所述盖板组件之间的部位被所述盖板组件及所述锅沿夹紧。
在本方案中,设计盖板密封圈的至少部分位于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且使得锅内为负压状态时,盖板组件下沉能与内锅实现对盖板密封圈的局部夹紧,这样可以在锅内负压时进一步提升对内锅的密封性,防止锅内难以形成负压或锅内负压难以维持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内盖上的第一扣面,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面相对的第二扣面,其中,当所述盖板组件处在所述预设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扣面与所述第二扣面能抵靠以限制所述盖板组件继续向下活动,当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且所述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所述第一扣面与所述第二扣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所述A。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扣面和第二扣面,使第一扣面与第二扣面随盖板组件的下浮运动相向靠近,并在盖板组件处于预设最低位置时相互抵靠进行限位,具有结构简单、限位可靠稳定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上设有泄压阀卡扣,所述泄压阀卡扣具有所述第二扣面;和/或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上设有排气阀卡扣,所述排气阀卡扣上具有所述第二扣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上设有内盖卡扣,所述内盖卡扣具有所述第一扣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抽气系统,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时,所述盖板组件封盖所述内锅并与所述内锅围设出烹饪腔,所述抽气系统用于对所述烹饪腔抽气。
在本方案中,在烹饪设备中设置有抽气系统,这样,在需求使用负压功能时,可直接运行抽气系统实现对烹饪腔抽气,具有使用功能丰富,产品使用便利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抽气系统具有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设在所述盖板组件上,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抽气系统包括抽气元件、阀及所述抽气通道,所述阀与所述抽气通道及所述抽气元件连接,所述阀用于控制所述抽气元件与所述抽气通道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在本方案中,设计抽气系统中包括抽气元件、阀和前述抽气通道,使阀控制抽气元件和抽气通道之间的导通或截止,这样,在需要抽气时,抽气元件运行,且阀将抽气元件与抽气通道导通即可实现抽气,在不需要抽气时,阀控制抽气元件与抽气通道之间截止,这样可以防止烹饪腔沿抽气系统漏气,且可以避免烹饪腔内的高压向抽气元件传递,避免抽气元件高压损坏。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电饭煲、电炖锅、电蒸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第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烹饪设备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第二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烹饪设备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剖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部分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部分结构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抽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抽气系统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抽气系统与内盖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上盖,110内盖,111第一内盖卡扣,112第二内盖卡扣,113第一扣面,120盖板组件,121盖板,122固定环,123盖板密封圈,124泄压阀,1241泄压阀卡扣,125排气阀,1251排气阀卡扣,126第二扣面,140抽气系统,141抽气头,1411抽气通道,142抽气元件,143阀,144进气管,145排气管,1461第一密封圈,1462第二密封圈,150面盖,160锁圈,170传感器,200煲体,210内锅,211锅沿,212烹饪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上盖100和煲体200,上盖100包括内盖110、盖板组件120和限位结构,盖板组件120位于内盖110上并能相对于内盖110在预设最高位置和预设最低位置之间上下活动,其中,盖板组件120向下活动至预设最低位置时,限位结构能与盖板组件120配合并限制盖板组件120继续向下活动;煲体200内设有内锅210,内锅210具有锅沿211,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且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盖板组件120处在预设最低位置的上方且从当前位置下移至预设最低位置的活动间距为A,盖板组件120与锅沿211的上下间隔距离为B,且A≥B。
更具体地,内盖110上设有第一扣面113作为限位结构,盖板组件120上设有第二扣面126,第一扣面113与第二扣面126抵靠时,内盖110限制盖板组件120继续向下活动。当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且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第一扣面113与第二扣面126的上下间隔距离为A,盖板组件120与锅沿211的上下间隔距离为B,且A≥B。
值得说明的是,内锅210中的常压状态是相对于当前外界大气压而言,具体可以理解为,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内锅210中的气压值等于当前外界大气压值。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内锅210中从常压状态切换为负压状态时,内锅210中的吸力能驱动盖板组件120下浮,使盖板组件120能与内锅210相向靠近并形成更加紧密的密封配合,这有利于提升盖板组件120与内锅210之间的密封紧密性,提升负压产生效率,且本设计中盖板组件120在下浮直至被内锅210锅沿211支撑这一向下位移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盖板组件120被内盖110限位使得内锅210被盖板组件120吸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盖板组件120由于吸起内锅210时负载过重所造成的盖板组件120与内盖110连接部位遭到破坏的问题,也即可利于对第一扣面113和第二扣面126抵靠限位结构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其过载损坏的问题,提升产品可靠性。
更具体而言,本结构中,盖板组件120在内盖110上可以上下活动,且设计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且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盖板组件120与内锅210锅沿211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B小于等于内盖110与盖板组件120之间用于限位的第一扣面113与第二扣面126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A,这样,当内锅210中从常压状态切换为负压状态(也即内锅210中的气压值小于当前外界大气压值的状态)时,盖板组件120在向下方向上具有值为B的向下可活动位移量,也即,盖板组件120还可向下浮动B的位移距离直至与内锅210锅沿211抵靠使之被锅沿211支撑,这样,盖板组件120在内锅210锅内吸力下可具有下浮位移量实现提升与内锅210的密封效果,且由于B小于A,这样,盖板组件120在下浮直至被锅沿211支撑的该向下活动过程中,第一扣面113与第二扣面126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始终保持在大于0mm,或第一扣面113与第二扣面126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值在盖板组件120被锅沿211支撑的时刻刚好减为0mm,因此,不会出现第一扣面113与第二扣面126抵靠使得盖板组件120被内盖110限位的问题,这样,盖板组件120不会受内盖110限位而将内锅210吸起,从而也不会出现盖板组件120由于吸起内锅210时负载过重所造成的盖板组件120与内盖110连接部位遭到破坏的问题,可利于对第一扣面113和第二扣面126配合结构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其过载损坏的问题,提升产品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盖板组件120包括盖板121及盖板121上的固定环122,如图5和图6所示,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且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固定环122与锅沿211相对且上下间隔距离为B,而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且内锅210中为负压状态时,固定环122与锅沿211的上下间隔距离相较于B而言减小,具体如,这时固定环122与锅沿211可接触抵靠,或如图2和图3所示,形成固定环122、锅沿211、盖板密封圈123三者依次抵靠,或者,在锅内气压达到负压阈值之前,固定环122与锅沿211的上下间隔距离大于0mm且小于B。
在本方案中,设置盖板组件120包括盖板121和固定环122,使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时固定环122与锅沿211相对,且当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固定环122与锅沿211的上下间隔距离为前述中的B,这样一来,随着锅内气压从常压切换为负压,盖板组件120用于与锅沿211进行抵靠的部位为固定环122,该结构有利于保证盖板组件120与内锅210抵靠时盖板组件120上的抗变形能力优异,也即盖板组件120与内锅210抵靠时不容易变形,可实现提升产品可靠性,且能够避免盖板组件120受力变形时带来的A、B关系偏差的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实现提升产品长期使用时的负压密封效果及对内盖110与盖板组件120连接部位的防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盖板组件120上设有盖板密封圈123,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时,盖板密封圈123与内锅210密封配合,这样可有利于提升盖板组件120与内锅210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时,盖板密封圈123的至少部分位于盖板组件120与锅沿211之间,其中,当内锅210中为负压状态时,盖板密封圈123位于锅沿211与盖板组件120之间的部位被盖板组件120及锅沿211夹紧,这样可以在锅内负压时进一步提升对内锅210的密封性,防止锅内难以形成负压或锅内负压难以维持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盖板组件120还包括泄压阀124,泄压阀124上设有泄压阀卡扣1241,泄压阀卡扣1241具有用于与第一扣面113抵靠的第二扣面12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盖板组件120还包括排气阀125,排气阀125上设有排气阀卡扣1251,排气阀卡扣1251上具有用于与第一扣面113抵靠的第二扣面12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内盖110上设有内盖卡扣,内盖卡扣具有用于与第二扣面126抵靠的第一扣面113。
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中,如图1和图6所示,盖板121上设有排气阀125和泄压阀124,排气阀125上设有排气阀卡扣1251,泄压阀124上设有泄压阀卡扣1241,内盖110上设有第一内盖卡扣111和第二内盖卡扣112,第一内盖卡扣111的第一扣面113与泄压阀卡扣1241的第二扣面126能够抵靠实现第一内盖卡扣111与泄压阀卡扣1241卡接,第二内盖卡扣112的第一扣面113与排气阀卡扣1251的第二扣面126能够抵靠实现第二内盖卡扣112与排气阀卡扣1251卡接。
其中,如图6所示,在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且内锅210中处于常压状态时,第一内盖卡扣111的第一扣面113与泄压阀卡扣1241的第二扣面126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为A1,且A1≥B,第二内盖卡扣112的第一扣面113与排气阀卡扣1251的第二扣面126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为A2,且A2≥B,其中,A1和A2可以相等也可不等,优选地,A1和A2相等。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烹饪设备还包括抽气系统140,上盖100与煲体200盖合时,盖板组件120封盖内锅210并与内锅210围设出烹饪腔212,抽气系统140用于对烹饪腔212抽气,这样,在需求使用负压功能时,可直接运行抽气系统140实现对烹饪腔212抽气,具有使用功能丰富,产品使用便利的优点。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抽气系统140具有抽气通道1411,抽气通道1411设在盖板组件120上,并与烹饪腔212连通。更具体地,抽气系统140包括抽气头141,抽气头141安装在内盖110上,且抽气头141向下凸伸并穿接于盖板组件120的盖板121,其中,抽气头141穿接于盖板121的部位与盖板12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461密封连接,防止抽气头141与盖板121穿接配合部位漏气,抽气头141中形成有贯穿的抽气通道1411,该抽气通道1411同盖板121与内锅210所限定出的烹饪腔212连通,也即抽气通道1411与内锅210锅内空间连通。
其中,优选地,为提升产品的集成性,在抽气通道1411内穿接有传感器170,优选为温度传感器,当然,也可以为压力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等,这样可以实现传感器170及抽气头141与盖板121一次性穿接组装,且盖板121上的穿孔数量减少,为保证抽气头141气密性,在传感器170与抽气头141的穿接部位设有第二密封圈1462进行密封连接,防止抽气头141漏气,保证抽气效率。
更具体而言,如图13和图15所示,抽气系统140包括抽气元件142、阀143及抽气通道1411,阀143与抽气通道1411及抽气元件142连接,阀143用于控制抽气元件142与抽气通道1411之间的导通或截止,这样,在需要抽气时,抽气元件142运行,且阀143将抽气元件142与抽气通道1411导通即可实现抽气,在不需要抽气时,阀143控制抽气元件142与抽气通道1411之间截止,这样可以防止烹饪腔212沿抽气系统140漏气,且可以避免烹饪腔212内的高压向抽气元件142传递,避免抽气元件142高压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15所示,优选抽气头141与阀143之间直接接合连接,优选阀143与抽气元件142的吸风口之间通过进气管144(进一步优选为软管)接通,优选抽气元件142的排风口接有排气管145。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电饭煲、电炖锅、电蒸锅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以电压力锅为例进行说明,电压力锅包括上盖100和煲体200,煲体200中设有内锅210,内锅210用于盛放食物,煲体200中设有用于对内锅210加热的加热装置。上盖100包括内盖110、盖板组件120、面盖150、锁圈160等,盖板组件120包括盖板121(也称锅盖)和固定环122,盖板组件120上设有盖板密封圈123,另外,内盖110上设有抽气元件142、阀143、抽气头141等,阀143与抽气元件142及抽气头141连接,用于控制抽气元件142与抽气头141内抽气通道1411之间的导通或截止,进而实现控制抽气元件142与抽气头141内烹饪腔212之间的导通或截止,具体地,阀143的开闭用于实现抽气元件142与烹饪腔212的连通和断开,其中,阀143断电时处于闭合状态,将烹饪腔212与抽气元件142隔开,当需对烹饪腔212抽真空时,控制阀143通电使之处于打开状态,实现将烹饪腔212与抽气元件142连通,这时,抽气元件142工作可对盖板组件120及内锅210所围设出的密闭空间(也即烹饪腔212)抽气,实现对烹饪腔212减压,可实现烹饪设备负压功能。另外,上盖100中还设有排气阀125,排气阀125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排气阀125打开状态时,烹饪腔212与外界大气环境通过排气阀125连通,排气阀125关闭状态时,烹饪腔212与外界大气环境在排气阀125处断开。抽气头14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70,用于检测烹饪腔212内温度参数。
另外,在本设计的烹饪设备中,如图4和图5所示,内锅210处于无压状态下(也即内锅210中为常压状态时),盖板组件1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内锅210贴合,如图2和图3所示,内锅210中产生负压后,盖板组件120在自身重力和锅内负压综合作用下下沉与内锅210锅沿211紧密贴合,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A≥B,锅内负压时,盖板组件120能产生向下位移实现贴向内锅210,同时可避免锅内负压时盖板组件120将内锅210吸起的问题,且利于提升产品密封紧密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内锅中从常压状态切换为负压状态时,内锅中的吸力能驱动盖板组件下浮,使盖板组件能与内锅相向靠近并形成更加紧密的密封配合,这有利于提升盖板组件与内锅之间的密封紧密性,提升负压产生效率,且本设计中盖板组件在下浮直至被内锅锅沿支撑这一向下位移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盖板组件被内盖限位使得内锅被盖板组件吸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盖板组件由于吸起内锅时负载过重所造成的盖板组件与内盖连接部位遭到破坏的问题,也即可利于对第一扣面和第二扣面抵靠限位结构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其过载损坏的问题,提升产品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包括内盖、盖板组件和限位结构,所述盖板组件位于所述内盖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内盖在预设最高位置和预设最低位置之间上下活动,其中,所述盖板组件向下活动至所述预设最低位置时,所述限位结构能与所述盖板组件配合并限制所述盖板组件继续向下活动;
煲体,其内设有内锅,所述内锅具有锅沿,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且所述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所述盖板组件处在所述预设最低位置的上方且从当前位置下移至所述预设最低位置的活动间距为A,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锅沿的上下间隔距离为B,且A≥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及所述盖板上的固定环,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且所述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所述固定环与所述锅沿相对且上下间隔距离为所述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盖板密封圈,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时,所述盖板密封圈与所述内锅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时,所述盖板密封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锅沿之间,其中,当所述内锅中为负压状态时,所述盖板密封圈位于所述锅沿与所述盖板组件之间的部位被所述盖板组件及所述锅沿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内盖上的第一扣面,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面相对的第二扣面,其中,
当所述盖板组件处在所述预设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一扣面与所述第二扣面能抵靠以限制所述盖板组件继续向下活动,
当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且所述内锅中为常压状态时,所述第一扣面与所述第二扣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所述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上设有泄压阀卡扣,所述泄压阀卡扣具有所述第二扣面;和/或
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上设有排气阀卡扣,所述排气阀卡扣上具有所述第二扣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上设有内盖卡扣,所述内盖卡扣具有所述第一扣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抽气系统,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时,所述盖板组件封盖所述内锅并与所述内锅围设出烹饪腔,所述抽气系统用于对所述烹饪腔抽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系统具有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设在所述盖板组件上,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系统包括抽气元件、阀及所述抽气通道,所述阀与所述抽气通道及所述抽气元件连接,所述阀用于控制所述抽气元件与所述抽气通道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56991.XU CN208709346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烹饪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56991.XU CN208709346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烹饪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09346U true CN208709346U (zh) | 2019-04-09 |
Family
ID=65970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56991.XU Active CN208709346U (zh) | 2018-05-21 | 2018-05-21 | 烹饪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09346U (zh) |
-
2018
- 2018-05-21 CN CN201820756991.XU patent/CN2087093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35925U (zh) | 一种吸盘式防倒水杯 | |
CN206333822U (zh) | 一种真空破壁机的抽真空结构 | |
JP2011179509A (ja) | 空気開放用の排気弁付きサクション・ポンプ | |
CN105129245B (zh) | 自动真空保鲜器 | |
CN208709346U (zh) | 烹饪设备 | |
CN108926242B (zh) |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876070U (zh) | 密封圈、上盖和烹饪设备 | |
US20240277177A1 (en) | Pressure cooker having negative pressure vacuum state | |
CN209031891U (zh) | 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8590938U (zh) | 食物料理机 | |
CN208957642U (zh) |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 |
CN20867700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97332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5400287U (zh) | 一种新型储油柜与胶囊装配结构 | |
CN20825951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454884U (zh) | 一种吸盘 | |
CN208784404U (zh) |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 |
CN112043155B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909847U (zh) | 锅盖组件及锅具组件 | |
CN110507167A (zh) |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 |
CN208192944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 |
CN208973469U (zh) | 一种抽真空烹饪器具 | |
CN207940705U (zh) | 一种面盖结构及其电饭煲 | |
CN20869292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371346U (zh) | 陶锅组件及电炖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